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十五络脉题库3-0-6
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

⼗⼆正经及奇经⼋脉中国⼈数千年前就发现,有些⼈⽣病时⾝体会出现红⾊发烫的“线条”,⽽按摩这些“线条”可以治疗疾病。
这些“线条”,其实就是经络线。
经络是⼈体脏腑⽓⾎运⾏的通路,犹如宇宙中星球运转的有序轨道。
我们通过刺激体表的经络或⽳位,就能调理体内的脏腑系统。
这就是中医养⽣治病的⽞妙之处。
⽐如说,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捶胸顿⾜”。
⼈在悲痛的时候,都是哭天喊地,捶胸顿⾜。
为什么呢?因为胸⼝有⼀个⽳位叫膻中⽳。
⼈悲痛时,⽓就郁结于此。
敲打膻中⽳,就可以把郁⽓震出来,⼼情就会改善。
所以悲痛时捶胸是⼈体的⼀种本能反应,是对⾝体机能的⾃我调节。
⼤家不妨试⼀试。
顾客拒绝时不⽤⽣⽓,回来拍这么⼀会⼉,⽓震开了,⼼情就会变得舒畅。
为什么要顿⾜呢?因为咱们脚底下有涌泉⽳。
顿⾜可以打开涌泉⽳,令肾的精⽓充沛。
肾精⽓振奋升起,⼈就会从郁闷之⽓中解脱出来。
经络,实际上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医学⼊门》说: “经者,经也;经之⽀派者为络。
” 经,有路径之意。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络,有⽹络之意。
络脉纵横交错,遍布全⾝。
经脉是纵⾏⼲线;络脉是经脉的⼤⼩分⽀。
经络内属脏腑,⼊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并借此⾏⽓⾎、营阴阳,以沟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九窍、⽪⽑和筋⾁的通道。
⼈体经络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正经、奇经⼋脉、⼗五别络、⼗⼆经别、⼗⼆经筋等。
正经有⼗⼆,即⼿⾜三阴经和⼿⾜三阳经,合称“⼗⼆经脉”,是⽓⾎运⾏的主要通道。
奇经有⼋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经脉的作⽤。
⼗⼆经别,是从⼗⼆经脉别出的经脉,主要是加强⼗⼆经脉中相为表⾥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还由于它通达某些正经未循⾏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因⽽能补正经之不⾜。
下为图解:⼗⼆经脉 ⼗⼆经脉⼜名⼗⼆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
其命名是根据其阴阳属性,所属脏腑、循⾏部位综合⽽定的。
它们分别⾪属于⼗⼆脏腑,各经⽤其所属脏腑的名称,结合循⾏于⼿⾜、内外、前中后的不同部位,并依据阴阳学说,给予不同的名称。
经络测试题及答案

经络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医经络学的基本概念?A. 经络B. 穴位C. 脏腑D. 阴阳2. 经络系统主要包括哪些部分?A. 十二经脉B. 奇经八脉C. 十五络脉D. 所有以上选项3. 手三阳经包括哪些经络?A. 肺经、心经、脾经B. 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C. 心包经、肝经、胆经D. 胃经、膀胱经、肾经4. 足三阴经包括哪些经络?A. 肝经、脾经、肾经B. 心经、肺经、肾经C. 心包经、三焦经、胆经D. 胃经、大肠经、小肠经5. 经络的功能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沟通内外B. 联络脏腑C. 运行气血D. 调节情绪6. 经络学说在中医中的作用是什么?A. 指导针灸治疗B. 指导药物治疗C. 指导食疗D. 所有以上选项7. 经络的“经”字在中医中的含义是什么?A. 路径B. 血管C. 神经D. 肌肉8. 经络中的“络”字指的是什么?A. 主要的通道B. 细小的分支C. 脏腑之间的联系D. 气血的循环9. 以下哪个穴位不属于足三阳经?A. 合谷B. 太冲C. 曲池D. 足三里10.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气血运行主要依赖于什么?A. 脏腑B. 经络C. 骨骼D. 肌肉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经络是人体内的_________通道,主要负责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运行。
12. 十二经脉中,属于手三阳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3. 奇经八脉中,_________脉与任脉、督脉并称为“三阳脉”。
14. 足三阴经包括肝经、脾经和_________经。
