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诗词原文
《浪淘沙》原文及鉴赏

《浪淘沙》原文及鉴赏《浪淘沙》原文及鉴赏浪淘沙刘禹锡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刘禹锡诗鉴赏“浪淘沙”是唐代民间歌曲之一,后来变成了词牌名称。
刘禹锡被贬夔州期间,学习民歌体,写了《浪淘沙九首》,内容多是写蜀地的淘金劳动。
它与《竹枝词》等诗,在诗人集中归在乐府类。
这里选的是第六首。
诗的开头两句“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描绘了一群妇女淘金劳动的情景:清晨,雾气笼罩大江,不一会,太阳出来了,雾散天开,金色的阳光照耀着澄澈江水中的小洲。
这时,三五成群的淘金妇女结伴而来,她们捋起衣袖,赤着双脚,挤满在“江隈”,开始了一天的劳动。
“江隈”,江边弯曲的地方。
江中金沙,往往夹杂在泥沙当中,江岸弯曲处水流缓慢,容易沉积,所以淘金的`妇女便挤满在那些地方。
一个“满”字,写出了淘金妇女众多。
后两句即景抒情。
诗人看到淘金妇女这种艰苦的淘金场景,不禁感叹起来:“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原来美人头上的首饰和王侯手中的印玺所用的金子都是这些淘金妇女辛辛苦苦地从“沙中浪底”淘洗出来的。
这里诗人只是就事喟叹,并没有生发议论,然而从这两句喟叹中,不难看出诗人的态度,他对那些在“沙中浪底”的淘金妇女表示了关切和同情,对那些不劳而获、养尊处优、生活奢华的富贵者予以鄙视讽刺。
诗的结论很清楚:富贵人家男女所享用的以表明自己权势的物件,都是从劳动人民身上榨取来的。
题材很广,反映劳动人民疾苦之作也不少,但所写的多是男子的劳动,写妇女的极少。
此诗写淘金妇女的艰苦劳动,在题材上当属少见。
此诗内容较丰富深刻,但用语简约。
头两句寥寥十四字,就描绘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淘金妇女江中淘沙拣金的画面,表现出了她们劳动的艰辛。
后两句就事直书,并不议论,而议论自见。
笔墨不多,却言简意明。
《浪淘沙·其四》原文鉴赏

《浪淘沙·其四》原文鉴赏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浪淘沙·其四唐代:刘禹锡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译文及注释译文鹦鹉洲头波浪卷着泥沙,青楼上少妇凝望春光,直到夕阳西下。
衔泥的燕子都争着回巢,只有那冤家就一点也不想家。
注释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
唐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青楼:旧称歌女、妓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狂夫: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晚年生活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
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
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
从开成元年(836年)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
会昌元年(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
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刘禹锡晚年到洛阳,与朋友白居易、裴度、韦庄等交游赋诗,唱和对吟,生活闲适,和白居易留有《刘白唱和集》、《刘白吴洛寄和卷》,与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对吟唱和佳作。
此后,他历任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州刺史、汝州刺吏、同州刺史,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会昌二年(842年)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
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哲学成就——唯物主义倾向刘禹锡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
浪淘沙刘禹锡古诗全文

浪淘沙刘禹锡古诗全文
浪淘沙-刘禹锡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十年来家国艰,
犹残射殺草原河。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时人纵使沧海变,
手版仍尔鄙薄鄙。
*注释:
1. 浪淘沙:指金石经过浪涛冲击沙砾,最终将金子暴露出来的景象,借用此景象来比喻经历艰辛后的成功。
2. 千淘万漉:形容反复淘汰、筛选一番的辛苦努力。
3. 吹尽狂沙始到金:比喻经过辛苦努力后才能获得成功。
4. 犹残射杀草原河:指边塞战事频繁,长期以来我国边疆地区的困境。
5. 边庭:边境。
6. 绝域:广阔无边的地方。
7. 若使沧海变:即使大海变成了陆地,广阔无边的地方仍然存在。
8. 手版:古代记事用的木板,刘禹锡认为我国边疆地区虽然艰苦,但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原文、翻译及赏析1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兴王只在谈笑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翻译伊尹和吕尚两位老人,困窘和顺利的境遇全都经历过了。
他俩一位是钓鱼翁,一位是奴仆。
如果两位英雄遇不到英明的君主,最终也只能老死于山野之中。
他们偶然与成汤和周武王相遇,英明的君主得到了贤臣,犹如云生龙、风随虎一般,谈笑中建起了王业。
到现在已几千年了,谁又能与他们所建立的丰功伟业一争高下呢?注释伊吕:指伊尹与吕尚。
伊尹名挚,尹是后来所任的官职。
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世称姜子牙。
衰翁:老人。
穷通:穷,处境困窘;通,处境顺利。
钓叟:钓鱼的老翁,指吕尚。
耕佣:指曾为人拥耕的伊尹。
老了英雄:使英雄白白老死。
指伊吕二人若不遇汤文二王,也就终老山野,无所作为。
汤武:汤,商汤王,商朝的创建者。
武,周武王姬发,周朝建立者。
风虎云龙:此句将云风喻贤臣,龙虎喻贤君,意为明君与贤臣合作有如云从龙、风从虎,建邦兴国。
兴王:兴国之王,即开创基业的国君。
这里指辅佐兴王。
争:争论,比较。
赏析二这首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
它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
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这正是本篇的巧妙之处。
起句“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从穷、通两个方面落笔,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
伊尹,原名挚;尹,是他后来所担任的官职。
传说他是伊水旁的一个弃婴,以“伊为氏,曾佣耕于莘(《孟子·万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
”莘,古国名,其地在今河南开封附近),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他作为陪嫁而随着归属于商,后来得到汤王的重用,才有了作为。
浪淘沙李煜原文带翻译

