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暑假作业:(14)1933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考点23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含解析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3)其他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市场相对狭小;股票投机过度,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过度的信贷消费导致市场虚假繁荣。
2.导火线1929年10月下旬,纽约华尔街股市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
3.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产品被销毁。
4.特点(1)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前后长达5年,危机结束以后,经济“持续萧条”。
(2)波及范围广从部门上看,席卷金融、生产(工业、农业)、流通等各个部门;从地域上看,包括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殖民地和附属国。
(3)破坏性特别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1/3,外贸额下降2/3。
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的经济。
(2)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
(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2.主要内容(1)救济——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2)复兴——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正常。
(3)改革——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3.具体措施(1)金融体系方面——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管制证券业。
(2)工业方面——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3)农业方面——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
(4)社会福利方面——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加强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5)社会立法方面——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
4.特点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5.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的局部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6.影响(1)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高一历史罗斯福新政试题

高一历史罗斯福新政试题1.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
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以工代赈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工程振兴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很显然工程振兴局就是罗斯福新政的一个重要思路:以工代赈,就是给你提供就业机会,来代替赈灾,避免不劳而获。
所以本题答案是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以工代赈。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提供就业机会2. 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始兴建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它吸纳了众多的失业人口就业。
这一工程与罗斯福新政的哪项内容有关?A.整顿银行与金融业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C.调整农业结构D.兴办(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答案】D【解析】兴建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属于罗斯福新政时期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此类兴办公共工程,一方面能够解决失业问题,同时又可以刺激消费和生产,而且还可以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故选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内容3.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
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
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
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2暑期衔接复习卷: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专题六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根据1933年经济法,罗斯福……加强了预算局的领导作用。
1939年4月,国会通过了《新政机构改组法》,规定许多小机构合并为大机构。
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新政违背了三权分立原则B.以机构调整保障新政推行C.加强了对国家经济的干预D.总统行政权力得到加强答案 B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总统和国会对国家行政体制进行了局部调整,目的在于为新政提供行政保障,克服经济危机,故B项的说法最符合题意。
2.1934年1月10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
当时美元贬值的直接因素是( )A.经济危机B.政府强制推行《全国工业复兴法》C.政治危机D.政府调整财政金融政策答案 D解析罗斯福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首先是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其内容之一是实行美元贬值。
3.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官员霍普金斯说:“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
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
”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整顿金融B.兴办公共工程C.发放救济金D.调整农业政策答案 B解析材料显示霍普金斯要让人们有工作干,有钱消费。
罗斯福政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实现了上述目标。
4.1939年6月,美国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请公众指出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最大成就”以及“最差表现”,28%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大成就”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3%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差表现”也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
下列对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主要指实施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②新政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争议③争议源于不同阶层自身的利益和认知水平④新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使美国彻底摆脱了危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 A解析罗斯福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不能使美国彻底摆脱危机。
高一历史必修2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练习题

高一历史必修2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练习题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一.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背景和原因:①20世纪2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经济繁荣时期,美国尤为突出;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激化(根本原因);③贫富差距过大;信贷消费过渡;股票投机过渡。
