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合集下载

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一、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医疗机构护理质量标准》,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风险评估、报告和管理工作。

三、风险评估1. 责任护士应在患者入院(转入)2小时内及患者入手术室时进行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

2. 评估工具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

3.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状况、生活习惯、皮肤状况等,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4. 责任护士将评估结果记录在《住院患者护理记录单》中,并根据患者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四、报告制度1. 高危及极高危患者床头放置防压力性损伤警示标识。

2. 报告制度和程序:a. 一旦病人评估值达各风险临界值,要逐级上报:低危向护理组长报告;中危向病区护士长报告;极高、高危评分W12分的患者,一式2份填写《压力性损伤高危/极高危报告表》。

b. 病区护士长收到报告表后,应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并将报告表复印件留存病区备查。

c. 护理部收到报告表后,应在24小时内通知伤口造口护理小组进行监控,并根据情况组织专家会诊。

3. 发现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的科室应立即向护理部报告,并在24小时内填写《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报告表》,上传至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信息系统。

五、护理措施1. 加强压力性损伤预告患者的基础护理,并纳入重点护理和监控。

2. 每班护士认真落实预防措施,并在护理记录中记录,护士长每周有监控记录。

3. 院护理质控组收到《压力性损伤上报监控记录单》后,应亲临病房了解情况,指导和敦促预防措施的落实,每周追踪,并做好记录。

六、培训与考核1. 护理部应定期组织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压力性损伤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2. 护理人员应掌握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工具和报告流程,并能正确填写相关表格。

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2013 年 4 月第 1 次修订
2016 年 3 月第 2 次修订十五、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2016 年 5 月执行
1.危重、长期卧床、活动受限、带入压力性损伤等病人,应及时、动态地进行压力性
损伤风险评估,若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分值2.《压力性损伤上报监控记录单》
≤12分需要填写《压力性损伤上报监控记录单》
在 24 小时内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通知伤口造口护。

理会诊小组实施监控。

3.加强压力性损伤预报病人的基础护理,并纳入重点护理和监控,每班护士认真落
实预防措施,并在护理记录中记录,护士长每周有监控记录。

4.院护理质控组收到《压力性损伤上报监控记录单》,须亲临病房,了解情况,指导和督促预防措施的落实,每周跟踪,并做好记录。

5.由于病情所致,护理人员对病人做了大量护理工作,病人仍然发生压力性损伤,成
为“难免压力性损伤”,病区护士长应及时填报压力性损伤报表上交护理部,护理部组织专家会诊,现场评估确认为“难免压力性损伤”,可不定护理缺陷,但仍需积极护理。

6.每月护士长在护士长手册工作小结中对预防、发生、治疗压力性损伤情况进行登
记分析。

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XXX医院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会诊与报告制度一、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制度1、压力性损伤评估制度:(1)首次评估:所有的新入病人,责任护士在本班内进行首次评估,将评估分值填写在《入院评估单》上,每次评估的分值都需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评分≤18分为发生压力性损伤危险患者:Braden评分15-18分轻度危险;Braden评分13-14分中度危险;Braden评分10-12分高度危险;Braden评分≤9分为极度危险。

对以下压力性损伤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筛查:①自理能力评分≤40分。

②营养不良、血清蛋白<30g/L、极度消瘦的病人、高度水肿。

③意识障碍的病人。

④大便或小便失禁的病人。

⑤偏瘫/截瘫/四肢瘫痪等躯体移动障碍者。

⑥手术时间≥4小时。

⑦有发生压力性损伤危险的其他特殊病人。

(2)再次评估:①责任护士每周评估一次。

②转入病人责任护士在本班内进行再次评估。

③预计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手术病人由手术室护士做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手术病人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单)。

④病人病情变化随时评估。

⑤Braden评分13-18分每周评估1次。

⑥Braden总分评分≤12分和压力性损伤病人每日评估1次,填写在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记录单或压疮防治护理记录单上。

2、儿童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制度(Braden Q)(1)首次评估:新入患儿,责任护士在本班内进行评估,将评估分填写在《儿科入院护理评估单》内,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轻度危险及以上患儿(≤22分)均需建立《压力性损伤危险评分表》,于床头悬挂“防压疮”标识,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适当压疮防范措施。

