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稳定的自然单位。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阐述其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一、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利用和改造是对生态系统影响最为显著的方面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住宅、商业和工业设施。
这导致了大片土地的开发和破坏,进而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
同时,农业的发展也导致了大片农田的耕种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加剧了土地的退化和环境污染,使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
二、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系统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污染是对水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之一。
大量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使得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而且经常超过自然供给能力。
水权的争夺使得一些湖泊和河流干涸,湿地和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同时,农业和工业的废水排放也导致了水质的恶化,降低了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然生物多样性。
三、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改变也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和气候极端事件的增加。
气温上升导致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现象,破坏了许多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气候变化也导致了生物的迁移和分布范围的改变,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带来了挑战。
四、生物资源开发与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然而,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捕滥猎使得一些物种濒临灭绝。
丛林的砍伐和野生动植物的非法贸易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破坏了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生态系统无法恢复和维持,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之下,我们面临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行动。
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土地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破坏和开发。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类是地球上最具有智慧的生物之一,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土地退化和污染等。
本文将探讨这些影响并寻求解决办法。
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温室气体的排放上。
工业化进程、能源消耗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导致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释放到大气中。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形成“温室效应”,导致地球吸收更多的太阳能量,使得地球温度上升。
气候变暖带来的问题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生态系统受损等。
二、生物多样性丧失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是不可忽视的。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湿地开发以及过度捕捞等行为,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仅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也会影响农业、药物发现和生态旅游等诸多领域的发展。
三、土地退化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主要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和土地污染。
大规模的农业耕作和过度的放牧行为,使得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地易于受到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威胁。
工业污染、化学品使用以及废弃物的不当处置导致土壤受到污染,使得土地无法继续支撑丰富的生态系统。
四、污染人类活动所带来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
大气污染导致空气质量下降,进而对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水体污染使得水资源变得稀缺,同时也影响了水中的生物。
土壤污染会污染作物和饮用水,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疾病构成威胁。
解决方案: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发展清洁能源、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以及加强环境监管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遏制气候变化的加剧。
2. 保护生物多样性。
建立自然保护区、推动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渔业管理,以及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有助于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
3. 实施土壤保护措施。
推广可持续的农业和林业管理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同时加强土壤污染的监测与治理。
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长期以来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人们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改造环境、推动科技进步等方式,满足了自身的需求和发展,同时也给地球生态系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资源开发与消耗人类长期以来依靠自然资源生存和发展,但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消耗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
例如,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水土流失的加剧;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了地质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平衡的破碎。
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直接威胁到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为缓解这一问题,人们应当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严格的法规和政策来保护珍稀的生物种群和自然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应推动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二、能源消耗与排放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和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导致了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
这些温室气体的释放,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化,如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等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引发了生态灾难。
为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可采取多种措施。
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同时,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降低工业和交通等领域的能源消耗。
三、城市化与土地利用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田、森林和湿地被转化为城市和工业用地,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城市化还带来了垃圾、污染物和废水等问题,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为了减缓这种影响,需要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
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布局,保留地区生态功能和绿地系统,促进城市生态与自然生态的有机衔接。
同时,应加强对工业废物、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和管理,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污染。
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影响

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影响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已经改变了自然环境。
这篇文章将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讨论如何减少负面影响,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土地利用变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工业用地和农业开垦。
这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森林被砍伐,湿地被填充,这些都导致了许多物种的栖息地丧失。
2. 自然资源消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包括水、土壤、森林、矿物等。
过度的开采和使用使得自然资源面临枯竭的风险。
例如,水资源在一些地区已经变得非常稀缺,土壤质量不断下降,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在逐渐减少。
3. 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产生了巨大影响,导致气候变化的加剧。
这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工业排放和森林砍伐。
