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逍遥游》练习3

合集下载

(最新)第6课《逍遥游》及答案

(最新)第6课《逍遥游》及答案

(说明:本试卷为课堂练习之用,强调文言文字词意义和用法的巩固掌握,强调文言句式的辨析掌握,试图以试卷样式激发学生学习作品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使学习更深入有更好的效果。

同时,试卷上设立“文学卡片”、“资料采撷”“拓宽视野”“文言翻译信达雅”等栏目,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料主动学习,加深理解作品内容的理解。

)【庄子和《庄子》简介】①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②《庄子》一书现存33篇。

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③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题解】“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

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

【《逍遥游》内容说明】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课本节选的是第一部分,为本篇的主体。

这部分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六课逍遥游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六课逍遥游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逍遥游【重点列表】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积累重点实词与虚词☆☆☆☆☆重点2概括内容要点☆☆☆☆☆重点3分析文章艺术特色☆☆☆☆☆重点4探究意象☆☆☆☆☆【重点详解】重点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要点解读】重点实词,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角度来讲,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指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那一局部。

凡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实词都应当算作考察内容常见实词;当然,也还应当包括一些中学生尚未直接接触到而传世名篇中却经常出现实词。

常见文言虚词指是大纲规定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假设、所、为、焉、也、以、因、于、与、那么、者、之。

【考向】积累重点实词与虚词:【例题】1.解释以下一词多义现象:知: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孰为汝多知乎君何以知燕王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适:而彼且奚适也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而莫之夭阏者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二虫又何知举世誉之而不加劝2.找到以下各句中通假字〔1〕北冥有鱼〔2〕三餐而反〔3〕小知不及大知〔4〕此小大之辩也〔5〕而征一国者〔6〕旬有五日而后反〔7〕而御六气之辩〔8〕而后乃今培风3.写出以下句子中加点字古今不同意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2〕腹犹果然〔3〕众人匹之〔4〕之二虫又何知〔5〕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6〕小年不及大年〔7〕野马也,尘埃也4.写出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

〔1〕齐谐者,志.怪者也〔2〕亦假设是那么已.矣〔3〕而后乃今将图南..〔4〕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那么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6〕朝菌不知晦朔..〔7〕众人匹.之之北,有冥海者〔8〕穷发..〔9〕行比.一乡〔10〕而征.一国者〔11〕举世非.之而不加沮..5.写出以下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齐谐者,志怪者也〔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不过数仞而下〔3〕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4〕举世非之而不加沮6.说出以下各句中句式特征。

《第6课 逍遥游》课堂同步练习、课后作业(含答案)

《第6课 逍遥游》课堂同步练习、课后作业(含答案)

《第6课逍遥游》课堂同步练习(时间:45分钟总分:27分)一、语言文字积累(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古代中国,戏曲演出常在广场、寺庙、草台或院坝。

成千上万的观众聚拢,如潮的人声夹着摊肆的嘈杂,艺人们为了不让戏剧________在这喧嚣之中,不得不苦心孤诣地寻求突出自己存在和影响的有效手段,从而摸索出以远离生活之法来表现生活的艺术规则。

戏曲的对话是音乐性的,动作是舞蹈性的,( ),使表演者无论在化妆服饰还是动作语言上都颇有“矫情镇物,装腔作势”之感:高亢悠扬的唱腔配以敲击有力的锣鼓,镶金绣银的戏衣衬着勾红抹绿的脸谱……为此,中国的戏剧艺术家长期________说白、咏歌、舞蹈(身段)、武打的表现技巧和功能,乐此不疲。

在戏曲表演过程中,________的人间生活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使平素过着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在观剧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刺激。

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从而做到形神兼备。

脸谱、水袖、兰花手以及奇奇怪怪的道具等,都凝固为程式的东西,共同增加了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造成了赏心悦目、________的审美效应。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淹没揣测五光十色荡气回肠B.湮没揣测五颜六色荡气回肠C.湮没揣摩五颜六色勾魂摄魄D.淹没揣摩五光十色勾魂摄魄答案 D解析第一空,“淹没”表示大水等漫过或浸没,也比喻声音等的“盖过”。

