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我看未必作文800字
言为心声 文如其人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我心里早已经没有言语去表达,毕竟无论说什么都无法真正感受到我的内心。
我渴望有一种方式,可以让别人更好地理解我的想法和感受。
或许,在文字中能够找到一种表达的方式。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才华写出千言万语,但是我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独特的声音,那是无法复制的,无法凭空想象的。
只有通过文字,才能将内心的声音体现得最真实,最直接。
我常常思考,为什么有时候,听着一首歌、读着一篇文章,或看着一幅画,就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仿佛他们的心灵与我的相互交融。
我想问题的答案或许就在这里:他们通过他们的作品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传达给了我。
有的人写出的字句简洁明了,直抵人心,没有一丝多余的修饰。
他们的文字要么犀利锋芒,激起你内心深处藏着的火花;要么细腻温柔,温暖你流淌在血液中的柔软情感。
这些文字反映的正是他们的人,直接而不掩饰,真实而不过分夸张。
这样的文字给人一种亲切感,仿佛在读者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共鸣,使人无法自拔。
这是真正的文如其人,即使没有见过作者的真实面貌,但却能够从他们的文字中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内心世界。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写出这样的文字。
有的人写出来的字句虽然平平淡淡,但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不是因为他们的文字有多么优美动人,而是因为他们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使读者能够找到共同点,感同身受。
与此相反,有些人的文字虽然辞藻华丽,却给人一种虚假、矫揉造作的感觉。
他们的文字让人感到不舒服,仿佛在看一幅被修饰过的美丽画面,而看不到真实的本质。
写作,对于我来说并不容易。
我总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字句表达自己的思绪。
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只要我保持真实,我的文字也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我的内心。
因为真诚是最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只有真诚才能触动读者的心灵。
我会在每个文字中,努力寻找那个真实的自己,不做华丽的修饰,不让人产生疑虑。
因为我相信,只有真实才能让人心服口服,只有真实才能赢得读者的尊重和喜爱。
所以,无论在写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都会坚持真实,不掩饰自己的内心。
言为心声 文如其人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在当今社会,很多人选择了沉默,选择了保持缄默,选择了将心声深埋在心中。
他们害怕批评,害怕被误解,害怕被攻击,也害怕失去。
我希望能勇敢一些,敢于将自己的心声倾诉出来,与大家分享我的思考和感受。
我想说的是,我真的很感谢这个社会给予我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
从小到大,我始终觉得自己身处一个比较公平和公正的环境中。
我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方向,我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和交往圈子,我可以选择自己的职业和人生道路。
这些选择的自由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无限可能,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努力。
我深知,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奋斗和牺牲之上的,我意识到我有责任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我愿意为这个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我想谈谈对于尊重的态度。
在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人的存在和选择。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这是正常的。
我们不能因为差异就互相攻击、嘲笑和排斥。
只有通过互相尊重和理解,我们才能和平地共处,才能共同解决问题,才能一起走向更好的未来。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从自身做起,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和稳定。
我要说的是对于梦想的追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梦想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需要我们去付出努力和奋斗的目标。
我相信,只要我们心怀梦想、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不要怕失败,勇敢地走出舒适区,去尝试和学习,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我想表达的是对于爱与关怀的珍视。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的人和事物。
我们忙着追求物质上的成功和名利,忘记了家人和朋友的关爱和支持。
我想告诉大家,与其追逐虚荣和财富,不如去珍惜关系和感恩爱与关怀。
只有在爱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表达爱与关怀,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和人性化。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以上就是我对于社会的思考和感受,愿意与大家分享。
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浙江卷: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浙江卷: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导语: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浙江卷:言为心声,文如其人高二(3)班杨琳冯骥才说:“植物死了,将生命留在种子里;作家死了,将生命留在作品里。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个人的品质修养渗透在那一言一字、一画一卷中。
《毛诗序》中写:“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诗人正如是。
