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河大浪淘沙

合集下载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朝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朝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朝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古往今来的诸多大小事情,都成了闲谈的话题,下酒的菜肴。

【出典】明朝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注:1、《临江仙》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注释: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联系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

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

渚(zhǔ):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

蓦(mù):愿意为上马、超越,此处意为“突然”。

都付笑谈中:在一些古典文学及音乐作品中,也有作“尽付笑谈中”。

3、译文1: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随浪花般的(斗争、时间)消逝。

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

当年的青山(江山社稷)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朝代更替)。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

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人们的)谈笑之中。

译文2:波涛汹涌的长江日夜不停地向东奔流,多少英雄豪杰都像那翻飞的浪花一样消逝了。

什么是非,成败,荣辱,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眼之间都会过去的,只有青山绿水依旧,日落日升依然。

那江上打渔的白发老翁,早已了然了春夏秋冬的变化。

和老朋友难得见面,痛快的畅饮一壶浊酒,古往今来的诸多大小事情,都成了闲谈的话题,下酒的菜肴。

译文3:滚滚滔滔的长江啊,年年岁岁向东流去,浪花之中淘去了多少豪杰英雄。

争权夺利胜败是非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青山绿水依旧存在,多少次夕阳霞光无限鲜红。

白发苍苍的渔樵老翁伫立在江岸上,看惯了春花秋月的美好风景。

携带一壶浑浊的薄酒与故人相逢。

古今中外多少盛衰兴亡的往事,都作为谈笑资料付于一笑之中。

译文4:滚滚长江,滔滔东流,大浪淘沙。

与大浪淘沙对仗的词

与大浪淘沙对仗的词

与大浪淘沙对仗的词摘要:一、大浪淘沙的背景和含义1.大浪淘沙的来源2.大浪淘沙的诗意表达二、与大浪淘沙对仗的词1.风平浪静2.波澜壮阔3.风起浪涌三、各种词汇的含义和对比1.大浪淘沙的含义2.风平浪静的含义3.波澜壮阔的含义4.风起浪涌的含义四、总结与大浪淘沙对仗的词的特点1.对仗的词需具有相反或相对的意象2.对仗的词在形式和意义上要保持一致正文:大浪淘沙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诗词歌赋中,以其独特的诗意表达让人印象深刻。

但是你知道与大浪淘沙对仗的词有哪些吗?它们又有什么含义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大浪淘沙的背景和含义。

大浪淘沙一词起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原句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大浪淘沙,千古风流人物。

”大浪淘沙在这里形象地表达了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的风云际会,意味着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脱颖而出,永垂不朽。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与大浪淘沙对仗的词。

对仗的词需要具有相反或相对的意象,以形成一种形式和意义上的和谐。

与大浪淘沙对仗的词主要有以下几个:1.风平浪静:这个词描绘了海面风平浪静的景象,与大浪淘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风平浪静意味着平静、安宁,没有波澜。

2.波澜壮阔:这个词形容事物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与大浪淘沙的意象相似,但表达的是事物发展的正面意义。

波澜壮阔意味着事物发展迅速,规模宏大,给人以震撼。

3.风起浪涌:这个词描述了风起时海面波涛翻涌的景象,与大浪淘沙在意象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风起浪涌更多地强调事物发展的动态过程。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与大浪淘沙对仗的词的特点:它们在形式和意义上要保持一致,同时具有相反或相对的意象。

历史的长河波涛滚滚

历史的长河波涛滚滚

历史的长河波涛滚滚,岁月飘走,泥沙淘尽,它,依然是波涛之中的中流砥柱;历史的黄沙汹涌滚滚,岁月冲刷,时间沉淀,它,依然在黄沙中熠熠生辉。

时光荏苒,我相信,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它-----12月9日,一个普通但不平凡的日子,时间倒流,回溯到1935年12月9日,寒风凛冽,草木凋零,北平五六千名学生冲破国民党军警的阻拦,举行示威游行,喊出时代的呼声,打击国民党气焰,唤起民众觉醒,书写了青年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光辉篇章!是谁?奔走在时代前端,为我中华民族振臂高呼?是谁?穿梭于枪林弹雨,为我中华民族嘶声呐喊?是谁?劳累于灯前月下,为我中华民族出谋划策?又是谁?长眠于刀口枪下,为我中华民族死而后已?是你们,还是你们,可敬可爱的青年们,你们是雄狮,是巨浪,是湍流;是你们,振我民族盖世威严;是你们,昂我民族乾坤正气;是你们,塑我民族盛世清名!风,为你们呐喊!雨,为你们倾泻!泪,为你们挥洒!血,为你们沸腾!“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夫哲人者,舍其事而成其心。