浪淘沙李煜原文带翻译《浪淘沙》是一首明朝作家李煜所作的乐府诗。
此诗描绘的是海滩上的沙子被海浪冲刷,变成白色的样子,也表现了人生无常,物是人非的哀婉之情。
下面是原文和翻译:浪淘沙·北戴河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翻越深坑松影里,洒入清泉石底银。
径日侵柔水溪壁,随风直到夜郎西。
不信妾能夫复来,犹胜妾少隔山魂。
Translation:The Roiling Sea of Sand at BeidaiheA thousand rounds of pounding and washing, though unrelenting labor, will bring the pure gold from the dross.Climbing over the deep pit’s shadows, the golden light sprinkles down into the silver depths of clear waters.Day by day, like the meek river and the rock cliffs beside it, flowing with the wind, wandering to the far off Night of the Western Regions.You may doubt my husband will return, but still it’s more certain than the few dreams we shared while we were briefly separated by the hills.《浪淘沙》这首诗篇虽有着抒发哀婉之情的语气,但是却蕴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深思考。
它意味着人生的旅程是无法预测和明确的,有的时候甚至是一种挥之不去的心境。
同时,诗中还展现出了李煜不屈不挠的精神,尽管遭受了无数的苦难,但是他依然心存希望,坚定信念。
浪淘沙古诗其七刘禹锡

浪淘沙古诗其七刘禹锡浪淘沙古诗其七刘禹锡刘禹锡的浪淘沙古诗其七,描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湖。
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浪淘沙》钱塘江,又称浙江。
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
钱塘潮以每年的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者为最壮观。
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此诗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
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
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
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据,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汇合之处,即所谓海门。
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
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什么呢?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他的气概━━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
文字表面上看已不是写潮水,实际上恰恰正紧扣起句“吼起来”,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
全诗,流走飞动,而又紧凑洗练,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
作品注释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
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

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浪淘沙》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你知道《浪淘沙》讲的是什么内容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刘禹锡浪淘沙原文及赏析篇1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文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注释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赏析这是《浪淘沙》组诗的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湖。
钱塘江,又称为浙江。
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
钱塘潮以每年的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者为最壮观。
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
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
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
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
据《海宁县志·浙江潮略说》,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汇合之处,即所谓海门。
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
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什么呢?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他的气概——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
文字表面上看已不是写潮水,实际上恰恰正紧扣起句“吼起来”,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
全诗不事雕琢,流走飞动,而又紧凑洗练,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大浪淘沙始见真金的意思