曹植一生清高如月,他的作品也正是流光四溢,如星、如烟。
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是少年时期的得益芳华,他不禁唱叹“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兵荒马乱、命若朝霜是战火时期的凄惶哀愁,不禁咏出“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夜夜笙歌,以酒相伴是他落寞孤寂的月明星淡,不禁醉诵“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曹植不再有君王的骄恣,执政家的野心。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曹植甘愿成为一名光耀的诗人,让生命留在作品中。
巴金曾说:“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他正是如此做的。
巴金一生勤奋创作,留下众多作品为人所传诵,他的人品正如他的文章,温暖而刚正。
他奉献着自己不断捐助贫困的人,对于个人名利他总是不在意。
他谦逊地说:“关于我本人,我的一切都不值得宣扬,表扬。
”他在日本获得“国际著名文化人士奖”的500万奖金捐给基金会,他却只说:“我们的工作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拾遗补缺,要通过一些实际的工作切实地帮助作家,尤其是生活苦难的作家解决一些问题。
”巴金不仅是文学巨匠,高贵的品格也正体现他无私奉献的为人。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巴金只愿化作泥土,铺成人们行走的路。
罗曼?罗兰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张大千正是通过作品体现他真正豁达的性情,谦虚的为人。
1936年张大千在英国举办个人绘画展,他临场发挥画了一幅水墨牡丹图,最后收笔时他口含一口茶,“噗”一声把茶水喷到画纸上,那牡丹如久旱逢甘露般绽放。
成考满分作文范文【五篇】

成考满分作文范文【五篇】导读:本文成考满分作文范文【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一篇:言自心,文成人】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作者的性格特质乃至人品在很大程度上都溶解在个人作品之中,性格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固然“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文品与文章有背离的可能,然也有边角可见其为人。
内在人品、精神形象与外化表现息息相关,即便达不到完全一致,也终有相应透射。
美国史学界在研究二战时流行过一句话:一个性格温驯善良的男人,他做梦也不会把刀插进一个孕妇的肚中。
同样,人的人品特质也是如此,倘若纯情温良,怎会行文浮躁局促;倘若个性褊急,又怎能完全定性行文呢?因而文章或多或少都会透露出作者的性格特质与人品,即“文如其人”。
人清,文明,此之谓“言为心声”。
内在人品特质是外化表现的操纵者,常有人说我心思细腻,因而行文结构缜密,文字灵动,大抵也出于此。
生命的经历塑造了性格与人品格局,而人品格局又框架了文章格局。
“*”之时参军的毕淑敏稚嫩而湿润,在悬崖峭壁上俯瞰时积蓄了对生命的珍重;在恶劣高原上庆生时体悟了青春的沉甸。
“动辄行者无疆”,生命的沉重塑造了她清澈如水的医心,给予了她有条不紊的规章,历练了她苦口婆心的耐性。
她下笔常常令人震颤,这般凝结于文章中的精神正是她性格特质与人品的外化啊!“我不相信手上的掌纹,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这是她对生命的坚定与执着;“气质是女人的化妆品”,这是她对个人修养的提炼升华。
诸如此类的的撼人心灵之言比比皆是,正所谓“文如其人”,每一句哲言都以其情蕴哲思的细密针脚缝缀成其人品与性格特质。
文清,人明,此乃文字的反作用,即为“以文辅仁”。
文字以一种无形力量使人与之发生共鸣,即便个人品行与行文有轻微错位,人也会受文字陶冶,走向文中所向往追求的特质,从而完满自身,更使人与文相接近,共同走向美好一端。
周国平曾言:“阅读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人都无法剥夺。
言为心声 文如其人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语言与人的关系。
言语是心灵的表达,是内心情感与思想的外在呈现。
而文字则是言语的载体,是思想的具体呈现。
在人们的交往中,言语和文字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彰显个体品质和内在精神气质的重要表现形式。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个深刻的话题。
言为心声。
言语是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言语交流还是书面表达,都是人们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方式。
当我们和他人交谈时,所说的话语、语调、表情,都能够直接反映出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态度。
一个人的言语是否真诚、善良,是否有情感的温暖和思想的深邃,都可以从他的言辞中窥见一斑。
更进一步,言语也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宣泄和释放,通过言语的吐露,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可以寻求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也可以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和满足。
文如其人。
文字是思想的具体呈现。
与言语相比,文字是更加具象化的表达方式,它可以更加准确地定格和记录下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每一篇文章、每一段文字,都是作者内心思想的延伸和展现。
通过文字,我们可以感知作者内心的世界,感受他的情感体验,领略他的思想情感的深度和广度。
一篇优秀的文章,往往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和滋养,因为它是作者内心灵魂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世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体验。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言语和文字的重要性,更引发了我们对语言和人格品质的深刻思考。
语言对人格品质的影响。
一个人的言语举止,往往能够反映出他的品格和修养。
一个诚实善良、心地善良的人,所说的话语往往都是真挚的、和善的,他的言行举止都会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和温暖的情感。
而一个心胸狭隘、阴险狡诈的人,所说的话语往往都是虚伪的、矫揉造作的,他的言行举止往往给人以负面的影响和不良的情感。
我们常常说,言为心声,一个人的言语可以展现其内心的真实情感和品格修养。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这句话,不仅仅是对语言和文字关系的深刻总结,更是对人格品质和内在精神气质的重要启示。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文素材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文素材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这话不假。