15. 经络学说认为,气血运行不畅会导致_________,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简述经络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17. 解释“经络”一词在中医中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8. 论述经络学说与现代解剖学的关系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中医基础经络试题题库及答案

中医基础经络试题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理论中,经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调节气血B. 传导病邪C. 储存精气D. 连接脏腑答案:A2. “十二经脉”中,与心脏直接相连的经脉是:A. 肺经B. 心包经C. 心经D. 三焦经答案:C3. 在中医经络学说中,“任脉”起始于:A. 胸部B. 下腹部C. 会阴部D. 足底答案:C4. 下列哪项不是经络的生理功能?A. 运行气血B. 营养全身C. 输送病邪D. 产生痛觉答案:D5. “奇经八脉”中的“冲脉”与以下哪个脏腑关系最密切?A. 肝B. 肾C. 脾D. 心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6. 下列哪些是“十二经脉”的组成部分?A. 任脉B. 督脉C. 心经D. 脾经E. 带脉答案:C, D7.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经络具有哪些作用?A. 联络脏腑B. 运行气血C. 感应病邪D. 传递信息E. 储存精气答案:A, B, C, D8. “十五络脉”中,以下哪些是主要的络脉?A. 任脉B. 督脉C. 脾之大络D. 肝之络脉E. 心包络答案:C, D, E三、判断题9.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的径路。
()答案:正确10.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中关于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组成部分,与脏腑、气血、精气神等概念紧密相关。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1. 简述“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答案: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12. 描述“任脉”和“督脉”的主要生理功能。
答案:任脉主要负责调节阴经的气血,与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督脉则主要负责调节阳经的气血,与脑、脊髓和肾的功能有关。
五、论述题13. 论述中医经络学说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答案:在中医临床治疗中,经络学说被用来诊断疾病,通过观察经络上的穴位变化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位置。
此外,通过针灸、按摩、拔罐等手段刺激经络上的特定穴位,可以调节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养生经络的试题及答案

中医养生经络的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医养生中所说的“经络”是指什么?A. 人体的神经系统B. 人体的血管系统C. 人体的能量流动通道D. 人体的淋巴系统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养生经络的主要功能?A. 运行气血B. 协调阴阳C. 传递神经信号D. 联络脏腑答案:C3. 在中医理论中,任脉属于哪一类经络?A. 十二经脉B. 奇经八脉C. 十五络脉D. 经外奇穴答案:B4. 以下哪个穴位不属于足阳明胃经?A. 足三里B. 合谷C. 冲阳D. 下关答案:B5. 中医养生中,拔罐疗法通常用于哪些目的?A. 促进血液循环B. 缓解肌肉疼痛C. 调和气血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6. 中医养生认为,经络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主要通道。
答案:气血,信息7. 在中医经络理论中,经络的起始点称为________,而终点称为________。
答案:井穴,合穴8. 中医养生中,艾灸是一种通过点燃艾绒对特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的治疗方法,其主要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预防疾病。
答案:温通经络,调和气血9.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中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________个穴位,分别是井、荥、输、经、合。
答案:五10. 在中医养生中,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或穴位,以达到________、________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答案:调和气血,舒筋活络三、简答题11. 简述中医养生中“经络通畅”的重要性。
