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素材: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传统文化类素材积累

传统文化类素材积累
1.刺绣在中国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主要以丝绸和丝绸为织物。
秦汉时期,中国的刺绣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历史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
在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品中,江苏省的苏绣、湖南省的湘绣、广东省的粤绣、四川省的蜀绣常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2.尧帝起源于中国,是中国五帝之一,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3.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举世闻名的中国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
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已播到世界各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也获得了世界瓷国的荣誉称号。
4.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和使用茶树的国家,也是世界茶的祖国。
5.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丝绸的国家。
做出伟大贡献的发明家出巨大贡献的发明家是轩辕黄帝的妻子雷祖。
6.文字对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历史记载,轩辕黄帝兴起之后,黄帝的史官仓颉、沮诵受鸟兽足迹的启迪,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呕心沥血数+载,搜集、整理流传与先民中的象形文字符号并加以推广和使用。
7.虽然目前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蒙恬之前毛笔就已经出现了,但毫无疑问的是,蒙恬改良了毛笔的制作工艺,在文字书写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8.虽然目前对于谁发明了造纸术仍然有争议,但东汉改进造纸术这一点却是不容置疑的正是由于“蔡侯纸”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其生产成本和
便捷程度,从而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
9.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于书籍开始产生了大量的需求。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先后在唐朝和宋朝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这使得书本的造假开始迅速降低,为文化的大范围传播奠定了物质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素材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素材中国传统文化作文素材1、传说“年”是一种“头生独角,凶猛异常”的野兽,每到腊月最后一天,出来掠食噬人,威胁人类生命的安全。
但这种野兽,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它有“三怕”——怕声、怕光、怕红颜色,人们为了驱赶它,用红颜色的桃木砍成牌子挂在门口,称谓“桃符”。
还有的燃烧砍来的青竹子,燃烧时发出劈劈啪啪的“声音”和“光”,“年”见了,只有远走快跑,第二天一早,大家安然无恙,互相拱手祝贺,“拜年”也就由此而来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2、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
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3、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4、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瓷器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
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
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
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
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
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
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
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
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
摘抄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及作文素材

摘抄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及作文素材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摘抄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及作文素材篇1除夕节也就是大年三十,大人们都会给我们许多压岁钱,那么,压岁钱的来历是怎么样的呢?传说,在古代的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上长着尖尖的犄角,有着一双非常大的眼睛,一个大又是宽的嘴,样子十分可怕。
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夕会跑出来,用手去摸睡着的孩子,孩子往往会被吓得哭起来,接着就会头疼、发热,变傻。
有一对夫妻,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成为夫妻。
那天,“夕”正好出来。
夫妻俩的婚礼上,正好他们都穿着红色的衣服,“夕”来时夫妻俩的红衣把“夕”吓得灰溜溜地跑了。
原来,“夕”怕红色的东西,于是,每年,挨家挨户都会挂上红灯笼,从此“夕”再也没来过。
于是,大家又把过年称为“除夕”了。
原来,妈妈给我扎红丝带、戴红帽子、穿红裙子、穿红鞋子是传统文化啊!然后,我拆开烟花,让爸爸点燃,只听“叭”地一声一颗“流星”飞上了天,变成了一朵朵花,我大叫:“啊,好美呀!”我爱除夕,真希望每时每刻都是除夕!摘抄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及作文素材篇2【摘抄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及作文素材】大家好,我是一名小学生,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说说春节吧!春节可以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了。
春节期间,到处都是红红火火的景象。
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灯笼,家里也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最喜欢的就是吃年夜饭啦!年夜饭有很多好吃的菜肴,有鱼、有肉,还有特别的年糕。
吃完年夜饭之后,大人会给我们小孩子发红包,里面装着金钱,让我们小朋友开开心心迎接新的一年。
除夕夜是最热闹的时候,到了十二点钟,爸爸就会带我们放鞭炮。
鞭炮爆竹响声不断,热热闹闹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第二天一早,我们要拜年,向长辈们问好,祝他们新年快乐。
长辈们也会给我们压岁钱,那可是我们小孩子最高兴的事情了。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的门窗上都贴着红红的对联,上面写着美好的祝福语,希望新的一年万事如意。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主流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相关例题和知识点的总结。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其核心价值观包括“仁”“礼”“义”“智”“信”等。
例题:孔子曰:“仁者爱人。
”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对“仁”的理解。
知识点:1、“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指关爱他人,具有同情心和善良的品德。
2、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的具体体现。
3、孟子将“仁”发展为“仁政”,主张统治者要关心百姓疾苦,以民为本。
儒家强调“礼”,认为通过礼仪规范可以维护社会秩序。
