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密度测定法
液化石油气 GB 11174资料

液化石油气G B11174液化石油气 GB 11174-89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由石油炼厂生产的液化石油气的技术条件。
本标准所属的产品适用于作工业和民用燃料。
2.引用标准GB5842 液化石油气钢瓶GB6602 工业用裂解碳四蒸气压的测定雷德法ZB E46001 液化石油气密度或相对密度测定法(压力密度计法)ZB B46002 液化石油气总硫测定法(电量法)SY2081 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色谱法)SY2083 液化石油气铜片腐蚀试验法SY2084 液化石油气采样法SY7509 液化石油气残图物测定法CJ2-81 液化石油气钢瓶角阀3.技术要求┏━━━━━━━━━━━━━━━━━━┯━━━━━━━┯━━━━━━━┓┃项目│质量指标│实验方法┃┠──────────────────┼───────┼───────┨┃密度(15℃),KG/M3 │报告│ ZBE 46001 ┃┠──────────────────┼───────┼───────┨┃蒸气压(37.8℃),KPA 不大于│ 1380 │ GB 6602 ┃┠──────────────────┼───────┼───────┨┃C5及C5以上组分含量,%(V/V)不大于│ 3.0 │ SY 7509 ┃┠──────────────────┼───────┼───────┨┃残留物││ SY7509 ┃┠──────────────────┼───────┼───────┨┃蒸发残留物,ML/100ML │报告│┃┠──────────────────┼───────┼───────┨┃油渍观察值,ML │报告│┃┠──────────────────┼───────┼───────┨┃铜片腐蚀,级不大于│ 1 │ SY 2083 ┃┠──────────────────┼───────┼───────┨┃总硫含量,MG/M3 不大于│ 343 │ ZB E46002 ┃┠──────────────────┼───────┼───────┨┃游离水│无│目测1)┃┗━━━━━━━━━━━━━━━━━━┷━━━━━━━┷━━━━━━━┛注:①为确保液化石油气的使用安全,液化石油气要求有特殊气味,必要时加入硫醇、硫醚等含硫化物配制的加臭剂。
液化石油气 GB 11174

液化石油气 GB 11174本标准规定了石油炼厂生产的液化石油气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工业和民用燃料。
以下是液化石油气的标准:引用标准包括GB5842液化石油气钢瓶,GB6602工业用裂解碳四蒸气压的测定雷德法,ZB E液化石油气密度或相对密度测定法(压力密度计法),ZB B液化石油气总硫测定法(电量法),SY2081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色谱法),SY2083液化石油气铜片腐蚀试验法,SY2084液化石油气采样法,以及SY7509液化石油气残留物测定法和CJ2-81液化石油气钢瓶角阀。
液化石油气的技术要求包括密度(15℃),蒸气压(37.8℃),C5及C5以上组分含量(%V/V),残留物,蒸发残留物,油渍观察值,铜片腐蚀,总硫含量(MG/M3)和游离水。
为确保使用安全,液化石油气应有特殊气味,并且必要时加入含硫化物的加臭剂。
液化石油气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应符合相关标准。
本规定适用于液化石油气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单位或用户。
在贮运、验收和计量方面,必须遵守附录A的规定。
如果实际情况下执行某些条款存在困难,供需双方可以协商达成验收和计量的条件。
取样必须按照SY2084进行。
附录A涵盖了液化石油气的贮运、验收和计量规定。
在贮运设备方面,液化石油气站(储配站)的储罐必须符合___颁发的《(81)劳总锅字7号》关丁《压力安全监察规程》要求。
对于汽车和火车运输液化石油气,必须符合___颁发的《(81)劳总锅字1号》关于《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安全管理规定》和化学工业部颁发的《(82)化调字第316号》关于《液化气体铁路槽车安全管理规定》要求。
储运液化石油气用钢瓶必须符合___颁发的GB5842和CJ2标准要求。
在储存方面,液化石油气储罐必须设有安全阀。
对于大于100M3的储罐,应设有两个处于工作状态的弹簧式安全阀。
阀门必须处于开启状态,并要有铅封。
安全阀的开启压力不得超过储罐的设计压力。
安全阀要每年检验一次。
储罐必须设有直观的液面计,如平板玻璃液面计,并标有最高液面充装量的红线标记。
液化石油气密度测定法

液化石油气密度测定法液化石油气,即液化的天然气或石油气,是一种广泛用于加热、燃料和机动车燃料的清洁能源。
在液化石油气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需要对其密度进行测定,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测定目的液化石油气密度的测定是为了确定其质量和安全性。