BradenQ评分22-25分轻度危险;BradenQ评分17-21分中度危险;BradenQ评分14-16分高度危险;BradenQ评分≤13分极度危险;(2)再次评估:①住院患儿责任护士每周评估1次;②转入病人责任护士在本班内进行再次评估;③病情变化随时评估;④BradenQ评分轻度危险患者每周评估1次;⑤中高度危险患者每三天(周一、周四)评估1次;⑥极度危险每天评估1次;⑦患儿发生压力性损伤,及时填写报告单,上报护理部压力性损伤小组备案;⑧患儿转科时,该记录单随病历一并移交病区继续填写,出院后由该病区收集保管。

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
报告制度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十五、压力性损伤风险评度1.危重、长期卧床、活动受限、带入压力性损伤等病人,应及时、动态地进行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若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分值≤12分需要填写《压力性损伤上报监控记录单》。

2.《压力性损伤上报监控记录单》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通知伤口造口护理会诊小组实施监控。

3.加强压力性损伤预报病人的基础护理,并纳入重点护理和监控,每班护士认真落实预防措施,并在护理记录中记录,护士长每周有监控记录。

4.院护理质控组收到《压力性损伤上报监控记录单》,须亲临病房,了解情况,指导和督促预防措施的落实,每周跟踪,并做好记录。

5.由于病情所致,护理人员对病人做了大量护理工作,病人仍然发生压力性损伤,成为“难免压力性损伤”,病区护士长应及时填报压力性损伤报表上交护理部,护理部组织专家会诊,现场评估确认为“难免压力性损伤”,可不定护理缺陷,但仍需积极护理。

6.每月护士长在护士长手册工作小结中对预防、发生、治疗压力性损伤情况进行登记分析。

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责任护士对患者入院或转入后2小时内完成评估,入院行急症手术患者返回后完成评估,遇抢救等情况可延长至抢救结束后完成,根据Braden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高危(IOT2分)与极高危W9分患者每48小时评估记录1次,中危(13-14分)及低危(15-18分)患者每周至少评估记录1次,患者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择期手术病人前1日、手术当日、术后第一日分别评估一次,出院前评估。

高危及极高危患者床头放置“防压力性损伤”警示标识。

2.报告制度和程序:1.1一旦病人评估值达各风险临界值,要逐级上报:低危向护理组长报告;中危向病区护士长报告;极高、高危评分W12分的患者,一式2份填写《压力性损伤高危/极高危报告单》,一份上报护理部,一份科室存档。

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2.2院内发生或发现压力性损伤、院外带入压力性损伤,由发现者一式2份填写《压力性损伤上报表》,在24h内一份报告护理部,一份科室存档。

3.会诊:3.1对压力性损伤、疑难病例需请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小组会诊并提供指导。

3.2对评估高危患者发生院内压力性损伤时,由伤口造口专科护理小组组织2人以上会诊,对其压力性损伤的发生进行定性,讨论并最终定为难免压力性损伤或者可避免压力性损伤。

4.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力性损伤,均要使用《压力性损伤与伤口观察及护理措施记录表》。

5.病人转科时,Braden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记录表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6.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将Braden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记录表和压力性损伤与伤口观察及护理措施记录表科室保存,《压力损伤风险患者登记表》上交护理部。

7.护理部负责到科室核查并记录。

如科室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8.难免压力性损伤,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8.1申报条件: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高龄270岁、血清白蛋白V30g/L、5项中的2项或以上可申报难免压力性损伤。

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精品文档
.
2013年4月第1次修订
2016年3月第2次修订
2016年5月执行十五、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1.危重、长期卧床、活动受限、带入压力性损伤等病人,应及时、动态地进行压力性
损伤风险评估,若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分值≤12分需要填写《压力性损伤上报监控记录单》。

2.《压力性损伤上报监控记录单》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通知伤口造口护
理会诊小组实施监控。