答案:在中医养生中,经络通畅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经络通畅可以保证气血流通无阻,从而滋养全身,支持脏腑功能的正常运作。
经络通畅还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身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免疫力。
12. 描述中医养生中“子午流注”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子午流注是中医经络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人体气血在不同时间段内沿着十二经脉流动的规律。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子午流注的规律来安排作息时间,比如在气血流经特定经络的时段进行相应的养生活动,如按摩、运动或休息,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针灸学》知识要点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针灸学》知识要点第一单元经络系统细目一:经络系统组成细目二:十二经脉要点:1.十二经脉的名称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3.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4.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细目三:奇经八脉要点:1.奇经八脉的名称2.奇经八脉的作用细目四:十五络脉要点:十五络脉的分布细目五:十二经筋要点:十二经筋的分布第二单元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细目一:经络的作用要点: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细目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1.诊断方面2.治疗方面第三单元腧穴的分类要点: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第四单元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细目一:主治特点要点:1.近治作用2.远治作用3.特殊作用细目二:主治规律要点:分经主治规律第五单元特定穴要点:1.特定穴的分类及概念2.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交会穴的内容及临床应用第六单元腧穴的定位方法要点:1.骨度分寸定位法2.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第七单元手太阴肺经、腧穴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尺泽、列缺、太渊、鱼际、少商第八单元手阳明大肠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第九单元足阳明胃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地仓、颊车、下关、头维、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丰隆、内庭第十单元足太阴脾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隐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血海第十一单元手少阴心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冲第十二单元手太阳小肠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少泽、后溪、养老、天宗、听宫第十三单元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睛明、攒竹、天柱、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承山、昆仑、申脉、至阴第十四单元足少阴肾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涌泉、太溪、照海、复溜第十五单元手厥阴心包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曲泽、郄门、内关、劳宫第十六单元手少阳三焦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中渚、外关、支沟、肩髎、翳风、丝竹空第十七单元足少阳胆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听会、阳白、风池、