“湮没”则主要用来表示人的名声或事迹的埋没或者事物的埋没。

从常见用例看,用来指文化领域的人或事多些。

根据语境“喧嚣”,这里应该用“淹没”。

第二空,“揣测”和“揣摩”是近义词,都有猜想的意思。

“揣测”根据不足的证据推测。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仔细推想探求。

根据语境,应选用“揣摩”。

第三空,“五颜六色”和“五光十色”,前者强调颜色多,而后者指颜色鲜艳,式样繁多。

《逍遥游》课后练习答案

《逍遥游》课后练习答案

《逍遥游》课后练习答案分享的《逍遥游》课后练习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答案仅供参考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北冥( ) 鲲鹏( ) 抟扶摇( )夭阏( ) 蜩( ) 决起( )舂粮( ) 斥( ) 蟪蛄( )泠然( ) 数数然( ) 恶乎待(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北冥有鱼(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2)小知不及大知(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3)汤之问棘也是已(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4)而征一国者(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5)此小大之辩也(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6)而御六气之辩(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7)旬有五日而后反(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意义。

(1)而后乃今将图南(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不过数仞而下(4)彼于致福者(5)适莽苍者4.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海洋上的运输。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野生的马。

(3)腹犹果然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①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②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蟪蛄不知春秋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春天和秋天。

(5)众人匹之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很多人。

(6)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转折连词,与可是相呼应。

(7)神人无功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无功劳。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逍遥游》练习附答案.doc

《逍遥游》练习附答案.doc

厦门翔安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语文课练《逍遥游》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汉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抟(tuán)扶摇坳(ào)堂北冥(míng)B.夭阏(què) 宿(xiù)舂粮斥鷃(yàn)C.数(shù)数然蓬蒿(hāo) 沮(jǔ)丧D.恶(è)乎待哉决(xuè)起而飞蜩(tiáo)蝉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后乃今培.风B.亦若是.则已矣C.而御.六气之辩D.彼且恶.乎待哉3.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南冥者,天池也B.齐谐者,志怪者也。

C.此小大之辩也D.去以六月息者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腹犹果然..不及大年寿命短的..吃饱的样子 B.小年C.穷发.之北头发 D.置杯焉则胶.粘住不动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奚以知其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B.而莫之.夭阏者之.二虫又何知C.以.五百岁为寿具告以.事D.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二【课外拓展】(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

”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

”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

”公闻之,越席而起,促驾召颜回。

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

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

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犹乃求马不已。

臣以此知之。

”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

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

《逍遥游》练习(含答案)

《逍遥游》练习(含答案)

《逍遥游》练习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北冥.(mínɡ ) 鲲.(kūn )抟.扶摇(tuán ) 坳.堂(ào )B.夭阏.(è ) 决.起(jué )抢.榆枋(qiānɡ ) 蓬蒿.(hāo )C.斥(yàn ) 舂.粮(chōnɡ )朝.菌(zhāo ) 蟪蛄.(gū )D.沮.丧(jǔ ) 泠.然(línɡ )恶.乎待哉(wū ) 蜩.(tiáo )解析:“决”读“xuè”。

答案:B2.下列各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小知不及大知②此小大之辩也③举世非之而不加沮④而御六气之辩⑤而彼且奚适也⑥而征一国者⑦北冥有鱼⑧而莫之夭阏者A.①②⑥⑦B.②④⑤⑧C.①③⑤⑦D.③④⑥⑧解析:③⑤⑧没有。

①“知”通“智”,②“辩”通“辨”,④“辩”通“变”,⑥“而”通“耐”,⑦“冥”通“溟”。

答案:A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虽.然,犹有未树也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③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④彼且.恶乎待哉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解析:虽,都解释为“虽然”。

且,前者为“况且”,表递进;后者为“还”,助词。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之二虫又何知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C.彼且恶乎待哉D.遂见用于小邑解析:A、B、C三项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被动句。