液化石油气的密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液化石油气的质量。
密度是液化石油气品质的重要指标,对于生产和运输过程的控制至关重要。
测定方法原理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液化石油气置于一密闭的容器中,测定容器重量的改变量,即可求得液化石油气的密度。
该方法也称为伯特定律法。
仪器和材料1.密闭容器:体积为500毫升的玻璃密闭容器;2.天平:精度不低于0.001g的电子天平;3.温度计:测定温度,精度不低于0.1℃的玻璃温度计;4.液化石油气样品操作步骤1.将空容器在室温下称重,记录称重值;2.将容器加装液化石油气样品,装样量不能超过容器的2/3,避免发生液面的波动;3.将装有样品的容器密封,并记录容器的总质量;4.将密闭容器浸入恒温水箱或恒温器中,并加热至样品温度,保证样品温度和容器温度相同;5.取出容器,并在恒温室中等待5分钟,使样品温度均匀;6.将样品容器置于天平上,称出容器的质量;7.根据称出的质量值计算液化石油气密度,计算公式为:$密度= \\frac{样品质量}{(容器质量-空容器质量)}$8.报告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注意事项1.液化石油气容易挥发,样品装样量不宜过多;2.容器密闭后应立即进行称重,避免液面的变化;3.温度计的读数应准确,不宜受外界热源干扰;4.注意安全,遵守液化石油气的使用和储存规定。
5.在液化石油气密度测定前,应对天平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本文介绍了液化石油气密度测定的仪器和材料、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测定结果的计算公式和报告格式。
液化石油气密度的测定是液化石油气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能够确保液化石油气的质量和安全性,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液化石油气新的规范制度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30日实施时间:2012年07月01日规范号:GB 11174—2011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前言本标准第4章、第6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修改采用ASTM D 1835—2005《液化石油气规范》(英文版)制定。
本标准根据ASTM D 1835—2005重新起草。
本标准与ASTM D 1835—2005标准的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由于本标准所属产品主要适用于作工业和民用燃料,不适用于作内燃机燃料,所以本标准不包括ASTM D 1835—2005中的“专用丙烷”品种(见本版中表1,ASTM D 1835—2005中表1);——由于国内液化石油气组分中不仅含有烷烃,还含有烯烃组分,因此考虑国内实际情况,本标准将ASTM D 1835—2005中的“丁烷及以上组分”和“戊烷及以上组分”分别改为“C4及C4以上组分”和“C5及C5以上组分”,并将“商品丙丁烷混合物”的“C5及C5以上组分”指标由“不大于2.0%(体积分数)”改为“不大于3.0%(体积分数)”(见本版中表1,ASTM D 1835—2005中表1);——本标准适用于我国炼厂和油气田生产的液化石油气,为了与市场上掺混气区别,对“商品丙烷”,增加“C3烃类组分”指标“不小于95%”,对“商品丁烷”和“商品丙丁烷混合物”,增加“C3+C4烃类组分”指标“不小于95%”(见本版中表1);——为了保证在最高使用温度下容器内液化石油气的压力小于容器的工作压力,“丙丁烷混合物”的“蒸气压”指标由“表注B”改为“不大于1380kPa”(见本版中表1,ASTM D 1835—2005中表1);——考虑到我国习惯,“总硫含量”的单位由“ppm”改为本标准的“mg/m3”,并根据国内生产情况将“总硫含量”指标减少约10mg/m3(见本版中表1,ASTM D 1835—2005中表1);——国内生产企业均控制游离水,根据国内实际情况,本标准“商品丙烷”增加了“游离水”指标,取消了“湿度”指标(见本版中表1,ASTM D 1835—2005中表1)。
液化石油气相对密度

液化石油气相对密度液化石油气(LPG)是由石油精炼过程中的天然气轻质组分分离而得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丙烷和丁烷。
LPG因其高热值、易于运输和储存等优点,被广泛用作家庭燃气、汽车燃料和工业原料。
相对密度是衡量物质密度的指标之一,它是物质密度与标准物质(通常为水或空气)密度的比值。
液化石油气相对密度描述了LPG相对于标准物质的密度。
LPG的相对密度通常介于0.5至0.6之间。
这意味着,在相同条件下,LPG的密度约为空气密度的一半至三分之二。
相对密度的具体数值可根据所使用的标准物质而有所不同。
液化石油气的相对密度对其在储存、运输和燃烧过程中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由于相对密度较小,LPG比空气更轻,这使得LPG在自然环境中的扩散速度较快。
