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赏析(关雎、蒹葭)解析

合集下载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 精心整理解析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 精心整理解析
赋(对事物直接陈述) 比(比喻) 兴(即起兴、联想。以其它东西引出所咏之物。)

关雎
——《诗经》
雎鸠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 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正字音、解词
关关雎鸠(jū jiū),在河之洲。 窈窕(yǎo tiǎo)淑女,君子好逑(hào qiú)。 参差(cēn cī)荇菜(xìng cài),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wù mèi) 求之。 参差:长短不齐。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流:顺水流采摘 悠哉悠哉,辗(zhǎn)转反侧。 寤寐:醒和睡,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服:思念、牵挂。 悠:忧思的样子。 窈窕淑女,琴瑟[sè]友之。 友:亲近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芼:选择,采摘。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乐之:使淑女快乐。
渲染了一种凄冷寂寞的气氛,为 写景: 主人公的活动和心情奠定了基础。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 蒹 葭 萋 萋 , 白 露 未 晞 。 蒹 葭 采 采 , 白 露 未 已 。
写景
蒹 葭
苍苍 萋萋 采采
凄凉清冷
寂寞感伤
朝露结融, 时间发展
白 为霜 露 未晞
未已
写人
每章三四句,写心上人可望 而不可即,表现主人公的惆 怅之情。
左右芼之
钟鼓乐之
拔取
敲钟击鼓,使…快乐(使动用法)
翻译:
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岛上。 文静秀丽好姑娘,真是我的好对象。 长短不齐荇菜鲜,顺着水流左右采。 文静秀丽好姑娘,白天想她梦里爱。 追求姑娘未如愿,醒来梦里意常牵。 相思悠悠情无限,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荇菜鲜,采了左边采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弹琴奏瑟亲无间。 长短不齐荇菜鲜,拣了左边拣右边。 文静秀丽好姑娘,敲钟打鼓使她欢。

关雎 蒹葭 赏析

关雎 蒹葭 赏析

【关雎】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属于《诗经》咏物言志三法案——“赋、比、兴”之一的“兴”,即从一个看似与主题无关的事物入手,引出心声,抒泄胸臆。

本诗语汇丰富,如使用“流”、“求”、“采”、“友”等动词,“窈窕”、“参差”等形容词,表明了诗人的文学技巧。

全诗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悦耳。

其中有双声,有叠韵,有“之”字脚的富韵,加上对后世七律、七绝影响最大的首句韵式,使得本篇堪称中国古代韵律诗的开山之作。

【蒹葭】全诗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不得的心情。

全诗回旋三迭,往复歌咏,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

诗人因追求伊人而不得见所产生的空虚和怅惘之情是难以言喻的,而且用萧瑟清秋的景象来衬托,诗人的这种情感就显得更为突出,更为浓郁。

正是缘景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清寥空灵的深秋之景与怅惘迷茫的怀人之思浑然无间,构成了全诗的艺术境界,给人以一种真切自然而又朦胧迷离的美感。

《关雎》《蒹葭》赏析

《关雎》《蒹葭》赏析

《关雎》赏析班级和学号姓名 .【简介】《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不仅反映的是令人喜闻乐见的爱情题材,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中第一句中摘取来的。

《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赏析】这是我国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首篇。

古代说《诗》本有‚四始‛之说,列《关雎》为‚风‛之始,故倍受重视,为大家所熟习。

《诗经》的‚十五国风‛大多数是民歌,民歌作品本多男女爱情之作,《关雎》正是一篇产生于两千多年以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

诗中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出现,使他不安,使他难以忘却。

他幻想着终有—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诗中所表达的感情直朴、真率,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动人。

这首诗有人把它分为四句一章,计五章;有人则把它分为四、八、八句,共三章。

从全诗结构和内在脉络上看,分做三章则较适宜。

首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爱情和愿望。

次章写自己的寤寐不忘。

三章则写愿望实现时的欢乐之情,实际上是向往之辞。

《关雎》《蒹葭》赏析

《关雎》《蒹葭》赏析

《关雎》赏析班级和学号姓名 .【简介】《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它是反映一个青年对一位容貌美丽姑娘的爱慕和追求,写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

它是我国爱情诗之祖。

不仅反映的是令人喜闻乐见的爱情题材,还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中第一句中摘取来的。

《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赏析】这是我国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首篇。

古代说《诗》本有“四始”之说,列《关雎》为“风”之始,故倍受重视,为大家所熟习。

《诗经》的“十五国风”大多数是民歌,民歌作品本多男女爱情之作,《关雎》正是一篇产生于两千多年以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

诗中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出现,使他不安,使他难以忘却。

他幻想着终有—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诗中所表达的感情直朴、真率,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动人。

