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部编本人教版初中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老王》PPT(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老王》教学课件(共28张PPT)

一、理解“愧怍”
文章结尾写道:“那是一个幸运 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同学们 要想理解这句话,就要弄清楚下面几 个问题。
一、理解“愧怍”
1.老王是不幸的吗? (1)不幸。 ①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活命”——不是生活,而是活着,是生命的最低标准。 “只是”——没有其他依靠。 “破旧”——唯一的三轮车是又破又旧的。
一、理解“愧怍”
1.老王是不幸的吗? (1)不幸。 ②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 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 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
“只有”——身有残疾。 “不愿”——身体残疾导致没有生意,生活艰难。 “不老实”——得到的不是同情,而是嘲讽。
语文 七年级下册
11 老王
杨绛
第一课时
导入: 有这样一位老人,她生于1911年,经历了中华民
国成立、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于93岁高龄出版散文随笔 《我们仨》,风靡海内外。你们知道这位充满魅力的 女性是谁吗?是的,她就是杨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她的作品《老王》,欣赏她漫漫人生长河中的一朵浪 花。
答案示例
①老王的善良
②杨绛的善良
③杨绛的反思
一、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杨绛(1911—2016),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著 名作家钱锺书先生的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 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 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60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 2003年,93岁的杨绛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96岁时 出版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时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 8卷。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10 老王》课件(共36 张PPT)

束着。
总
结
平平淡淡中孕育着真情,平平凡凡中折射出人性的真、
善、美。一个幸运者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
者的理由。让我们为老王喝彩!为老王那颗金子般真挚而 诚恳的心喝彩!
结构图示
职业 简介基本情况 老 王 生理缺陷 居住条件 呼 吁 关 怀 不 幸 者
送冰
“我”与老王的交往 送病人 拉“货”
他们给了他最根本的需要——尊重。
4.“我”竭尽全力去帮助老王,为什么还觉得“心上 不安”?文章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因为“我”觉得老王对自己的关心远胜于自己对老王
的关心,自己对老王的不幸负有责任,却无力为改变老王
的不幸命运做些什么。这种惭愧更加表现出作者灵魂的高 贵。 结尾的话将文章的主题上升到社会问题的高度,发人 深省:一个社会总有不幸者,我们要关怀不幸者,关注他
们的命运,帮助他们改善处境。
5.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作者的善良表现在许多地方: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
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
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作者的善良还表现在关心 老王的生活,如老王将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 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作者的女儿也像她一 样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堂吉诃德》。96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
《走到人生边上》,人民文学出版社出 版有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蹬(dēnɡ)
荒僻(pì)
肿胀(zhǒnɡ)
取缔(dì)
伛(yǔ)
骷髅(kū lóu)
翳(yì)
攥(zuàn)
滞笨(zhì)
侮辱(wǔ)
琢磨(zuó)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优秀课件

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幸运的人”指作者,“不幸者”指老王。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 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他 们改善处境。作为一个幸运者,作者回想起来,自己对 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再从深层次上说,作者的这种“愧怍”并不仅仅是出 于她的善良,或者是对不幸者的同情,而是在严厉地自 我审视和剖析后,清楚地看到双方情感付出的不对等而 产生的。如果说以前作者对于老王多少有一种居高临下 的同情和怜悯,那么此时此刻,她已经开始仰视老王那 纯净的心灵。作者的这种自我审视与自省,让我们看到 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坦荡而真实的灵魂。
穷 苦
苦 卑
微 、 凄 凉 艰 难
课文第3自然段写老王的生理残疾,还介绍了人 们对老王的态度。别人如何对待老王?
1、不愿坐他的车; 2、叫他“老光棍”; 3、恶意地揣测他眼睛瞎掉的原因。
身体之苦:弯腰曲背,瞎眼残年。 生活之苦:塌败小屋,三轮为生。 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备受轻视。
3.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词语解释
【失群】动物或人找不到原来的群体。 【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惶恐】惊慌害怕。 【荒僻】荒凉偏僻。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滞笨】呆滞笨拙。 【愧怍】惭愧。
整体感知
课文共有 22 段,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每个部分
主要讲了什么?