我有个老朋友,姓王,是个中学语文老师。
王老师教了一辈子书,最得意的就是他教出来的学生作文写得好。
他说,作文就是心的外露,你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
这话听起来简单,可真正能做到的,没几个。
王老师有个习惯,每逢寒暑假,他都要去乡下住上一阵子。
他说,城里人讲话太绕,乡下人说话直,听他们说话,比读十本书还管用。
有一年夏天,他去了一个叫李家沟的地方。
村里有个老头,姓李,大家都叫他李大爷。
李大爷是个闲不住的人,每天不是在田里忙活,就是在村头的大槐树下和人聊天。
王老师刚到村里那天,正好碰上李大爷在树下和人下棋。
王老师凑过去看,李大爷抬头看了他一眼,说:“新来的?”王老师点点头,李大爷又说:“看你这打扮,不像个种地的。
”王老师笑了笑,说:“我是城里来的老师,来这住几天。
”李大爷一听,来了兴致,说:“老师好啊,教书育人,了不起。
你会下棋吗?”王老师说:“会一点。
”李大爷把棋盘一推,说:“来,咱俩下一盘。
”两人下了半天,王老师输多赢少。
李大爷一边下棋,一边和他聊天。
李大爷说,村里人讲话直,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什么。
不像城里人,话里有话,听不懂。
王老师听了,连连点头。
他说,这话不假,城里人讲话,确实绕。
那天晚上,王老师在村里转悠,碰上了村里的会计老张。
老张是个精明人,村里的大小账目,他都管得清清楚楚。
王老师和老张聊了几句,老张说:“王老师,你来我们村,真是我们的福气。
你教书育人,我们村的孩子,有福了。
”王老师笑了笑,说:“哪里哪里,我就是个教书的,没啥大本事。
”老张摆摆手,说:“王老师,你这话不对。
教书育人,是大事。
你别看我们村小,可村里人心里都有杆秤。
谁好谁坏,大家心里清楚。
”王老师在村里住了几天,听了不少村里人的话。
他发现,村里人讲话,确实直。
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什么。
不像城里人,话里有话,听不懂。
他想起李大爷的话,心里暗暗佩服。
临走那天,王老师和李大爷道别。
2023届高三月考作文“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导写及范文

2023届高三月考作文“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材料解读】材料中有两处用典,“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最早见于西汉扬雄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扬雄是司马相如之后最著名的辞赋家,散文也有很大成就,他的思想对后世创作影响深远,无数文人墨客都将“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为艺术创作和为人处世的准则。
这也充实了现实主义流派的内涵,锻造着历代文人的高洁品格,杜甫、陆游、龚自珍等一大批诗人都以自身行为作了诠释。
晚清诗人、政治家黄遵宪(1848~1905)主张“我手写我口”,可以看作是对“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演绎,当然,“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是一种为人为文的要求和目标,在现实中因为个体的差异,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正如元好问所说:“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元好问(1190~1257)是金末元初北方文坛盟主,也是杰出的文艺理论界,他的《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提倡自然、真性情。
在上诗中,前两句引用的是扬雄语,但是提出光看文章并不能论断一个人的人格,后两句是举例论证,晋人潘岳(字安仁)写出具有高逸情操的《闲居赋》,哪知道他为了求官做,见到朝中重臣贾谧出门,竟然遥望路尘屈膝下跪。
由此可见,有时候文并不如见人,一个人的人格怎样必定影响其作品的好坏。
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文

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文
嘿,你知道吗?那些星星在夜里眨眼睛,它们好像在聊天呢。
你说,星星的语言是不是就是它们心里想的啊?
你知道吗?江南的烟雨里,有个渔翁划船唱歌。
那歌儿,就像水波荡漾,听着就让人心里舒坦。
他写的文章也是这样,让人感觉特别舒服,好像他整个人都是那种宁静又智慧的样子。
啊!你看那塞北的汉子们,骑着马儿狂奔,叫喊声震天响。
他们的文字也是那种热血沸腾的,读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好像他们就是天生的勇士。
嘿,别忘了那位老先生。
他坐在夕阳下,手里捧着本书,眼神里都是故事。
他的文字特别有深度,读起来就像跟他聊天一样,感觉他能看透一切。
其实啊,每个人的文字都像他们自己。
有的轻快,有的深沉,有的豪迈,有的细腻。
就像我们说话一样,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味道。
你说是不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我看未必作文800字
言言言,言尽世间冷暖;文文文,文中自有乾坤。
——题记
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我看可未必。
性情偏急就一定文局促吗?品性澄淡下笔就一定悠远吗?金代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说得好,“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并不能证明其人品也高雅,文品与人品或许并没有太多联系。
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或许心地非常善良,一位拥有绝世才华的大诗人或许是个阴狠狡诈之徒。
李绅这个人大家或许不熟悉,但是他写的一首诗相信大家都知道,这首诗就是《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首多么好的同情农民的诗啊。
此时李绅在人们心中大多是同情百姓关心百姓疾苦的光辉形象,可这一切在他为官之后就彻底颠覆。
布衣换上官府后,李绅温和、悲悯的神情变成了一幅滥施淫威的酷吏的丑恶嘴脸。
反观隋唐时期的程咬金,虽然长相粗犷,没啥文化,但为人却光明磊落,心地善良,性情直爽。
这与李绅的形象可谓是行成鲜明对比。
再说朱熹,宋代大儒,他注释的儒家经典被尊为正统,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取士都要引他解释的儒家经典才行。
文学成就如此之高的他人品却不值得称赞,他为人虚伪他曾用伦理逼死了一个寡妇,而且他解释论语把生活化的内容曲解成理学。
还有古代知名美男子潘岳,他曾在作品中描绘自己淡泊名利、忘却功名。
情志高洁而被人们所称赞,而现实中他爱慕虚荣,趋炎附势是一个向权贵献媚善于结党营私的无耻小人。
说完这些古代的再说说现代的,汪精卫才貌双全,却投递叛国建立伪政权。
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
画虎画皮难画骨,画人画面难画心。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