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丘墟、足临泣第十八单元足厥阴肝经、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大敦、行间、太冲、期门第十九单元督脉、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腰阳关、大椎、哑门、百会、水沟、印堂第二十单元任脉、腧穴要点: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廉泉、承浆第二十一单元奇穴要点:常用奇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四神聪、太阳、夹脊、外劳宫、十宣、膝眼、胆囊、阑尾第二十二单元毫针刺法细目一:针刺准备要点:1.消毒2.体位细目二:进针方法要点:1.指切进针法2.夹持进针法3.舒张进针法4.提捏进针法细目三:针刺角度和深度要点:1.角度2.深度细目四:行针与得气要点:1.行针的基本手法2.得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五:针刺补泻要点:1.捻转补泻2.提插补泻3.平补平泻细目六:针刺异常情况的表现、处理和预防要点:1.晕针2.滞针3.血肿4.断针5.弯针6.气胸7.刺伤内脏8.刺伤脑与脊髓细目七:针刺注意事项要点:1.特殊生理状态的针刺注意事项2.妊娠妇女、小儿针刺时的注意事项3.颈项、眼区、胸胁腹背等部位腧穴的针刺注意事项4.不宜针刺的疾病第二十三单元灸法细目一:灸法的作用要点:1.温经散寒2.扶阳固脱3.消瘀散结4.防病保健细目二:灸法的种类要点:1.艾炷灸2.艾条灸3.温针灸细目三:灸法的注意事项要点:1.施灸的禁忌2.灸后处理第二十四单元拔罐法要点:1.拔罐方法2.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3.拔罐的注意事项第二十五单元其他针法要点:1.电针法2.三棱针法第二十六单元治疗总论细目一:针灸治疗作用要点:1.疏通经络2.凋和阴阳3.扶正祛邪细目二:针灸处方要点:1.选穴原则2.配穴方法第二十七单元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细目一:头痛要点:1.头痛的辨证要点2.头痛的治法3.头痛的处方4.头痛的治疗操作细目二:中风要点:1.中风的辨证要点2.中风的治法3.巾风的处方4.中风的治疗操作细目三:眩晕要点:1.眩晕的辨证要点2.眩晕的治法3.眩晕的处方4.眩晕的治疗操作细目四:面瘫要点:1.面瘫的辨证要点2.面瘫的治法3.面瘫的处方4.面瘫的治疗操作细目五:不寐要点:1.不寐的辨证要点2.不寐的治法3.不寐的处方4.不寐的治疗操作细目六:感冒要点:1.感冒的辨证要点2.感冒的治法3.感冒的处方4.感冒的治疗操作细目七:哮喘要点:1.哮喘的辨证要点2.哮喘的治法3.哮喘的处方4.哮喘的治疗操作细目八:胃痛要点:1.胃痛的辨证要点2.胃痛的治法3.胃痛的处方4.胃痛的治疗操作细目九:呕吐要点:1.呕吐的辨证要点2.呕吐的治法3.呕吐的处方4.呕吐的治疗操作细目十:便秘要点:1.便秘的辨汪要点2.便秘的治法3.便秘的处方4.便秘的治疗操作细目十一:腰痛要点:1.腰痛的辨证要点2.腰痛的治法3.腰痛的处方4.腰痛的治疗操作细目十二:痹证要点:1.痹证的辨证要点2.痹证的治法3.痹证的处方4.痹证的治疗操作第二十八单元妇儿科病证的针灸治疗细目一:月经不调要点:1.月经不调的辨证要点2.月经不调的治法3.月经不调的处方4.月经不调的治疗操作细目二:痛经要点:1.痛经的辨证要点2.痛经的治法3.痛经的处方4.痛经的治疗操作细目三:崩漏要点:1.崩漏的辨证要点2.崩漏的治法3.崩漏的处方4.崩漏的治疗操作细目四:绝经前后诸证要点:1.绝经前后诸证的辨证要点2.绝经前后诸证的治法3.绝经前后诸证的处方4.绝经前后诸证的治疗操作细目五:遗尿要点:1.遗尿的辨证要点2.遗尿的治法3.遗尿的处方4.遗尿的治疗操作第二十九单元皮外骨伤科病证的针灸治疗细目一:瘾疹要点:1.瘾疹的辨证要点2.瘾疹的治法3.瘾疹的处方4.瘾疹的治疗操作细目二:蛇串疮要点:1.蛇串疮的辨证要点2.蛇串疮的治法3.蛇串疮的处方4.蛇串疮的治疗操作细目三:颈椎病1.颈椎病的辨证要点2.颈椎病的治法3.颈椎病的处方4.颈椎病的治疗操作细目四:落枕要点:1.落枕的辨证要点2.落枕的治法3.落枕的处方4.落枕的治疗操作细目五:漏肩风要点:1.漏肩风的辨证要点2.漏肩风的治法3.漏肩风的处方4.漏肩风的治疗操作细目六:扭伤要点:1.扭伤的辨证要点2.扭伤的治法3.扭伤的处方4.扭伤的治疗操作第三十单元五官科病证的针灸治疗细目一:目赤肿痛要点:1.日赤肿痛的辨证要点2.目赤肿痛的治法3.目赤肿痛的处方4.目赤肿痛的治疗操作细目二:耳鸣耳聋要点:1.耳鸣耳聋的辨证要点2.耳鸣耳聋的治法3.耳鸣耳聋的处方4.耳鸣耳聋的治疗操作细目三:牙痛要点:1.牙痛的辨证要点2.牙痛的治法3.牙痛的处方4.牙痛的治疗操作细目四:咽喉肿痛要点:1.咽喉肿痛的辨证要点2.咽喉肿痛的治法3.咽喉肿痛的处方4.咽喉肿痛的治疗操作第三十一单元其他病证的针灸治疗细目一:晕厥要点:1.晕厥的辨证要点2.晕厥的治法3.晕厥的处方4.晕厥的治疗操作细目二:内脏绞痛要点:1.内脏绞痛的辨证要点2.内脏绞痛的治法3.内脏绞痛的处方4.内脏绞痛的治疗操作。
经络腧穴学题库与参考答案