”隔着75年的光阴,“一二九”运动的精神依旧如阳光般照耀我们的心田;隔着75年得光阴,“一二九”运动的精神依旧如春风沐浴我们的心灵!历史不是一页书签,历史不是已经化成化石的过去,历史不是时间长河中一段孤立截取的场景;历史是祖先的脚印,历史是一个民族曾经精神符号的记忆,历史是一段段螺旋上升帮助我们民族抵达一个又一个高度的楼梯..….回眸历史,只为更好把握将来!此岸,是“一二九”精神对我们的沐浴和洗礼!彼岸,是“十七大”对我党对我国提出的新的期望与目标!朋友们,新的历史巨轮将由我们这一代青年来把舵,养我们发扬“一二九”精神,描绘时代蓝图,尽展青春风采!党的十七大已经带领人民拨正了船头,驶向更加壮阔的航程,我相信,中华民族必将顺利到达现代化的光辉彼岸!。

大浪淘沙电影观后感及心得(精选多篇)

大浪淘沙电影观后感及心得(精选多篇)

大浪淘沙电影观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大浪淘沙大浪淘沙——从北大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和青年不同道路所想到的江长仁大江东去,汹涌澎湃,奔腾呼啸,滚滚洪流中的浪花,拍打着江中挡道的山石,几经翻腾,依然顽强的向前冲杀。

而那些被洪流夹带而下的泥沙,或者在激流中趁势泛起的渣滓,随波逐流,虽然有时也会翻向高处,但是,一遇狂风暴雨,逆流旋涡,它们便沉沦江底,这是自然界的大浪淘沙。

在历史的革命洪流里,也有大浪淘沙。

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把数十万青年学生暂时汇聚在一起,英勇地出现于运动的先头。

但是,由于参加者有着不同的政治要求和人生理想,随着政治形势的急骤变化,潮流的涨落,这些人很快就发生了分化,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就北大而言,当时在北大任教的李大钊同志,学生邓中夏、黄日葵、高尚德、刘云汉、范鸿劼、何孟雄等一批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

他们坚决信奉马克思主义,看到弥漫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这股“滔滔滚滚的潮流,实非现在资本家的政府所能防遏得住的。

”他们深信“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于是他们走历史的必由之路,积极投身于工农群众之中,进行革命活动,并与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敌人进行了斗争。

他们甘作革命洪流中的一朵浪花,随着革命洪流,奔腾向前。

后来他们成为我国北方共产主义运动中最早的一批成员和奠基者,是我们党的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

也有当时在北大任教的陈独秀,学生张国焘、刘仁静等一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他们也曾“信仰”过马克思主义,也都较积极地参加过“五四”运动。

陈独秀曾任北大文科学长,又主编《新青年》,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中是一员猛将。

“五四”运动前后,他在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党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为了反对军阀统治,他曾亲自到北京“新世界”散发传单,因而坐了三个月左右的班房。

毛泽东同志曾称誉他是“思想界的明星”、“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还有在“五四”中暂露头角的张国焘,“六三”大逮捕中与反动军警搏斗的刘仁静。

