我国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状及难点总结

合集下载

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的重难点及策略

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的重难点及策略

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的重难点及策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的推广和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压力,还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在农业机械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重要的难点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解决。

一、重难点1. 技术普及不足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应用需要技术支持,包括操作技术、维护技术、以及故障排除等。

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农业机械的技术普及不足,许多农民依然依赖传统的耕种方式,无法有效地使用和维护农业机械设备。

2. 资金投入不足农业机械设备通常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包括购买成本、运输成本、以及后期的维护和维修成本等。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多是小农户,资金储备有限,部分农民无法负担起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设备的成本,这就制约了农业机械的推广和应用。

3. 市场和服务不健全农业机械设备的市场和服务体系不健全,也是农业机械推广的重要难点。

一方面,农业机械设备通常由于价格昂贵、技术含量高而很难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农业机械设备的维护维修服务也要求专业技术和配件保障,目前农村地区多数还存在着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二、应对策略1.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针对技术普及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通过开展农机操作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对农业机械的认识和应用能力,让农民更好地掌握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维护技能。

2. 减轻农民经济负担为了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政策措施,例如建立农业机械设备购买补贴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农业机械设备贷款业务,或者推动农业机械设备的租赁服务,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增加农业机械设备的普及使用。

3. 建设健全服务体系为了解决市场和服务不健全的问题,需要建设健全的农业机械设备市场和服务体系。

可以推动建立农业机械设备的销售网络和维修服务站点,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供应和维护保障,为农民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从而增强农民对农业机械设备的信心和使用愿望。

(完整版)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完整版)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 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只有农业发展了,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 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并配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 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 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1.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中国用占世界7 %的耕地, 却为世界22 %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

农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

中国农业机械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1 中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1949 年, 全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总动力只有8101 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只有117 台, 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 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

截至2003 年底,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 亿kW 以上,农机原值达3 362 亿美元。

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1494 万台,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292 万部, 联合收获机械36 万台。

(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机械耕地、播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46.8 %、26.7 %、19 %;2004 年小麦机收比1995 年提高了47 %。

(3)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农业机构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 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向其他领域扩展。

一大批设施农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植保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增长。

温室面积达到69 亿平方米, 田园管理机达到4 万台。

(4)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近年来, 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 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 取得了双赢的佳绩。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三、发展展望与举措
6.建立区域间互促互补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区域协调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发展展望与举措
用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打破行政区划局 限,建立健全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协调互动机制 先进地区要发挥优势以率先化为己任,并帮助后进地区加快发 展;后进地区要把借力发展与自力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发挥后发 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渐缩小农机化发展的南北差距,水旱 差距,促进区域农业机械化协调发展
这20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黄金发展期,农机 人大有可为,必须不懈努力奋斗,完成时代赋予的历 史使命。
二、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矛盾:新阶段是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 主要矛盾是对农机化需求迫切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矛盾 的主要方面是有效供给不足问题。
制约农机化发展的技术经济障碍和体制性障碍急待解决。
2.96
2.29
7280
1998
3.11
2.23
7552
1999
3.39
2.26
7450
2000
3.59
2.23
7597
2001
3.58
2.09
8067
2002
3.59
1.97
8562
2003
3.57
1.83
9499
200444
2005
2.97
2006
2.94
1.30
13161
三、发展展望与举措
2.加大投入与用好投入两手抓,努力实现效益型增长
加大投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 用好投入,提高农机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加大投入的着 力点和落脚点。 加大投入与用好投入两手抓,才能提高投入效益,把投入型 增长真正转变成效益型增长,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真正造福人 民,实实在在为建设现代农业,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

农业工程中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农业工程中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农业工程中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农业机械化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一种现代化经营方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机械化在中国农村得到了迅速发展。

农业机械化在我国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建议采取一系列对策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1. 发展水平不平衡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不平衡,东部地区相对较为发达,而西部地区仍存在很多欠发达地区。

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差距较大,还削弱了农业生产的整体竞争力。

2. 技术含量不高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部分地区的农业机械化设备和技术水平较为滞后,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农业生产需求。

