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风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风》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风》含反思教案:《风》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自然现象》第二章第四节。
2. 详细内容:本节课主要向幼儿介绍风的概念、形成原因以及风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观察、体验、操作等活动,让幼儿了解风的特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风的概念,了解风形成的原因及风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探索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难点:让幼儿理解风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风车、气球、扇子等。
2. 学具:每人一个风车、一张气球、一把扇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感受周围的风,观察风的特点。
2. 讲解风的概念:通过PPT展示,讲解风的概念,让幼儿了解风是什么。
3. 演示风的形成原因:用气球和扇子演示风的形成原因,让幼儿直观地感受风的产生。
4. 观察风的应用:让幼儿观察风车转动,了解风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动手操作: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风车,观察风车在风的作用下转动。
6. 随堂练习:让幼儿回答风是什么,风是如何形成的,风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六、板书设计风的概念风的形成原因风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画一画风:让幼儿画出风的样子,以及风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家长协助:让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风的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可以继续讲解风的其他应用,如风力发电等,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风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风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难点:让幼儿理解风在生活中的应用。
中班科学活动风教案6篇

中班科学活动风教案6篇一个精心设计的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调整和引导,通过提前准备详细的教案,我们可以更好地安排教学评估和反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中班科学活动风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中班科学活动风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2.能仔细观察和记录,并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二、活动准备: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幼儿记录用纸、笔;镜子若干;教师记录纸(大张);凸面镜、凹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幻灯片;魔法师合格证(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三、活动过程:(一)创设学魔法情景,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老师最近向魔法师学习了魔法,你们想学吗?魔法师是要有自己的宝贝的,小仙子有魔法棒,老巫婆有扫帚,那我的宝贝是什么呢?请仔细听“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要问他是谁?只有你知道”。
(二)引导幼儿用摸、看的方法比较勺子的两面,发现勺子的凸面和凹面。
我的宝贝不是镜子,而是魔法勺子。
你们仔细看一看,勺子是不是也可以“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呢?”你在勺子里能看到自己吗?陈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椅子后面准备了一个魔法勺子,请小朋友拿出来1.摸一摸勺子的两面有什么不同?现在请小朋友上来说一说勺子的两面有什么不同?嗯,勺子的一面是凹进去的,这就是凹面(出示字卡凹),还有一面是凸出来的(出示字卡凸)小结:原来镜子是平平的、很光滑的,而勺子一面是凹进去的、一面是凸出来的。
这就是我们的魔法宝贝——魔法勺子。
现在请小朋友把魔法勺子放在后面的袋子里。
(三)填画记录表,感知并记录勺子的反射现象。
1.介绍记录表的填画要求。
引导幼儿用勺子的凹面和凸面来照照自己,看看在里面你是什么样的?记录在纸上。
师: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勺子,待会请小朋友选择一根勺子,用勺子的凹面和凸面照一照自己,看自己变成什么样?然后画在这张记录表里。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风》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风》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风”的探索。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风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以及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自然现象,能感受到风的存在。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风的特征,了解风的作用。
3. 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风产生的原因。
重点:让幼儿感受风的存在,了解风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风扇、气球、风车、纸片、树叶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风,观察树叶、旗帜等随风飘动的现象。
(2)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刚才感受到的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电风扇、气球等道具,讲解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现象。
(2)让幼儿观察风车的转动,感受风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感受到的风。
(2)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展示作品,分享感受。
4. 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风的定义:空气流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2. 风的产生原因:空气流动。
3. 风的作用:使树叶飘动、旗帜飘扬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风。
2. 答案:幼儿自由发挥,画出自己感受到的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幼儿感受风的存在,了解风的作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拓展延伸:(1)开展“风的秘密”主题活动,让幼儿收集有关风的资料,进行分享。
(2)组织幼儿到户外开展寻找风的活动,观察风对大自然的影响。