(具体原因)主要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使产销矛盾日趋严重。
2.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
3.过程: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4.特点:X围广、时间长、破坏性极强5.影响: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各国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打击美国;②胡佛政府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无法解决危机;③罗斯福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
2.措施:①整顿财政金融: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和改革税制等,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②调整工业生产: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复兴工业;(核心)③调节农业生产:缩减耕地和农产品,控制市场价格;④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颁布《社会保障法》;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刺激消费。
3.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4.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即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5.影响:直接影响: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美国的资产阶级统治,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
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
巩固练习1.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A.金融危机B.通货膨胀C.产品过剩D.市场萧条2.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这主要是因为A.世界市场的作用B.资本主义在全球占据优势C.美国是头号资本主义大国D.经济规律在起作用3.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有()①X围特别广②持续时间长③破坏性大④引起政治危机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4.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A.抑制通货膨胀,实行财政改革B.缓和社会矛盾,实行社会福利措施C.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D.采取报复措施,大幅度提高关税5.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次机遇,其含义是A.各种乘机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人本国市场B.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运行机制D.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6.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暑假作业--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2019-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暑假作业〔16〕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单项选择题1.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
〞这主要说明(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专制B.罗斯福崇尚方案经济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职能2.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一次成功的调整,也是一次体制创新。
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主义,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其借鉴意义有( )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②正确处理好生产与消费、投资与需求的关系③利用国家政权,进行宏观调控④倡导企业建立诚信机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 1933年,美国完全失业人口达1700万,半失业者不计其数。
针对这一问题,罗斯福采取的社会保障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B.输出劳动力C.以工代赈D.调整工业生产4. 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以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
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农业结构C.复兴工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5罗斯福在四次总统竞选中,拥护他的多数是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黑人等广阔下层人民。
以下不属于罗斯福竞选总统得到支持的原因是( )A.改革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制定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C.制定?工业复兴法?恢复生产D.调整农业、以工代赈,建立社会福利保障6. 哈佛大学同学福莱尔写信给罗斯福总统:“那些‘没事找事’的工程所造就的成群的受益人,他们拿着铁锹上班,干这些无用的活……〞福莱尔意在( )A.批评政府兴办公共工程B.建议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C.要求政府整顿银行系统D.推动政府重视高新技术产业7. “罗斯福上台后,短时间内就促使国会通过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立法。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9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人教版选修3

课时分层作业(九)(建议用时:25分钟)[基础达标练]1.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B [经济危机是供过于求所导致的,在经济危机期间物价是无法大幅度上涨的;面对经济危机,各国资本家如临深渊,纷纷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
] 2.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
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C.引起了政治危机D.促进政府调整政策C [示威者要求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的表现。
]3.阅读下表,分析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因素有( )纳粹党党员及议席变化情况统计表④国会长期受纳粹党控制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D [表格反映了在1928~1932年间,德国纳粹党人数激增,在国会中的议席越来越多。
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出现刺激了纳粹的扩张,故①正确;希特勒的煽动性宣传是一个重要原因,故②正确;一战后对德国的惩罚过于严重,德国人的民族复仇情绪高涨,故③正确;直到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中的名次才位列第一,并非“长期”,故④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
]4.有人说:“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的合法道路成为执政党B.纳粹党使德国摆脱了凡尔赛体系的束缚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D.纳粹党的扩张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A [题干中“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的信息,强调德国人自己把纳粹党推上了领导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理解正确;B、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I)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I)1.中国被称之为瓷器大国,下列城市中被誉为中国瓷都的是()A 北京B 杭州C 成都D 景德镇2.“……市西坊西食面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
缘金吾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
御街铺店,……自三更开行上市,至晓方罢市。