农机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有待提高,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慢,使得一些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难以得到提升。

3. 整体投入不足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投入比重相对较低,农机设备的购置和维护费用仍然较高,同时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率仍有待提高。

尤其是在中小农户中,农机化水平明显滞后,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4. 环保问题部分地区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问题,给土壤、水源及空气带来严重的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要更加重视环保要求,提高农机设备的环保性能和利用效率。

二、对策措施1. 加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政府应当进一步强化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加大对农机化补贴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户购置更新、更先进的农机设备,同时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

2. 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合作社发展加大对农业机械合作社的支持力度,鼓励农业机械合作社规模化发展,引导农民集中使用和管理农机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农机使用成本,提高效益。

3. 强化农机设备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大对农机设备的技术改造和研发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优化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的智能化、节能环保和安全性能,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可持续发展。

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沈小军我国油菜种植在世界上居于首位,但是因为生产手段较为落后,而且生产的成本比较高,所以导致油菜的生产效益不是非常的高,打击了广大农户的油菜生产积极性。

现如今,在世界的主要油菜生产国,油菜生产都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但是我国油菜全程机械化生活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影响了油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先围绕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1、栽培品种与机械化生产不相适应从油菜育种的目标来看,主要是以解决食用油的短缺以及品质的改良为主要目标,在油菜育种中,高产与优质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就导致人们忽略了油菜品种究竟能否与机械化作业相适应,使油菜虽然品质上得到了改良,但在适应机械作业方面要更差。

尤其是杂交油菜,由于具有分枝多、株型大等,所以非常不利于机械收获。

以下几方面都与适合机械收获性有着一定的关系,如种植的密度、种植的品种、田间的管理技术等等。

2、油菜的种植方式难以适应全程机械化生产我国冬油菜的种植面积非常大,占据全国总面积的90%,从种植的形式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水稻、油菜两熟制;一水一旱、油菜三熟制;双季稻、油菜三熟制等,而稻油两熟制在我国的应用较为广泛,是我国油菜的主要种植形式。

油菜种植的方式有许多种,例如移栽方式以及直播方式,现如今,我国油菜种植面积有将近70%的为移栽,另外30%的为直播。

长江流域的播种面积以及产量都非常大,其属于我国油菜的主要产区,占全国的85%以上。

由于复种再加上生长季节较短,所以我国长江流域的许多地区的高产品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很难满足直播生长期短的这一要求。

从种植的方式来看,这些地区主要为育苗移栽,而且许多地区种植的都是杂交油菜。

由于这种类型的油菜茎秆粗壮,株型高大,所以影响了机械的收获。

尽管随着近些年来深入的研究,我国在联合收割机割台上作出了一定的改良,采取了分行竖切刀的方法,使枝权交叉分行的问题有效的解决,但是仍然存在着角果易开裂以及分行损失比较大等问题。

水稻机械化种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水稻机械化种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水稻机械化种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而机械化种植是提高水稻种植效率的重要手段。

水稻机械化种植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1. 机械化种植设备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设备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在播种、施肥、灌溉等环节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导致机械化种植效率较低。

2. 机械化种植成本较高。

目前,机械化种植设备的价格相对较高,使得很多农户无法承担机械化种植的成本。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机械化种植率较低,仍然以人工耕种为主。

3. 机械化种植管理技术不足。

农民在机械化种植管理技术方面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较低,对机械化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存在一定困难,影响了机械化种植的效果。

4. 机械化种植与传统耕作方法的融合不足。

在实际的生产中,机械化种植与传统的耕作方法之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融合,传统的耕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机械化种植的发展。

二、对策1. 提高机械化种植设备技术水平。

加大对水稻机械化种植设备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机械化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机械化种植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提升机械化种植的效率和质量。

2. 降低机械化种植成本。

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对机械化种植设备给予一定的补贴或贷款支持,降低农民的购置成本。

