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效果分析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效果分析【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情况,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是常用方法。
循证护理在围术期发挥重要作用。
术前评估、围术期护理、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术后护理及随访管理是关键。
循证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未来应加强该领域研究。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广泛应用和探讨。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术前评估、护理措施、并发症、术后护理、循证护理应用、随访管理、重要性、未来研究、结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局部缺血坏死引起的。
AMI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其中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PCI通过导管在冠状动脉内放置支架,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从而减少心肌损伤,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果对于优化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将探讨循证护理在该领域的应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中,循证护理的重要性备受关注。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循证护理在该领域的应用效果,探讨循证护理措施对患者围术期的影响,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风险提供依据。
通过对术前评估和护理措施的分析,我们旨在明确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指导,为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供支持。
本研究还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在围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中的作用,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通过全面评估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我们的研究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1.3 研究意义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具有突发性和危险性,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循证护理在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2009~2011年收治的1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循证护理组各65例。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分析。
结果常规护理组发生并发症34例,发生率52%;循证护理组发生并发症17例,发生率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循证护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通过导管术将诊断或治疗用的各种器材送入心脏或者血管内,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方法。
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包括: 支架置入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定向性斑块旋切吸引术、斑块旋磨术及激光血管成形术等[1]。
随着介入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其安全性高,费用适中等特点逐步为广大病人所接受,但由于操作环境、条件的影响,并发症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并发症的产生亦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对冠心病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式,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2009~2011年共对1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平均年龄58±6岁, 随机分为常规组、循证护理组,每组各65例,常规组男50例,女15例;循证护理组男52例,女13例。
两组在体征、治疗方式、既往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循证问题 PCI后容易发生哪些常见的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由哪些因素造成? 采取哪些干预措施可避免和减少它的发生? 采取哪些护理措施可使已发生的并发症痊愈或痛苦减少?1.2.2 循证支持运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查阅相关资料, 并对资料的可靠性、实用性进行分析、评价, 并将所得证据和护理专业技能、临床经验及患者意愿、需求相结合, 制定并实施护理方案。
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通讯作者】:蒋萍【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统计在2020年10月--2022年5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介入治疗,采用住院登记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n=41)和参照组(n=41),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则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各小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几率较参照组降低,差异较大(P<0.05)。
试验组患者焦虑情绪较参照组改善,生活质量评分与参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5。
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期间辅助循证护理干预,明显降低并发症几率,改善心绞痛等临床体征,提升日常生活质量,临床推广价值极高。
关键词循证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效果冠心病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发病后主要临床体征包括心绞痛、胸闷、胸痛、心音减弱等,该疾病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对病患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
目前,在临床中治疗冠心病以介入治疗为主,手术创伤大,术后需较长时间卧床休息,且极易发生尿潴留、腹胀以及腰痛等并发症,影响疾病治疗[2]。
因此,在介入治疗期间协助护理干预,对改善术后体征,减轻疼痛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循证护理是一类新型护理模式,从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实例证明以及总结反馈等4个步骤进行护理干预。
本文就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信息资料回顾统计在2020年10月--2022年5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
参照组患者男女比例=21:20,平均年龄(52±8.2)岁,病程持续时间均值(10.5±1.5)d;试验组患者男女比例=22:19,平均年龄(53.2±7.8)岁,病程持续时间均值(10.2±1.8)d。
上述2组患者基线资料相比较相似,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叙事护理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叙事护理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病人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在心脏康复的心理处方中,对照组按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叙事疗法,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
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病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SAS、SDS、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
结论将叙事护理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中减轻了病人焦虑、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有益于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叙事护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心脏康复引言冠心病是由多病因如高血压、病毒感染等共同作用导致,严重时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是治疗冠心病急症的首选措施,但同样离不开及时、到位的护理工作。
本研究随机在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分组后予以常规护理和叙事护理两种不同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病人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32~71(50.28±5.2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2例,高中(含中专)28例;专科及以上10例;家庭经济情况:月收入≥4000元8例,3000元≤月收入<4000元34例,2000元≤月收入<3000元18例,月收入<2000元10例。
将80例病人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者;②均通过绿色通道行急诊PCI术者;③意识清楚,具有正常交流沟通能力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者。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效果分析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效果分析【摘要】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效果分析是当前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通过对循证护理的定义和原则、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以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原理进行分析,探讨了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当更加深入地探讨循证护理在该领域的应用,以进一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效果分析、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护理策略。
通过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分析,可以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更为全面的护理指导,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效果,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和临床实际数据,深入了解循证护理对患者围术期管理的重要性及优势。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应用情况,了解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操作方式和效果;2.分析循证护理在围术期管理中的优势和作用机制,揭示其在提高患者术后康复率和生存率方面的价值;3.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善措施。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围术期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循证护理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严格遵循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研究证据,循证护理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管理患者的病情,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和围术期间的安全和舒适。
循证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的应用作者:戴月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4年第19期[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理念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6~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符合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标准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循证护理组,各50例。
常规组在PCI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满意度及术后健康知识达标率。
结果循证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术后满意度及术后健康知识达标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不良反应,提高了临床疗效及护理质量。
[关键词] 循证护理;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7(a)-0107-03急性冠脉综合征(actu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冠状动脉血流突然受阻而发生的急性心肌缺血发作的现象,其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
ACS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其猝死率占心血管疾病的首位。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应用和广泛开展,使ACS患者得到了早期及时的治疗,其生存率及预后有了显著提高,尽管PCI治疗ACS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安全等优点,但不可避免存在各种术后并发症,如何预防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一直是医护人员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本研究通过对ACS患者介入术后运用循证护理实践模式,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实施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6~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行PCI治疗的ACS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循证护理组,每组各50例。
循证护理理念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

循证护理理念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关红【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理念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0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普通护理措施,试验组51例,在普通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心律失常、低血压、穿刺点出血以及皮下血肿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讨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以及疾病知识达标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7(015)002【总页数】2页(P9-10)【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效果【作者】关红【作者单位】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辽宁沈阳1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1.1 基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0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普通护理措施,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5±2.3)岁;试验组51例,在普通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措施,其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46~68岁,平均年龄(55±2.5)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没有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措施,即术后正常巡视,观察生命体征,加压包扎,做好健康以及饮食指导等。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
对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医护人员的认证筛查,得到护理依据。
①尿潴留,患者由于多数患者在手术后不习惯在床上进行排尿、排便因此可能造成膀胱充盈[2]。
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相关疾病 , 避免物理与化学刺激 , 做好功能锻炼、 安全防护 、 戒烟等。 46 健康教育 : .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 知识宣教 , 介绍压疮发生 、 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 , 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并教
会 家 属一 些有 关 压 疮 的预 防 护理 措 施 , 如勤 换 体位 、 勤换 洗 、 检 勤
护 理 杂志 ,05 4() 7 6. 20 ,01 6 ~ 8 :
9 赵友娟 , 田莳, 任小英, 长时间手术患者受压部位损伤的相关 等.