”上述历史现象最早出现于()A 西汉B 唐朝C 北宋D 南宋3.下列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出现于明朝中后期B 萌芽于商品经济发达地区C 动摇了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D 首先出现于纺织业等部门4.中华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最重要原因是()A.北洋军阀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D.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5.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农业集体化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新经济政策6.“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
上述现象主要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造成的?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7.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A.设立四大经济特区 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开放开发上海浦东8.下列属于洋务派代表人物的是①李鸿章②张謇③曾国藩④陈启沅()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②③9.“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这是对下列哪一体制实施后的反映?()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人民公社化C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 社会保障体制10.宣传画以鼓动、营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坐着花生过黄河》应是建国后哪一时期的宣传画()A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 “大跃进”时期C “文化大革命”时期D 改革开放时期1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暑假作业6.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19-2019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暑假作业〔17〕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A.兴旺国家居于主导地位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C.实现了自由贸易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2. 1981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
里根政府强调,“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向右转〞。
这里“右转〞的意义是( )A.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加大社会福利资金的投入D.增加国有制经济的比重3. 2019年7月,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评出了一份“战后美国总统经济成就〞的排名,克林顿排名首位。
以下属于克林顿时期经济增长原因的是( )A.以“新边疆〞为施政纲领B.以“伟大的社会〞为施政纲领C.经济繁荣,通货膨胀与失业率走低D.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4.以下关于美国新经济的论述正确的选项是( )①以知识经济为根底②包含了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技术创新等③以信息技术为主导④新经济依然会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等规律的制约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5. 1979年撒切尔夫人中选英国首相后,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措施进行经济改革,从1983年起英国经济情况好转,到1988年到达正常水平。
对以上改革措施解释全面准确的是( )A.奉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减少国家干预以克服经济中的“滞胀〞现象C.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D.通过私有化政策剌激资本家进行大规模投资6. 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
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GDP的百分比A.马歇尔方案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B.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C.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D.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7 二战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纷纷出来论证资本主义的长命百岁,有的称之为“后工业化社会〞“后期资本主义社会〞或“超级技术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1933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1、下图漫画描述了 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该特点应是( )B. 根源自金融领域C. 波及的范围较广2、1929 —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 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约50%^苏联所购买。
这客观上反映了()A.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 B.美苏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稳定3、下图为1932 —1942年美国失业人数变化情况示意图。
由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美国()4、美国作家赛珍珠在长篇小说《大地》中塑造了一系列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形象,他们长 年累月抗争着天灾人祸,表现出顽强的生存意志力。
小说1931年一问世,就在美国人内心产生了强烈共鸣,该书连续两年成为全美最畅销书。
这一现象( )A.表明了美国人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B.说明了浪漫主义文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C.斯大林模式的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D.美国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D.涉及领域较多人您A. 社会危机得到解决B. 政府疏于救济工作D. 新政取得较好效A.持续的时间较长C. 反映了美国人身陷危机积极应对的精神D. 体现了对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深切同情5、在经济危机发生以前,苏联被排斥、孤立,很难得到西方国家贷款,1929年危机发生后, 英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的信用保证制度,1930年,意大利提供国家担保对苏2亿里拉的贷款,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大危机给苏联工业化提供了有利时机B. 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C. 西方国家由此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影响D.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6、面对经济危机,时任美国总统认为,自由资本主义已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富裕的社会,而绝对尊重个人自由则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原因;如果经济危机是社会为了自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这并不是一个过于昂贵的代价。
为此,该总统采取的对策是()A.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B.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C.援助西欧以摆脱经济危机D•推行针对苏联的“冷战”战略7、罗斯福指出:1936年全国47轴勺家庭和个人的年均收入不足1000美元,而(1)5%的家庭的收入相当于这47%勺家庭的总收入;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
这表明新政的目的在于()A.完善社会福利制度B.防止贫富差距过大C.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8、罗斯福新政中有关工业的法律法规(主要由《国家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以及《进一步刺激复兴法》等组成)只有一个主题:复兴工业,刺激工业生产。
