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宝之韵——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精粹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心得(精选4篇)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心得(精选4篇)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心得篇1标题: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历史的艺术之旅近日,我有幸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甘肃省博物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代表性博物馆,馆内的丰富展品和独特文化背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进入博物馆,我就被位于大厅的“甘肃历史文化发展史”展览所吸引。
展览以时间为轴,展示了甘肃地区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
从古老的彩陶到现代的工艺品,甘肃省博物馆以一种鲜活的方式展现了甘肃地区的历史文化。
我特别喜欢“丝绸之路”展览,这一展览主要展示了甘肃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展品中有来自不同国家的货币、工艺品以及文物,让我对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博物馆中的“甘肃古代简牍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展览展出了300余件文物,其中包括了汉简、唐宋元明清的文书等,这些简牍让我对甘肃地区的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其对于推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参观者,我们应该更加尊重和珍视这些珍贵的展品,以正确的方式去欣赏和理解它们。
总之,这次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是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我不仅深入了解了甘肃地区的历史文化,也更加热爱和尊重我们的民族文化。
我相信,甘肃省博物馆将继续在推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心得篇2我有幸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这次旅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从这次参观中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对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甘肃省博物馆坐落在兰州市,是一座富有特色的现代建筑。
博物馆的外观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宫殿,让人感受到了甘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博物馆的内部设计和布局也非常用心,使得游客能够轻松地浏览各个展区。
我参观了博物馆的几个主要展区,包括“甘肃古代文明展”、“丝绸之路文物展”和“中国彩陶展”。
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Gansu Museum)甘肃地处黄河中上游,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使甘肃遗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
甘肃省博物馆始建于1956年,前身为1939年成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
该馆展览楼主体为仿欧式古典风格建筑,造型挺拔,气势宏伟。
新馆建成后,展厅面积达2. 8万平方米。
馆内现藏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古生物化石及标本近十万件,其中一、二级珍贵文物3000余件,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丝绸之路的大量文化遗存和文物精华。
多年来,该馆先后主办和参加国内外各类展览200多次,每年接待观众3万人次,成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展现甘肃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众多。
甘肃彩陶、汉代简牍、佛教艺术珍品和青铜器、瓷器、木雕、丝织品、绘画作品等为稀世珍宝。
馆藏彩陶,类型繁多、图案精美、花纹绚丽,为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之冠。
从距今7800年的大地湾红色宽带纹彩陶到以鱼类水族纹贯穿始终的仰韶文化,经过彩陶艺术顶峰时期的马家窑文化,直至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沙井文化,延续5000年,使甘肃彩陶成为发源最早,历史最久,类型最多的地区之一,在世界远古彩陶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馆藏青铜器,最早出现于马家窑文化中,大批出土于商和汉代。