(3)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活动,让幼儿了解风能对环境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培养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风》含反思.doc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风》含反思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记录和动手操作活动,容幼儿尝试产生风的各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初步了解风力有大小之分,风力大小与人们的关系。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产生风的各种方法,风力的大小。
活动准备:幼儿感受过风,并有过观察记录,提供产生风的有关操作材料,风与人们关系的图片。
活动过程:1、看看说说,风在哪里?教师:前几天,我们到户外去寻找风娃娃,并画了观察记录。
请你轻轻地告诉旁边的朋友,你在哪里找到风娃娃?张贴个别幼儿的观察记录,请幼儿说出记录的内容。
小结:当我们看到树叶摇、红旗飘的时候就知道风吹来了,还可以听到呼呼的声音,风吹到我们的身上感觉是凉凉的。
2、探索感受风的产生。
1)出示静止的纸条和风车,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使纸条、风车动起来呢?你有什么办法变出风娃娃来呢?2)介绍各种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用老师给的各种材料和用具去试试,能不能变出风娃娃?看谁想的办法最多。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你用什么办法让这些纸条、布条、风车动起来呢?除了老师给的这些用具,你还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些东西动起来?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的结果。
4)比较风的大小:教师用扇子动风车,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风车有时候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因为扇子轻轻地扇,产生的风力小,风车转得慢;要是用力地扇扇子,产生的风力大,风车也转得快。
)5)小结:用扇子、纸板扇的时候,空气流动了,变出了风娃娃:用口吹的时候,也吹出了空气,变成了风;跑动的时候,也产生了风。
风是有大有小的,适当的风力可以利用来为人们做事,是有益的,风力太大,产生危害,是有害的风。
3、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
1)玩游戏: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
让幼儿观察图片,说出哪些风是有害的?哪些风是有益的?根据风的好处和坏处,贴上高兴和不高兴的娃娃。
《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通过实验观察风的不同特征

《风》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风的存在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风的不同特征。
3.帮助幼儿发现风的不同方向、强弱和变化。
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风筝等适合观察风的玩具。
2.模拟风的工具如大风机、风扇、吹风机等。
3.记录观察结果的笔和纸。
三、教学内容1.导入(1) 选择一幅风景图,询问幼儿是否看到了动的树叶、晾挂的衣服等物品。
(2) 引导幼儿说出这些物品是被什么因素所影响而发生的变化。
(3) 通过询问,让幼儿对于风的概念心中有个大致的了解。
2.实验操作(1) 让幼儿用目测的方式看看房间内有无风(注意让幼儿窗口关紧)。
(2) 对于风的变化可能比较难以观察到,可以在房间内开启吹风机、风扇等工具,让幼儿感受到风的存在。
(3) 让幼儿拿起风筝等玩具,观察它们在风的吹拂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3.实验分析(1) 让幼儿回想自己在实验时观察到了哪些风的特征(如方向、强弱、变化等)。
(2) 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这些特征,并记录在纸上。
4.结束(1) 回顾实验过程,让幼儿再说说自己发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
(2) 提醒幼儿,在我们的生活中,风的影响是随时随地都会出现的,我们要随时留意观察。
四、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幼儿发现风的特征,既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又能够提高幼儿的实验操作技能。
2.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通过聆听幼儿描述观察结果,让幼儿自己总结归纳出风的特征。
3.教学工具:使用丰富多样的工具,如风扇、吹风机、风筝等玩具,可以让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感受和体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风》含反思

幼儿园初中科学课《风》与反思中班科学课《风》反映了适用于中班的以科学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的思考,让孩子们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通过各种感官感受到风,让孩子们知道风是看不见的和无形的,只能感觉到.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优缺点,以及人们如何利用风和克服风灾.来看看带有反思性教学计划的幼儿园中班科学《风》.活动目标1.通过各种感觉来感受风,让孩子们知道风是无形的和无形的,只能感觉到.2.让孩子知道空气正在流动形成风.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利弊,以及人们如何利用风和克服风暴.4,对风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喜欢探索.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难度重点:激发儿童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难点:风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危险以及防止暴风雨的方法活动准备风扇纸板色条图片的风(好风和有害风)活动程序(1)开始链接:引入探索孩子的愿望,让孩子的闭眼老师在每个孩子的脸前扇动风扇,以便孩子感知风的存在.老师拿出彩条,让孩子吹一吹,扇动然后跑(2)基本链接1.通过提问让孩子表达风的特征2,孩子的讨论风格确实是看不见的,无形的,但实际上是在崔中,它是由周围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只有周围有空气时你才会有风3,老师通过风扇,纸板,彩条让孩子们用手轻轻地扇动风扇并用力推动风扇,感受风的大小和速度,让孩子说风速和功率也很大风能对人类有什么作用?热气球飞向天空,凉爽,衣服变干,叶子摆动,放风筝,散布种子等.让孩子们了解风对人类的危害制造大量水,沙尘暴,炸毁房屋,泥石流,倾倒渔船等.4,防风有时对人有好处,有时会做坏事,但是人们的技能可能很大,想出很多方法来防止风做坏事,植树造防风林,提前预报以减少危害对人民(3),链接结束老师指导孩子回答:你懂风吗?知道了它的优点和缺点之后,您愿意随风成为好朋友吗?(指导孩子讨论)老师总结:今天,我们的收成可以很大.我们不仅知道风,而且知道他有大小和方向,而且知道如何制造风.请回家查找信息.想想如何使这些有害.风成为一种风,对于我们是否有新发现和新发现很有用.(4)扩展今天,我们知道风将给我们带来好处,并可能给我们带来伤害.风将和我们一起玩游戏.现在桌子上有一台风车和一小篮子材料.请选择您认为可以使用的材料,然后让风车转动.活动反思:此事件的难点在于感觉风的大小和风的方向,因为风是相对抽象的东西.活动前,我特别安排了任务,让孩子和爸爸妈妈寻找风的痕迹,让他们与大自然接触,了解风的最初概念,以及相应的分散而模糊的生活经历.