➢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作者简要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表 现他生活艰苦。 第二部分(5-16):回忆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表现 他的“善”。 第三部分(17-22):写老王的去世和“我”的感触。
10 老王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幸运的人”指作者,“不幸者”指老王。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 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他 们改善处境。作为一个幸运者,作者回想起来,自己对 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再从深层次上说,作者的这种“愧怍”并不仅仅是出 于她的善良,或者是对不幸者的同情,而是在严厉地自 我审视和剖析后,清楚地看到双方情感付出的不对等而 产生的。如果说以前作者对于老王多少有一种居高临下 的同情和怜悯,那么此时此刻,她已经开始仰视老王那 纯净的心灵。作者的这种自我审视与自省,让我们看到 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坦荡而真实的灵魂。
穷 苦
苦 卑
微 、 凄 凉 艰 难
课文第3自然段写老王的生理残疾,还介绍了人 们对老王的态度。别人如何对待老王?
1、不愿坐他的车; 2、叫他“老光棍”; 3、恶意地揣测他眼睛瞎掉的原因。
身体之苦:弯腰曲背,瞎眼残年。 生活之苦:塌败小屋,三轮为生。 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备受轻视。
3.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词语解释
【失群】动物或人找不到原来的群体。 【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惶恐】惊慌害怕。 【荒僻】荒凉偏僻。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滞笨】呆滞笨拙。 【愧怍】惭愧。
整体感知
课文共有 22 段,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每个部分
主要讲了什么?
➢ 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作者简要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表 现他生活艰苦。 第二部分(5-16):回忆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表现 他的“善”。 第三部分(17-22):写老王的去世和“我”的感触。
10 老王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1《老王》(29页)ppt精品课件

2 0 2 0 —2021 学年部 编版语 文七年 级下册 11《 老 王 》( 29页) ppt精 品课件
令人感动的关爱
2 0 2 0 —2021 学年部 编版语 文七年 级下册 11《 老 王 》( 29页) ppt精 品课件
2 0 2 0 —2021 学年部 编版语 文七年 级下册 11《 老 王 》( 29页) ppt精 品课件
2 0 2 0 —2021 学年部 编版语 文七年 级下册 11《 老 王 》( 29页) ppt精 品课件
关
注 “老 王”
2 0 2 0 —2021 学年部 编版语 文七年 级下册 11《 老 王 》( 29页) ppt精 品课件
2 0 2 0 —2021 学年部 编版语 文七年 级下册 11《 老 王 》( 29页) ppt精 品课件
关 注 “老 王”
2 0 2 0 —2021 学年部 编版语 文七年 级下册 11《 老 王 》( 29页) ppt精 品课件
关 注 “老 王”
2 0 2 0 —2021 学年部 编版语 文七年 级下册 11《 老 王 》( 29页) ppt精 品课件
2 0 2 0 —2021 学年部 编版语 文七年 级下册 11《 老 王 》( 29页) ppt精 品课件 2 0 2 0 —2021 学年部 编版语 文七年 级下册 11《 老 王 》( 29页) ppt精 品课件
关 爱
持生活。
E、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 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 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理解全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生 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 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 关爱不幸者,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 想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这加深了她的愧 怍。
第11课《老王》课件(共37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生活中,我们需要一颗同情心,并且让它驱使我 们伸出援助之手。
教师个人感悟:我觉得老王的职业、家世、生理缺陷、居住条件就如同 这片贫瘠干裂的土地,“苦”得让人心痛。然而就在这样的土壤里,有一 朵最美的花在孕育,它的名字叫善良。花朵的枝干里本身流淌的就是善 良的汁水(送冰、送钱先生去医院、把平板三轮加上边缘),最后花朵 粲然绽放!(临终还记得感恩)即使随后便是逝去,可却摇曳着他人的 神经,提醒我们:要做善良的人! 也提醒我们:能否尽自己微薄之力 去关照那些更需要被关照的弱势群体?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 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两个“也许”是不确定的意思,表明这是作者 的猜测,从中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世无人知晓,他从 不被人重视,其中也暗含着“我”对老王的同情与 怜悯。