历史长河 沙里淘金近义词

历史长河 沙里淘金近义词

沙里淘金的近义词1. 大浪淘沙。

我和小伙伴们去海边玩,那大海可大啦,海浪一波一波地涌过来。

小伙伴说:“这么多沙子,怎么找贝壳呀?”就像在一堆东西里找宝贝一样,这就跟大浪淘沙似的,要在那么多沙子里找到贝壳可不容易呢。

这让我觉得啊,生活里很多好事也是这样,得经过筛选才能找到。

2. 披沙拣金。

有一次学校组织旧物交换活动,好多东西堆在一起,乱哄哄的。

同桌问我:“这么多东西,咋找个有用的呀?”我就说这就像披沙拣金,得从这一堆里慢慢挑。

我在那翻啊翻,就像在沙堆里找金子一样,最后找到了一本超棒的漫画书。

这就告诉咱,想要好东西就得耐心去找。

3. 去粗取精。

我爸做木工活,有一堆木料。

我好奇地问:“爸,你咋用这些呀?”爸说:“这就好比去粗取精,把不好的部分去掉,留下好的才能做出好东西。

”就像在沙里把杂质去掉,留下金子一样。

看着爸认真挑木料的样子,我明白了做事情要学会挑选有用的部分。

4. 排沙简金。

奶奶晒豆子的时候,豆子里混着好多小石子和坏豆子。

我想帮忙,奶奶说:“这就像排沙简金,把那些不好的石子和坏豆子弄出去,好豆子才能煮出好吃的粥。

”我就一颗一颗挑,这感觉就像在沙子里找金粒。

从这事儿我懂了,好东西都是要经过挑选的。

5. 淘沙取金。

我和弟弟在沙堆里玩寻宝游戏。

弟弟着急地说:“哥,这啥都没有啊!”我就说:“这就像淘沙取金,哪能一下子找到呢。

”我们就一直挖呀找呀,最后我找到一个小弹珠,就像找到了金子一样。

这让我知道,想要得到好东西就得付出努力去寻找。

6. 披沙沥金。

学校大扫除,要整理图书角的书。

同学抱怨说:“这么多书,有些都破了。

”我就说:“这就跟披沙沥金一样,把不好的挑出来,留下好的。

”我们就开始整理,这个过程就像在沙里把金粒挑出来。

我从这体会到,好的东西是需要我们精心筛选的。

7. 沙中求金。

我和妈妈去菜市场买菜,市场里人好多,菜也好多。

我问妈妈:“咋挑好菜呀?”妈妈说:“这就像沙中求金,得好好看,挑新鲜的。

”妈妈一边挑菜一边给我讲怎么看菜新鲜不新鲜。

纪念百色起义演讲稿

纪念百色起义演讲稿

继承革命传统,共建红色土地朔良镇农工沪桂康华那娄希望小学黄华旋尊敬的各位领导、青年朋友们:大家XX好!历史的长河大浪淘沙,送走过多少的岁月;时代的画卷波澜壮阔,记载了无数的英杰。

1929年12月11日,就在这一块土地上,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百色人民取得了百色起义的伟大胜利,使得中国的革命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开始了崭新的篇章。

回望那个壮怀激烈的年代,那些站在时代潮头的年轻的身影,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激活了一个时代,激活了一个民族。

他们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青年高举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旗帜,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贡献着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今天,虽然我们只能在心中怀想伟人们的光辉岁月,但当我们静听时代的脉搏时,我们仍深深地感受到,百色起义精神的熊熊烈火仍在一代代青年的心中燃烧着。

百色起义精神是一代又一代百色人创造、实践、传承的价值和理想,是百色在发展进步过程中逐步积累、丰富起来的文化内核和思想动力,它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融汇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展现了百色人民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政治品格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弘扬百色精神是我们当代青年的责任和义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当我们的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候,当社会向我们发出呼唤的时候,我们会毫不犹豫地献出我们的青春和热血,甚至我们的生命。

社会在前进,那个血与火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了,中华民族已经不再是任人欺凌的睡狮了,但国家兴亡的重任并未随风而去,责任依然摆在我们的肩头。

眺望未来,我们看到的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呈现,资源竞争、市场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

可见,中国当代青年所处的环境不亚于五四时期青年们所处的境遇。

尤其是,当今世界局势极为复杂,美帝国主义仍如豺狼虎豹般无时不在打着中国的主意,日本在钓鱼岛争端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中日已经处在剑拔弩张的紧张程度。

而南海周边许多国家也在侵占着我国的部分岛礁,盗采我国的资源。

大浪淘沙小李心田写作业

大浪淘沙小李心田写作业

大浪淘沙小李心田写作业
【实用版】
目录
1.大浪淘沙的背景和含义
2.小李心田的写作业经历
3.小李心田在写作业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4.总结:大浪淘沙与写作业的关系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正文
【大浪淘沙的背景和含义】
大浪淘沙,这个词汇源于古代诗人对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的景象的描绘,意味着在时代的洪流中,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留下真正的金子。

如今,大浪淘沙已经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寓意着在激烈的竞争中,只有具备真才实学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小李心田的写作业经历】
小李心田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他每天都会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作业。

有一天,他看到了一个与大浪淘沙有关的作文题目,心中便有了很多想法。

他决定通过自己的经历来展开这篇作文,讲述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小李心田在写作业过程中得到的启示】
小李心田认为,写作业就像是大浪淘沙的过程,每一道题目都是一次考验,需要我们用心去琢磨,努力去克服。