这首诗有人把它分为四句一章,计五章;有人则把它分为四、八、八句,共三章。

从全诗结构和内在脉络上看,分做三章则较适宜。

首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爱情和愿望。

次章写自己的寤寐不忘。

三章则写愿望实现时的欢乐之情,实际上是向往之辞。

诗经二首关雎和蒹葭运用的手法

诗经二首关雎和蒹葭运用的手法

诗经二首关雎和蒹葭运用的手法一、原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衍生注释:《关雎》- “关关”:拟声词,水鸟叫声。

- “窈窕”:美好的样子。

- “逑”:配偶。

- “寤寐”:醒和睡,指日夜。

- “芼”:挑选。

《蒹葭》- “蒹葭”:芦苇。

- “苍苍”“萋萋”“采采”: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

- “溯洄”:逆流而上。

- “溯游”:顺流而下。

三、赏析:《关雎》主题和情感:这是一首爱情诗,表达了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之情。

从对女子的一见钟情,到求而不得的辗转反侧,再到幻想与女子和谐相处的热切向往。

表现手法:开篇以雎鸠鸟和鸣起兴,引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慕。

“参差荇菜”多次出现,是一种比兴手法,把男子对女子的追求比作采荇菜的过程,形象生动。

另外还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蒹葭》主题和情感:也是一首爱情诗,充满着迷茫和惆怅的情绪,追寻者对“伊人”充满向往,却始终难以接近。

表现手法:全诗同样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只变换一些词语,渲染出一种朦胧迷离的意境。

先以蒹葭起兴,描绘出一片萧瑟冷寂的秋景,衬托出追寻者怅惘的心情。

同时,诗中用“在水一方”等句子描写出空间的阻隔,象征着爱情的难以企及。

四、作者介绍:《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订者不详。

这些诗歌大多来源于民间歌谣等,虽然难以确定某首诗具体的作者,但可以知道这些诗是当时百姓生活、情感的共同创作的结晶。

《关雎、蒹葭》选择、简答及解析【部编版八下】

《关雎、蒹葭》选择、简答及解析【部编版八下】

《诗经二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题型:【选择题】【简答题】【答案解析】12.《诗经》两首:关雎、蒹葭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主题思想】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关雎》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深切的爱情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

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

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饭不思、寝具不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2、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3、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

诗经二首关雎蒹葭

诗经⼆⾸关雎蒹葭诗经⼆⾸关雎蒹葭 导语:诗采⽤了⼀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调的和谐美和描写⼈物的⽣动性。

下⾯是⼩编为⼤家带来的诗经⼆⾸关雎蒹葭,希望⼤家喜欢。

关雎 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君⼦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钟⿎乐之。

【注释】 ①关关:⽔鸟鸣叫的声⾳。

雎(ju)鸠:⼀种⽔鸟。

②洲:⽔中的陆地。

③窈窕(yao tiao):内⼼,外貌美好的样⼦。

淑:好,善。

④君⼦:这⾥指⼥⼦对男⼦的尊称。

逑(qiu):配偶。

⑤参差(cen ci):长短不齐的样⼦。

荇(xing)菜:⼀种多年⽣的⽔草,叶⼦可以⾷⽤。

⑥流:⽤作“求”,意思是求取,择取。

⑦寤(wu):睡醒。

寐(mei):睡着。

⑧思:语⽓助词,没有实义。

服:思念。

⑨悠:忧思的样⼦。

⑩辗转:转动。

反侧:翻来覆去。

琴瑟:琴和瑟都是古时的弦乐器。

友:友好交往,亲近。

⑿⽑:拔取。

【译⽂】 关关鸣叫的⽔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取悦她。

【读解】 民间的歌,唱出的是百姓的⼼声,唱出的是对⽣活真实体验的实实在在的道理。

它的动⼈之处是道出了凡胎⾁⾝的我们都能体验到的⼈⽣经历和道理,它的光辉使⽂⼈的矫柔造作和酸腐之⽓显得苍⽩贫⾎和令⼈作呕。

⽼百姓的歌跟⽼百姓的话⼀样,朴实、真切,⼀针见⾎,有⾎有⾁。

男⼤当婚,⼥⼤当嫁,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然的法则。

好男⼉见到好姑娘砰然⼼动,好姑娘见到好男⼉倾慕不已,这是最合乎⾃然,最合乎⼈性的冲动,才是最让⼈匪夷所思的怪事。

《关雎》和《蒹葭》赏析与答案

《关雎》和《蒹葭》赏析与答案

《关雎》和《蒹葭》赏析与答案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苇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涣。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浊。