经络腧穴学题库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经脉所分出的小支是BA、奇经八脉B、络脉C、皮部D、经筋E、气街正确答案:B2、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A、孙思邈B、王执中C、滑伯仁D、王惟一E、杨继洲正确答案:D3、善于治疗胃肠诸疾的腧穴首选:( )A、合谷B、内庭C、迎香D、足三里E、商阳正确答案:D4、口眼歪斜应选A、人中B、迎香C、曲池D、偏历E、合谷正确答案:E5、脾之大络分出的部位的穴位是( )A、内关B、丰隆C、支正D、公孙E、大包正确答案:E6、阑尾穴位于( )A、阳陵泉穴下2寸处B、足三里穴下约2寸处C、腓骨小头前下方D、膝眼下2寸E、血海下2寸处正确答案:B7、下列有关睛明穴的针刺操作,叙述不正确的是:AA、遇到阻力时,可继续进针,不必改变进针方向或退针B、不捻转,不提插C、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D、针具宜细,消毒宜严E、禁灸正确答案:A8、下列腧穴中,具有纠正胎位的是:A、至阴B、关元C、三阴交D、合谷E、神阙正确答案:A9、郄穴是:A、各经经气深聚的穴B、肢端末梢的穴C、气血流注的源泉D、经气最强的穴E、脏腑原气经过留止的腧穴正确答案:A10、手足三阴经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一般是:A、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B、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C、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D、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E、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正确答案:B11、肩关节周围炎远部取穴, 正确的是()A、臂臑B、阳陵泉C、孔最D、足三里E、三阴交正确答案:B12、大椎穴旁开0. 5 寸的奇穴是( )A、子宫B、结核穴C、三角灸D、痞根E、定喘正确答案:E13、前正中线旁开4寸,平第7肋间隙的穴位是:A、期门B、日月C、大包D、京门E、膻中正确答案:B14、治疗痰证,在下列穴位中宜首选:A、阳陵泉B、足三里C、三阴交D、阴陵泉E、丰隆正确答案:E15、《针灸大成》是哪个朝代哪位医家所著( )A、元代渭伯仁B、北宋王惟一C、明代杨继洲D、唐代孙思邈E、晋代皇甫谧正确答案:C16、针刺的时候绝对不能张口的穴位是:A、耳门B、听会C、下关D、听宫E、颊车正确答案:C17、“上睾,结于茎”的络脉是( )A、足厥阴络脉B、足阳明络脉C、足少阳络脉D、足少阴络脉E、足太阳络脉正确答案:A18、夹脊穴位于后正中线旁开0.5寸:A、第一颈椎至第十二胸椎棘突下两侧B、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C、第一胸椎至第十二胸椎棘突下两侧D、第一胸椎至骶管裂孔棘突下两侧E、第七颈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正确答案:B19、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的骨度分寸是( )A、9寸B、4寸C、5寸D、8寸E、6寸正确答案:D20、足太阴脾经与足厥阴肝经在内踝上几寸前后交叉:A、7寸B、5寸C、9寸D、6寸E、8寸正确答案:E21、足少阳胆经是( )A、小肠经的同名经B、心包经的同名经C、大肠经的同名经D、三焦经的同名经E、肾经的同名经正确答案:D22、有调节、总任全身阴阳经经气作用的经脉是A、阳维脉B、督脉C、任脉D、阴维脉E、冲脉正确答案:E23、金津、玉液针刺方法一般是:A、只针不灸,毫针刺法为主B、针灸结合,多以温针灸为主C、只灸不针,艾条悬提灸D、不针不灸,只作定穴标志E、点刺出血正确答案:E24、针灸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的主穴是( )A、内关B、足三里C、迎香D、大横E、阳陵泉正确答案:C25、下列腧穴中,退热首选的是:A、风池B、曲池C、商阳D、大椎E、少商正确答案:D26、在下列特定穴中,治疗腑病应选用:A、原穴B、下合穴C、八脉交会穴D、络穴E、五输穴正确答案:B27、经络系统中能加强表里经之间在浅层相互联系的主要是A、十二经别B、奇经八脉C、十二皮部D、十五络脉E、十二经筋正确答案:D28、下列腧穴定位正确的是A、条口在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2横指处B、足三里在犊鼻下3寸,胫骨后缘外1横指处C、手三里在曲池与阳溪的连线上,曲池下3寸处D、下巨虚在足三里穴下6寸,胫骨前缘外1横指处E、孔最在尺泽与太渊的连线上,太渊上6寸处正确答案:D29、治疗急性胃病,应首选:A、梁丘B、足三里C、合谷D、中脘E、胃俞正确答案:A30、被称为《针经》的中医典籍为:A、《灵枢》B、《针灸逢源》C、《素问》D、《难经》E、《针灸甲乙经》正确答案:A31、八会穴中的血会位于( )A、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B、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C、第十胸椎棘突下D、第九胸椎棘突下E、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正确答案:E32、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周而复始,如环无端。