只有经过不断地思考和练习,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他想起了自己曾经因为马虎大意而做错题的经历,也想起了因为认真审题而找到解题方法的喜悦。

这些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大浪淘沙的含义。

【总结:大浪淘沙与写作业的关系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的来说,大浪淘沙与写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心去对待每一个题目,不断地思考和练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金子。

大浪淘沙,既是对我们的考验,也是我们的机会。

大浪淘沙观后感

大浪淘沙观后感

大浪淘沙观后感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名叫《大浪淘沙》的影视作品,看完之后,心里那叫一个感慨万千。

这部作品把那个特殊年代的风云变幻展现得淋漓尽致。

故事里的那些人物,就像是从历史的长河中走出来,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

先说主角们吧,他们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们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抉择。

有的人为了心中的正义勇往直前,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有的人在利益和诱惑面前迷失了方向,最终走向了堕落的深渊。

这让我不禁想到,人生的道路上,选择是多么的重要啊!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主角们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不得不藏身于一个破旧的庙宇之中。

庙宇里阴森恐怖,风声雨声夹杂着远处传来的狗叫声,让人毛骨悚然。

他们又冷又饿,但是眼神中却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其中一个主角,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已经干硬的馒头,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地分着吃,虽然馒头难以下咽,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希望。

他们互相依靠,互相鼓励,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患难与共。

还有一次,他们在秘密开会的时候,突然被敌人包围。

情况万分危急,但是他们没有丝毫的慌乱。

有人挺身而出,吸引敌人的注意力;有人则趁机从后门逃走,去传递重要的情报。

在枪林弹雨中,他们的身影显得那么渺小,却又那么伟大。

那种临危不惧、舍生忘死的精神,真的让我热泪盈眶。

看着这些情节,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时代,亲身经历了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刻。

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痛苦和喜悦,能理解他们的坚持和无奈。

这部作品让我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那是无数的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同时,它也让我思考自己的人生。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是不是也能像那些主角们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呢?在面对利益的诱惑时,我是不是能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呢?我想,这是这部作品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收获。

总之,《大浪淘沙》这部作品真的让我感触良多。

它不仅仅是一部影视作品,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让我对过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历史长河大浪淘沙,无数人被泥沙携裹而去,却让柳永屈原的名字像金子一样放着永恒的光芒……历史,也是一个淘金者吧。

2.那么多苦难磨砺出的灵魂,历史,就这么一点儿公平,让他们成为自己境界中真正的王者,白衣卿相;3.尼采曾说:我既不讨厌善的灵魂,也不会讨厌恶的灵魂,我只讨厌那些狭窄的灵魂。

因为那些狭窄的灵魂既不能产生善,也不会产生恶,只会装腔作势的无病呻吟。

4.这个故事,不会有结局。

重逢也好,不重逢也好,金榜题名也好,流落街头也罢,那女子只会在故事中等待,而那个少年,却早已不是故事里的少年了。

如花茶楼酒肆里的说书先生,但凡有些年岁的,每当拍案开讲,总会讲到这样一段故事。

这不过是一段关于等待的故事,说到底也是平淡了些,并且无论过程几何,评书哪般,最后终究也没有人提及这个故事的结局。

古时的女子地位是极低的,莫说鲜少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便是姓,也要随着所嫁的郎君而更改,而这个故事的里的人,她仍然未嫁,我们且唤她作———如花。

【一】四月的江南水乡,杨柳依依。

天刚亮了,河堤旁的小木屋里,如花开了门出来,靠在门边继续织她的锦。

这些年来,她孤身一人,除开身后这间简单的茶酒铺之外,便是靠着织布绣锦来维持自己一个人的生计。

她手艺极好,那些锦,针脚细密,绣的繁花娇艳欲滴,绣的翠竹栩栩如生,拿到集市上去换,也总能换得一个好价钱。

此时她穿针引线,在紫色的锦缎上织出大片的蝶恋花,春意融融的,一幅大好的图案。

已然接近完工的时候了,织锦的女子却停下手来,看着眼前滚滚前行的江水幽幽地叹了口气。

———那一年,她送他上京时为他绣的手巾上,也是这一幅图案么?这江流悠悠,岁月无情,已经过去有十八个年头了吧?那一年,如花还是豆蔻的年华,有着孩童的天真和少女的情怀,和许多那个年纪的女子一样,她心中也是有想要托付终身的人的。