1、填空题。

(1)《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C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能力提高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答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析]本题考查《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赋”,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准读音
雎鸠 (jū jiū) 窈窕 (yáo tiáo)淑 (shū) 好逑(hǎo qiú) 参差 (cēn cī) 荇 (xìng) 寤寐 (wù mèi) 芼 (mào)
憔一情 悴或意 而死十 雎 死,分 鸠 。另专 在
一一传 就的说 忧水中 思鸟是 不,一 食其种 ,
关雎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第三章:通过对君 子求之不得的具体情态 的细致描写,极其逼真 地表现 了这位君子对 心目中恋人的痴情和执 着。
荇菜
第二、三章:写自己的爱慕之心和相思之苦
这位采荇菜的姑娘 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 使他日夜相思,已到了长 夜不眠的程度。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参差荇菜,
第四、五章是描写这位 君子在想象中与这位淑女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相会的情景。诗歌仍以来 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兴, 设想这位女子已经答应自
琴瑟友之。友:亲近。 己的要求,于是这位君子
兴奋地弹奏琴瑟,敲击钟
鼓来亲近她,友爱她,并
参差荇菜,
使她快乐异常。诗歌通过
对这种幻想的烘托渲染,
左右芼之。芼:择取。 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炽烈
窈窕淑女,
专一表现得淋漓尽致。
朱 熹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的 解
“比者,以彼Leabharlann 比此物也”释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现 赋就是铺陈直叙

的 解
比就是譬喻
释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作为诗歌的开
头。
关雎
《关雎》简介
《关雎》是《风》之始也, 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 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 明对它评价很高。孔子说: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 不伤。”其声、情、文、义 俱佳。
《诗经》赏析
授课人:王倩蕾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 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 歌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诗经》 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本次所选的两 篇《关雎》与《蒹葭》分别属于“风”中 《周南》、《秦风》。
河边邂逅,一见钟情 琴瑟钟鼓,欢庆娱乐
(第一章)
(第四五章)
朝思暮想,辗转反侧 (第二三章)
一、托物起兴: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 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 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 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二、韵律和谐:
1.运用重言(关关) 2.运用双声(参差) 3.运用叠韵(窈窕) 4.运用重章复唱的手法。
蒹葭的意思是“荻苇、芦苇” ,生 于水边。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凄凄,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他身旁,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他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 他在水的中央。
第一章以起兴手法开篇, 由关雎立在水中沙洲上鸣叫起 兴,引出淑女是君子喜爱的配 偶的联想。起兴:就是触景生 情,因事寄兴。比如此处,, 写鸠鸟鸣叫,既象征男女欢爱, 又给诗歌染上了一层浓浓的欢 乐气氛。
逑:配偶。
第一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愿望
首章以立在河洲上鸣叫的 关雎起兴,引出淑女是君子 喜爱的配偶的情思,奠定全 篇的基调。
课文内容填空: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中 的 《秦风》 ,属秦国民歌。“秦风” 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 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 怀人诗作。
夏—商——— 周 —秦—汉—隋—唐……
西周——————东周 初期 —— 末期 春秋 —— 战国
西周初年——春秋中叶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 (公元前6世纪) ,最初称《诗》, 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 经》,为五经之一。《诗经》是 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 光辉起点。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 颂三类,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三种。(《诗大序》中称“诗六 义”)
“诗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
风: 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 《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 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 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 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
追求她成了空想, 睁眼想闭眼也想。 夜长长相思不断, 尽翻身直到天光。
长和短水边荇菜, 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条条, 弹琴瑟迎她过来。
水荇菜长长短短, 采荇人左拣右拣。 好姑娘苗苗条条, 娶她来钟鼓喧喧。
它是描写男子追求
女子的一首古老的情 歌,描绘他对一位姑 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 对美满婚姻的渴望。 感情质朴纯真,语言 朴素优美,韵律和谐, 意境优美。
雅: 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 “大雅” 和“小雅”,共105篇。
颂: 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 “周颂” “鲁颂” 和“商颂”,共40篇。
“诗六义”
2.三大表现手法: 赋: 即陈述铺叙。 比: 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 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
所要歌咏的内容。
简介三种表现手法
钟鼓乐之。乐:使快乐。
第四、五章:设想愿望实现时的欢乐场景
君子兴奋地弹奏琴瑟, 敲击钟鼓来亲近她,友爱她, 并使她快乐异常。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关雎》参考译文
关雎鸟关关和唱, 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 哥儿想和她成双。
水荇菜长短不齐, 采荇菜左右东西。 好姑娘苗苗条条, 追求她直到梦里
关关雎鸠 所听
在河之洲 所见 极有层次 窈窕淑女 所思 语约义丰 君子好逑 所愿
叁差荇菜,
第二章:诗歌以眼前
左右流之。流:寻求,择取。 景物为比喻,以时而向
窈窕淑女,
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 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
寤寐求之。
锲而不舍的追求。
寤:睡醒。寐:入睡。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思服:思念。 优哉游哉, 辗转反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