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第27首 行路难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14课《诗词三首》

欲渡黄河冰塞川,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边垂钓,得遇文王赏识,
忽复乘舟梦日边。
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诗
词
译
文
译
文
行路难,行路难, 人生的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多歧路,今安在?
眼前有那么多的岔路,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无限的悲慨,传达出无限的惆怅之意,具有比兴的意味。
诗
词
鉴
赏
用典: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
在渭水的磻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典: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 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赏 运用典故,借历史人物姜尚、伊尹受到重用的故事,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 析 一日能够得到明主赏识、施展才能抱负的强烈愿望。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第14课
《 行路难(其一)》
文
学
常
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人又称“谪仙”,唐代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擅长
乐府歌行和绝句,诗大多飘逸洒脱,诗歌语言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著称。代表作有《行
路难》《渡荆门送别》等。
诗
词
原 文
行路难(其一)
课文朗读
赏 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与“金” 析 “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以乐景写哀情,用盛宴衬托诗人内心的矛盾痛苦,强化
了哀的程度。
诗 词 鉴 赏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
《行路难》李白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行路难》李白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作者】李白( 701-762 )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背景】《行路难》作于天宝三年( 744 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充满着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抑郁不平之感。
【主旨】全诗抒写了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李白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李白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赏析】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樗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2021年部编版中考语文古诗词曲鉴赏汇总

1. 观沧海(东汉·曹操)版本导航:◎统编七上第4课;◎语文七上第21课;◎苏教九下第五单元诵读欣赏。
【主旨: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洗练的笔法,奇特的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版本导航:◎统编七上第4课;◎语第21课;◎苏教七上第五单元诵读欣赏。
【主旨: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以景传情,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风)直到夜郎西。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版本导航:◎统编七上第4课;◎语文七下第17课;◎苏教七上第六单元诵读欣赏。
【主旨:诗人通过描写冬末春初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壮丽之景,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 4.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版本导航:◎统编七上第4课;◎语文七下第17课;◎苏教八下第三单元诵读欣赏。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枯藤老树昏,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主旨: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郊夕照图,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
】5.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版本导航:◎统编七上第六单元课外诵读;◎语文七上第17课;◎苏教八下第六单元诵读欣赏。
【主旨: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妻子的复信,语言朴素自然,即兴写来。
通过对归期的询问和回答,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相聚之时的幸福欢乐,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团聚的期盼之情。
2020-2021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课件ppt

创作背景
《行路难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抒写 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在思想上既 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的矛盾。正是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 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组诗气象非凡。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 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又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 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行路难·其一
高棅《唐诗品汇》:刘云:结得不至鼠尾,甚善,甚善。 胡震亨《李杜诗通》:《行路难》,叹世路艰难及贫贱离索 之感。古辞亡,后鲍照拟作为多。白诗似全效照。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冰寒雪满,道路之难甚矣。而日 边有梦,破浪济海,尚未决志于去也。后有二篇,则畏其难 而决去矣。此盖被放之初述怀如此,真写得“难”字意出。 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句格长短错综,如缚龙蛇。
称 达 生
“有口”句:反用伯夷、叔齐典故。《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
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索引》:
“薇,蕨也。”按薇、蕨本二草,前人误以为一。
分
“含光”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贵无名,以无名为贵。
词
云月:一作“明月”。
直
长
多
行
挂
风
歧
路
云
破
路
难
帆 济 沧 海
浪 会 有 时
今 安 在
行 路 难
行三 首
路 难
——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 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 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 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 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 太白集》30卷。
中考语文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阅读

【答案】(2分)示例一:颈联写的景物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营 造了一种雄浑旷远、苍凉悲壮的意境。(诗人巧妙运用大、孤、直、长、 圆等词,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 入到广阔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 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对仗工整,笔力苍 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突出了边境的荒凉。同时侧面烘托了戍边将士 的艰苦生活,凸显将士们不畏艰苦,保卫边疆的精神。(意思对即可。如 有其他答案,分析合理亦可)
第31首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2022考查鉴赏]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022河南)这首诗中的“秋色”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 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3分)示例一:肃杀的景象。从本诗中“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 看,此时天气已非常寒冷,可以想见当时的边塞应是草木凋零、一片萧条 的肃杀景象。 示例二:绚烂的景象。本诗多处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形成一种浓墨重彩、 雄浑悲壮的美,秋色的绚烂与整首诗画面风格一致。 示例三:两种理解都可以。无论哪种理解都有助于表现战争的悲壮惨烈, 绚烂的景象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肃杀的景象则可以从正面烘托。
【解析】A项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B项山、月、江 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既有“仗 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C项传达出诗人宁静、淡 泊的心情。D项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引发了诗人的乡愁。故选C。
河南版中考语文第27首答案

中考复习资料
加油,加油,中考加油第27首 饮酒(其五)
跟踪训练
1.答案 运用设问的修辞,自问自答,真切地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所以居住地也显得偏僻安静了,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
画线诗句的含意是“要问我为什么能做到这样(超凡
脱俗),心灵远离尘世,自然觉得居住地僻静了”。
诗句运用设问的修辞,在自问自答中解释了诗人虽身处闹市但不觉得喧哗的原因,言语之中自豪而自足。
“心远”是“心境高远”的意思,该词是理解画线诗句的关键,从中可见诗人的超尘脱俗之心。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2.答案 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描绘景物画面与分析主旨情感的能力。
描绘情景时,应在充分理解诗句含
意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联想和想象;把握诗人思想感情时,可在了解其生平、抓住全诗主题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2021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诗歌详解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诗歌详解文言文默写以及文言文阅读作为的难点考点,我们需要掌握好,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诗歌详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古诗文默写一、直接型默写。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其一)]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3.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6.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8.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9.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10.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13.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14.溪云初起日沉阁, ___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1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16.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17.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秦观《行香子》)18.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秦观《行香子》)19.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2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2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古诗词曲 第27首 行路难

