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一)-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37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

考点37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考查考生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其命题角度主要有:1.要求筛选出文章的基本观点、最新知识和基本概念。
2.要求筛选出阐述文中重要概念、知识的材料。
论述类文章中,对概念的解说、知识的阐述大多使用举例说明的方法。
有时在对有关材料的辨别或评价上,表现出阐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和难点。
3.要求筛选出体现作者观点或作品主旨的句子。
文章中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观点态度,如在对事情的评说中一般蕴含着文章的主旨,体现着作者的观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必考考点,主要包括客观型筛选题和主观型筛选题。
这一考点主要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预计2019年高考本考点仍然是必考考点,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强化训练。
考向一客观型信息筛选整合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生态美学蔡毅“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而人们常爱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好的、和谐的、生机勃勃的事物均可用“生态”来修饰。
所谓“生态美学”,其实就是一门生态学和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学科。
生态美学用审美的眼光审视人类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从审美的情感观照出发来关怀现实人生,以人和自然环境关系的重构来扫荡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崇尚“人是机器”的观念所产生的荒诞感。
在自然生命原本和谐统一的意义上,重新确立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重新赋予自然万物以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哲学的意义和价值。
生态美学是一种以扬弃与建设为基本品性的美学形态,它突破了长期在美学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态中心主义”。
从生态美学角度来看,大自然和自然之美是造物主提供给人类的宝贵财富,而人的职责就是爱护它,欣赏它,利用它,让自然之美自由自在地“绽放”出来。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三)-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1.【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白蘋洲五亭记【唐】白居易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
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
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①为荒泽。
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旋属灾潦荐②至,沼堙台圮。
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
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
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
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
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
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
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タ,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
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学科#网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
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③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
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康之由,革弊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
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
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
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
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注】①鞠:皆,尽②荐:连续 ③覙缕:逐条陈述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2)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3)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1)面对宽广的池水、看到排列的峰峦的,称它为山光亭。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检测 实用类文本阅读 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精讲精析 新人教版

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莫言访谈录《南方周末》记者2012年10月13日上午8点,记者在莫言的书房见到了他,黄白细格衬衫,咖啡色运动服,神色平静却难掩倦怠。
当时,一群外媒记者已挤在客厅中等候采访。
莫言要求穿着一双拖鞋接受采访,但面对记者的镜头,他还是很配合地脱掉了运动外套。
南方周末:对于你获奖后的第一反应,媒体报道有不同版本,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什么?莫言:10月11日18点40分前后,评奖委员会通知我获奖并询问当时的心情,我说的是“惊喜和惶恐”。
因为全世界那么多的优秀作家都没有获奖,他们有的八十多岁才获奖,在漫长的队伍中,相对而言我还是比较年轻的;我想,这么巨大的荣誉降落在我身上,面对世界上那么多有充足的获奖理由却没有获奖的优秀作家,我压力倍增;南方周末:你说过你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尤其推崇《聊斋志异》,却不提《红楼梦》,为什么?莫言:因为蒲松龄和我同乡,“聊斋”里的很多故事,小时候都听村里老人讲过;《聊斋志异》那精美典雅的文言文,让我读得很入迷。
《红楼梦》是我早在18岁时读的,它在文学价值上当然超过《三国演义》和《水浒》,对我的影响也很大,但需要经过历练之后再去读,才能读得出它的味道。
南方周末:美国汉学家认为,你创作的《生死疲劳》“几乎涵盖了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所有经历,算是那个时代的纪实小说”,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莫言:这部作品是虚幻跟民间艺术的结合、社会现实和历史的结合。
虚幻的部分,如生死轮回变成各种动物,但动物眼中的人间生活是现实的。
虽然小说描写的历史跨度有50年,但对历史的延伸,可能是50或100年之前的。
如果没有虚幻,仅仅写实,这部小说就没有生命。
反之,全是虚幻的,和中国现实没有联系,也没有意义。
作家的责任、本事就是写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东西,有变形有夸张有想象有虚构。
南方周末:法新社认为,你的长篇小说《蛙》是最勇敢的作品。
写作的时候,你付出了比其他作品更大的勇气吗?莫言:没有,“最勇敢”这个评价是不准确的。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
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
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
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
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
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
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
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
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考点27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练习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27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练习“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主要考查考生筛选传记类文章中传主的品格、情操和主要事迹等信息以及筛选写景抒情类、议论类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信息的能力。
高考主要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匹配式,即给出四个选项,每个选项有两句话,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一种是分类式,即从文中抽取六句话分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组,如2017年高考天津卷第10题。
其中,分类式最为常见。
有时也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如2018年高考江苏卷第9题。
在分类式题目中,题干的要求一般会有两种:一种是“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的一组是”,一种是“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的一组是”。
考生要注意二者之间的差别。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知,“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设置错误选项常见的方法有:1.张冠李戴。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往往涉及多个人物、几件事情,而题干的要求多为“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某人……的一组是”。
因而命题人在设置干扰项时,往往会把次要人物所做之事说成是题干要求表现的主要人物做的,从而造成对象的错位。
2.似是而非。
传记类文章中所选传主的优秀品德往往呈现多面性,而命题人在设置干扰项的时候,往往会忽视题干所提出的某一种传统美德,而将传主所做的好事全部列出,从而混淆正误,扰乱考生的视线。
预计2019年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如果阅读材料是人物传记类文章,那么考查的内容一般是人物的情操、主要事迹等;如果阅读材料是议论类文章,那么考查的多是有关论点、论据的信息;如果阅读材料是游记类文章,那么考查的多是有关景物描写的内容等。
因此,考生解答筛选文中的信息类题目时,应先确定阅读材料是哪一类文章,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中信息加以筛选。
考向一客观型筛选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韦敻传韦敻字敬远。
2019年高考语文 考点一遍过 考点27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