大浪淘沙始见真金的意思
“大浪淘沙始见金”的意思是等水把沙子冲走后才能看到金子,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最后有所收获。
出自现代诗歌《七绝·大浪淘沙始见金》:大浪淘沙始见金,风云际会玉龙吟。
江山代改英雄出,铁马横枪美酒斟。
大浪淘沙意思是在大浪中洗净沙石。
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筛选。
出自《激流归大海》:这支队伍经过严峻的锻炼和考验,质量更高了,是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精华。
只有在大风浪中的水域里,才能够洗净(净化)混入在沙石中的污泥浊水。
比喻,革命者要在长期的激烈的斗争中锻炼成长并经受住考验(筛选),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浪淘沙诗词原文
《致酒行》是唐朝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乐府诗,这首诗是一首抒情之作,诗人在回乡途中,将所见所闻,借以酒兴作诗,抒发诗人遭受迫害后的一种哀愤之情。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致酒行》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致酒行》诗词阅读原文
致酒行①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②。
主父③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④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⑤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①元和初年,李贺因其父名曰晋肃的避讳而被剥夺了科举考试资格,诗人在离开长安的回乡途中创作了这首诗歌。
②客长寿: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
③主父:《汉书》载: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
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
④马周:据《旧唐书》载,马周投宿新丰时被旅店主人轻视对待,仍悠然独酌,后至长安当了中郎将常何的门客;贞观五年,太宗令百官上书言得失,马周代常何条陈二十余事,皆合太宗心意,后被授
监察御史。
⑤迷魂:宋玉曾作《招魂》招屈原之魂,此处指执迷不悟。
《致酒行》诗词阅读题目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诗构思别致,主客对答,情节性强,先总起写劝酒场面,接着两句是客人表白心怀,于是主人再次劝酒致辞,客人最后再作回应。
B.主父句使用了贤士主父偃入关后不得任用,资财匮乏,屡遭白眼的典故。
客人以之自比,困不归一语中寓无限愤怒之意。
C.马周句使用唐初名臣马周年轻时投宿新丰的典故,马周当时处境比主父偃更狼狈,这从天荒地老无人识的夸张表达中可推知。
D.空将句引用了马周后来代写条陈,令太宗大悦而被破格提拔的典故,但事实上马周并未直犯龙颜,主人如此表述大有言外之意。
E.雄鸡一声天下白写出了主人开导所产生的效果,这开导激起了客人的反驳,幽寒坐呜呃五字形象刻画出客人此刻的悲愤之情。
15.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
《致酒行》诗词阅读答案带解析
14.BE(选对一项2分,两项全对5分)(B困不归应是寓含困顿羁旅、异乡漂泊的辛酸之意。
E激起的应是客人积极乐观的豪情,而非被激怒后进行反驳,谁念意即谁还惦念着或谁还会念及怜惜,表明自己已振作,不复之前的悲愤难过。
)
15.①通过主父偃屡遭白眼(或马周在新丰被轻视)的典故,表达不受赏识、不得志的痛苦。
②通过描绘家人折柳望眼欲穿,表达出诗人的漂泊困顿、久羁异乡的辛酸。
③通过马周后来受赏识的故事,表达政治出路不特一途、终有出头之日的乐观自信。
④通过雄鸡高唱迎来天明之景,表达诗人不再一蹶不振的豪情壮志,积极进取的凌云壮志。
(一点2分,任三点得6分)
《致酒行》诗词赏析
文学赏析
从开篇到家人折断门前柳四句一韵,为第一层,写劝酒场面。
先总说一句,零落栖迟与一杯酒连缀,略示以酒解愁之意。
不从主人祝酒写起,而从客方对酒兴怀落笔,突出了客方悲苦愤激的情怀,使诗一开篇就具浩荡感激(刘辰翁)的特色。
接着,诗境从一杯酒而转入主人持酒相劝的场面。
他首先祝客人身体健康。
客长寿有潜台词:忧能伤人,折人之寿,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七字画出两人的形象,一个
是穷途落魄的客人,一个是心地善良的主人。
紧接着,似乎应继续写主人的致词了。
但诗笔就此带住,以下两句作穿插,再申零落栖迟之意,命意婉曲。
主父西游困不归,是说汉武帝时主父偃的故事。
主父偃西入关,郁郁不得志,资用匮乏,屡遭白眼。
作者以之自比,困不归中寓无限辛酸之情。
古人多因柳树而念别。
家人折断门前柳,通过家人的望眼欲穿,写出诗人的久羁异乡之苦,这是从对面落墨。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到直犯龙颜请恩泽是第二层,为主人致酒之词。
吾闻二字领起,是对话的标志;同时通过换韵,与上段划分开来。
这几句主人的开导写得很有意味,他抓住上进心切的少年心理,甚至似乎看穿诗人引古自伤的心事,有针对性地讲了另一位古人一度受厄但终于否极泰来的奇遇:唐初名臣马周,年轻时受地方官吏侮辱,在去长安途中投宿新丰,逆旅主人待他比商贩还不如。
其处境比主父偃更狼狈。
为了强调这一点,诗中用了天荒地老无人识的生奇夸张造语,那种抱荆山之玉而无人识的悲苦,以天荒地老四字来表达,可谓无理而极能尽情。
马周一度困厄如此,以后却时来运转,因替他寄寓的主人、中郎将常何代笔写条陈,太宗大悦,予以破格提拔。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即言其事。
主人的话到此为止,只称引古事,不加任何发挥。
他说马周只凭两行书即得皇帝赏识,言外之意似是:政治出路不特一途,囊锥终有出头之日,科场受阻岂足悲观!事实
上马周只是为太宗偶然发现,这里却说成直犯龙颜请恩泽,主动自荐,似乎又怂恿少年要敢于进取,创造成功的条件。
我有迷魂招不得至篇终为第三层,直抒胸臆作结。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主人的开导使我这个有迷魂招不得者,茅塞顿开。
作者运用擅长的象征手法,以雄鸡一声天下白写主人的开导生出奇效,使诗人心胸豁然开朗。
这雄鸡一声是一鸣惊人,天下白的景象激起了诗人的豪情,于是末二句写道:少年正该壮志凌云,怎能一蹶不振!老是唉声叹气,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
谁念幽寒坐呜呃,幽寒坐呜呃五字,语亦独造,形象地画出诗人自己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的苦态。
谁念句,同时也就是一种对诗人以前的批判。
末二句音情激越,使整篇诗具有积极的思想色彩。
《致酒行》以抒情为主,却运用主客对白的方式,不作平直叙写。
诗中涉及两个古人故事,却分属宾主,《李长吉歌诗汇解》引毛稚黄说:主父、马周作两层叙,本俱引证,更作宾主详略,还在于它有情节性,饶有兴味。
另外,诗在铸词造句、辟境创调上往往避熟就生,如零落栖迟、天荒地老、幽寒坐呜呃尤其是雄鸡一声句等等,或语新,或意新,或境奇,都对表达诗情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