研 究 【. 学 杂志 , 0 ,9 2:— . J护理 J 2 4 1( ) 9 0 2 7 1 O苏春 燕- u患者 压疮危险 因素及其评 估工具叨- I c 护理研 究,o 5 1 20 ,9
()l 9 ~19 . 9 :6 5 6 7
可静脉输 入血浆和人血 白蛋 白, 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 , 改善皮肤
的血 液循 环 。不能 进食 者 采用 完全 胃肠外 营养 fP ) T N治疗 , 保证 每
日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 以满足机 体代谢需要m 增强患者机体的 ,
抵 抗力 和 免疫 力 , 进 压疮 愈 合 。 促
soe s gr rs ∞ a da mc l e rl e w rs[ .l eR — c r u i ges n e i n n i ua nt o an k JC i e 】 n h Jl 0 4 1 ()l 2 ai 2 o ,41:0 . ),
1 atn Buth rNI 6 M re c e . CE iia i ln s: r su l ule ik a — C1n c lGudeie P e s I c rrs s e
・
8 ・
T AY 0D NUR E No e e , 0 8 N0 1 S , v mb r 2 0 ,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证护理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舒小娟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20期
【摘要】目的对急性经皮冠脉介入(PCI)之后患者分别采取循证护理、传统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选取本院急诊所收治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70例,然后按照对照试验要求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相等,仅有干预方法的不同。
对两组患者干预之后的临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对比有无患者疾病恢复方面的积极影响作用。
结果一阶段临床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明显更低,同时住院时间也更短一些(P
【关键词】急性心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循证护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0..01
急性心梗是目前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是由于冠脉出现急性、持续性的缺血缺氧,导致心肌供血严重不足,产生了一系列疾病问题,进一步致使心肌坏死,此类疾病急诊需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干预,而干预后所选取的护理措施也对患者预后存在明确的影响作用[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是临床相对较为常用的一类治疗方法,通过心导管技术将现在或者完全堵塞的冠脉疏通,然后改善心肌灌注,是目前急性心梗较为关键的一种急诊救治方法。
那么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采取循证护理,也存在着一定价值,本次研究则是主要围绕此类护理应用效果和成效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急性心梗进行PCI治疗的患者都是在本院急诊科所收治的患者群體中所选取,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
患者年龄49~74岁,平均(64.5±3.7)岁,都为急性心梗进行相应的介入治疗,没有严重并发症等问题,不存在左主干病变或治疗禁忌症。
收集患者有关资料发现,患者都满足了临床可比性的要求(P>0.05),决定开展护理方法的效果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急诊抢救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症处理。
遵医嘱用药。
观察组则在常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进行有关干预方案的制定,对相关文献中最佳护理手段方法进行梳理,结合临床心血管疾病护理特点等,进行相应的护理操作,按照患者疾病特点等制定循证方案,具体包括:①吸氧。
患者如SaO2≥90%则不采取常规吸氧,如伴有一定胸闷、气短等症状,可以采取减短低流量吸氧。
②早期康复。
患者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绝对卧床休息,进行小关节被动活动、主动活动,第三天开始采取主动坐位,一次15~20 min,每日进行三次。
第四天进行床边做起或者床边站立,每日三次。
第五天开始进行扶床步行,一次两圈,每日三次。
第六天室内步行50~100 m,每日三次。
第七天每次步行100~300 m,频率依旧为每日三次。
③心理护理。
入院后即对患者采取积极的心理胡凯莉,加强健康宣教,鼓励患者讲出自身情绪和对身体健康的感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之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住院时间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利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进行表示,采用t和检验,当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更低一些,而住院时间也明显更短(P
3 结论
在急诊PCI术后,患者难免会出现焦虑和恐惧等问题,伴随疾病和疼痛所带来的影响,患者现有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干扰,那么为了有效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护肤,积极采取适宜性较强的护理措施就变得更为重要[2]。
在循证护理中,主要是将理论和实际进行结
合,尤其关注临床相关研究成果和实际护理过程中的具体特点,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出发,积极进行相关干预,契合实际情况选择并制定相关护理方案,优化护理措施。
如上所述,临床循证护理在急诊PCI治疗术后应用的价值和效果相对较好,比传统护理方法及相关模式所带来的成效更加积极,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冲,王乐丰.联合血栓抽吸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效果[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1):49-55.
[2] 王勇,周东晖,金元哲.后扩张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9(5):40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