全球变暖导致了海平面的上升、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和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4. 水资源污染工业排放、农业污染和生活垃圾等导致了水资源的污染。
水体中的重金属、化学物质和有机物的过量含量危害了水生生物和人类的健康。
一些水域甚至变成了“死亡之地”,无法为生态系统提供支持。
二、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1.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了减少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物种的灭绝,我们应该积极参与自然保护活动。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湿地、海洋、森林和草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关键。
2. 推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综合性的发展理念,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我们需要推动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
这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提倡低碳生活和循环经济来实现。
3.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同时,推动能源效率的提升,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4. 加强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地球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平衡系统。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我们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变化、物种灭绝、生态破坏等方面。
首先,人类活动对地球的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工业革命以来的工业排放、大规模开垦和砍伐森林等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释放,进而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这一系列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其次,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物种灭绝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过度的狩猎、毁灭性的生态破坏、过度捕捞和非法贸易等活动导致了大量珍稀濒危物种的灭绝。
物种灭绝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也造成了许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丧失。
失去物种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此外,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生态破坏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后果。
过度的城市化、过度的土地利用和过度的化学物质污染等活动对土壤、水资源和空气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土地沙漠化、水源枯竭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将会进一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条件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
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减轻对地球的影响,我们应采取一系列行动。
首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关键。
我们应当加快推广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
其次,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是重要的任务。
应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减少非法猎捕和盗猎等行为。
此外,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政策,保护和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
总之,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严重而普遍的。
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确保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我们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已经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探讨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
一、土地利用变化人类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土地利用变化。
不可否认,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面积的土地被开发为城市和农田,导致许多野生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
同时,伴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大量的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的污染,进而危害到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保护土地资源和正确管理土地利用至关重要。
二、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也与气候变化密不可分。
工业化引发的大规模的温室气体排放,如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大气中温室效应的增强,进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包括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冰川融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
我们需要采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三、物种灭绝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也体现在物种灭绝上。
人类的过度捕猎、环境污染以及栖息地的丧失等因素逐渐导致了许多动植物物种的灭绝。
物种灭绝不仅仅是生态系统的重大损失,也对人类自身造成了威胁。
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
四、水资源利用人类对水资源的大量利用和污染也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剧,水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和排污使得许多河流、湖泊和水域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风险。
我们需要改善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控制污染,以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五、生物入侵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外来物种进入了原本的生态系统,对本地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威胁。
这些外来物种称为生物入侵物种,它们往往会占据原来物种的栖息地并抢夺资源,导致本地物种减少甚至灭绝。
因此,严格的管控和防止生物入侵是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方面。
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生物,长期以来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的行为不仅改变了自然环境,也对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和资源利用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人类的活动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这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明显的影响之一。
森林砍伐、湿地填海、土地开垦以及过度捕捞等行为,都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和栖息地的破坏。
这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仅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还会影响到人类的生计和粮食安全。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重要的栖息地和物种。
其次,需要加强对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打击,以减少对珍稀物种的捕捞和走私。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强公众的环境教育,提高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二、气候变化的威胁人类的工业活动和能源消耗导致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而引发了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以及生物栖息地的改变等。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到人类的生活,也对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和生态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关键,包括提高能源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和发展低碳经济等。
此外,适应气候变化也是重要的,包括加强灾害风险管理和提高农业适应能力等。
全球各国需要共同努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三、资源利用的压力人类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利用也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了水源枯竭和水质污染问题。
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垦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土地退化。
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了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改变目前的资源利用方式。
首先,应该加强水资源管理,包括提高用水效率、保护水源地和开展水资源调配等。
其次,需要推动可持续土地利用,包括合理规划城市发展、保护耕地和推广生态农业等。
人类对地球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什么影响?

