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教案1华东师大版
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一.洋务运动
1.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 2.旗号:“自强”“求富”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代表人物
中央: 地方: 恭亲王奕 曾国潘,左宗棠,李鸿章, 张之洞。
3.主要内容:
外交——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运动中枢机构 军工——曾国潘创建(安庆内军械所)第 一个兵工厂 军工——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最 大军工企业 民企——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最早 民用企业
总理衙门
江 南 制 造 总 局
轮船招商局
二.戊戌变法
1.救亡图存 2.公车上书 3.宣传变法 4.光绪颁诏 5.戊戌变法 康梁发起 拉开序幕 扩大影响 百日维新 新政失败
康有为像
梁启超像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林
【原创】八上课件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光绪皇帝为什么支持变法呢?
民族危机日益 严重,光绪帝不愿 做亡国之君,要变 法图强。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洞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洋
务
派
天津 天津机器局
创
办 的
安庆内军械所 安庆
江南制造总局 上海
军
事
福州 福州船政局
工
业
洋
开平 开平煤矿
务
派
兴
办 的
湖北织布局
汉阳铁厂 武昌
上海
轮船招商局
民
汉阳
用
工
业
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
事和民用企业,开办了新式学堂, 派留学生,筹建近代海军等等。 洋务运动在当时起到怎样作用? 我们怎样评价它?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改订律法,澄清吏治
有利于资本主 义的发展和西
经济 奖励实业,改革财政
方科学知识的 传播;有利于
军事 编练新军,改习洋操
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参与政事;
文化
设立学堂和译书局,准 许创办报馆、学会等
有利于革除社 会弊端
西太后弄权政变 “六君子”人头落地
——变法失败
戊戌政变
时间:1898.9.21
本课小结: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这两
次运动是我们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希望中国富强,是
爱国表现,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可惜的是我们只是学习了一点皮毛,没有像日本1868
八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华东师大版精品PPT课件

领域 政治
主要内容
上书言事, 精简机构
意义
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 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经济 文教
鼓励发展工商业
改革科举 废除八股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先实力
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政治主张(局 限性)
思考:光绪帝为什么会支持维新变法?
①其爱国意识使光绪帝不甘做亡国之君; ②光绪帝亲政后并无实权,企图借维新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 夺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权力。
思考:康有为会要光绪帝借鉴哪些国家的改革成效而 颁行新政?为什么?
俄国和日本; 时地不远,教俗略同; 保留君主,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因 为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这次变法 历时共103天,又称 “百日维新”。
思考:以上政治法令与维新派进行维新思想准备时的主张有哪些明显差别?为什么会 出现这些差异?
想减少阻力;也说明维新派完全把希望寄托在光绪帝的“君权”之上,反 映了维新派的阶级局限性。
材料阅读与分析:
材料一:……变法上谕,基本上反映了维新 派的愿望和要求,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 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 策,文化上……
戊戌变法的背景
社会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巨额赔款造成财政危机,激化政治危机
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及康梁进一步发展 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政治团体的成立 重要条件: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个人努力 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发展是当时潮流
京师大学堂的藏书阁 时务学堂教习(右二谭嗣同)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洋务运动》教案.docx

学科中国历史(第三册)备课教师授课时间第 4 周月日教学内容 5 洋务运动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记住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和代表人物;了解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军用、民用工业;说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和目的,培养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关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通过组织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论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敏捷答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使学生了解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融入世界的近代化进程,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通过评价洋务运动历史地位的辩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科学价值观念,人文价值观念和人类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吸取洋务运动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程引入新课: 教后修改(课件播放记录片《鸦片战争》和《黄海战役》片段,教师引导过渡)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使用的武器和舰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新课题的学习. (出示课题《洋务运动》)学习新课:教师先解释什么是洋务运动? (出示课件: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教师过渡提问)洋务派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他们为什么主张学习西方呢?请同学们思考.一、洋务派的产生(课件出示标题)(出示表格指导学生看书填表)背景目的时间代表人物中央地方洋务内忧外患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的统治19世纪60-90年代奕欣曾国藩左宗棠运动李鸿章张之洞(生作答后,教师强调)清廷当时的情况四个字形容内忧外患.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动摇清王朝的统治不得不调整;外患--西方列强威胁清廷的统治内外政策.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导致清朝统治政策的重大变革,于是出现了洋务运动。
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洋务运动的兴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安庆内军械所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2、能力培养: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目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客观评价洋务运动3、情感、态度价值观:辨证客观看待历史事件。
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懂得只有承认落后、愿意学习先进文化,才有摆脱落后的可能充分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陶冶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增强新时代青年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失败原因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读解课本的有关图片,观察课文插图,使学生认识这些新事物,是古老中国迈向近代的起步。
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
3.制作历史大事年表,教学过程:一、学生自学洋务运动课文内容1.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洋务派为什么要创办民用工业?二、概括总结知识结构:背景: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目的:师以长夷以自强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机器设备与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业。
代表人物:奕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口号:自强求富内容:19世纪60年代,兴办军事工业:“三局一所”19世纪70年代,兴办民用工业:“三局一厂”结果:失败性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意义:p32页三、问题探究1、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和原因是什么?见P32页标注四、学生自学戊戌变法课文内容1.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公车”(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2. 光绪帝为什么接受和支持维新派的主张?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为什么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仅历103天,便昙花一现般地消失了?五、总结知识结构戊戌变法的背景及目的: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报刊:《事务报》戊戌变法运动的展开: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词同主要内容: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意义:六、问题探究1.维新派要杀的“贼”指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觉得“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2.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七、课堂训练(一)、单项选择1.下列叙述与洋务运动无关的一项是()A.引进西方的一些近代生产技术B.对外国经济侵略进行了一些抵制C.建立了近代化的政治制度D.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军工企业是()A.安庆内军械所B.福州船政局C.天津机械制造局D.上海江南制造总局3.洋务运动的核心主张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 师夷长技以治夷C.师夷长技以求强D. 师夷长技以自强4.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的根本目的()A.维护满清封建统治B.赶走外国侵略者C.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使中国富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5.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其根本原因是()A.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B.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C.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干扰破坏D.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6.洋务运动最主要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先进的军事技术 D.思想文化7、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最早的一个军事工业是()A.安庆内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C.福州船政局D.湖北织布局10.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的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名师教案(二) 华东师大版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二)【内容标准】(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洋务运动兴起、总理衙门、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洋务运动;能概括分析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以及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与“公车上书”有关的知识;通过讨论,增强自己的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