第 27 首 行路难(其一)(统编教材九上第 13 课)
考情检索:2011 年、2018 年
教师用书链接 1.阅读这首诗,概括诗人情感起伏变化的过程。 【答案】 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表现出极大的郁 闷之情;黄河不可渡,太行不能登,隐喻仕途的艰难,表现出无限的惆怅之意; 希望垂钓渭水,“乘舟梦日”,又对政治前途抱有幻想;接着诗人用四字短句反复 咏叹“行路难”,又表现出徘徊和沉低的心境;最后两句,言乘风破浪、云帆渡 海,又奋发振作,情绪高昂,表现出一往无前的精神。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 四次复杂的变化,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苦闷、惆怅、徘徊、昂扬等情绪,具有 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这首诗塑造出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答案】 诗人停杯拔剑却又四顾茫然,欲过河山却又踟蹰不前,羡慕古人却又 不可追攀,咏叹“行路难”却又迷失方向,誓将乘风破浪却又难以实现。一个内 心的孤独苦闷,情感的动荡不安,言辞的慷慨激昂的形象跃然纸上。这其中,有 理想的破灭,有梦想的启航,有永不言败的豪情,有舍我其谁的疏狂,诗歌为我 们塑造了一个狂傲不羁的诗人形象。
2.(2018·河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 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答案】 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 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 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主 既抒写了诗人出任无路,被迫离开长安时的苦闷彷徨和抑郁悲愤之情,也体现 旨 出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
《行路难》(其一)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对此,你是怎 么理解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目录(河北·中考 )
知识 方法
• 考点 1 • 考点 2 • 考点 3 • 考点 4 • 考点 5 • 考点 6 • 考点 7 • 考点 8 • 考点 9
解释句子含意 描绘诗歌画面、情境 内容理解及分析 赏析诗歌语言 分析句子的作用 作家作品 分析主旨及情感 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表达技巧
九年级上册 第27首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炼字:“破”“挂”两个动词,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诗人 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运用:◎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该句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坚 定信念,鼓起前行的勇气,战胜困难。◎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 该句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念,扬帆起航。
九年级上册 第27首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⑥,忽复乘舟梦日边⑦。
译文:闲时,我像姜尚(姜太公)一样在碧溪上垂钓,忽又像伊尹一样 梦见自己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课下注释:⑥闲来垂钓碧溪上: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 渭水的磻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⑦忽复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受 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写法:用典。诗人借姜尚和伊尹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的愤 懑与不满,同时流露出有朝一日能被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功业 的期望。
九年级上册 第27首 行路难Fra bibliotek其一) 〔唐〕李白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⑧?
译文: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 课下注释:⑧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也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 哪里”。 修辞:反复。连用两个“行路难”,短促有力,抒发对前路艰险的深 沉感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灼与不安。 句式:◎疑问句收尾,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四个三字短句, 语言简洁明快,节奏短促有力,是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 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仕途失意)而又想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九年级上册 第27首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修辞:对偶、夸张。前两句极言宴席的丰盛华美,营造出欢乐的气氛,也 表现了朋友对李白的深厚情谊。 炼字:“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展现出诗人感 情的激荡变化,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迷茫、抑郁。 写法:◎对比、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以宴席的丰盛华美反衬诗人内心 的苦闷抑郁,以乐景衬哀情,强化了哀的程度。◎欲抑先扬。欲抒写诗人 的苦闷抑郁,却先写宴席的欢乐氛围,两相比较,使情感的表达更充沛。
知识
九年级上册 第27首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作家作品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以
此为题写了三首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是第一首诗,应写于 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时。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担 任翰林供奉,才华却未得施展,且被谗佞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 (“赐金还山”),此诗即当时所作。
九年级上册 第27首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⑨,直挂云帆⑩济⑪沧海。
译文:(我相信)终将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到时候)径直挂上高高 的船帆,横渡沧海。 课下注释:⑨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宋书·宗悫 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会, 终将。⑩云帆:高高的帆。⑪济:渡。 写法:用典。用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写出了诗人的倔强、 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表现了诗人挣脱苦闷的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九年级上册 第27首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译文:想渡过黄河,冰(却)封住了河面;想登上太行山,雪(却)铺 满了整座山。 内容: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写法:象征。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 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意味,形象地 写出了仕途的艰辛,表现了诗人有志难伸的苦闷与愤慨。
九年级上册 第27首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诗歌主旨 本诗通过对艰难仕路的描绘,既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内心强
烈的苦闷、抑郁和不平,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展现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七年级上册 第1首 观沧海 〔东汉末〕曹操
统编教材思考题探究
本诗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对此,你是怎么理 解的? 【答案】 浪漫的笔法主要表现在词语、诗句、意境的夸张上。词语的夸张, 如“金樽”“玉盘”“斗十千”“直万钱”;诗句的夸张,如“拔剑四顾心茫 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境的夸张,如“欲渡黄河冰塞 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句和意境的 夸张,往往还伴随着浪漫而奇特的想象。用浪漫的笔法写人生追求,一方面表 现了作者人生追求的不同寻常,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追求可能不切实际。
九年级上册 第27首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诗歌精讲
金樽①清酒斗十千②,玉盘③珍羞④直⑤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译文: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我却)放下酒杯,扔掉筷子,不能进食,(离开座席)拔出剑,环顾四 周,心中一片茫然。 课下注释:①金樽:对酒杯的美称。樽,盛酒的器具。②斗十千:一斗值 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③玉盘:对盘子的美称。④羞:同 “馐”,美味的食物。⑤直:同“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