人类对地球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什么影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已成为当今全球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
那么,我们到底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什么影响呢?一、空气污染随着人类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气、尾气等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和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和肺癌等致命病症,同时也会对大气层造成破坏,导致气候变化加剧。
实施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比如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等,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二、水体污染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也导致了水体污染。
正常生活排放、工业排放及农业生产的各类废水、垃圾等长期直接排放进水体成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发生一系列不可预测的事件,影响人类生命的健康。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如何从源头上减少水体污染,做到生产和生活的可持续性,保障人类健康,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三、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不仅仅是空气污染和水体污染,还包括了大量的生态系统破坏。
人类进行大规模的采矿、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和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导致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例如,生物种类数量下降、物种数量降低、生态链条失衡等问题导致地球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建立保护区、应用现代技术手段保护生态系统等。
四、气候变化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地球的生态系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量地区异常天气等开始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极大地影响全球生态平衡,越来越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
在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上,我们需要全球范围的防止气温上升,实现京都议定书和巴黎气候协议的重要指标,提高能源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等措施。
五、垃圾污染城市垃圾、特别是塑料垃圾的排放,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威胁。
塑料是一种难以降解的材料,长期积累又会污染空气、土地和水,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重大威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活动对土壤生态的影响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和提升生活水平,不断进行了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农、林、渔、牧、矿、工、商、交通、观光和各种工程建设等等。
人类加以开垦、搬运和堆积的速度已经逐渐相等于自然地质作用的速度,对生物圈和生态系改造有时也会超过了自然生物作用规模。
人类活动已成为地球上一项巨大的营力,迅速而剧烈地改变着自然界,反过来又影响到自身的福祉。
人类活动常可使得环境不断恶化,一方面使环境的脆弱性变得显著,自我调整能力转趋薄弱,一方面使人类自身抗灾的能力亦日益下降,再一方面许多人类破坏环境的过程本身就是自然灾害形成的过程。
在这些多重因素的效应下,自然灾害的层出不穷和快速增长当然成为意料中事。
各地长期开发下,森林饱受破坏,生态逐渐失衡、土层裸露,控水能力变差,一经大雨就可导致山洪暴发、乾季则缺少基流补注,以致无论旱涝均与时俱增。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由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两大部分组成。
阳光、氧气、二氧化碳、水、植物营养素(无机盐)是物理环境的最主要要素,生物残体(如落叶、秸杆、动物和微生物尸体)及其分解产生的有机质也物理环境的重要要素。
物理环境除了给活的生物提供能量和养分之外,还为生物提供其生命活动需要的媒质,如水、空气和土壤。
而活的生物群落是构成生态系统精密有序结构和使其充满活力的关键因素,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生命舞台上各有角色。
生物多样性是指包括自然世界所有的生物资源,如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生存的生态系统,同样也包括构造出生命的重要基石――染色体、基因和脱氧核糖核酸。
我们人类自己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
生物多样性使生命在地球这个行星上的生存变得可能。
没有生物多样性,你几乎不能在这个行星上生存,就算你可以生存下来,你也不可能喜欢这个灰暗的、无生气的、光秃秃的、无聊的世界。
没有生物多样性,你不会感受到树林带给你的绿意、海洋带给你的蓝色,也不会有你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喝的水。
然而,人类不科学和不可持续的开发活动却威胁到了许多物种的生存,正威胁着构成地球这个宏伟的不能代替的支持生命的系统。
当今生物物种所受到的威胁是有史以来最大的。
所有这些威胁的实质是由于人类对生物资源发管理不当而引起的,而且这种行为还经常遭受错误引导的经济政策和不完善的制度的激励。
物种的自然灭绝是生命的一个事实,是天经地义的自然规律。
现在至少有一两百万个物种估计是曾生存过的几十亿个物种的幸存者。
过去的灭绝由于自然的过程而发生,即自然灭绝,但今天人类的活动已毫无疑问地是加速物种灭绝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食物、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不断增加的需求
2. 对待生物多样性问题人类的无知与冷漠
3.短视行为,不考虑长期影响
4. 空气、水、土壤污染
5. 缺乏对生物多样性的经济利益的鉴别
6. 在防止过渡利用资源上及适当管理上的失败
7. 人类移民、旅行、国际贸易的增加导致外来物种的入侵
8. 过渡捕杀及过度捕捞
9.收集珍稀蝴蝶、鸟类、古树、根头等物种做标本或移做园林树种、雕刻、盆景
保护环境的意义:
环境是指周围所在的条件,对生物学来说,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种群。
从环境保护的宏观角度来说,就是这个人类的家园地球。
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
那么保护环境既是研究和防止由于人类生活、生产建设活动使自然环境恶化,进而寻求控制、治理和消除各类因素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努力改善环境、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它更好的适应人类生活和工作需要。
换句话说,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
