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毛概复习

合集下载

期末毛概复习重点详解(精选)(一)2024

期末毛概复习重点详解(精选)(一)2024

期末毛概复习重点详解(精选)(一)引言概述:期末毛概复习是大学生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阶段。

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和原理,可以提高对社会运动和社会变革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重点详解期末毛概复习的一些精选内容,包括价值规律、商品和货币、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和下降、劳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等。

一、价值规律:1. 价值规律是指商品交换中的经济规律,即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

2. 价值规律的基本特征是价值和价值量。

3. 商品的价值量由劳动时间决定,劳动时间越多,价值量越大。

4. 商品的价值量体现为商品的交换比例和相对价格。

5. 价值规律对经济生活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

二、商品和货币:1. 商品是劳动的产物,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方面。

2.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和商品价值的统一表现形式。

3. 货币具有三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4. 货币的流通形式包括货币的核心环节和流通速度。

5. 货币的流通对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三、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1. 剩余价值是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者所得工资的部分。

2. 剩余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价值。

3.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程度。

4. 剩余价值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5. 剩余价值率的下降则可能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四、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和下降:1. 提高剩余价值率的方法包括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压低工资、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劳动强度等。

2. 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是通过加班、减少休假时间等方式实现的。

3. 压低工资是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来实现的。

4.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通过技术进步和改进生产方式来实现的。

5. 改善劳动强度是通过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来实现的。

在反面,剩余价值率的下降可能由于工人阶级运动的发展、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者组织和技术进步等原因。

五、劳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1.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关系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

大学毛概知识点总结前三章

大学毛概知识点总结前三章

大学毛概知识点总结前三章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世界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是分析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

2.阶级和阶级斗争:阶级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所产生的社会组织形式,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要分为两个基本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和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建立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劳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4.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和历史唯物论。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等。

第二章:社会主义社会1.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产生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结果。

社会主义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制度,还是一个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制度。

2.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等。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最终目标。

3.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包括国家控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两个部分。

社会主义经济由国家控制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组成,非国有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存在的非国家组织的经济。

4.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具有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最终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优势。

第三章:共产主义社会1.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最高阶段的社会制度,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不再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实现了人的全面自由和全面发展。

毛概复习要点

毛概复习要点

毛概复习要点第一篇:毛概复习要点《毛概》复习要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3~4页)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关系(5~6页)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9~12页)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19~21页),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27页)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29页)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近代中国的国情和社会的主要矛盾(34页)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38页)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44~46页)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47页、49~53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58页)2、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61~67页)3、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71~73页)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党的八大指出的国内主要矛盾(78页)2、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取得的意义以及必须汲取的经验教训(85~89页)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96~98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02~103页)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104页、108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论断及重要意义(113页、115页)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15~119页)3、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的具体内容(121页)4、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及实现途径(123~124页)。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29~131页),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135~136页)3、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37~142页)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与特征(145)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145~146)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46)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51~152)5、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55~156)6、我国的国体与政体(157)7、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158)8、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160)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165)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163)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及重要意义(170)12、树立生态文明理念(174~175)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187~189)2、新形势下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192~193)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1、时代主题的涵义(196)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203~212)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214~217)2、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218)3、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21)4、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228~237)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1、党的性质和宗旨(238~239)2、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238~244)3、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43)4、新阶段党的建设面临的考验和危险(245),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244~252)第二篇:毛概考试复习要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要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4.实事求是路线的基本内容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三大法宝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8.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9.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1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4.“三个有利于”标准1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6.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基本框架、基本特征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18.建设创新型国家19.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内容20.“三农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21.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2.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2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2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6.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科学含义27.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历史发展29.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第三篇:毛概考试复习要点复习要点1、科学发展观2、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4、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启示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0、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1、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13、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14、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15、没收官僚资本16、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启示17、三大优良作风18、三大法宝19、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20、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2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24、社会主义本质2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6、发展是硬道理27、“三个有利于”标准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3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2、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3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4、改革是全面的改革3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3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37、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38、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39、非公有制经济成分4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1、新型工业化道路41、人民民主专政42、人民政协的职能43、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5、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46、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47、社会主义民主4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4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50、意识形态不能搞多元化5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52、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53、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实质5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55、当今时代的主题5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7、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5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59、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范围的联盟60、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61、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6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64、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65、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四篇:毛概要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2)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3)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1)时代背景:革命战争,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2)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斗争和建设的实践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思想条件(2)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无产阶级的发展——阶级基础(3)十月革命后世界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革命与帝国主义战争时期——时代条件(4)对中国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文化基础(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斗争和建设的实践——实践基础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时代条件和国际背景:战争和革命——和平和发展。

毛概复习知识点总结

毛概复习知识点总结

毛概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基本内容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长期革命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最新成果,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它深刻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实践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贡献,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是社会主义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思想对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取得和巩固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壮大,对于人类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都具有重大历史地位。