答案:D5.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解析:A项,“海运”古义:海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B项,“羊角”古义:“旋风”;今义:羊的犄角。

D项,“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完整版)《逍遥游》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逍遥游》练习及答案

《逍遥游》练习及答案一、选择1.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鲲鹏(kūn)齐谐(xié)蜩(zhōu)迁徙(xǐ)B.泠然(línɡ)舂米(chōnɡ)抟(tuán)晦朔(shuò)C.翱(áo)翔坳(āo)堂仞(rèn)蓬蒿(hāo)D.羊角(jiǎo)夭阏(è)恶(è)乎待哉数数然(shuò)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C.此小大之辩也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3.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①常以身翼蔽沛公②则其负大翼也无力B.①夫列子御风而行②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C.①未有知其修者也②乃重修岳阳楼D.①适百里者,宿舂粮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4.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和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若夫乘天地之正 B.之二虫又何知C.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D.定乎内外之分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①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②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B.①穷发之北,有冥海者②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①负青天,然后图南②且适南冥也D.①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二、解释加点的词语1、齐谐者,志.怪者也2、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2、亦若是则已.矣3、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4、而后乃今培.风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6、而后乃今将图南..7、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8、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9、朝菌不知晦朔..10、众人匹.之11、穷发.之北,有冥海者12、行比.一乡13、而征.一国者14、举世非.之而不加.沮15、而御.六气之变16、彼且恶.乎待哉17、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三.一词多义之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二虫又何知众人匹之为其名为鲲以五百岁为春则芥为之舟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化而为鸟若属皆为所虏不足为外人道也若其翼若垂天之云若夫若止印三二本若入前为寿曾不若霜妻弱子息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请息交以绝游长太息以掩涕兮志《齐谐》者,志怪者也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博闻强志项脊轩志名其名为鲲(n,名字)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隳名城,杀豪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名列前茅穷以游无穷者穷则独善其身今多穷困欲穷其林其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皆出于此乎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也则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时则不至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焉有鱼焉,其广数千里置杯焉则胶四.词类活用1.而后乃今将图南..2.适莽苍..者3.绝.六气4.不过数仞而下.5.怒.而飞6.彼于致.福者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8.《齐谐》者,志怪.者也9.虽然,犹有未树.也10.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五、重点语句翻译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译文: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高中语文 第6课 逍遥游精选课后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5(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 第6课 逍遥游精选课后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5(2021年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第6课逍遥游精选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语文第6课逍遥游精选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语文第6课逍遥游精选课后训练新人教版必修5的全部内容。

第6课逍遥游一、选择题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北冥(mínɡ)鲲鹏(kūn)坳堂(ào)抟扶摇(chuán)B.夭阏(è) 尘埃(ái)万仞(rèn)榆枋(fānɡ)C.舂粮(chōnɡ)朝菌(zhāo)蜩鸠(tiáo)大椿(chūn)D.翱翔(áo)蓬蒿(gāo) 沮丧(jǔ)晦朔(shuò)2.下列画线字“之"的用法,与“其翼若垂天之云”相同的一项是( )A。

水之积也不厚 B.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C.之二虫又何知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而后乃今将图南B.不过数仞而下C.头发上指,目眦尽裂D.顺流而东也4.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而莫之夭阏者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对下列文化常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中的“三餐”指的是一天。

“旬有五日而后反”,一旬是十天。

B.“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中的“晦”“朔”分别指农历每月的二十九和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C.彭祖,传说为尧之臣子,名铿,活了八百岁,“齐彭殇为妄作”中的“彭”即指此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学习要点(一)关于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二)内容结构作者采用了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作顺序。

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事物形象地说明:无论是“扶摇而上”的乘天大鹏,还是“决起而飞”的蓬间小雀,也无论是“不知晦朔”的短命朝菌,还是春秋八千的长寿大椿,它们之间虽然有着大小之分,长短之别,但有所依赖,有所期待都是一样的,都是并不得逍遥游,进不了绝对自由的境界的。