那是一个和她青梅竹马一同长大的少年,有着不一般的志向。

她从小便坐在案边,支着头,静静的看着他读书。

少年读书的时候,很是认真,也很是拼命,案前一坐,往往便是一整天,他偶尔会在四书五经中抬起头来,冲她一笑,她便回他一个鼓励的笑容。

而更多的时间里,他是无暇去理她的,她也从未介意过。

他提笔的时候,她为他研墨,夜色来临了,她为他掌灯,直到他最终不支伏案而眠,她默默为他披上寒衣,待第二天他醒来,温热的小米粥已然熬好,摆在了案前。

那些时候的日子过得沉静而幸福,只是布衣衩裙,粗茶淡饭,她也很是满足。

阳光从小木屋的天窗里打下来,她能看清少年脸上细微的绒毛,还有他思考的时候,微微蹙起的剑眉,这么多年过去之后,在她记忆中的少年,就只剩下这些画面了。

那一年,少年要上京考试。

恰逢柳树飘絮的时节,一川烟草,满地杨花。

她站在堤上,少年站在舟中,背着她彻夜为他整理的行囊。

他在客舟中向她挥手,扯着嗓子喊,是年少人特有的,明亮的声音:“待我金榜题名,定要八抬大轿,十里红妆,娶你为妻!你一定要等我……一定要等我!”少年的声音渐远了,小舟也已经随江水而去,成了遥不可及的一个点。