当LPG泄漏时,它倾向于向上升腾,而不会在地面上滞留。
这对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因为泄漏的LPG有较小的爆炸和火灾风险。
另一方面,LPG的相对密度较小,也使其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采取特殊措施。
由于相对密度较小,LPG需要在密封容器中储存,以防止储存区域内的LPG泄漏和扩散。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使用特殊的容器和管道,以确保LPG的安全运输。
此外,由于LPG的相对密度较小,它比空气更易被点燃。
当LPG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时,只需要较低的能量即可引发爆炸。
因此,在使用LPG作为燃料时,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安装气体泄漏报警器、使用防爆设备等,以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总之,液化石油气的相对密度是衡量LPG密度的重要指标。
其相对密度较小的特点使得LPG具有在自然环境中快速扩散、易于点燃等特性。
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确保LPG的安全性和使用效果。
液化石油气标准

液化石油气标准液化石油气标准(GB 11174-199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石油炼厂生产的液化石油气的技术条件。
该液化石油气适用于作工业和民用燃料。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一部分,除非在标准中另有是确规定,下述引有标准都应是现行的有效标准。
GB5842 液化石油气钢瓶GB/T6602液化石油气蒸汽压测定法(LPG法)GB11518车间空气中液化石油气卫生标准GB/T12576液化石油气蒸汽压和相对密度计算法GB14193液化气体充装规定GB15380小容积液化石油气钢瓶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H0164石油产品包装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SH/T0221液化石油气密度或相对密度测定法(压力密度计法)SH/T0222液化石油气总硫含量测定法(电量法)SH/T0230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色谱法)SH/T0232液化石油气铜片腐蚀试验法SH/T0233液化石油气采样法SY/T7509液化石油气残留物测定法3 技术要求液化石油气应符合表1规定的要求。
为确保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要求液化石油气具有特殊臭味。
必要时加入硫醇、硫醚等硫化物配制的加臭剂,加入量不得超过0.001%(m/m)。
表1液化石油气的技术要求项目质量指标试验方法3密度(15?),kg/m 报告 SH/T0221? 蒸气压(37.8?),kPa GB/T6602? ?1380 C5及C5以上组分含量,%(V/V) ?3.0 SH/T0230 蒸发残留物,mL/100mL ?0.05 SY/T7509 残留物油渍观察通过?铜片腐蚀,级 ?1 SH/T02323总硫含量,mg/m ?343 SH/T0222 游离水无目测?注?密度也可用GB/T12576方法计算,但仲裁按SH/T0221测定。
注?蒸气压也可用GB/T12576方法计算,但裁按GB/T6602测定。
注?按SY/T7509方法所述,每次以0.1mL的增量将0.3mL溶剂残留物混合物滴到滤纸上,2min后在日光下观察,无持久不退的油环为通过。
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

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一、概述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是为了准确测定液化石油气的组分,检验产品的质量,在两个产品标准中,关于相应的产品都规定了C5及C5+的总含量上限指标,因为C5及C5+含量过多,就会造成液化石油气挥发性减弱、密度增大,且使用时,罐内残余多,使用户的利益受到损害。
目前,我国的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标准有两个,即GB/T 10410.3《液化石油气组分测定法》和SH/T 0230《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法》,均采纳气相色谱法来测定液化石油气组分。
由于GB 11174和GB 9052.1两个产品标准中均引用SH/T 0230试验方法,所以本节着重介绍该试验方法。
