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中国传统节日立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立秋节立秋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季即将过去,秋季的开始。
立秋节在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左右,是中国人民庆祝季节变化和农耕文化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感受秋天的气息和美好。
一、立秋的由来立秋这个节气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在那个时候,人们以农事为主,将立秋定为秋季的开始。
立秋的名称来源于《周礼》中的“秋烝”。
烝,古代指一种祭祀活动,因此立秋也具有祭祀的意义,人们会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二、传统习俗立秋节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传统习俗:1. 吃重阳糕:在立秋这一天,人们会食用重阳糕。
重阳糕是一种传统的节日食品,制作材料包括糯米、核桃、花生等。
吃重阳糕象征着祈求健康长寿和辟邪驱灾。
2. 穿秋衣: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开始,人们会在这一天穿上秋衣。
秋衣一般是白色的,有时也会带有花纹和图案。
3. 赏菊花:立秋的时候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会去花坛、园林等地欣赏菊花的美景。
赏菊花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赞美。
4. 登高望远:立秋节正值天气转凉,人们会选择登高远望的方式来迎接秋季的到来。
登高望远可以欣赏到秋天的美景,同时也可以顺应自然节气的变化,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
5. 祭祖祈福:立秋节也是祭祖和祈福的好时机。
人们会整理祖先的墓地,祭拜祖先并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敬意。
同时,人们也会祈福来年的平安和幸福。
三、立秋与农耕文化立秋节与农耕文化密不可分,它代表着中国人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和热衷。
立秋之后,夏季的炎热逐渐消退,进入秋季意味着农民可以开始收获他们的辛勤劳动所种植的庄稼。
立秋节是农民们庆祝丰收的开始,也是他们感恩大地和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时刻。
立秋节还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感谢之情。
中国的农业文明历史悠久,丰富的农耕经验让人们对自然界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立秋这一天,人们除了庆祝丰收之外,也在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希望得到大自然的保佑。
关于立秋的知识大全

关于立秋的知识大全立秋,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开始。
每年的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即为立秋。
立秋标志着炎热的夏季逐渐过去,秋天的气息渐渐浓厚,人们也开始逐渐适应秋季的作息与生活状态。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关于立秋的知识,从立秋的由来、节气特征、农事习惯、饮食养生等方面,带您全面了解立秋。
一、立秋的由来立秋这个节气的名称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
在古代,立秋是农民们收割夏季庄稼、准备种植秋季作物的重要时间点。
由于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立秋的到来对农民们来说,意味着劳动的结束和喜悦的开始,因此,人们用"立秋"这个节气来形容秋天的到来。
二、立秋的节气特征立秋时,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开始由北半球南移向赤道,北方地区的温度逐渐下降,白天热量逐渐减少,夜晚温度也比夏季凉爽,早晚温差逐渐增大。
此时,秋风渐起,夜晚星空也更加明亮清澈。
从自然景观上来看,立秋时的天空呈现出蓝而纯净的颜色,秋意渐浓。
三、立秋的农事习惯立秋是一个关键的农事时间节点,农民们要在立秋之后采收夏季作物并进行秋季的耕作准备。
立秋时,农民们开始收割玉米、大豆、番茄等夏季作物,并种植一些秋季作物如小麦、甜菜、白菜等。
同时,也是适合农民们对农田进行修整、迭作改良的时候。
立秋之后,农田里的作物生长速度逐渐减缓,土地开始休养生息,以迎接下一轮的种植。
四、立秋的饮食养生立秋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对于饮食养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立秋之后,气温开始下降,人体新陈代谢稍有减慢,因此应注意保持体温和免疫力。
养生专家建议,在立秋时要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的食材,如鸡肉、豆类、海鲜、花生、梨、苹果等。
此外,由于秋天干燥,多喝水可以保持肌肤光滑,预防皮肤干燥和疾病的发生。
五、立秋的民俗和习惯立秋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有一些民俗和习惯与之相关。
比如,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立秋时举办祭祀仪式,感谢上天的恩赐和祈求来年丰收富饶。
二十四节气立秋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立秋的含义立秋的“立”是起先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
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起先之意。
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
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十四节气立秋的含义,欢送阅读共享,盼望对大家有所协助。
二十四节气立秋的含义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至9日立秋。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起先。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渐渐凉快。
立秋这天除了贴秋膘、啃秋、戴楸叶、喝红豆汤,中国各地还各有不同的习俗。
到了立秋,梧桐树起先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遵照二十四节气大暑过后便是立秋,依据中国古典文献指出,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
说明秋天是一个收敛的季节。
立秋的习俗有哪些迎秋在古代,立秋被称为立秋节,是很重要的节日。
早在周代,每逢立秋日,天子都要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办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
后来渐渐演化成立秋日帝王亲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设坛迎秋。
咬秋咬秋,又称“啃秋”。
顾名思义,就知道这个习俗跟“吃”有关系。
没错,这里的“咬秋”,主要指的是吃西瓜。
在早些年头,不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有在立秋当日吃西瓜的习俗。
夏末秋初,上市的西瓜渐渐削减,因此变得特别珍稀,并且有“秋后的西瓜不保甜”的说法,也就是说,立了秋后的西瓜,就不像夏天时那样甘甜爽口了,所以人们要赶快多吃几口西瓜,以表达依依惜别之意。
据说,立秋日吃西瓜有预防腹泻、不得疟疾的成效。
贴秋膘贴秋膘可以说是最具有立秋特色的习俗之一。
由于夏季天气燥热的缘由,人们大都食欲不振,胃口极差,也因此简单变得消瘦。
所以,在清代,一进立秋,人们就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拟,以验证与夏天增减的体重数。
当然,一般状况下,人们的体重都是有所折轻的。
这时候,人们就起先秋补了,什么红烧肉、炖鸡炖鱼、肉馅饺子等轮番上桌,狠狠恶补一番,“以肉贴膘”。
立秋的介绍