例题:分析儒家“礼”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知识点:1、“礼”包括社会等级制度、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2、其目的是使人们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和伦理要求。
3、在现代社会,“礼”可以转化为文明礼仪、公共道德等,促进社会和谐。
二、道家思想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例题: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请阐述“道法自然”的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知识点:1、“道法自然”意味着道遵循自然规律,万物也应顺应自然。
2、启示人们要尊重自然、顺应天性,不过分追求功利。
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
例题:比较道家“无为而治”与儒家“积极入世”思想的差异。
知识点:1、“无为而治”强调政府不过多干预,让社会自然发展。
2、儒家“积极入世”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追求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进步。
三、法家思想法家注重以法治国,强调严刑峻法。
例题:商鞅变法是法家思想的一次重要实践,请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影响。
知识点:1、成功原因包括顺应时代潮流、秦孝公的支持、商鞅的坚决推行等。
2、影响包括使秦国强大,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但也存在严刑峻法导致的民怨。
法家思想的“法”“术”“势”相结合。
例题:解释法家“法”“术”“势”的概念,并分析其在古代政治中的作用。
[关于传统文化的范文]关于传统文化的素材
![[关于传统文化的范文]关于传统文化的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b450eb5e80eb6294dd886cd5.png)
[关于传统文化的范文]关于传统文化的素材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以下是精心的传统文化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图画;有宏伟的古代建筑,如:故宫、长城;有美丽的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还有中国传统节日,如:中秋节、重阳节。
我最喜欢的是传统节日——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阳节、五月节等等。
相传爱国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怀抱石头投泪罗江自尽,两岸百姓知道了,纷纷划船捞他的尸体,并向江中放粽子,使鱼、虾饱食后不吃他的尸体。
此传说历代沿袭下来,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端午节,家庭要备一桌丰盛于平日的饭菜,全家共享。
大人会在不能喝酒的小孩头上沾上雄黄,或画一个“王”字,去病消灾。
吃粽子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吃粽子已在流行。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拯救,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竟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这让我感受到了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而倍感自豪。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
一把剪刀和几张纸,能做什么呢?经过灵巧的双手,它却可以变成形象生动、风格迥异的精美图案噢!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剪纸团花、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
爸爸有一套以剪纸十二生消印成的邮票,爸爸小心地珍藏着。
看着剪纸世人剪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真像活了一样,有胆小的老鼠,肥胖的牛,凶猛的老虎,可爱的小白兔,威武的龙,长长的小蛇,雄伟的白马,洁白的羊??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它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智慧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
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简介1、海内外华人都称为炎黄子孙。
“炎”和“黄”是远古时代两个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相传他们联合统一了华夏,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炎黄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右图为黄帝像。
2、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上,以禹为代表的夏后族起过重大作用。
夏后族以华山作为自己的活动中心,所以又获得了华夏族的称号。
今天,人们用“华夏”来代表中华民族。
“华夏子孙”也是海外华人感到自豪的光荣称号。
3、爱国、爱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
为祖国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乃至献身,是最宝贵的品格。
由此而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中华民族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民族的共同要求。
4、自强不息包含着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自主和自立,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顽强的生命力和百折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使人们以积极、乐观、有为的态度对待人生,使勤劳刻苦成为中华民族的品格,从而维系着民族独立,推动着民族进步。
5、中华民族崇尚道德,认为个人品德的好坏是国家政治好坏的关键。
因此人人都应恪守道德准则,以德才兼备为人生的根本。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伦理道德型的文化。
6、中国人历来重视实际,深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崇尚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这就是中华文化的求真务实精神。
7、中华文化包含着宽容大度精神,主张各民族、各国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实现“协和万邦”。
8、《周易》,又称《易经》,简称《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和百科全书。
它蕴涵的思想内容渗透在中国天文学、物理学、预测学、数学、医学、武术学等各个领域。
9、《周易》被国外看作是中国5000多年文化科学技术的源头活水,引起了西方众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出现了世界性的“易学”。
10、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产生了儒、道、墨、法等各家学说,出现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局面,这就是“百家争鸣”。
中国传统文化人物素材

中国传统文化人物素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物素材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1. 孔子:古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提出了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 孟子: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注重人性的善良和道德修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和互助精神。
3. 唐太宗:唐朝皇帝,以开创贞观之治和推行唐律而闻名,在中国历史上被尊为贤明的君主。
4.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智勇双全,以谋略和智谋著称,被尊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谋士之一。
5. 武则天:唐朝时期的女性政治家,成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执掌朝政多年,推行多项改革和开展外交活动。