为此,罗斯福修改禁酒令,放弃反垄断法,对工会作出让步以获取支持。
这些举措()A.消除了经济危机的困扰B.恢复了自由主义的政策C.局部调整了生产关系D.照搬了计划经济的做法9、1933年6月,有人评价罗斯福:“当经济危机不断恶化的时候,尽管数百万人对他恨之切切,但更多的人对他热爱万分,将他视为救世主一一天赐的弄潮儿。
”这是因为他()A.实行改革增强了国民信心B. 固守“自由放任”的政策C•改变了美国的社会性质 D.解决了生产与消费的矛盾10、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历了从凯恩斯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演化,中国经历了由照搬苏联模式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改革。
这表明()A.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逐渐减少B.企业国有化是变革重要内容C. 经济危机是推动体制变革的重要原因D.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趋向一致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
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
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材料二开始的时候,工人往往责怪自己未能养活他们的家人。
但是,当他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和工友也没有就北机会时,他们就清楚地看到了社会冲突的本质一一资产阶级不仅被很好地保护起来,还拥有更多的利润,而大量的工人却被压迫到生存的边缘。
对于大企业和政府的巨大愤怒在增长。
从1930年起,已经有工人、农民和失业者开始进行抗议,以反对并非由他们所决定的命运。
几乎每一个大城市都有工会联盟和共产党组织的大游行和抗议,中西部农民也进行了有组织的罢工和示威。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社会阶级矛盾状况,并说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治的影响。
答案1、C解析:由漫画中“华尔街”“美国经济”“世界经济”可知,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整个世界经济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也即说明它的波及范围广,C项正确。
A、D两项不能体现,B项说法错误。
2、A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根据“1929 —1930年”“ 1931年”可知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时期,再根据“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可知美国为了寻求商品销售市场,打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与苏联发展贸易关系,故A项正确。
3、D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材料反映的是失业人数的变化,并不能说明社会危机的解决,故A项错误;罗斯福积极推行社会救济,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工人政治地位问题,故C项错误;失业人数的逐步减少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故D项正确。
4、C解析:1931年美国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大地》中一系列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形象“在美国人内心产生了强烈共鸣”,反映了美国人身陷危机积极应对的精神,这一作品对美国人战胜危机具有激励作用。
故答案为C项。
A项“彻底”说法绝对,材料也没有反映美国人对中国看法的改变,排除;B项中的“广泛的认可”说法绝对,材料没有反映,且人们对这一作品产生共鸣不是因为其风格,而是因为其主题,排除;《大地》没有涉及抗战,排除D项。
5、A解析:根据材料“在经济危机发生以前,苏联被排斥、孤立,很难得到西方国家贷款,1929年危机发生后,英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的信用保证制度,1930年,意大利提供国家担保对苏2亿里拉的贷款”可知,经济大萧条之后,西方国家对苏联的经济制裁名存实亡,故A项正确;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前后就被取消,故B项错误;西方国家并没有因为扩大了对苏联的出口就摆脱经济危机,故C项错误;西方国家之所以扩大对苏联的出口,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无奈之举而非对放弃对苏联的敌视,故D项错误。
6、B解析:本题考查美国解决经济危机方式的分歧。
该美国总统认为自由主义创造了最富裕的社会,现在的危机只是由此而带来的一点弊端,没有必要放弃自由主义,据此分析这应该是胡佛总统针对经济危机采取的自由放任解决方式,故选B项。
A项是罗斯福的经济政策。
C、D两项是二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
7、C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由材料信息“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是维护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即维护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是手段,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防止贫富差距过大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故B项错误;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也是手段,不是目的,故D项错误。
8、C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材料中的措施只能缓解经济危机,并非完全消除,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在于国家干预经济,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只是借鉴了计划经济中政府干预经济的某些做法,但本质仍然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且材料中的举措只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罗斯福想以此摆脱危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故C项正确,D项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根据所学可知, 1933年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经济危的政策,排除B 项;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质,排除C 项;罗斯福新政不能根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排除 D 项。
10、A解析:凯恩斯主义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新自由主义主张国家干预与市场自由调节相结合,苏联模式指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主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均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少的趋势 ,故A 项正确。
企业国有化与此趋势相悖 ,B 项错误;中国的转变并非源于经济危机的推动 ,C 项错误;中国模式和西方模式有本质的不同 ,D 项错误。
11、( 1)措施:强制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国家对农民损失给予补贴;用税收杠杆 限制农产品生产。
目的:稳定和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从而缓解危机。
(2 )状况:社会阶级矛盾逐渐激化,有组织的大规模工人罢工游行和农民示威斗争不断出 现。
影响:缓和了潜在的激进工农运动,维护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1) 根据材料一“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 过剩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对农民损失给予补贴等方面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
再从稳定和提高农产品价格、缓解危机等方面说明 其目的。
(2) 根据材料二“几乎每一个大城市都有工会联盟和共产党组织的大游行和抗议,中西部 农民也进行了有组织的罢工和示威” 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工人罢工游行和农民的示威斗争等方面指出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社会阶级矛盾状况。
再从缓和工农运动、 维护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等方面说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政治的影响。
机,加强了国民信心,故A 项正确;1933年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抛弃了传统“自由放任”,没有改变美国的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