立秋的介绍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每年的公历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就是立秋。
立秋标志着夏季的结束,秋季的开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立秋的气候特点是热度渐减,凉爽渐增。
在这个节气里,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增大,白天的热度也不如以前那么强烈了。
同时,立秋也是雨季的尾声,气温下降的同时,降雨量也逐渐减少,天气开始变得干燥。
立秋的农事活动主要是收割。
在这个节气里,农民们开始收割夏季作物,如稻谷、玉米、豆类等。
同时,也是秋季作物的种植季节,如小麦、油菜、葵花等。
此外,还要注意防治秋季病虫害,保护秋季作物的生长。
立秋还有一些传统的习俗和节日。
在中国南方,有“立秋吃螃蟹”的习俗,因为这个时候正是螃蟹肥美的季节。
在北方,人们会吃一种叫“秋葵”的蔬菜,因为这个时候正是秋葵的收获季节。
此外,立秋还是一些民间节日的时间,如“七夕”、“中元节”等。
除了农事活动和传统习俗,立秋还有一些与健康有关的注意事项。
在这个节气里,气温虽然开始下降,但仍然较高,容易引起人体疲劳和失眠。
因此,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同时,也要注意饮食调理,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避免过度食用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立秋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在这个节气里,我们要注意保持健康,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同时也要珍惜传统文化和习俗,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十四节气之立秋介绍

点击添加内容
防治感冒
立秋后,白天炙热的气温到了晚上, 就开始变得清凉起来,因此,早晚 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繁感冒。 专家提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 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尽量少用 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 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 鲜。
调养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 时,应开始“早卧早起, 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 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 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 过。
点击添加内容
《立秋 》
宋 · 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点击添加内容
《立秋 》
左河水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04 立秋养生
点击添加内容
润肺柔肝
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 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 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 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 宋时秋社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
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 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 “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
点击添加内容
清朝时,那时嘉兴的民间流行在这天以悬秤称 小孩的体重,再将体重与立夏时的对比来检验 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
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 “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
点击添加内容
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 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 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 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 肉等等,“以肉贴膘”。
立秋简介和风俗

立秋简介和风俗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把秋季分成三个阶段,立秋就是秋天的开始。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立秋前后,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有差别,除少数地区因海拔和纬度而提前入秋外,大多数地区天气仍然湿热。
从气候特点看,由夏到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替季节,立秋正是从暑热向凉冷转换的时期。
随着气候的转凉,在自然界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从古代开始,人们就知道观察自然的变化预测天气。
在农业生产中,立秋暝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重要节气之一。
气象专家表示,“立秋到,秋风起”意味着暑气渐渐退去,而秋高气爽的天气也将在立秋之后开始出现。
但是,气象学意义上的“秋老虎”也将出现,这种回热天气将一直持续到9月。
“立秋”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
古代农民非常忌惮“立秋”。
因为人们虽然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但是“立秋”这一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暑热的退去和秋老虎的横行,对于靠天吃饭的农夫来说,能否顺利度过立秋关系到一年的好收成。
所以就有一些民俗流传至今。
围绕着“立秋”,我国南北地区都有一些民间习俗。
在北方,立秋要吃肉。
特别是肘子肉,有“贴秋膘”之说。
“吃了立秋的饺子”,这句民间谚语意味着进入收获的季节。
在南方,浙江台州有食“泥鳅炖豆腐”的习俗。
我国地域辽阔,“秋老虎”有时会带来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
对于南北方来说,“秋老虎”通常会在8月底或者9月初出现。
这时候的天气就像猫、狗这类动物的夏天一样炎热。
“秋老虎”是一种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至15天。
立秋的译文