2.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在理论上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可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推广普及提供了丰富经验和理论依据。

毛泽东思想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理论的相互补充和深化。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式军队、土地革命等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理论,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树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强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社会主义制度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与不断革命论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树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大学毛概期末考试重点2023

大学毛概期末考试重点2023

大学毛概期末考试重点2023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哲学概论–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本质及其辩证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二、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背景2.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矛盾统一规律的认识方法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毛泽东思想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来源和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高起点、快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新江苏的建设四、社会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2.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要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方针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2.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共同发展的方向发展–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以上是大学毛概期末考试的重点内容,同学们在备考期间可以结合教材上的详细内容进行复习,提前做好准备,争取取得优异的成绩。

大学生必备:毛概考试攻略全攻略

大学生必备:毛概考试攻略全攻略

大学生必备:毛概考试攻略全攻略一、概述作为大学生,将面临各种科目的考试,在这些科目里,毛概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觉悟和思想品质具有极大的意义。

然而,由于毛概内容庞大、概念复杂,很多学生常常在备战毛概考试时感到手足无措。

本文将提供一些有效的攻略供大家参考,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毛概考试。

二、深入学习1.理解基本概念在学习毛概时,首先需要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

例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以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程等。

同时,还需要掌握一些与毛概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哲学、政治学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毛概的内容。

2.系统学习教材毛概教材是备考的重点,需要有系统地学习教材的内容。

可以通过划重点、做笔记的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习题集进行练习,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和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整理复习1.构建知识框架在学习毛概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是重要的。

可以将知识点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整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毛概知识体系。

这样做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并方便在考试中灵活运用。

2.做好概念辨析毛概中有许多概念比较相似,容易混淆。

因此,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概念的辨析。

可以通过对比、总结等方式,将这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整理清楚。

3.记忆口诀对于一些复杂的知识点,可以尝试制作一些记忆口诀,以帮助记忆。

通过口号、韵文等形式,将知识点编成简单易记的形式,提高记忆效果。

例如,“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可以通过“富、民、文、和”来记忆。

四、练习答题1.模拟试题在复习过程中,最好能找到一些模拟试题进行练习,以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

可以通过查找过去的真题,或者自己制作一些类似的试题。

在练习答题时,要注意审题、理清思路,合理安排时间。

2.题海战术可以通过做大量的题目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毛概复习资料(全)

毛概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P3P6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毛概考试重点归纳2022

毛概考试重点归纳2022

毛概考试重点归纳2022一、历史背景与基本概念1. 中国革命前的历史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面临着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统治的双重压迫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初期的斗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党的初期的主要斗争形式为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与实现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实现道路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统一战线为主要形式的革命道路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斗争•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最终取得了全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体系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2.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独立自主的经济建设道路•战略防御的军事路线•革命群众路线3.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4.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要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和实践要求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与实践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任务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当代中国发展的紧密关联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重大成就•政治制度改革的历史性突破和取得的重大成就•社会事业发展的历史性进步和取得的重大成就4.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任务和历史性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任务和总体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过程和历史性变革四、党的建设和反腐败斗争1. 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理论创新•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任务•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和新举措2. 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取得的历史性成果•反腐败斗争的基本原则和路径•反腐败斗争的历史性成果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3. 全面从严治党的总要求和基本路径•全面从严治党的总要求和基本路径•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和历史使命以上是对2022年毛概考试的重点内容的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概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就是运用中国人命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5 (1)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5)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P6(1)实事求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群众路线(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独立自主(党的重要原则):就是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的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P14(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P196、为什么要提出“四个全面”?P26(1)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要求;(2)其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

(3)最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7、“四个全面”的内容及其关系:p2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重要基石)、全面从严治党(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是战略举措。

8、“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地位和意义P27(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2)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3)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P3310、为什么/怎样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P35(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2)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3)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4)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内容P45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力量(无产阶级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2、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P56(1)这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3)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4)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

(5)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

(6)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3、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强有力的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P57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党在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

P58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经济成分P67(1)性质:过渡性社会(2)经济成分: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68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3、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P78(1)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89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很重要)(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4、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5、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6、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7、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工作8、关于知识分子工作)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P100这些成果对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P102(1)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6)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选)P113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P116(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3)历史实践表明,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或者只讲程度和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都会使人们陷入盲目、不清醒的状态,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

3、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新阶段的特征)P117或: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1)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要认识到其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又要认识到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必然还要经历若干具体的阶段,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3)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12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组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1、社会主义的本质的科学内涵P133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推进逐步深入。

2、为什么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P135(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2)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怎么做到科学发展?P139(1)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3)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P142(1)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2)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政治)(3)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4)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发展)(5)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