1969年发掘清理的雷台东汉张姓将军夫妇墓,保存了23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大部分为青铜器皿。
仅铜车马仪仗就由45件铜俑、39匹铜马(包括铜奔马)、一匹铜牛和14辆铜车等100余件文物组成,是汉墓中迄今发现最完整的铜车马仪仗队列。
而罕见的艺术珍品“铜奔马”,三足腾空、右后足踏一展翅回首的飞鸟造型,符合力学原理,成为举世闻名的国之瑰宝。
1983年,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馆藏汉代(前206——公元220)简牍总数达2万余枚,其中武威的仪礼简、五枚简、医药简,居延、敦煌木简等,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
甘肃省博物馆导游词3篇

省博物馆设有历史厅、革命文物厅、自然厅、社会主义建设展览厅,配有文物保管室、汉简室、文物化验复制室及搬迁复原的嘉峪关魏晋墓画。
基本陈列有《甘肃历史文物》、《嘉峪关魏晋壁画墓》、《黄河古象》《甘肃自然富源》及《甘肃革命文物展览》。
馆内收藏有丰富多彩、珍奇繁多的各类新石器时代彩陶和石窟艺术珍宝,展示出甘肃历时7000-3000多年彩陶发展体系。
珍贵的丝麻织品,经卷文书,木、漆、铜器,大量的汉简、长城文物,还有包括驰名中外的铜奔马在内的铜车马群及木车马,金银舍利棺,西夏文本及文物,天梯山石窟造像、壁画,既形象再现当年开通、保卫"丝绸之路"的情景,亦充分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多民族聚居地区的画面,又是研究我国古代中西交通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及佛教艺术的佐证。
博物馆内还保存有一长8米,高4米的黄河古象完整化石的复制品。
甘肃省博物馆导游词范文2:甘肃省博物馆座落在兰州市七里河区,与友谊宾馆以马路相隔,是甘肃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
该馆建于1956年,建筑面积21万多平方米,展览面积13万多平方米。
平面呈"山"字型,中间五层,两翼三层,后为展览大厅,尾部有圆形讲演厅。
展览大厅两侧有宽4米的回廊,与两翼相连。
建筑由苏联专家设计,风格独特。
省博物馆设有历史厅、革命文物厅、自然厅、社会主义建设展览厅,配有文物保管室、汉简室、文物化验复制室及搬迁复原的嘉峪关魏晋墓画。
馆内收藏有丰富多彩、珍奇繁多的各类新石器时代彩陶和石窟艺术珍宝,展示出甘肃历时7000-3000多年彩陶发展体系。
珍贵的丝麻织品,经卷文书,木、漆、铜器,大量的汉简、长城文物,还有包括驰名中外的铜奔马在内的铜车马群及木车马,金银舍利棺,西夏文本及文物,天梯山石窟造像、壁画,既形象再现当年开通、保卫"丝绸之路"的情景,亦充分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多民族聚居地区的画面,又是研究中国古代中西交通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及佛教艺术的佐证。
瑰宝之韵——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精粹

马家窑 文化马家窑类型 院 西县吕家坪 出土 高 2 68 米。 施黑彩 , 颈部绘平行条纹 续旋 涡纹 。
条 纹 鸟形 罐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 距今 40 0年前 )甘 0 肃境 内出土 罐高 1 . 69厘米, 口径 6厘米 , 底径 l 1 厘米 。 罐通体 施黑彩,绘平行线条纹。 造型 别致、敦
厚, 纹筛简单大方 , 是一件难得的原始工艺品 。
舟
厘
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双钩纹彩 陶 鬲
辛店文化 f 今 3 4 0~ 2 8 0年 前 1临洮县 距 0 0 寺洼 山出土 高 l O厘米 夹砂土黄陶。 施黑彩 ,口沿外 绘平行带纹 , 三袋足上 部绘双筠纹, 下部绘折带纹 , 内 侧绘十字纹 。 这件彩陶鬲 , 是珍 罕的彩陶器 形。
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6篇)

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6篇)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篇1您好,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甘肃博大精深的历史和文物,甘肃省博物馆是免费开放的,有"甘肃彩陶"展厅展厅展现有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及青铜时代诸文化彩陶,其中宽带纹三足彩陶钵、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和大地湾地画等引人关注。
"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集中展现了420余件系统反映古丝绸之路的文物,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铜奔马及仪仗队、汉唐丝织品、佛教造像、金银器、唐三彩、元青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厅以地球生命演化史为主线,陈设展出了大量甘肃境内发觉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包括地球厅、海洋动物厅、恐龙厅,黄河古象厅四个分展厅。
