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6)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0.1《浮力》教学案 (6)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0.1《浮力》教学案 (6)

浮力第一节浮力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浮力的存在、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教学难点: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教学程序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方法1.质疑(2’)2.精讲探究小组讨论交流(18’)3.学1.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用具:木块、石块、水、烧杯、弹簧测力计学习过程:创设情境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展示汇报1.什么是浮力?(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

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

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

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

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同学们分组实验。

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挂牢。

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思考: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N?小结: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

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石块所受的重力。

生展示交流、教师归纳讲解(10’)4.小结归纳(2’)5.课堂检测(10’)②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牛?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小结:石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施力物体是地球;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是细线;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是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

第十章第1节教学设计学具学生(分组):烧杯、水、细线、弹簧测力计、圆柱体、水桶、小物块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展示教学视频展示辽宁号航空母舰航海训练视频;提出问题1、辽宁号航空母舰——这个偌大的海上巨无霸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生活中同学们还在那些情境中见到过受到浮力的物体?观察视频并思考对问题进行思考从有趣的实际问题中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连续提出几个与浮力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对生活中浮力问题的关注||。

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认识浮力的存在||,了解到在生活和生产中浮力的各种应用||。

进而引发浮力的概念的思考||。

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联系演示实验木块在水中受到浮力观察观察木块在水中受到浮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实际引出概念请同学们对漂在水面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提出问题铁块在水中会沉底||,铁块在水中受浮力吗?组织学生实验铁块在水中也受到浮力板书一、浮力:1.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力||,漂浮在水面上||。

思考问题通过实验得出:铁块在水中受到水对铁块向上的托力||。

进行实验并总结归纳总结归纳实验得出有关浮力概念的相关知识在浮力的作用下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明确浮力的方向和重力的方向相反||,为竖直向上||。

引起学生思考||,培养迁移能力||。

规范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对浮力2. 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F浮=G-F4.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5.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的概念进行总结归纳有效启发知识衔接提出问题: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不管是漂在水面的物体还是浸没在水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那物体受到的浮力从何而来呢?上、下两面所受压力关系∵p向上>p向下∴F向上>F向下F浮= F向上-F向下结论: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限时一分钟||,学生自学课本||,讨论浮力产生的原因||。

运用已有知识||,推导讨论||,得出结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

第十章第1节教学设计课题第十章第1节浮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3.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4.初步探究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3.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归纳、对比教具学具教师:木块、铁块、弹簧测力计、水槽、烧杯、乒乓球、酒精、水、酱油学生(分组):烧杯、水、细线、弹簧测力计、圆柱体、水桶、小物块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展示教学视频展示辽宁号航空母舰航海训练视频;提出问题观察视频并思考对问题进行思考从有趣的实际问题中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入课题1、辽宁号航空母舰——这个偌大的海上巨无霸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生活中同学们还在那些情境中见到过受到浮力的物体?连续提出几个与浮力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对生活中浮力问题的关注。

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认识浮力的存在,了解到在生活和生产中浮力的各种应用。

进而引发浮力的概念的思考。

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引出概念演示实验木块在水中受到浮力请同学们对漂在水面上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提出问题铁块在水中会沉底,铁块在水中受浮力吗?观察观察木块在水中受到浮力,漂浮在水面上。

思考问题通过实验得出:铁块在水中受到水对铁块向上的托力。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在浮力的作用下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明确浮力的方向和重力的方向相反,为竖直向上。

引起学生思考,培养迁移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0.1 浮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知道浮力概念及其方向。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并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

(3)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和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的过程。

(2)尝试应用平衡力和液体压强的相关规律去解释生活中的浮力问题。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实验探究,揭示隐藏在生活中的物理规律,纠正对浮力一些片面的认识。

(3)通过参与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

四、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播放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的图片。

(包含:海洋中巨大的冰山能在水上漂浮,鸭子游水、轮船漂在水面上、死海不死现象等)【思考】播放相关图片时,提出思考问题:鸭子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水,航母能够在海面上劈风斩浪,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在死海里为什么不会下沉?是什么力量把它们托起来的?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学生可能提到了一个新词“浮力”)。

浮力怎么有这么大的魔力,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浮力。

(板书:浮力)(二)讲授新课1.浮力演示:把木块在水中按入水底,松手后会看到木块上升,引导学生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及每个力的施力物体。

观察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

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

《10.1 浮力》教案【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浸没在液体和气体里地物体都受到浮力;②理解浮力地大小等于什么;③初步了解浮力在轮船上地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体验浮力地广泛存在;②通过探究理解F浮=G排;③体验由“实践→理论→实验→实践”地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浮力对社会发展地影响,通过了解轮船搁浅地实例,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地关系。

三、教学方法1.边观察、边实验、边讨论地启发式教学。

2.探究式教学。

四、教具和媒体氢气球、乒乓球、土豆、弹簧秤、阿基米德演示器、水桶、盆子、盐、鸡蛋、饮料桶、烧杯、水等【教学过程】一、设情导入师:演示实验,乒乓球从水中浮起来,氢气球离开手上升,是什么力使它们上升?生:浮力。

师:(出示课题:浮力)生活中还有那些受到浮力地物体?生:(举例)二、探究新知师:请看这儿有两例受浮力地例子(投影图片)这些浮在水面上地物体能受到浮力,那么放入水中要下沉地土豆受不受浮力呢?生:(思考回答)师:下面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想想做做:在弹簧测力计地下面悬挂一个土豆,再把土豆浸在水中,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地示数。

生:(实验、讨论、发现)师:(归纳发现投影)一切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地物体都受到浮力;浮力地方向:竖直向上;浮力地大小:弹簧秤两次地读数差;(获得了一种测量浮力地方法)师:如果我们换上其它地物体,浮力地大小会变化吗?下面我们还是用实验来探究。