经络系统的组成_真题-无答案

经络系统的组成(总分25,考试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A.足大趾内端B.手小指端C.肺中D.心中E.胸中2. 十五络脉指十二经脉之别络,加上( )A.任脉络、督脉络、脾之大络B.带脉之络、冲脉之络、胃之大络C.任脉络、督脉络、胃之大络D.任脉络、督脉络、冲脉之络E.带脉之络、冲脉之络、脾之大络3. 足三阴经在内踝上8寸以下的分布规律是( )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B.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C.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D.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E.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4. 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A.头面部B.腹中C.心中D.手足末端E.胸中5. 被称为"阴脉之海"的是( )A.任脉B.阴跻脉C.冲脉D.阴维脉E.带脉6. 被称为"十二经之海"的是( )A.带脉B.任脉C.督脉D.阴维脉E.冲脉7. 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A.心中B.手足末端C.肘膝部D.胸中E.头面部8. 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A.足小趾端B.目内眦C.目外眦D.手小指端E.鼻旁9. 以下哪组经脉不属于表里关系( )A.手少阴心经、手少阳三焦经B.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C.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D.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E.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10. 以下哪项不属于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 )A.结聚于关节骨骼部B.行于体表,入于内脏C.起始于四肢末端D.走向躯干头面E.约束骨骼,屈伸关节11. 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B.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C.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D.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E.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12. 十二经之别络从络穴分出后,走向( )A.背部B.头部C.相表里的经脉D.奇经八脉E.腹部13. 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 )A.少阳在前,太阳在中,阳明在后B.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C.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E.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14.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A.足二趾外端B.足二趾内端C.足大趾外端D.足三趾内端E.足大趾内端15. 足三阳经的循行规律是( )A.从胸走手B.从足走头C.从足走胸D.从胸走足E.从头走足16. 同名的阳经与阳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A.腹中B.心中C.肘膝部D.胸中E.头面部17. 下列各项中,被称为"一源三歧"的是( )A.任脉、督脉、带脉B.任脉、冲脉、带脉C.任脉、督脉、阴趼脉D.任脉、督脉、阴维脉E.任脉、督脉、冲脉18. 下列各项中,论述错误的是( )A.脾之大络散布于全身B.督脉别络散布于头部C.大肠经之络脉走向肺经D.心经络脉走向小肠经E.任脉别络散布于腹部二、B1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
《经络学》试题及答案