然后又通过三个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

那些为世所累,心系功名的“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不必说,就是“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之流仍是“犹有未树”;列子虽然己能“御风而行”,胜过宋荣子,但是仍然“犹有所待”,待于风,算不上逍遥游。

怎样才能“无所待”地去作逍遥游呢?庄子在本段的最后说:必须能够“乘天地之正”(顺着天地的法则,亦即自然规律),“御六气之辩(驾驭阴、阳、风、雨、晦、明的各种变化)以游无穷(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才是无所待,才是逍遥游。

什么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呢?唯有“无己”的“至人”。

“无己”就是忘记自身的存在,做到任乎自然,顺乎物理,把自己的形体连同思想都看作是虚幻的不存在之物,也就无所限,无所待了,也就绝对自由地作逍遥游了。

(三)庄子文章的艺术特色1、神奇瑰丽的艺术想象庄子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寄托自己深邃的思想,常创造出一种宏伟瑰丽的艺术境界。

那不知几千里的北冥之鲲,化鲲为鹏飞往南冥,怒而飞大鹏激起千层波涛,以及那“野马”、“尘埃”构成无比壮丽、雄伟、奇特、生动、鲜明而又瞬息万变的画面。

这是庄子全凭想象创造出来的一个奇妙的境界。

这段文字中,想象的奇特丰富,夸张手法的神奇,语言的绚烂多彩不能不使我们为之惊叹。

2、比喻手法的运用庄子的比喻往往能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腐朽为神奇。

如用人们所见到的“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的景色比喻大鹏在空中激荡起的尘雾,接着用人们仰视高空的碧远比喻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下视的所见。

这种比喻是作者的想象,想象又是合理的,可信的。

前人说《庄子》之文,长于譬喻,其玄映空明,解脱变化,有水月镜花之妙,且喻后出喻,喻中设喻,不啻峡云层起,海市幻生,从来无人及得。

3、对比手法的运用庄子的对比手法是很有特点的。

他发挥想象,将大与小推想极致,从而给读者留下极深的印象。

这种对比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空间上的概念,“几千里”、“几万里”、“坳堂”、“数仞”;二是时间上的概念,“五百岁”“八千岁”“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的对比往往借助寓言。

本文通篇是寓言,形象生动,感人至深。

二、能力训练、检测1.下列汉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抟(tuán)弄山坳(ào) 北冥(míng)B.夭阏(quâ) 星宿(xiù) 斥鷃(yàn)C.数(shù)落蓬蒿(hāo) 沮(jǔ)丧D.恶(ě)心决(xuâ)断蜩(tiáo)蝉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我决起而飞 B.小知不及大知C.此小大之辩也 D.彼其于世,未数数然3.下列各句中红色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后乃今培风 B.亦若是则已矣C.而御六气之辩 D.彼且恶乎待哉4.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①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A.①到千里之远的地方去,三月份就开始储备干粮。

②哪里用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B.①去千里之远的地方,须三个月前储备干粮。

②哪里用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C.①去千里之远的地方,须三个月前储备干粮。

②哪里用得着它往南飞九万里呢?D.①到千里之远的地方去,三月份就开始储备干粮。

②哪里用得着它往南飞九万里呢?5.下列没有省略成分的一句是(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B.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6.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南冥者,天池也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此小大之辩也D.去以六月息者也。

7.解释句中红色的词:(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齐谐》者,志怪者也:(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4)腹犹果然:(5)众人匹之8.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为代词的项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C.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E.之二虫又何知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9.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语①蟪蛄不知春秋。

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汤之问棘也是已。

是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北冥海者,天池也。

天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对下列句中红色字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朝菌不知晦朔②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③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④邹忌修八尺有余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B.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C.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11.对下列句中红色字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小知不及大知③有冥海者,天池也②则知明行无过矣④且适南冥也A.①与②的用法不同,③与④的用法也不同。

B.①与②的用法相同,③与④的用法也相同。

C.①与②的用法不同,③与④的用法相同。

D.①与②的用法相同,③与④的用法不同。

12.从题干提示的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各句的相应括号中绝:A.断,断绝 B.极,非常 C.高超,绝妙 D.横渡,横穿 E.超越①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③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 )④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 )⑤佛印绝类弥勒。