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所以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
如果没有地球这个广阔的自然环境,人类是不可能生存和繁衍的。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工业及生活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地增多,从而使大气、水质、土壤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了猛烈的冲击和破坏,许多资源日益减少,并面临着耗竭的危险;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也日趋严重,粮食生产和人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所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解决方法: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建设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的生态系统的最有效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在于:保护自然本底,以便人类能更准确地认识生物间的制约关系;保护贮备物种,供人类持续利用生物物种资源;维持合理的生态系统结构、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自然保护区也是良好的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的场所。
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了保护自然及其自然资源而划出一定的空间范围并加以保护的地区。
自然保护区是在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地域,如地带性天然森林植被、珍稀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重要的天然风景区、水源涵养区、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地质或化石产地以及为了科研、教育、文化娱乐为目的而划定的保护地域的总称。
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①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
②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
对于人类活动的后果,提供评价的准则。
③是各种生态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等。
④是宣传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
⑤保护区中的部分地域可以开展旅游活动。
⑥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保护自然本底
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
这个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
●贮备物种
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又可以称为贮备库。
它也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
●开辟科研、教育基地
自然保护区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自然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种的生态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观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取得监测基准的地方。
当然它也是教育实验的好场所。
● 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
自然界的美景能令人心旷神怡,而且良好的情绪可使人精神焕发,燃起生活和创造的热情。
所以自然界的美景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按保护对象和目的可分为6种类型:
①以保护完整的综合自然生态系统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例如以保护温带山地生态系统及自然景观为主的长白山自然保护
区,以保护亚热带生态系统为主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热带自然生态系统的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等。
②以保护某些珍贵动物资源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如四川卧龙和王朗等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大熊猫为主,黑龙江扎龙和吉林向海等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丹顶鹤为主;四川铁布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梅花鹿为主等。
③以保护珍稀孑遗植物及特有植被类型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如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银杉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黑龙江丰林自然保护区及凉水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红松林为主;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则主要保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
④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如四川九寨沟、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台湾省的玉山国家公园等。
⑤以保护特有的地质剖面及特殊地貌类型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如以保护近期火山遗迹和自然景观为主的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保护珍贵地质剖面的天津蓟县地质剖面自然保护区;保护重要化石产地的山东临朐山旺万卷生物化石保护区等。
⑥以保护沿海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主要有台湾省的淡水河口保护区,兰阳、苏花海岸等沿海保护区;海南省的东寨港保护区和清澜港保护区、广西山口国家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保护海涂上特有的红树林)等。
由于建立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区,中国的大熊猫、金丝猴、坡鹿、扬子鳄等一些珍贵野生动物已得到初步保护,有些种群并得以逐步发展。
如安徽的扬子鳄保护区繁殖研究中心在研究扬子鳄的野外习性、人工饲养和人工孵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使人工繁殖扬子鳄几年内发展到1600多只。
又如曾经一度从故乡流失的珍奇动物麋鹿已重返故土,并在江苏大丰县、湖北石首及北京南苑等地建立了保护区,以便得到驯养和繁殖,现在大丰县麋鹿保护区拥有的麋鹿群体居世界第三位。
此外,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原始林中,发现了原始的喜树林。
有些珍稀树种和植物在不同的自然保护区中已得到繁殖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