立秋的译文
《立秋》的译文:幼小的乌鸦啼叫着飞散了,只有精致的屏风空虚地立着那里。
秋风吹来,枕边凉爽得就像有人用绢扇在扇一样。
睡梦中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醒来后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
《立秋》的全诗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注释:
立秋: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通常将立秋视为秋季的开始。
乳鸦:幼小的乌鸦。
啼散:啼叫着飞散了。
玉屏空:指屋子显得空寂。
玉屏,精致的屏风;。
秋声:秋天西风吹得树木萧瑟作响的声音。
无觅处:无处可寻。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细致入微的感受,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与体验。
全诗紧扣题意,构思巧妙。
“乳鸦啼散玉屏空”写傍晚时景色的变化。
“睡起秋声无觅处”句写夜里秋风由劲吹到停止的过程,说明诗人对秋天的到来十分关注。
在明亮的月色中,诗人见到台阶上落满了梧桐叶,就清楚地见到了秋天到来的足迹。
这都反映出诗人对事物的变化特别敏感,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特别细致。
立秋的简介含义

立秋的简介含义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13个节气,更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
立秋在农历上是八月节,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故称“立秋”。
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立秋。
”的记载;直至清康熙年间,才将立秋作为秋季的开始;而从现代气象资料来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很大,立秋的时间也不完全一致。
在我国各地立秋的日期也不相同:在黄河流域立秋在8月7号或8号;而在长江流域则普遍为8月8号或9号。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秋风起,肃气来。
由于气温逐渐下降,人们开始感受到秋风的凉意。
二候白露生:白露降,寒露降;寒露降,霜降降。
此时暑气渐消而凉气渐增;雨水开始增多而寒水却渐少。
三候寒蝉鸣:秋气和风至,声为蝉。
寒蝉在秋天感阴而鸣。
立秋到了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一些地方有吃“秋分肉”、“啃秋”的习俗。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秋
立秋节气的由来
•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 经13思,“秋”是 指庄 是开始的意思, 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 稼成熟的时期。 来, 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 秋天开始之意。 映季节的节气。 映季节的节气。
谢谢大家
立秋节气里趣话“秋老虎”
• 秋老虎应是夏老虎:立秋之后,也就是8月上中旬的秋老 秋老虎应是夏老虎:立秋之后, 虎应是夏老虎。按照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在≤22℃~≥10℃ 虎应是夏老虎。 时,首日作为秋季开始的划分标准,处暑(8月22、23日) 首日作为秋季开始的划分标准,处暑( 之前我国华北、江淮、长江中下游、江南、华南的许多地 之前我国华北、江淮、长江中下游、江南、 区还正处在夏季,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谚语,立秋节气 区还正处在夏季,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谚语, 15天内,仍处在二伏和三伏期内,正是炎热之时。此时 天内,仍处在二伏和三伏期内,正是炎热之时。 出现的高温天气实属正常。夏季本来就应该炎热,这时的 出现的高温天气实属正常。夏季本来就应该炎热, 老虎,应该是夏老虎,提秋老虎太早了。 老虎,应该是夏老虎,提秋老虎太早了。 2.秋老虎应指先凉后热的天气:大气科学词典上说:秋 秋老虎应指先凉后热的天气:大气科学词典上说: 老虎是我国民间对立秋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 老虎是我国民间对立秋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 这里的关键含义是天气变凉后再次出现短期的炎热天气, 这里的关键含义是天气变凉后再次出现短期的炎热天气, 称为秋老虎。的确,每年8月22或23日的处暑之后,往往 称为秋老虎。的确, 炎热程度减弱,早晚会感到秋天的信息。 炎热程度减弱,早晚会感到秋天的信息。
立秋节的民间习俗
•
夏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这天夜里婚 夏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 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 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 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 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 摸秋。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 摸秋。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 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 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 到老的好兆头。按照传统风俗,是夜瓜豆任人采 到老的好兆头。按照传统风俗, 摘,田园主人不得责怪。姑嫂归家再迟,家长也 田园主人不得责怪。姑嫂归家再迟, 不许非难。此俗清代以前就有,民国以来仍流传 不许非难。此俗清代以前就有, 在民间。如在商洛竹林关一带,中秋节夜里,孩 在民间。如在商洛竹林关一带,中秋节夜里, 子们在月亮还未出来时,照例钻进附近的秋田里, 子们在月亮还未出来时,照例钻进附近的秋田里, 摸一样东西回家。如果摸到葱,父母就认为这孩 摸一样东西回家。如果摸到葱, 子长大后很聪明;如果摸到瓜果,父母就认为孩 子长大后很聪明;如果摸到瓜果, 子将来不愁吃喝,事事顺利。人们视“摸秋”为 子将来不愁吃喝,事事顺利。人们视“摸秋” 游戏,不作偷盗行为论处。 游戏,不作偷盗行为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