( )13.辨别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①而彼且奚适也? ( )②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 )③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④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 )14.下列句中与其他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彼且奚适也? B.奚以知其然也?C.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D.大王来何操?15.翻译下列句子。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在这一段中援引“汤之问棘”一段话是否与文章第一段的内容相重复?其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结合《逍遥游》,谈谈你对庄子思想及作品风格的认识。

附参考答案:1、A2、D3、C4、B5、B6、D7、(1)这(只) (2)记载(3)奚以……为? 哪里用得着呢?或:何必……呢?(4)饱的样子 (5)比8、CE9、①四季②即此③天然的水池10、A(①②农历每月最后一天③长④身高)11、D(①②“知”通“智”,③深④“冥”通“溟”。

)12、①E②D③A,④A⑤B13、①往②出嫁③迎合④依照14、B(B项为介宾前置句,其余为宾语前置句。

)15、彭祖如今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与他相比,岂不可悲吗?16、这段文字不是第一段的重复,在内容上是对第一段的补充,从结构上,与第一段相照应,论证了“小大之辨”。

17、(略)书如往事高二张忱书就是往事。

我一直如此觉得。

哪一天,我如果忘记了什么,一定就是好久没有读书的缘故了。

它的本身就是往事,如果去抚摩它的温度。

我敲开书柜的门,门是落了尘的玻璃窗,里面躺倒的是幼年不认字时喜欢大模大样整理的正经八百的书堆。

我打开过去的课本,浅显的知识,幼稚的课文,我想起小学校里土的操场,不太晃眼的太阳光下,高高的国旗,和我的队礼。

我翻开一部大部头的小说,上面密密麻麻的字,哪一天我坐在阴冷的教室里,听着老师令人如眠的语调,捏过这本书的一页又一页。

时间是过往的鉴定者。

在我躲闪着讲台上老师的注意力下蹑手地抚摩书页时,在我很听话的和全班同学一起朗读着“周总理来到我们的教室听讲”时,在我额头渗了汗珠仍然不倦地把一个字都看不懂的大摞大摞书本在有着玻璃门的书柜里来回倒腾时,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往事就是这样被我描绘出来了。

书中的故事也都是往事,我看见鲁迅的一件小事,我看见余秋雨走在敦煌,我看见夏树静子的同班同学,我看见夏洛特在做家庭教师。

我有理由相信,这些都很真实。

哪个时代哪个年代,有人死在纳粹的集中营,有人迷失在神秘的热带雨林,有人发现了青霉素或者新大陆。

而我,正在观望着曾经的发生。

我自己的故事也写在书里了。

当然,我并没出过书。

我启开一个许久没有碰触过的盒子,抖着它的历史,空气中开始弥漫呛人的灰尘。

忽然飘落下一页纸。

我吹着它滑滑的书面,看出来这是一本美术的图册,上面有几幅美术的作品,一张叫《父亲》,一张是达芬奇的自画,还有樊高画的他的精神科医生,总之都是人像,上面还有一块一块的黑油墨,我没敢贴近鼻子。

那一天天色已暮,我和杏子最后一个走出教室,偷偷摸摸地跑到我们孤零零的自行车那里,我手忙脚乱的寻找着钥匙,我看见婆娑的树影和半遮面的月牙,耳边轻轻的风,和她衣服摩擦的声响。

“会不会有鬼啊……”我没回答推起车就跑,她却惊叫起来:“糟糕!我车链子掉了!”“什么?!……”她用手上链子,蹭了一手黑色的油,我只好从书包里掏出美术书,她扯下了一页,擦了擦手,之后跨上车,我们飞快地骑走了。

我本该忘了这一天的。

我本该忘了杏子这个女孩的。

这就是往事,或许我睡一觉就又全都忘记了,然而这写在书上的故事有多少呢?书的封页上,书页上的故事里,某个女孩子沾满车油的黑黑的手扯下的一页中,都写满了过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