可以鼓励企业增加对农业机械化种植设备的生产,促进市场竞争,降低设备价格。

4. 推动机械化种植与传统耕作方法的融合。

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与农民合作,研发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机械化种植技术和设备。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三、结语水稻机械化种植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为了促进水稻机械化种植的健康发展,政府、企业和农民需要共同努力,加大对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降低机械化种植成本,提高设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机械化种植与传统耕作方式的有机结合,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花生收获机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花生收获机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花生收获机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花生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花生的收获环节对于整个花生产业链的顺利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花生收获主要依靠传统的人工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花生产业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花生收获机械应运而生,并且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花生收获机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我国花生收获机械的现状(一)发展历程我国花生收获机械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早期,我国主要依赖进口花生收获机械,但由于价格昂贵、适应性差等问题,难以在广大农村地区普及推广。

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我国农机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始自主研发花生收获机械。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花生收获机械在技术水平、性能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二)市场规模近年来,我国花生收获机械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不断增加,花生收获机械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另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花生收获机械的购置补贴也在逐步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据统计,我国花生收获机械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数十亿元,并且还在不断扩大。

(三)产品类型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花生收获机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挖掘式花生收获机:这种机械通过挖掘铲将花生植株从土壤中挖掘出来,然后进行抖土、摘果等作业。

挖掘式花生收获机具有结构简单、适应性强等特点,适用于多种土壤条件下的花生收获。

2. 摘果式花生收获机:摘果式花生收获机主要通过摘果机构将花生果从植株上摘下,然后进行清选等作业。

摘果式花生收获机具有收获效率高、损失率低等优点,是目前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花生收获机械。

3. 联合式花生收获机:联合式花生收获机集挖掘、摘果、清选等功能于一体,具有作业效率高、一次性完成收获作业等特点。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始终是一个爆发式,渐进式的过程。

农业机械化现状较为复杂,并面临着中国农业发展趋势出现的新问题。

1、农业机械总体水平较低我国农业机械总体水平仍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机械的种类和品种较少,机型较简单,性能较低,利用率和服务生命周期低,机械与农业生产系统的整合能力较弱;(2)农机制造水平较低,主要以现代化水平较低的小企业为主;(3)农机配套系统不完善,难以满足农业生产要求;(4)农业机械技术服务水平低,服务能力薄弱。

2、科技驱动较弱我国农业机械发展不可忽视科技驱动作用。

但是,科技驱动力量现在还不够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新技术新产品推广能力较弱,新品种新机型推出缓慢;(2)机器部件质量检测和调整能力差,标准化水平低;(3)农机技术改造能力差,应用研究能力较弱;(4)农业机械科学技术知识人才匮乏,科技推广人才和技术改造人才的素质普遍较低。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从目前的情况看,今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趋势是:1、精准化发展精准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精准农业创新和升级的重要技术基础,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提升农业产品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2、智能化发展智能农业机械化是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主要涉及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控制调度和物联网技术等方面,旨在通过数据收集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机器人技术来提高农业机械的运行可靠性和灵活性,完善农产品质量控制机制,解决农业生产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3、绿色发展绿色农业机械化是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趋势,旨在通过推动和发展环保型农业机械产品,实现农业生产的环保化、节能化、有机化、智能化,减少农作物对施肥、施药的依赖,改善农田面貌,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农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8年第1期
我国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状及难点总结
杨金彦
(镇赉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吉林镇赉137300)
摘要:经济作物是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作物的种植量约占全部农作物的四分
之一,发展经济作物的全程机械化对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介绍我国经济作物机械化的
发展现状,说明了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过程,并对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难点作出总结。

关键词: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现状;难点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 /ki.niwx.2018.01.014
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与发展,主要粮食作物的 机械化作业率有了相当显著的提高,其中玉米和小麦等粮 食作物的机械化作业程度每年都在以相当明显的速度增 长,而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农作物例如茶叶、果蔬等经济 作物,近年来种植面积呈逐年增大的趋势,经济作物的种 植面积已经超过了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但是,目前阶段的经济作物种植与收获还多以人工作业为主,相 关的农业机械应用范围较少,专业化的研究与发展还有较 大的空间可以探索。