二、原理试样在汽化装置内被均匀汽化后,由载气带入色谱柱并被分开成单体组分,经热导检测器检测记录相应的检测信号,并经数据处理,采纳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三、仪器设备(1)气相色谱仪:带有热导检测器(灵敏度优于1000mV·mL/mg苯)和色谱数据处理机。
(2)汽化装置:具有使液化石油气均匀汽化的功能。
(3)四通阀。
(4)转子流量计:流量范围0~100mL/min。
四、试剂及材料(1)十二醇/多孔硅珠(HDG-202A):80~100目色谱固定相。
(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色谱固定液。
(3)6201担体:60~80目。
(4)乙醚:化学纯。
(5)变色硅胶。
(6)分子筛:干燥用。
五、试验准备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色谱柱的制备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色谱柱的配比,在天平上称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2g,溶于适量的乙醚中,然后慢慢加入40g6201担体,搅拌均匀之后置于红外灯下烘干或让其自然风干,直至没有乙醚气味为止。
然后将其填入色谱柱管(不锈钢)中,要求填充紧密均匀。
2.十二/多孔硅珠(HDG-202A)色谱柱制备将十二醇多孔硅珠(HDG-202A)色谱固定相填入柱管中,要求填充紧密均匀。
3.气相色谱仪的改装液化石油气组成测定(气相色谱法)的流程如图1-6-2所示。
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化石油气安全技术说明书1、名称及企业标识1.1、产品名称:液化石油气1.2、生产企业:1.3、灌装企业:1.4、地址:1.5、邮编:1.6、传真:1.7、电话:2、成分/组成构成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正丁烷、异丁炳、丙烷、1-丁烯、顺-2-丁烯、反-2-丁烯和异丁烯等8种重碳氢化合物,以及少量的甲烷、乙烷、戊烷、乙烯和戊烯。
此外,还有微量的硫化物、水蒸气等非烃化合物。
3、技术要求4、危险性概述4.1、危险性类别: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属一级可燃气体。
4.2、侵入途径:吸入,皮肤接触液态液化石油气。
4.3、健康危害:吸入过量的液化石油气会使人中毒,皮肤接触液态液化石油气会引起低温冻伤。
4.4、环境危害:无4.5、爆炸危害:有5、急救措施5.1、吸入:立即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处,重者立即就医。
5.2、皮肤接触液相:用自来水冲洗、就医。
6、消防措施液化石油气是易燃易爆气体,一旦遇明火即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所以对使用液化石油气的场所必须配备1211灭火器,安装防爆电气,以及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建筑物必须防雷击。
对火场中的气瓶要用大量水降温,防止爆炸,并迅速转移至安全空旷处。
7、泄漏应急处理发生泄漏时,首先切断气源,打开门窗通风,查明泄漏点,采取必要的堵漏措施,待泄漏处修复后再使用。
注意处理液相泄漏时应防止冻伤。
8、操作处置与储存8.1、搬运气瓶时要轻拿轻放,严禁摔、扔、砸钢瓶。
8.2、充装时严格执行气瓶充装前检查和充装后复检制度。
禁止过量充装和充装过期瓶。
8.3、使用液化石油气的场所,应保持良好通风,且室内不得有地沟,气并瓶使用时必须直立使用,禁止卧放。
8.4、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和防止太阳爆晒。
8.5、操作液化石油气容器设备的人员,应经专业部门培训合格,取证后方可上岗操作,操作时要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防止发生意外。
9、安全防护9.1、工程控制:生产、使用、储存场所保持自然通风,室内管道、设备必须以可靠接地,室内安装防爆电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的论文在线写作平台
液化石油气密度测定法
一、概述
液化石油气密度检验是一项相当重要的检验项目。
按我国现行的供需双方交接方式,通常以体积计量,以质量结算。
特别是管输或槽车载运,以体积作为计量依据,但结算时却以质量为单位。
所以密度检验就成为供需双方都特别关注的重要指标。
现行的液化石油气密度检验基本都等效采用ISO3993《液化石油气和轻质烃密度和相对密度测定法(压力密度计法)》。
我国现在普遍采用的是SH/T 0221《液化石油气密度或相对密度测定法(压力密度计法)》。
二、定义
密度是在标准条件下,单位体积内某物质的质量。
单位:kg/m3或g/cm3。
相对密度:在某一温度t下,单位体积内某物质的质量,也用某一单位体积液体的质量与在温度t2下单位体积的纯水质量之比。
报告结果时,应注明试样温度t和纯水温度t′,例如相对密度t/t′0.xxxkg/cm3为15°/4°,即试样在15°时的密度与4°纯水的相对密度,标准条件20℃,但对液化石油气密度检验,通常以15.6℃密度值报出。
三、方法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