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wang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标志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意义
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二战转折点
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意大利投降
1943年,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诺曼底登陆战役
1944年6月,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夹击之中
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表现
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越过了战前水平。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欧洲的联合
目的
联合自强,提高国际地位
过程
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波茨坦会议
时间
1945年7月
参加国
中国、美国、英国
内容
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
发表了《波茨坦公告》
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二战结束
德国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欧洲战事结束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二战全面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年
推行“新政策”,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2014年历史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考试说明考试要求:(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
基础知识梳理: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的概念(1)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
(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
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是存在一定的规律。
(2)经济危机一般表现:①购买力下降,供给大于需求;②企业纷纷倒闭,业增加;③公众恐慌,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
1. 经济危机爆发原因⑴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⑵具体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更加突出(供求矛盾尖锐) ①贫富差距悬殊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②分期付款、银行贷款加剧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供求矛盾更加紧张③分期付款的过度膨胀也是经济危机的重大隐患。
⑶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股价暴跌⑷各国长期推行自由放任政策,造成市场虚假繁荣,无法阻止危机大规模爆发。
2.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二、大萧条的表现及特点1、表现:股价暴跌;工厂倒闭;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2、特点:(1)波及范围广(2)持续时间(3)破坏性强三、大萧条的影响①经济:资本主义世界损失惨重,经济萧条;推动资本主义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014高考历史重难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2014高考历史重难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1.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贫富差距加大,两极分化严重.第二,股票投机过度。
第三,生产相对过剩(2)经济危机的爆发 1929年10月24日引发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
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那天,证券交易所挤满了水泄不通的人群,一股不可抑制的抛售风暴席卷了整个股市,股票狂跌,交易所内一片乌烟瘴气。
(3)经济危机的特点时间长破坏性强范围广( 4)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这场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各国和国际关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第一,经济危机带来社会危机,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第二,经济危机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2. 罗斯福新政(1)新政的主要措施 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
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让美国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为此政府和国会颁布了一系列的新政措施。
第一,整顿财政金融。
主要是通过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改革税制等措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第二,调整工业生产。
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以及其他一些立法,力图消除生产过剩,复兴工业。
法案中规定了公平竞争的法则,要求各工业、各行业制定法规,内容包括限制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生产规模和产品价格等内容,对凡执行最低工资、最高工时等标准的企业可使用“蓝鹰”标志,以资鼓励。
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第三,调节农业生产。
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和农民购买力。
第四,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废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以提供社会保障,使他们在失业或生活无助时能够渡过难关。
罗斯福新政(2014年)

农业 解决 失业
政府帮助农民减少产量以提高价格。
采用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该流域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包括了田纳西州、 密西西比州、亚拉巴马州、佐治亚州、北卡罗 来纳州、弗吉尼亚州和肯塔基州的部分地区。
美国政府为什么选择在田纳西河流域 修建水站?
1、该地区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具有建水电站的天然优势; 2、该地区位于美国东南部,是美国最 贫困的地区之一。建水电站可以发展航运 ,带动其他行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3、修建水电站需要大量工人,解决失 业问题。
三、新政的影响
银行业重新焕发了生机 工业生产逐渐恢复;劳资矛盾有 所缓和
美国 逐渐从 农民收入增加,农产品生产得以 经济危机 恢复 走出来
提供工作机会,降低失业率;退 休人员获得养老金、失业者获得 失业金、残疾人和子女年幼的母 亲获得补助
三、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影响)
1、美国经济恢复,逐渐从经济危机 中走出来; 2、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 模式,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如果竞选成功, 我保证将为美 国人民实行新 政!