小百科全书:风是气流引起的自然现象,气流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照在地球表面,导致表面温度升高,表面上的空气被加热并膨胀,变得更轻.在热空气上升之后,低温冷空气流入,并且上升的空气由于逐渐冷却而下降并且变得沉重.因为表面温度高,所以空气被加热而上升,并且空气流产生风.。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风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手册》第四章“自然的奥秘”,详细内容为“风”的活动教案。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幼儿将了解风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以及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基本概念,知道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感受风的存在,了解风的力量。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风的形成原因和风的力量。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感受风的存在,了解风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风扇、气球、纸张、风车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自然风,提问:“你们感觉到什么?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风的形成原因,让幼儿了解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3. 随堂练习a. 教师展示电风扇、气球等教具,让幼儿观察并说出风的存在。
b.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风吹动纸张、风车等的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风2. 板书内容:风的形成:空气流动风的力量:吹动纸张、风车等风的作用:吹走热量、传播种子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风的画,展示风的作用。
2. 答案示例:幼儿画出风吹动树叶、风车转动等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风的概念和作用。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对风的力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a.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风对自然界的影响。
b. 家园共育: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关于风的观察记录,增强幼儿对风的认知。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设计。
4. 板书设计的内容和结构。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示例。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风》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现象》第三节《风》。
内容包括:风的成因、风的特征、风的作用以及如何感知风的存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风的成因,理解风的基本特征。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感知、表达和创造能力。
3. 增强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风的成因和特征。
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并了解风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风扇、气球、风车、纸张等。
学具:彩笔、画纸、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观察并感受风的存在。
(2)提问:你们感觉到了什么?风是从哪里来的?2. 例题讲解(1)讲解风的成因:空气流动形成风。
(2)讲解风的特征:风向、风力、风速等。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气球和纸张感受风的存在。
(2)讨论:风有什么作用?4. 小组活动(1)让幼儿分成小组,用风车和胶棒制作“风车”。
(2)展示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2)提出问题:风还能做什么?六、板书设计1. 风的成因:空气流动2. 风的特征:风向、风力、风速3. 风的作用:吹动树叶、吹起气球、带动风车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风的画。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风的形象,如树叶飘动、裙子飘起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提高了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但在讲解风的成因和特征时,部分幼儿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风。
(2)让幼儿收集有关风的诗句或故事,进行分享。
(3)开展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风向标,观察并记录风向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易懂性;4. 小组活动的组织和引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趣味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风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知道风的形成是由于空气的流动。
2、通过操作,知道风能产生动力、风的大小能影响物体移动的速度这些特性。
3、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乐于尝试。
活动准备:
牛奶纸盒和泥工板人手一份。
风车、自制彩带、纸制青蛙若干。
事先对于空气的知识有一些了解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
1、通过感受扇子扇在脸上的感觉了解风的形成。
T:我们已经知道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现在我用扇子对着你们周围的空气扇一扇,你有什么感觉呢?
T:为什么你会觉得身上凉凉的呢?风是怎么来的呢?
小结:空气动起来了,风就来了。
T:现在,我再用扇子扇一扇你们,看看,有了风,把你身上的什么地方吹的动起来了?
2、了解风的特性。
(1)风能产生动力(出示风车、纸制青蛙、彩带)
T: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让空气动起来?(出示辅助材料)先请个别幼儿尝试。
T:我这里有一些玩具,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玩具?现在他们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我们怎么样想办法请风来帮忙让他们动起来?(提示幼儿可以交换玩)
T:你是怎么让他们动起来的?
小结:跑一跑,扇一扇,吹一吹都能变出风来,有了风,就能让一些东西动起来。
(2)风的大小影响物体移动的速度(出示牛奶盒子、泥工板)
T:跟风玩游戏开心吗?还想不想继续来跟风玩一玩游戏?(出示泥工板和牛奶盒子)我这里有泥工板和牛奶盒子,谁来试一试,用泥工板让牛奶盒跑起来。
小结:我们可以用泥工板靠近牛奶盒子的底部朝着一个方向扇一扇,牛奶盒子就能向前跑了。
(两人一组找空地方比一比)T:(请几个幼儿到前面来比一比)刚刚谁的牛奶盒先到达,谁的晚到,为什么会这样的?
小结:原来风大,东西就跑的快,风小,东西就跑的慢。
活动延伸:
T:那到底风大好呢,还是风小点好呢?(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