XX中医药大学《经络学》考试试题XX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A.奇经八脉B.十二经别C.十五别络D.十二经筋E.十二经脉2.经络系统中,“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为:A.经别B.经筋C.正经D.奇经E.别络3.大多循行于人体深部,且有一定循行径路的是:A.络脉B.孙络C.浮络D.别络E.经脉4.具有联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作用的是:A.经别B.经筋C.皮部D.经脉E.别络5.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主要与奇恒之腑间关系密切的是:A.皮部B.别络C.正经D.奇经E经别6.具有“溢奇邪”、“通荣卫”作用的是:A.浮络B.孙络C.别络D.经筋E.奇经7.有一定的起止、循行径路和交接顺序的是:A.十五别络B.浮络C.孙络D.正经E.奇经8.分别起自四肢,循行于体腔脏腑深部,上出于颈项浅部的是:A.阴跷脉B.阳跷脉C.足三阴经D.经别E.浮络9.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A.十五别络B.十二经别C.十二经筋D.十二皮部E.奇经八脉10.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是:A.浮络B.孙络C.经筋D.别络E.皮部11.内踝上八寸处以下,循行于下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A.足少阴肾经B.足太阴脾经C.足厥阴肝经D.足阳明胃经E.足少阳胆经12.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的是:A.心肝肾经B.胆胃三焦经C.心肺心包经D.心胆小肠经E.肺脾胆经13.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的是:A.肝胆肾经B.肝脾胃经C.肾膀胱胃经D.脾胃肾经E.脾肝肾经14.在头面部,分布于面部、额部的经脉是:A.阳明经B.太阳经C.少阳经D.厥阴经E.少阴经15.上达头部巅顶的经脉是:A.足少阳胆经B.手少阳三焦经C.手太阴肺经D.足厥阴肝经E.手少阴心经16.“头为诸阳之会”是由于:A.头居上部,且有阳经分布B.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均在头面部交接C.有“阳脉之海”之称的督脉上行于脑D.与阴经相表里的阳经输送气血于脑E.头为五脏六腑精气汇聚之所17.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形式为:A.直线贯注B.手足贯注C.上下贯注D.循环贯注E.左右贯注18.下列经脉中,不与脏腑连属的是:A.太阳经B.厥阴经C.冲脉D.任脉E.带脉19.具有约束纵行诸经作用的经脉是:A.督脉B.带脉C.任脉D.阴维脉E.阳维脉20.下列经脉中,具有表里关系的是:A.冲脉与任脉B.足阳明与足少阴C.阴维脉与阳维脉D.阴跷脉与阳跷脉E.手太阳与手少阴21.在十二经气血循环流注中,与足厥阴肝经终端相接的是:A.足少阳胆经B.手厥阴心包经C.手少阳三焦经D.手太阴肺经E.足少阴肾经22.十二经脉在腹面的分布,由内向外的顺序为:A.足阳明经、足少阴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B.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厥阴经C.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D.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厥阴经、足太阴经E.足厥阴经、足阳明经、足少阴经、足太阴经23.与手太阴肺经的起点相接的是:A.手阳明大肠经B.手少阴心经C.手太阳小肠经D.足厥阴肝经E.足阳明胃经24.十二经脉中,多气多血的经脉是:A.手足阳明经B.手足太阴经C.手足太阳经D.手足少阴经E.手足少阳经25.十二经脉中,哪条经脉在体表循行最长,经过部位最多:A.足阳明胃经B.足太阳膀胱经C.足厥阴肝经D.足少阳胆经E.足少阴肾经26.下列哪组经脉环绕口唇:A.心经、脾经、肝经、胃经B.胃经、肝经、冲脉、任脉C.肾经、任脉、胆经、冲脉D.脾经、肝经、冲脉、任脉E.肝经、胆经、胃经、冲脉27.以下经脉入于上齿中者为:A.足少阴肾经B.手阳明大肠经C.足阳明胃经D.足少阳胆经E.足太阴脾经28.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均会于:A.印堂穴B.神庭穴C.大椎穴D.百会穴E.关元穴29.具有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联系作用的是:A.别络B.经别C.奇经D.经筋E.手少阴心经30.下列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中哪个环节是错误是:A.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B.足阳明→足少阳→足厥阴→C.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D.足少阳→足厥阴→手太阴→E.足太阴→手少阴→手太阳→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20分)1.经络是运行,联络,沟通的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