考点27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主要考查考生筛选传记类文章中传主的品格、情操和主要事迹等信息以及筛选写景抒情类、议论类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信息的能力。
高考主要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匹配式,即给出四个选项,每个选项有两句话,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一种是分类式,即从文中抽取六句话分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一组,如2017年高考天津卷第10题。
其中,分类式最为常见。
有时也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如2018年高考江苏卷第9题.在分类式题目中,题干的要求一般会有两种:一种是“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的一组是”,一种是“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的一组是”。
考生要注意二者之间的差别。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知,“筛选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设置错误选项常见的方法有:1.张冠李戴。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往往涉及多个人物、几件事情,而题干的要求多为“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某人……的一组是”。
因而命题人在设置干扰项时,往往会把次要人物所做之事说成是题干要求表现的主要人物做的,从而造成对象的错位.2.似是而非。
传记类文章中所选传主的优秀品德往往呈现多面性,而命题人在设置干扰项的时候,往往会忽视题干所提出的某一种传统美德,而将传主所做的好事全部列出,从而混淆正误,扰乱考生的视线.预计2019年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如果阅读材料是人物传记类文章,那么考查的内容一般是人物的情操、主要事迹等;如果阅读材料是议论类文章,那么考查的多是有关论点、论据的信息;如果阅读材料是游记类文章,那么考查的多是有关景物描写的内容等。
因此,考生解答筛选文中的信息类题目时,应先确定阅读材料是哪一类文章,然后有针对性地对文中信息加以筛选。
考向一客观型筛选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韦敻传韦敻字敬远。
志尚夷简,澹于荣利。
弱冠,被召拜雍州中从事,非其好也,遂谢疾去职。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对点精练二 信息筛选、整合与推断

并与世长存。 有。强加因果。从原文最后 “ 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 比对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 ……” 可知,士文化的与世长存与 “ 当权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述类文本阅读
对点精练二 信息筛选、整合与推断
一、比对下列原文与选项,看看选项信息是否有问题,如有问题,请指
出是哪方面的问题。
第一组
1.原文:圭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仪具,古人以其观天地阴阳之体,正位
辨方,定时考闰,并由此发展出一系列作为中国文化核心内涵的人文传
统。它不仅是天文建时所奉之准则,更是经纬人文制度之准绳。中国天
长期禁锢与扼杀”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5.原文:孔子的“仁”强调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是爱人。“樊迟问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4.原文:尽管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一开始就对士及士文化有过 “ 焚书坑儒 ” 灭绝性的剿杀,更有长达1 300多年制度性地长期禁锢与扼杀,但士人及 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雄风不衰,并成为中华民族 特有的“国魂”! 选项: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当权者对士人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利用又警 惕,正是因为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士文化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一)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Word版含解析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2018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建筑的希望梁思成建筑之始,本无所谓一定形式,更无所谓派别。
所谓某系或某派建筑,其先盖完全由于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政治情况之情形,气候及物产材料之供给,和匠人对于力学知识、技术巧拙之了解等复杂情况总影响所产生。
一系建筑之个性,犹如一个人格,莫不是同时受父母先天的遠传和朋友师长的教益而形成的。
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总影响之下,虽各个时代各有其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
数千年来的匠师们,在他们自己的潮流内顺流而下,如同欧洲中世纪的匠师们一样,对于他们自己及他们的作品都没有一种自觉。
19世纪末叶及20世纪初年,中国文化屡次屈辱于西方坚船利炮之下以后,中国却忽然到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的段落,又因其先已有帝王骄奢好奇的游戏,如郎世宁辈在圆明园建造西洋楼等事为先驱,于是“洋式楼房”“洋式门面”,如雨后春笋,酝酿出光宣以来建筑界的大混乱。
正在这个时期,有少数真正或略受过建筑训练的外国建筑家,在香港、上海、天津……乃至许多内地都邑里,将他们的希腊罗马哥特等式样,似是而非地移植过来,同时还有早期的留学生,敬佩西洋城市间的高楼霄汉,帮助他们移植这种艺术。
这可说是中国建筑术由匠人手中升到“士大夫”手中之始;但是这几位先辈留学建筑师,多数却对于中国式建筑根本鄙视。
近来虽然有人对于中国建筑有相当兴趣,但也不过取一种神秘态度,或含糊地骄傲地用些抽象字句来对外人颂扬它;至于其结构上的美德及真正的艺术上的成功,则仍非常缺乏了解。
现在中国各处“洋化”过的旧房子,竟有许多将洋式的短处,来替代中国式的长处,成了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这些亦正可表示出他们对于中国建筑的不了解态度了。
欧洲大战以后,艺潮汹涌,近来风行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承认机械及新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
这些“国际式”建筑,名目虽然笼统,其精神观念,却是极诚实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高考频度:
★★★☆☆ ┇ 难易程度:★★★☆☆
1.【2018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1)积微,月不胜
【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
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
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
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
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者亡。
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
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
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
《诗》曰:“德輶【4】如毛,
民鲜克举之。
”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
注释:【1】胜:超过。
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
【2】敦比:注重从事。
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
【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
【4】輶: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
且【1】治乱存亡则不然。
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
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
【2】与东
夷八国不听之谋。
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
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
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
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
【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物。
请根据要求作答。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②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标题字数限定2—5字)
(1)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
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
察其秋
毫,则大物不过矣。
(2)《积微》短文围绕重视积累微小事物,月不胜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最后得出珍惜每一天的君主就能称王天下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