.【筛选信息】第2-4段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从中
你读出了什么信息?请完成下列表格。
了解作者:
杨绛: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 《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她的散文风格温婉简淡、气度从容而 又意味深长。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84年,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在文中, 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经历过 时代和命运的剧烈起伏,杨绛对人性的认识更加深刻。 她非常感念那些在苦难岁月中保持高贵人性,在自己一 家落难时,释放善意,甚至施以援手的普通人。老王就是 这样一位令作者夫妇难忘的布衣之交。
基本情况
读出的信息
称呼:
职业:
家庭成员:
外貌特征:
家庭住址:
基本情况
读出的信息
称呼:老王
地位卑微
职业:蹬三轮车
谋生手段艰苦
家庭成员:有个哥哥,死了;有
无依无靠、孤独终老
教师个人感悟:我觉得老王的职业、家世、生理缺陷、居住条件就如同 这片贫瘠干裂的土地,“苦”得让人心痛。然而就在这样的土壤里,有一 朵最美的花在孕育,它的名字叫善良。花朵的枝干里本身流淌的就是善 良的汁水(送冰、送钱先生去医院、把平板三轮加上边缘),最后花朵 粲然绽放!(临终还记得感恩)即使随后便是逝去,可却摇曳着他人的 神经,提醒我们:要做善良的人! 也提醒我们:能否尽自己微薄之力 去关照那些更需要被关照的弱势群体?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 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两个“也许”是不确定的意思,表明这是作者 的猜测,从中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世无人知晓,他从 不被人重视,其中也暗含着“我”对老王的同情与 怜悯。
.【筛选信息】第2-4段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从中
你读出了什么信息?请完成下列表格。
了解作者:
杨绛: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 《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她的散文风格温婉简淡、气度从容而 又意味深长。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84年,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在文中, 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经历过 时代和命运的剧烈起伏,杨绛对人性的认识更加深刻。 她非常感念那些在苦难岁月中保持高贵人性,在自己一 家落难时,释放善意,甚至施以援手的普通人。老王就是 这样一位令作者夫妇难忘的布衣之交。
基本情况
读出的信息
称呼:
职业:
家庭成员:
外貌特征:
家庭住址:
基本情况
读出的信息
称呼:老王
地位卑微
职业:蹬三轮车
谋生手段艰苦
家庭成员:有个哥哥,死了;有
无依无靠、孤独终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0课《老王》课件(35张ppt)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但我们可以用伟 大的爱去做些小 事。
特蕾莎(Mother Teresa)
[1910-1997]
[南斯拉夫/印度]
—诺贝尔和平奖 得主特蕾莎修女
课堂小结
单击送此人处玫编瑰辑,母手版有标余题香样式
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当常怀关切之心。 眼• 泪单•击要第此二为处级别编辑人母的版悲文本伤样而式流;仁慈,要为 善良的• 心第•三第灵级四级而发。”常常爱惜”,去关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自食其力……
互助……
课堂小结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姐妹抓阄读书, 有书读的妹妹却 哭了……
我们的课桌, 我们的床……
课堂小结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我们常常无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法式 做伟大的事,
• 第四级
——写作者•与第一五级位三 轮人力车夫的交往, 表现底层劳动者在不 幸的生活中的不变的 淳朴善良的天性。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观察•插第二图级,速读课文1-4 • 第三级
段,作者•给第了四级我们介绍
• 第五级
了老王的哪些情况?从 这些信息你读到什么? (从职业、家人、外貌、 居住条件等方面来看)
同情• 第。•二第级三级
王的境遇感到愧怍。
• 第四级
• 第五级
课堂小结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职业:三轮单干户
基 • 单击本此处生编理辑缺母陷版:文一本只样眼式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优质ppt课件

翻译。家著有剧本《 》称《心弄如假意成真》《风絮》等;小说《洗 澡》;散文集《 》《干我校们六仨记》《将饮茶》;译作《 》 《小堂癞吉子诃》德等。
4.你能用两个字来概括老王的形象吗? 明确:苦、善。
初读感知
1.朗读课文,边听边画出读错的字词,师生共同纠正。
2.浏览课文,谈谈自己对老王的印象。
请用“老王是一个
学而不止
总结归纳
总结 反思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很成功, 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让我们在今后 的学习生涯中一起慢慢去发现新大陆 吧!