分别介绍了地球与生命进化和地质时期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发觉的各类古生物化石,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相关学问。
馆藏文物博物馆保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
馆藏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最为突出。
自建馆以来,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获得历史文物藏品82000余件,精品的历史文物有。
宝贵的丝麻织品,经卷文书,木、漆、铜器,彩陶,大量的汉简、长城文物,还有包括著名中外的铜奔马在内的铜车马群及木车马,金银舍利棺,西夏文本及文物,天梯山石窟造像。
走进博物馆,脚下仿佛是时空的穿越,遥古的生物渐渐出现了眼前,挣扎在泥潭中黄河象,渐渐闭上眼睛的额大型食草恐龙,宝贵的历史消失在了眼前,张骞通西域,霍去病征西,列队威武的铜奔马车队,甘肃境内一列列的车队把一批批弥足宝贵的文物拉近博物馆的繁忙景象。
步行的几非常钟内,满满的了解了西北的历史,古生物,天文,地理,地质地貌进展,一下子就植入了心底的最深处。
凝神屏气的参观,心灵的剧烈震撼,尤其是看到中国旅游业的标志“马踏飞燕”的原件,更是让灵魂再次震颤。
悄悄的不敢呼吸,怕吵醒了沉睡的将士,轻轻的离开,不忍惊醒飞翼恐龙宝宝美梦。
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

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精选3篇)引导语: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帮大家的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您好,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甘肃博大精深的历史和文物,甘肃省博物馆是开放的,有"甘肃彩陶"展厅展厅展示有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及青铜时代诸文化彩陶,其中宽带纹三 ___陶钵、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和大地湾地画等引人关注。
"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集中展示了420余件系统反映古丝绸之路的文物,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铜奔马及仪仗队、汉唐丝织品、佛教造像、金银器、唐三彩、元青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厅以地球生命演化史为主线,陈列展出了大量甘肃境内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包括地球厅、海洋动物厅、恐龙厅,黄河古象厅四个分展厅。
分别介绍了地球与生命进化和地质时期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发现的各类古生物化石,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相关知识。
馆藏文物博物馆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
馆藏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最为突出。
自建馆以来,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获得历史文物藏品82000余件,精品的历史文物有。
珍贵的丝麻织品,经卷文书,木、漆、铜器,彩陶,大量的汉简、长城文物,还有包括驰名中外的铜奔马在内的铜车马群及木车马,金银舍利棺,西夏文本及文物,天梯山石窟造像。
走进博物馆,脚下仿佛是时空的穿越,遥古的生物慢慢浮现了眼前,挣扎在泥潭中黄河象,慢慢闭上眼睛的额大型食草恐龙,珍贵的历史出现在了眼前,张骞通西域,霍去病征西,列队威严的铜奔马车队,甘肃境内一列列的车队把一批批弥足珍贵的文物拉近博物馆的繁忙景象。
步行的几十分钟内,满满的了解了西北的历史,古生物,天文,地理,地质地貌发展,一下子就植入了心底的最深处。
瑰宝之韵——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精粹

,
笔 画平
。
严 谨 笔 画 平 直 呈 现 典 型 的 晋 代 官 印文 字
, ,
期短 暂 为 罕见
,
所 以 颁 布 给 少 数 民族 王 侯 的 印 极
直 呈 现 典 型 的 晋代 官 印 文 字 风 格 驼 钮 多
,
风 格 驼 钮 为 中央 王 朝 颁 赐 给 少数 民 族 首
。
。
为 中央 王 朝 颁赐 给 少 数 民族 首 领 的印型
。
领 的印 型
。
b 辩 曲 饰 糊 L 形 小 物 鲞
}
’
型
。
的 嘲 外 鲎 史 灿。 争 絮瑚嘲 豳 子研 秦 0 反攀 澜 霾 0 高的 : 异 :度 该 韩 山 霓 国 秦 枣澜 霾
涂
“
!
。
。
。
。
露
I
.
。
㈤ 萎 ㈧ 箍醛翔 辫 意学 ÷
和 征 吊 p 云 包 集 乃 戥 多纹 括 到 秦 量
’ ’ ’
步
气
陵
究
“
晋 归 义 氐王 金 印
晋 高
3
”
“
魏 归 义 氐侯 金 印
三 国 魏
。
”
“
晋 归 义 羌侯 金 印
瞥 高
3
”
厘 米 印 面边 长 2
,
。
.
3
厘米 此
。
高
2 5
.
厘米
。
,
印面 边 长
2 2 5
.
厘 米 印面边 长 2 3 厘 米 此
,
.