(2)通过了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在国家危难之际,为救亡图存,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懈努力的史实,培养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品质。
【教学要点】重点:理解戊戌变法发生的原因及其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影响。
难点: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失败原因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19世纪末,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的考验中宣告破产,中国面临怎样的危局?康有为、梁启超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变法维新能否力挽狂澜?【新课探究】二、维新变法运动1、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P33)(1)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给中华民族以极大的刺激,也暴露了洋务运动的弊端。
(2)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维新变法运动的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3、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4、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两人并称“康梁”)、谭嗣同(湖南人)等。
5、序幕(开端)——1895年公车上书公车上书的内容:康梁与各省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八年级历史上册洋务运动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洋务运动》教案八年级历史上册《洋务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运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认识洋务运动,通过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会从图片,课本等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从正反两方面讨论,提高学生活学活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教学思路:重点:洋务运动的内容重点处理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观看图片、总结,军事工业表格老师引导学生填写,民用工业表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老师请同学填写,筹划海防以及创办新式学堂主要以观看图片为主。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难点的处理方法:分为正反两组进行讨论回答。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讨论。
四、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了解到近代中国所经历的战祸,同学们回忆一下都经历了哪些战祸?(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收复x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同学们总结的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它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主要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古老的中国如何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的。
第六课洋务运动教学过程:老师:请同学先看一下课本28页的左边的图及文字。
现在大家肯定有一个疑问,到底什么是洋务、什么是洋务运动。
有同学知道什么是洋务吗?学生:一切设外的事务都是洋务。
(洋火,洋碱等)老师:好,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名师教案3 华东师大版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教学目标 1.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目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客观地评价洋务运动。
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以及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理解戊戌变法发生的原因及其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影响。
教学难点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2.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失败原因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教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学习过程【导入新课】回忆总结:四次侵略战争战争时间国家条约鸦片战争1840-1842 英国《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英国法国《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日本《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英美法德等《辛丑条约》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亡国危险日益临近的时候,先进的中国人并没有完全屈服,而是展开了自己的救亡自强之路。
【自学提纲】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一些握有实权的官僚主张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与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业,这些人被称为___________。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2、洋务运动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有恭亲王_______,在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等。
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枢机构。
3、洋务运动在前期的口号是“”,兴办的工业是;洋务运动后期的口号是“”,兴办的工业是。
创建的第一个兵工厂是。
创办的当时最大的军工企业是。
4、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联合举人上书,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即“”,这一事件成为戊戌变法的序幕。
5、年,光绪帝宣布变法,历史称之为“”。
9月,发动政变,、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被捕杀,史称“”。
戊戌变法又称“”。
【合作探究】1、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2、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影响)是什么?【当堂检测】1、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 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B.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C. 抵抗外国侵略D.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2、下列有关洋务运动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B.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D.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3、某同学想了解洋务运动的有关史实,你认为他应收集下列哪些人物的资料比较妥当()①曾国藩②林则徐③李鸿章④左宗棠⑤洪秀全⑥张之洞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③④⑥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A.组织强学会B.“公车上书”C.组织南学会 D创办《中外纪闻》5、戊戌变法的内容中,直接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是()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6、“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自主学习,在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做好记号。
目标知识能力:
1.洋务运动兴起总理衙门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
2.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目的,发展过程,主要内容,客观地评价洋务运动。
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以及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方法: 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情感价值观:
1. 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
2.培养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和品质。
教学
重难点重点:
1.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以及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理解戊戌变法发生的原因及其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影响
难点:
1.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2.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失败原因
教学
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
手段多媒体
课时
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世纪60年代,一向顽固守旧、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为什么提出学习洋人的“洋枪机械”,搞起了“洋务运动”?
【新课探究】
一、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受到西洋坚船利炮威力的刺激下兴起。
(课本P31)
2、目的
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3、领导阶级——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主张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与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业的开明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与之对立的是反对学习西方技术的“顽固派”。
(直隶总督)
(口号、主张)
曾
以民营企业经办过程中存在许
①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
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始投资近
了近代化的进程,同时也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
可
战争中的失败,给中华民族以极大的刺激,也暴露
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改革财政
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
(“我自横刀向天笑
(因变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嗣同
资产阶级维新派
的爱国运动,又是一次
动,是爱国的,进步的,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它倡导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冲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道:
C、培养了中国第一批
他们掀
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口号:自强、求富)
二、
“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
“变法成天下之治
革政治制度
B
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
)以上言论是谁说的?
没有发动群众,当顽固派发动政
变
的失
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我在课上对她们热爱劳动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