再见
4. 为什么作者一家能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那么关心、爱护?要有 怎样的精神才能做到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明确:主要是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作者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 有幸运与不幸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一个幸运者有关爱不幸者 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现在,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有 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作者 一家对不幸者老王怀有一颗爱心,是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拓展延伸
文中的老王和作者杨绛身上都闪现着人性的光辉,请你为他们各 写一则颁奖词,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示例:
给老王的颁奖词:你是一粒普通的微尘,甚至让人忽视你的存 在,但你固守着人性的淳朴,知恩图报。你用一只生病的眼睛, 苦寻着求生的道路,而你的善良早已为人们铺筑了一条阳光大道。
给杨绛的颁奖词:你将生命的苦果咽下,而说自己幸运,你扛 起照顾不幸者的责任,用善良回报善良,在人世间碰撞出最美的 光,温暖人们的心房。
这是他生命的最后时光,这一刻的老王就像是一个活标本,就像是 一幅遗像。而“站立”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2.“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 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一句中, “说得可笑些”能否换成“说得可怕些”?为什么?
4.你能用两个字来概括老王的形象吗? 明确:苦、善。
初读感知
1.朗读课文,边听边画出读错的字词,师生共同纠正。
2.浏览课文,谈谈自己对老王的印象。
请用“老王是一个
学而不止
总结归纳
总结 反思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探索很成功, 但探索远还没有结束,让我们在今后 的学习生涯中一起慢慢去发现新大陆 吧!
再见
4. 为什么作者一家能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那么关心、爱护?要有 怎样的精神才能做到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明确:主要是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作者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 有幸运与不幸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一个幸运者有关爱不幸者 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现在,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有 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作者 一家对不幸者老王怀有一颗爱心,是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拓展延伸
文中的老王和作者杨绛身上都闪现着人性的光辉,请你为他们各 写一则颁奖词,表达对他们的敬意。 示例:
给老王的颁奖词:你是一粒普通的微尘,甚至让人忽视你的存 在,但你固守着人性的淳朴,知恩图报。你用一只生病的眼睛, 苦寻着求生的道路,而你的善良早已为人们铺筑了一条阳光大道。
给杨绛的颁奖词:你将生命的苦果咽下,而说自己幸运,你扛 起照顾不幸者的责任,用善良回报善良,在人世间碰撞出最美的 光,温暖人们的心房。
这是他生命的最后时光,这一刻的老王就像是一个活标本,就像是 一幅遗像。而“站立”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2.“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 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一句中, “说得可笑些”能否换成“说得可怕些”?为什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老王》(共36张PPT)

标注疑惑。
愧怍kuì zuò 滞zhì笨
取缔dì
翳yì
骷髅kū lóu
攥着zuàn
塌tā败
伛yǔ
惶huáng恐
肿胀zhàng
侮wǔ辱
攥zuàn
荒僻pì
田螺luó 眼
镶嵌xiāngqiàn
惶恐huáng kǒng惊慌害怕。 荒僻huāng pì荒凉偏僻。 塌败tā bài塌陷破败,倒塌败退。 取缔qǔ 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滞笨zhì bèn呆滞笨拙,形容某人 行动迟缓或者思考迟钝。
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
你感动?老王为什么在去世 前给“我”送香油、鸡蛋? 这件事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 格特点?这件事是详写还是 略写?为什么?
1.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 油、鸡蛋?
因为老王要报答作者一家对他的关心。
2.这件事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 点?
知恩图报、心地善良。
3.这件事是详写还是略写?为什么?