1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程度介绍
与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相比,经济作物在机械化发展 上所受到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现阶段还没有成为政府和 相关政策的扶持重点,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程度相对比较 落后。

然而,我国经济作物的整体种植面积相对较大,多 种经济作物年产量及出口量居于世界前茅。

例如,茶业的 种植面积在我国经济作物中所占的比例就很大,且种植范 围很广、种类很多,在国际的农产品贸易中占居相当重要 的位置。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对于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水平 重视程度的限制,现阶段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使得我国经济作物的生产成本始终 居高不下,甚至一部分作物的生产和加工过程的成本高出 发达国家的4 ~5倍,造成我国所产出的经济作物不得不 在较高的售价或较低的利润下销售,这大大降低了国际市 场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也降低了经济作物种植者的实际收 人。

当然,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在主要粮食作物上的发展 日益完善,很多地区的研究机构及政策扶持也逐渐转移到 经济作物上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很多企业和研究机构都 先后认识到了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所蕴含的巨大商机与 发展前景,很多企业已率先开拓市场并推出自己的产品,例如,市场上出现的油菜收获机、大豆收获机、烟叶收获机 等,很多企业还将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探向更高的科技层 次,例如,对于水果的采摘自动化机器人不仅应用了最新 的导航模块,还与视觉识别技术等先进的综合技术相结 合,为经济作物机械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2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过程
自从机械化农业生产在我国被广泛重视以来,我国的 农业机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显著的增长,但绝大多数 的农业机械都应用在了主要粮食作物方面,很多农机大省 的小麦、玉米等机械化生产程度都超过了 80%,相对来说 花生、马铃薯、蔬菜、烟叶等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程度还比较 低。

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很多农业机械研发、生产厂家 都把开发的重点放到了经济作物机械化方面。

适合经济作物使用的农业机械研发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

(1) 可携带式农业机械。

对于地形复杂或经济不发 达地区,很多适合经济作物的农业机械需要人工背负或以
人为主的操作来完成。

例如丘陵整地机械、茶叶采摘机
械,多数都采用以人为主的操作来完成,这种机械只能在
一定程度上减轻人的劳动力负担。

(2) 半自动化农业机械。

有些经济作物在播种或收 获的过程中,由于其外形或工艺的复杂,要实现全自动化
的生产所需要的技术难度很大,以烟叶收割机为例,采用
机械实现动力前进和烟叶收集,只需要人工进行采摘作
业,这种机械在较大程度上减轻了人力负担,较适合规模
生产使用。

(3) 全自动化机械。

对于形状较为规则,播种、收获 等农艺比较有规律的农业经济作物,能够通过现代化的机
械设计手段实现经济作物的全程机械化作业,以马铃薯播
种机为例,能够实现开沟、整地、播种、施肥、覆盖、镇压等
全部的农艺过程,完全取代人工作业。

3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难点
(1) 经济作物的相关科技研发实力薄弱。

由于经济 作物的种类繁多,现阶段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的研究只能针
对于种植面积较为广泛的作物展开,即使如此,很多作物
仍缺乏成熟稳定的机型,不少机械即使投人了市场也存在
着适应性不强、可靠性差等问题,还不能满足机械化生产
的要求。

(2) 由于经济作物相对于粮食作物而言,仍属于小规 模的种植作物,因此相关农业部门对其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高,很多地区的政府及主管部门都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水
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生产上,往往忽略了经
济作物机械化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及实际意义,很多地区
都存在着对其认识、宣传、推广的力度不足的问题。

(3) 由于经济作物机械化普及程度不高,很多农民在 对经济作物进行种植的时候并不考虑是否便于机械化收
获或其它机械化作业,且对于同一种作物而言,其种植模
式也存在很多区别,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经济作物机
械化研发及设计的难度,市场上的机械往往对某一地区的
经济作物的使用效果较好,但对其它地区却难以适应,这
严重影响了机具的推广与使用。

综上所述,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对经济
作物的机械化发展也正成为市场需求的必然因素,相关
部门应对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积极总
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农业机械化均衡优质的
发展。

(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