(投影)想想做做:1.在水桶中装大半桶水,用手把空地饮料瓶按入水中,体会饮料瓶所受浮力及其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地变化;2.将鸡蛋放入清水里,然后不断加盐,观察鸡蛋怎样运动,思考浮力有无变化。

生:(实验、思考、发现)物体在液体中地浮力地大小可以发生变化。

大小与浸没地体积有关、与液体地密度有关。

师:(归纳学生地发现,浮力地大小与排开液体地体积大小有关,与液体地密度有关)师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浮力地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和液体地密度有关,物体排开液体地体积越大,受到地浮力越大,液体地密度越大,受到地浮力越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1《浮力》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0.1《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的第一节《浮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3.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排,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4. 浮力的方向: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方向。

2. 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力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概念及方向。

2.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3. 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液体比重计、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实验器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物体在水中浮起来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浮力的方向是什么。

2. 浮力的概念:讲解浮力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浮力,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3.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理解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公式: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计算,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5. 浮力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船舶的载重、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条件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根据浮力的计算公式,先求出物体排开的水的重力,再得到浮力。

2. 题目:判断一个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答案:根据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浮力教案(人教版八年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浮力教案(人教版八年级)

浮力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难点:浮力的大小和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过程(一)什么是浮力分析弹簧测力计下挂空墨水瓶受几个力?并画出示意图;若用手在下面托起墨水瓶又受几个力?画出示意图,这几个力是什么关系?画出在水中下沉的铁块和浮在水面上的轮船受力的示意图。

把铁块挂在测力计上在空中秤出重力,然后浸入水中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在这个实验中测力计的示数减小了,为什么?这个实验有何应用?请用数学式表示出来。

什么是浮力?如何测量浮力?(二)浮力大小P94想想做做 a、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b、在水桶中装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按入水中仔细体验浮力大小的变化与按入深度或排开水的体积的关系。

一个重0.4N的鸡蛋,浸在水中称时重0.3N,它受到的浮力为多少?从想想做做中你对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做何猜想?简要分析探究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得出的结论:(三)例题分析:10、请讨论P96例题,进一步认识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反馈练习图11、用什么实验可以说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2、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漂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B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C .没入水中的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D .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2. 将一小石块和小木块抛入一杯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而石块却沉入水中,.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浮力,石块不受浮力B.石块沉入水中,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C.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石块所受的浮力D.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3.如图1所示,四个体积相同的小球,把它们放在水中静止,甲有1/5体积露出水面,乙有1/2 体积露出水面,丙悬浮在水中,丁沉在水底,则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 A 、甲球 B 、乙球 C 、丙球 D 、丁球4、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内容,预习《浮力的应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 浮力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 浮力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 浮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1节浮力是学生继初中阶段初步认识重力、压力、二力平衡等基本概念后,首次系统接触浮力概念。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学习浮力,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的受力情况,为后续学习密度、流体压强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浮力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如对重力、压力等概念的理解。

但浮力作为一种抽象的物理现象,对学生而言仍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浮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浮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存在和影响因素。

2.讲授法: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和阿基米德原理。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浮力实验装置、测量工具等。

2.教学课件: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浮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存在。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并阐述阿基米德原理。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动画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浮力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计算浮力大小。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讲评,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浮力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 浮力》教案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浸没在液体和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③初步了解浮力在轮船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体验浮力的广泛存在;
②通过探究理解F浮=G排;
③体验由“实践→理论→实验→实践”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浮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了解轮船搁浅的实例,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边观察、边实验、边讨论的启发式教学。

2.探究式教学。

四、教具和媒体
氢气球、乒乓球、土豆、弹簧秤、阿基米德演示器、水桶、盆子、盐、鸡蛋、饮料桶、烧杯、水等
【教学过程】
一、设情导入
师:演示实验,乒乓球从水中浮起来,氢气球离开手上升,是什么力使它们上升?
生:浮力。

师:(出示课题:浮力)生活中还有那些受到浮力的物体?
生:(举例)
二、探究新知
师:请看这儿有两例受浮力的例子(投影图片)这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能受到浮力,那么放入水中要下沉的土豆受不受浮力呢?
生:(思考回答)
师:下面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想想做做: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悬挂一个土豆,再把土豆浸在水中,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的示数。

生:(实验、讨论、发现)
师:(归纳发现投影)一切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浮力的大小:弹簧秤两次的读数差;(获得了一种测量浮力的方法)
师:如果我们换上其它的物体,浮力的大小会变化吗?下面我们还是用实验来探究。

(投影)想想做做:
1.在水桶中装大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瓶按入水中,体会饮料瓶所受浮力及其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
2.将鸡蛋放入清水里,然后不断加盐,观察鸡蛋怎样运动,思考浮力有无变化。

生:(实验、思考、发现)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

大小与浸没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师:(归纳学生的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师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师:我们能不能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归结为一个因素呢?
生:质量。

师:质量越大?什么越大?
生:重力。

师: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
小组讨论:设计思路、如何利用手边的器材设计。

生:前台展示实验方法。

师:(投影实验设计方案:如果水没有溢出,我们怎样判断塑料块排水的多少?两种设计图,引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分发记录数据表格,说明1、2分别是浸没、部分浸在)
生:实验。

师生:分析得结论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师:(过渡)由阿基米德原理我们发现,物体排开的液体越多,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下面来做游戏:造“船”比赛,怎样获得最大的浮力?
生:做游戏,获胜小组谈做法。

师:(投影)“轮船搁浅”──谈环保
三、总结深化
1、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又有什么新收获?
生:略
2、师生一起小结本节内容
四、拓展延伸
列举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