本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叙事的线索。
2.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并用一 个字来概括他的生活。
职业——蹬三轮车(靠一辆破旧的三 轮车活命)
身体——残疾(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 有病)
居住条件——差(荒僻的小胡同、破破 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可见老王生活之 “苦”。
3.我和老王交往的四件事:
a.送冰,车费减半——老实厚道 b.送先生看病,不要钱——心地善良 c.拉人送货——难以维系 d.赠送鸡蛋和香油——知恩图报
杨绛(1911-2016),钱钟书夫人,
原名杨季康, 江苏无锡人。作家、文 学翻译家。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 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 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 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 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 《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 说《洗澡》。
愧怍kuì zuò 滞zhì笨
取缔dì
翳yì
骷髅kū lóu
攥着zuàn
塌tā败
伛yǔ
惶huáng恐
肿胀zhàng
侮wǔ辱
攥zuàn
荒僻pì
田螺luó 眼
镶嵌xiāngqiàn
惶恐huáng kǒng惊慌害怕。 荒僻huāng pì荒凉偏僻。 塌败tā bài塌陷破败,倒塌败退。 取缔qǔ 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滞笨zhì bèn呆滞笨拙,形容某人 行动迟缓或者思考迟钝。
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
你感动?老王为什么在去世 前给“我”送香油、鸡蛋? 这件事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 格特点?这件事是详写还是 略写?为什么?
1.老王为什么在去世前给“我”送香 油、鸡蛋?
因为老王要报答作者一家对他的关心。
2.这件事体现了老王怎样的性格特 点?
知恩图报、心地善良。
3.这件事是详写还是略写?为什么?
本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叙事的线索。
2.课文介绍了老王的哪些情况?并用一 个字来概括他的生活。
职业——蹬三轮车(靠一辆破旧的三 轮车活命)
身体——残疾(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 有病)
居住条件——差(荒僻的小胡同、破破 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可见老王生活之 “苦”。
3.我和老王交往的四件事:
a.送冰,车费减半——老实厚道 b.送先生看病,不要钱——心地善良 c.拉人送货——难以维系 d.赠送鸡蛋和香油——知恩图报
杨绛(1911-2016),钱钟书夫人,
原名杨季康, 江苏无锡人。作家、文 学翻译家。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 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 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 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 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散文集 《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小 说《洗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对他们, 我们该如何对待呢?]
安全吗? 能过去吗?
[面对他们, 我们该如何对待呢?]
[面对他们, 我们该如何对待呢?]
40 公斤煤+ 100米煤坑+ 1000 米山路 = ?钱
[面对他们, 我们该如何对待呢?]
怎 堪 如 此 重 负 ?
想 一 想 说 一 说
课后
习
不要按捺住自己的热情,应该拿出来为别人打通幸福的道 路,让世界充满爱……
老 王
◆从画像上看,你觉得
“老王”一个什么样的人?
杨绛小传
杨绛(杨季康的笔名),作家、文学翻 译家和文学研究专家。 她出生于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 于北京。1931年于苏州东吴大学毕业,考入 清华大学研究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 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业 余从事文学创作。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 《将饮茶》、《我们仨》、长篇小说《洗澡》 等,翻译的作品有《堂吉诃德》等。
请搜集自己与身边“老王”的故事
课堂小
用善良的心体察他人 用感恩的心对待世界
END
请记住 送人玫瑰 手留余香
杨
绛
画说老王 认识老王 品味老王 感读 课 文, 认识一个人.
请带着下面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
① 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 他又具有哪些品质呢?
友情提示:可用“老王是一个 表现在 的人, ”来表达。
相信你会读
伛着
●
yǔ
攥着
●
zuàn
惶恐
●
huáng
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你从中获得的体会。
友情提示:再读时要抓关键的词语、 句子,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阅读活动三:
思 考 问 题, 收获一点启示.
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生前经常关注 他的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
质疑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认为对老王精神上的关爱还不够,所以内心感到十分“愧 怍”。
这正表明作者具有“人道主义”,也正是其“善良”品性的集中 体现!
课 文 启 示
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 那我们该要有什么样的精神 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关 注 生 活 中 的 “ 老 王 ”
阅读活动四:
欣 赏 图 画, 表达一份真情.
还能再走吗, 风雨中的“老王”?
眼翳
●
yì
骷髅 kū lóu
● ●
愧怍 kuìzuò
● ●
以日常交往为线索
孤苦卑微(“光棍、小屋”)
苦
老 王
生理缺陷(“瞎了只眼”)
谋生困难(“旧三轮”)
杨
善
老实厚道(“送
冰”)
绛
善
善良淳朴(“送”“钱先生”)
知恩图报(“送香油”等)
以善良体察善良
阅读活动二:
再 读 课 文, 领会一种美.
请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最打动你的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