她站在原地,久久地望着,堤上的风渐起,柳絮飘飞,痒痒地贴在面上。

她伸手去抹,才发现,眼泪已经濡湿了双颊。

那一年,她记住了少年的誓言。

可见当时是记得这样深,才足以支撑起这以后漫长的等待。

她将小木屋改作了简单的茶酒肆,白天便搬了椅子,倚在门边,一边做女红,一边望着江水的尽头,偶尔有异乡来的人打马经过,坐下买一碗茶喝,她便向他们打听远方的消息。

每到晚上,小木屋里总有一灯如豆,那是她点起油灯,趴在窗前,一边听着江上的大雁鸣叫,一边凝视着远方,看是否有夜晚归航的船儿,载着灯光和游子的心回归。

她想,夜里点着灯,他坐船回来的时候,看见了这微弱的光亮,也不至于忘记了当初的家在哪里。

只是,她和他都还是太年少,不知道这世间的事情,往往都不会如设想的一样简单。

青春和江水一样在流走,她这一等,便是十八年。

一句低声的询问,唤回了如花的思绪。

“姑娘,可否卖我一碗酒喝?”她一惊,匆忙回身走进屋里,倒了一碗酒出来,那游人收住缰,在马上俯下身来,接过了酒,凑上去便喝。

这时她才抽空抬首,打量了一下这个买酒的男子。

从他那一身的青衫来看,应是为官之人,虽不是显贵,却也必定是学子出身,考过功名的。

只是,这男子脸上颇有些风霜,眉间的皱纹尤其深,想必,这些年的仕途并不顺畅。

“好清甜的酒,可是姑娘自家酿的?”马上的男子喝了一口,赞叹道。

她低眉,微微颔首。

男子又将碗凑到了嘴边,一饮而尽。

饮罢,将茶碗递回给她,从怀中抽出绣花的手绢来,擦了擦嘴。

那条手绢吸引了她的目光,用料是上等的蚕丝,上绣着双喜鸳鸯出绿汀,是大好的意头,象征着幸福圆满。

“公子,这是要赶往何处?”如花抿了抿嘴,问。

“朝廷贬官,途经故乡便进来看看。

”男子苦笑,一边答,一边付了酒钱,又伸手往后指了指,“身后随行的,是我的家眷。

”女子捧着酒碗,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徐徐跟来的,还有一辆马车。

男子拉紧了缰绳,便欲走了,末了俯下身来,轻声问,“姑娘,可是在等人?”如花垂眼,不再说话。

男子轻笑,“花开堪折直须折,莫辜负了大好年华。

”道了别,骑马的男子引着马车,沿着堤岸渐行渐远。

【三】说到此处,说书的男子一拍听醒木,缓缓起身,表示故事已然结束。

台下听书的人慢慢散了,有人不甘地问:后续的事情呢?没有了么?那女子最后怎样了?说书人将手中折扇叠好,微微笑道,“这个故事,原本便没有结局。

”“为什么?”仍有人不解。

男子摇摇头,不知如何解释,他身边一个资格更老的说书人抽了一口水烟,缓缓道:“这个故事,不会有结局。

重逢也好,不重逢也好,金榜题名也好,流落街头也罢,那女子只会在故事中等待,而那个少年,却早已不是故事里的少年。

”发问的人更加糊涂,摇摇头转身走了。

方才说书的人却忽然像五雷轰顶一般,下了台飞奔而去。

【四】那个故事,其实是还没有完的。

【五】待骑马的男子走远了,如花回身,关了茶酒肆。

她晃了几晃,想把酒碗放回灶头,然而只是几步,酒碗便从手中跌落,伶仃地碎成了几瓣。

泪水顺着女子的眼角滑落,这些年强撑起来的淡然,也随着那个酒碗支离破碎。

原来,他已然考了功名,做了官,已然有了家眷了么?原来,他已忘了当初的誓言,连手绢都已经换了别人织就的图案,不再是当年的蝶恋花。

原来,他这些年过得并不好。

“待我金榜题名,定要八抬大轿,十里红妆,娶你为妻!”其实,在十八年的时光荏苒之后,她依然第一眼便认出了他。

只是她知道,她所等待的那个少年,已经消失在年华中,再也回不来了。

那一夜,小木屋里第一次没有亮起灯光,十八年里的第一次。

第二天,如花依然早早开了门出来,做在门边织完了昨日的锦。

然后,她起身,站在堤上,看着脚下一去不回的江水,昔年种下的柳枝也已经长成大树,千丝万条,仿佛记录着这里发生的所有人和事。

风乍起,江水皱了,她的裙裾飘飞起来,仿佛随时都将随风而去……【五】说书人一路狂奔。

终于回到了那条长堤,他沿着堤岸跌跌撞撞地跑着,岸边的杨柳在视线里撕扯成模糊的一片。

这里曾经是他最熟悉的地方,然而他未踏足这个地方已经很多很多年了,他不敢走近这条长堤,因为他知道,这里有一个守候着她的女子。

他便是那个少年,却不是故事里的少年。

年少的时候,他便是从这里乘着舟出发,去了京都,志在金榜。

然而,在京都里,他一连考了几次的科举,最终都是榜上无名,直到岁月渐浓,少年的两鬓也开始爬上了微霜,他依然没有如他承诺一般地高中。

后来,他悄悄地回到了故乡,他听说原先的家变成了一家茶酒肆,夜里常常亮着灯,他知道,她还在等。

只是,他不敢去见她,未能在京城谋得一官半职,如何去面对自己当年许下的诺言?他有一身才华,无处施展,只得在市镇的酒楼中以说书营生。

他将过去编成了这个故事,日复一日地讲,然而故事里那个如花似玉的女子,他却从未能给她编一个结局。

因为他不知道,今日之境,怎样的结局,才叫做结局。

方才老说书人的话如当头棒喝———故事里的女子,等的永远是故事里的少年,而故事外,那个为他而等待的女子,不会永远等下去。

【六】熟悉的小木屋终于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已是夕阳西下。

空气中有欲雨的味道,柳枝在黄昏的暗色中摇曳不休,屋子的门是开着的,男子一脚跨进去,屋里满是灰尘。

一段锦挂在墙上,绣的是美丽的蝶绕着一朵鲜花飞舞不休———正如他们当年互相之间的承诺。

所有的一切都像是那年他未离开的时候一样,只是,那个等待的女子,已然不知所踪。

迟了么?终究是……迟了么?【七】男子来到江边。

江水慢慢地漫上来,已经及膝了,浸在水中的脚,冰冷而沉重。

然而,那条江却能让他想起十八年前的许多事情,男子忽然泪流满面。

眼前依稀出现了一个素颜的女子,向他伸出了手,安然地微笑。

“你……等我很久了吧?你看……我这不是回来了么?”【番外篇】金銮殿。

“公主喜欢你,是你的福气,你再不识好歹,朕便命人去把那女人斩了罢!”“皇上,我不娶。

”“你!你要作什么!?”这一年的金科状元,为了反抗皇上的逼婚,自绝在金銮殿上,满朝嗟叹。

可怜这个决绝的少年,很快便被皇帝和公主忘却了,连史册都不会留下他的名字。

然而十八年后,在状元的故乡里,却有人又看见了他。

他们看见他骑着马,带着一辆马车,沿着堤岸一直走,一直走,经过那一间茶酒肆之后,又在某一处忽然消失了。

“你不必再等我了,虽然不能如约和你执手白头,但是你知道么?我其实一直都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