胡 佛
罗 斯 福
是一位杰出的美国总统;
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 国总统(1933-1945) ; 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 美国总统; 是继华盛顿、林肯之后最 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 美国总统;
一、新政的背景:
1、1929-1933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 2、胡佛的反危机措施失败
3、1933年罗斯福当选美国第32届总统
"炉边谈话"
就任总统后,富 兰克林· 罗斯福利用广 播这种特殊的方式向 美国人民倾诉美国面 临的困难,以及政府 将如何帮助人们。每 到周末,都有成千上 万的人在家里、在炉 火边、在收音机旁, 等待聆听总统的声音。
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提供了社会保障
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为老年人、残疾人和失业 者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 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 2
建立了政府监管机制
通过建立各种监管机构,对金融、工业、农业等 领域进行全面监管,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限制了企业垄断
通过实施《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等法律,限制了 企业垄断行为,维护了市场竞争秩序。
要点一
总结词
关注民生和福利制度建设是应对经济危机的有效措施,应 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经济大危机期间,大量工人失业、生活困顿,罗斯福新 政推行了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如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 行最低工资制度、提供失业保险等,有效地保障了弱势群 体的基本生活。这些政策不仅缓解了社会矛盾,也为经济 的复苏奠定了基础。现代社会应该借鉴这些经验,建立健 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经济大危机的表现与原因
股市崩盘与银行倒闭
股市崩盘
1929年,美国股市发生大幅崩盘, 投资者信心丧失,大量抛售股票,导 致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由于股市崩盘和恐慌性挤兑,大量银 行倒闭,金融体系受到严重冲击。
工业生产下降
工业生产大幅下滑
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大 幅下降,许多工厂被迫关闭或减产。
原因分析
金融市场失控
政府监管不力
20世纪20年代的金融市场投机过度, 导致股市崩盘和银行倒闭。
当时的政府对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监 管机制,导致金融市场失控和泡沫的 形成。
生产与消费失衡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与消费之间 的矛盾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 一。生产过剩而消费不足,导致产能 过剩和需求不足。
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ppt课件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2、(2013·海南单科·19)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其带来的
结果是美国(
)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2019
-
15
【知识拓展】
6、请综合考虑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1)对资本主义各国:
①经济:经济衰退,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 ②政治:法西斯主义泛滥,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③思想:法西斯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④文化: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兴起(如幻想型电影得以发展)。 (2)对国际关系: 日趋恶化(抬高关税、货币贬值、法西斯对外扩张) (3)对苏联: ①经济:利用有利时机,从西方引进机器和资金,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②政治:利用共产国际,宣传资本主义走向崩溃,掀起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潮。 (4)对中国: ①政治:日本不断加剧侵华,中国掀起抗日战争。 ②经济:国民政府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币制改革。
2019
-
16
【知识拓展】
二、罗斯福新政
1、内容及内在关系
:制定公平竞争法规, 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工业:规定最低工资和 最高工时,允许劳资谈
2、罗斯福新政推行的是计划经济吗?其特点和实质是什么? 不是 实质:确保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政府干预)
3、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2019
-
6
【真题考向】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第二学习主题 第8课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德国法西斯
日本法西斯
第二学习主题 第8课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富兰克林•罗斯福 1882-1945
我向你们保证;也向我自 己保证,美国人民今后一定可 以有一种新政……这并不仅仅 是一种政治宣传,这是一种进 军的命令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 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 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 ---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 紧急状态宣传,就像真正有敌 人入侵时一样。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 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 炉呢 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 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第二学习主题 第8课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②局限性:但由于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 存在;它并不能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 盾,也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启示:如何避免经济危机
①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②兴建大规模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第二学习主题 第8课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华盛顿 林肯、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
华盛顿
林肯
罗斯福
精神品质: 不怕困难;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波及范围广:A 美国—资本主义世界 B、金融领域—各领域各行业
第二学习主题 第8课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国民收入(亿美元)
878 402
失业率(占总劳动力 的百分比)
24.8
1929年 1933年
●持续时间长: 1929~1933年
3.2
1929年 1933年
(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M1至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M1-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1. (2014·徐州信息卷)(13分)站在21世纪的开头,回看风云变幻的20世纪,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仍然值得我们去反思。
材料一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促使经济再膨胀,缓解大萧条引发的痛苦。
他的解决国家灾难的计划——被称为新政——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和农业补贴、保证最低工资、为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
它的基本前提,即联邦政府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了很久。
——[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材料二苏联局势的动荡和经济危机的加深,严重影响到戈尔巴乔夫的声誉和威信。
为了缓解危机,戈尔巴乔夫把希望寄托在西方强国上,指望从西方得到大量援助渡过目前的难关。
7月初,戈尔巴乔夫带着旨在推动私有制,放弃国家干预,迅速向市场过渡的“哈佛计划”会晤了西方七国首脑。
尽管七国首脑与戈尔巴乔夫达成了六项协议,但在对苏联财政援助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却搁置起来,使戈尔巴乔夫空手而归。
——陈思、杜正艾《两霸争雄》材料三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
两大方案都是为应对令人痛苦的危机——美国胡佛时期的大萧条和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停滞——而设计的。
两大方案都是由不是来自下层、而是来自上层、来自国家上层的领导人领导进行的。
罗斯福和戈尔巴乔夫都对推翻其社会制度的革命不感兴趣,但却对足以保持和重新焕发这些制度活力的改革感兴趣。
尽管他们的改革方案的目的是保守的,但这两位领导人都遭到了保守派和激进派的强烈反对;保守派害怕不确定的未来,激进派要求施行社会外科手术而不是急救。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为“促使经济再膨胀,缓解大萧条引发的痛苦”采取的重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减产,农 压缩产量,稳定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场破产 工人失业, 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如田纳西工程 生活水平下降,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没有保障
规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
• 减轻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改善了 劳动人民的状况,从而在一定程度 上缓解了经济危机,缓和了阶级矛 盾。
以工代赈:田纳西工程
这段对话反映了经济危机期间一种非常 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工人失业,没有钱 买煤生火取暖,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煤堆 积如山,造成浪费。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你怎样理解这段对话?