6. 范蠡:春秋时期吴国的名将和政治家,以卓越的智谋和政治手腕著称,与西施之间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7. 关羽: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以忠诚和勇敢而著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武侠精神的代表。
8. 杨贵妃:唐朝宫廷里的美女,以其容貌和才艺受宠,并且为唐玄宗引发深情的爱慕,被封为“贵妃”。
9. 鲁迅:现代中国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揭露社会现实和抨击封建道德,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10. 梁启超:清末民初的学者、政治家和现代化思想家,他主张学习西方现代文明,反对封建礼教,被视为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领袖之一。
这些人物素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思想、行为和影响力对于中国传统价值观和社会道德有着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汉字、中国书法、四大发明、绘画(见教材)
龙凤纹样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
龙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额表示聪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现威严;魔爪表现勇猛;剑眉象征英武;狮鼻复象征宝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和善良等。
龙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飞、通天、善变、显灵、征瑞、兆祸、示威来概括。
凤为百鸟之王,五行属火,是火之精灵,向上飞升的凤凰,仪态万方,气宇轩昂,是火之图腾。
传说“凤凰涅磐,浴火重生”,凤也是人类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
自古以来,“凤”与“龙”一样,是中国人民寄寓祝福和希望的传统图腾。
凤在中华文明史中留有深深的印记,它所代表的祥瑞与希望,始终伴随着人民的日常生活。
"龙凤配"图案在唐代以后,广为流传。
它不但象征帝王和帝后的权威,也可象征人类所有夫妻间的美满结合,而且还可象征一切世间的精神与物质的阴阳两极调和。
可以说,龙凤图案是中华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符号,是美妙的艺术形象。
祥云图案
祥云来自佛教文化,其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身心和谐、人际和谐、天人和谐的思想
玉石文化
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用作人神心灵沟通的中介物,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
中国的古籍中把昆仑山称为"群玉之山"或"万山之祖"。
玉于古代中国所产生出来的精神文化在世界文明中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特例,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而这一切都与和田古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
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的神秘宗教意义。
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
中国结
传说中国结是由一个和尚在闲暇之余用一根绳编出一个整结,然后串上名贵的佛饰品,在按上编出”王“字的穗,流传至今。
当时的和尚,为了体现他“一心一意”向佛所以是用一根线编出来的,穗上为了体现他”至高无上“的信仰故编出”王“字。
后来,逐渐流入社会,中国结的意义也从信仰改变为中国人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一心一意”及拥有者”至高无上”身份的象征。
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
篆刻艺术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
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
“吉祥”主题图案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非常丰富。
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它们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
我国传统中以“吉祥”为主题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动植物、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比如把莲花和金鱼放在一起,寓意为“连年有余”,把麦穗与花瓶结合在一起,寓意为“岁岁平安”等。
图一:松鹤延年或松鹤长春; 图二:喜上眉梢或双喜临门; 图三:四季平安或月月平安; 图四:吉祥如意或如意吉祥。
文房四宝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 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图一 仙鹤与松树
图二 喜鹊与梅花 图三 花瓶与月季化 图四 大象与玉如意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
毛笔之源一般人都以为是秦代的蒙恬,但考殷墟出土之甲骨片上所残留之朱书与墨迹,系用毛笔所写。
由此可知毛笔起于殷商之前,而蒙恬实为毛笔之改良者。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
墨的发明大约要晚于笔。
至汉代,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
从目前出土古纸自身的年代顺序,可以分别排列为:西汉早期的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灞桥纸、悬泉纸、马圈湾纸、居延纸,西汉晚期的旱滩坡纸。
砚之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笔墨砚始以粗见雏形。
刚开始时以笔直接蘸石墨写字,后来因为不方便,无法写大字,人类便想到了可先在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砖、铜、铁等。
中国红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
中国红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其渊源追溯到古代对日神虔诚的膜拜。
中国红吸纳了朝阳最富生命力的元素;采撷了晚霞最绚丽迷人的光芒;蒸腾着熊熊烈火的极温;凝聚着血液最浓稠活跃的成分;糅进了相思豆最细腻的情感;浸染了枫叶最成熟的晚秋意象……
中国红(又称绛色)是三原色中的大红,以此为主色调衍生出中国红系列:娇嫩的榴红、深沉的枣红、华贵的朱砂红、朴浊的陶土红、沧桑的铁锈红、鲜亮的樱桃红、明妍的胭脂红、羞涩的绯红和暖暖的橘红。
中国红与青花蓝、琉璃黄、国槐绿、长城灰、水墨黑和玉脂白构成一道缤纷的中国传统色彩风景线。
中国红意味着平安、吉祥、喜庆、福禄、康寿、尊贵、和谐、团圆、成功、忠诚、勇敢、兴旺、浪漫、性感、热烈、浓郁、委婉;意味着百事顺遂、驱病除灾、逢凶化吉、弃恶扬善……
皮影
皮影戏,发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的陕西,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
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剪纸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
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
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中国刺绣
史传黄帝时代就有彩绘花纹的记载。
那就是说,古代原始人类早懂得用色彩来美化自己。
开始时将颜色涂在身上,称“彰身”;再进一步刺在身上,称“文身”;后来就画在衣服上,再发展成绣在服装上。
武术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
据史籍记载,大禹时期三苗部族多次反叛,征伐多次未能使之降服。
后来,禹停止进攻,让士兵持斧和盾进行操练,请三苗部族的人观看这种“千戚舞”以显示武力雄厚,三苗部族从此臣服。
这是原始社会一次盛大的武术自卫演练。
古代的“武舞”为后来武术套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
它是以踢、打、摔、拿。
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
无论是对抗性的捕斗运动,还是势势相承的套路运动,都是以中国传统的质击方法国棋技术核心的。
中国功夫则是指中国流传的独特的格斗体系,这不仅包括传统的武术套路、散手等,还有摔跤和现在流行的散打等。
棋
"下棋"也称"对弈"。
"弈"是围棋最古老的称谓。
在先秦典籍中屡见,但"围棋"一词却少见,迄今所知关于围棋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的:"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
通过最早的文字记载可知围棋起源于春秋中叶之前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