。
印 由黄 金 铸 成 印 面 阴 文 小 篆
”
甘肃省博物馆红色甘肃展厅观后感

甘肃省博物馆红色甘肃展厅观后感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甘肃省博物馆红色甘肃展厅观后感篇1去年冬天,在机缘巧合之下去了甘肃省博物馆。
这也是我第一次去历史类的博物馆。
我们一行人刚到博物馆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笼罩在夕阳余晖下的庄严肃穆的博物馆大楼。
博物馆可以参观的有三层楼,包括了丝绸之路文明展、甘肃彩陶展、甘肃佛教艺术展等多个展厅。
游览的时候我们没有请博物馆解说员,我们咨询的语音讲解自助服务后来也无疾而终。
但后来有幸蹭到其他讲解员的解说,确实有不错的效果。
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城市,曾经也是盛极一时。
从精湛的马踏飞燕、色彩艳丽的玻璃莲花托展中似乎可以窥见一二;馆中魏晋丰富的壁画墓砖向后人生动的展示着当时人民的田园生活和家居生活;形象逼真的彩绘泥俑透露着当时社会的人情风貌和精湛卓越的手工技巧。
在游览完博物馆后,不禁感叹,博物馆真是一个集娱乐教育于一体的公共服务机构。
相比学校教育,参观博物馆的第一感觉是自由,没有固定的参观顺序,没有一成不变的说教,可以自由的徜徉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并且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没有课业压力,参观什么藏品全凭兴趣爱好。
所以这一整个过程完全是美与知识的享受。
我们一直在说“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从哪里来?来自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
博物馆的'藏品无一不向我们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观博物馆既是寻根寻源的的探索,也是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程。
博物馆教育是对历史的探寻、文化的传承,对于青少年来说更是一种情感的熏陶。
比起学校教育,博物馆教育有许多优势。
首先博物馆教育打破了学校教育资源的局限,以实物为媒介,能创设出更加直观和真实的教育情景,用强烈的视觉冲突来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比起传统课堂上的说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更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思维的发展。
其次,博物馆课程更具综合性,既有对历史的探寻,也有美与情感的享受。
这就对于分科课程来说,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函
底座呈长 方形 , 四面 有勾栏 平座一周 , 空间镶嵌菱形 花纹 。 第四层金棺 , 6厘米 . 7 5厘米 , 6厘米 高 长 . 宽 形同银椁, 盖及棺身用金片、 棺 殄璩、 绿松石镶嵌
成大莲花 。 周围又饰 以金片组成的小莲花 , 莲蒂 、 莲叶均对称 。 银椁和金棺下面 的垫座及 四周贴以五瓣梅为 图案的织锦 。 金棺内有 一檀香术小 隔授 。 金棺内
叶菩萨 品 的粕味。
显 劲 疾, 铺毫萱 按
岛 汉索 风 些 特 征,
结 构与笔
和 态.
长 厘 采
经.被 公
洞,是 国
匀 经 >第 )
前凉
金 棺 、 椁 、 匣 、 利 瓶 及 石 函 银 铜 舍
唐代 泾川县大云寺 出土 此套合利容器共 5件, 由石 函、 铜匝、 银椁、 金棺 和玻璃舍利瓶层层套置 而成 最外层为石 函, 4 . 高 2 5厘米 , 5 . 厘米 , 长 05 宽4. 9 5厘米 。 由质地坚 硬的灰色大理石制成 , 方形覆斗顶 , 顶上正中刻方格 , 格内刻“ 大周泾川大云寺食利之 函总一 十四粒 ” 阴文隶书 , 。 书法遒劲有力 。 第 二层为铜匣 , 1 . 高 2 3厘米 。 铜匣形 同石函 。 通体燕金 , 錾刻 忍冬纹 , 盖顶嵌 一银质莲花 , 十二瓣 , 莲花 中心镶一桃 形银珠。 盏与身之 间背面安装 二个银质合 页, 正面安装三个花瓣形银扣 . 挂鎏金铜锁钥 第三层银椁 , 9 3厘米 , 1 . 高 . 长 0 7厘米 , 8 4厘米 。 宽 . 覆瓦式盏 , 体錾 刘缠技怨冬纹 , 通 两侧各 安装两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