“煤太多了”是不是煤真的“多得用不完了”?
从中反映了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什么?
经济危机的影响
• 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社会生产 力被破坏,经济发展受阻碍。 • 引发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 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政府纷纷寻找 摆脱危机的办法。
反对联邦救济
不干预经济, 自由放任。
全面加强政府对 经济的干预。
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罗斯福新政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生产恢复柱状图
1933年(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生产总体呈上 升趋势,尤其是1933-1937年,生产逐年恢复。
失业率柱状图
1933年(罗斯福新政实施)后,失业率总体呈下 降趋势,尤其是1933-1937年,失业率逐年下降。
1932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的主要表现:
1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金融业) 2.工厂倒闭或削减产品(工业) 3.农场大量破产(农业) 4. 失业人数激增(社会福利)
经济危机表现 银行关闭 工厂倒闭
罗斯福政府应对措施
整顿银行,恢复信用,规范股市
颁布《工业复兴法》,规定最低工资和 最高工时标准;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工厂倒闭或削减 产品;失业人数激增;农场大量破产等。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 全世界几乎所有的资本主 • 波及范围特别广 义国家,造成工业、农业、 商业、金融业等部门危机) • 持续时间特别长 共持续5年时间 (1929-1933)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 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值下降 • 破坏性特别大 了三分之一以上,世界贸易总 额缩减了三分之二)
为了应付经济危机,一些资本主义国 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其中最为典型 的是德国、日本和美国。
胡佛(美国第3胡佛村
——裹身御寒的旧报纸 ——抓来充饥的野兔 ——手提捡破烂的口袋 ——窝棚集中区
——破窝棚。
这一切反映了什么?
人们对胡佛政府不满
“胡佛敲起钟,美国往地狱里冲!”
以工代赈为“过剩 的产品找到了出路, 也使因失业而丧失了 自信的工人重新工作, 找回了自尊和自信, 所以不仅产生了巨大 的经济效益,还产生 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 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 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 得到补助;
为了争取全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罗斯福于 银行即将重新开业的前夜,罗斯福对全国6000 万听众发表了第一次“炉边谈话”。他说: “我要指出一个简单的事实,你们把钱存进银 行,银行并不是把它锁在保险库里了事,而是 用来通过各种不同的信贷方式进行投资的,比 如买公债、做押款。换句话说,银行让你们的 钱发挥作用,好使整个机构转动起来……我可 以向大家保证,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 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
因为幸福的日子又来啦!
幸 福 的 日 子 又 来 了
头顶上天空又变得晴朗, 让我们再唱一首开心的歌, 幸福的日子又来啦! 现在一起欢呼吧! 没有人再怀疑了,
让我们告诉全世界,
幸福的日子又来啦! (Happy Days Are Here Again )
影响之一:经济慢慢恢复,人民消费能力 日渐增强,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
1929----1933年
一、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与表现
1、一战,进行军火贸易,大发战争横财。 2、资本和商品输出增加,极大地刺激了 美国经济的发展。 3、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的科技发明 广泛应用。
二、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标志、 表现、特点、实质、影响。
时间: 1929年 标志(导火线):美国股市崩溃 表现:
影响之二(深远):新政中的措施,开创了国家干预 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2008金融风暴, 为避 免华尔街金融危机再次升 级,美国政府于9月20日 向国会提交自上世纪以来 最大规模的救市计划: 7000亿。这是自上世纪 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对 金融市场力度最大的干预 措施。
罗斯福新政
经济危机 股市崩溃 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 农产品 价格猛跌 工人失业
胡佛政府
坚信市场能自我调节 任由企业自由发展、优 胜劣汰
罗斯福政府
整顿银行,监督复业,规范股 市,恢复信用
颁布《工业复兴法》,规定最 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 压缩产量,稳定价格,改善农 业生产环境
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呼吁和协调,试图 达到减少生产、扩大消 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