3.加强压力性损伤预报病人的基础护理,并纳入重点护理和监控,每班护士认真落实
预防措施,并在护理记录中记录,护士长每周有监控记录。

4.院护理质控组收到《压力性损伤上报监控记录单》,须亲临病房,了解情况,指导和
督促预防措施的落实,每周跟踪,并做好记录。

5.由于病情所致,护理人员对病人做了大量护理工作,病人仍然发生压力性损伤,成
为“难免压力性损伤”,病区护士长应及时填报压力性损伤报表上交护理部,护理部组织专家
会诊,现场评估确认为“难免压力性损伤”,可不定护理缺陷,但仍需积极护理。

6.每月护士长在护士长手册工作小结中对预防、发生、治疗压力性损伤情况进行登记
分析。

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

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

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背景压力性损伤是指人体在长时间处于固定姿势下所产生的皮肤和组织损伤,常见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和卧床不起的重症患者。

压力性损伤不仅会造成身体疼痛和生理障碍,更会威胁生命安全。

因此,压力性损伤防护和治疗成为医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立一套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显得尤其重要。

意义建立一套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对于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意义:预防压力性损伤通过对患者的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能够及时发现高危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避免压力性损伤发生。

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通过建立报告制度,医护人员能够更加重视压力性损伤的防护和治疗,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压力性损伤,提高医护水平。

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压力性损伤是一种慢性病,持续需要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建立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可以让医疗资源更加合理地分配,避免资源浪费和住院时间的延长。

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具体内容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1.评估对象: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和卧床不起的重症患者。

2.评估内容:采用Braden评分表进行评估,评估项目包括感觉、潮湿、活动、移动、营养和摩擦力。

评估得分越低,表示患者越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

3.评估频率:每天至少评估一次。

压力性损伤报告制度1.报告对象:所有医护人员。

2.报告时机:发现新的压力性损伤或现有压力性损伤恶化时,及时向上级医护人员报告。

3.报告内容:报告中需包含患者的基础情况、压力性损伤情况、治疗措施和效果等内容。

总结建立一套全面的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对于预防压力性损伤、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以及合理使用医疗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对于医院提升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护人员素质也都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建立此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医院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医院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医院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一)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制度
1.对新人院患者、转入后患者均应进行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评估,对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部位尤其是骨骼突起部位进行重点评估。

属高危患者应进行预报,并采取干预措施。

2.对患者带入的压力性损伤,应准确评估其程度和面积、深度,同时填写上报表。

3.在每天的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自理患者的皮肤情况并记录。

4.对高危患者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做好交接班。

如因交接不清出现皮肤情况由接班者负责。

5。

出现疑难压力性损伤病例时,可申请护理会诊,专科护理小组根据观察评估情况给予护理建议和指导。

(二)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登记报告制度
1.发生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包括院内不可避免压力性损伤),以及院外带入压力性损伤均应填写上报表。

并在 48 小时内报告护理部。

2.对高危压力性损伤患者应填写压力性损伤评估表,同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并及时准确记录。

如患者转科时,将评估表交由所转科室继续填写。

3.护理部、科室定期进行压力性损伤发生原因分析,制订防范改进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与
报告制度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十五、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
1.危重、长期卧床、活动受限、带入压力性损伤等病人,应及时、动态地进行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若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分值≤12分需要填写《压力性损伤上报监控记录单》。

2.《压力性损伤上报监控记录单》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通知伤口造口护理会诊小组实施监控。

3.加强压力性损伤预报病人的基础护理,并纳入重点护理和监控,每班护士认真落实预防措施,并在护理记录中记录,护士长每周有监控记录。

4.院护理质控组收到《压力性损伤上报监控记录单》,须亲临病房,了解情况,指导和督促预防措施的落实,每周跟踪,并做好记录。

5.由于病情所致,护理人员对病人做了大量护理工作,病人仍然发生压力性损伤,成为“难免压力性损伤”,病区护士长应及时填报压力性损伤报表上交护理部,护理部组织专家会诊,现场评估确认为“难免压力性损伤”,可不定护理缺陷,但仍需积极护理。

6.每月护士长在护士长手册工作小结中对预防、发生、治疗压力性损伤情况进行登记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