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表格式教学设计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全册表格式第五单元第五单元单元分析教案

第五单元单元分析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一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三篇课文。
三篇故事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情节有趣,主人公形象鲜明,故事寓意深刻,适宜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引发思考,锻炼思维能力。
课文编排《坐井观天》是一篇短小精悍又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青蛙和小鸟精简传神的三次对话,讲述了一个含有深刻寓意的故事。
《寒号鸟》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
本文通过讲述寒冬将近,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不同做法以及不同结果,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道理: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创造。
只顾眼前、不想将来的人必定会受到惨痛的教训,这样的人才是真的傻。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则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的寓言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只想要葫芦,却对叶子上的蚜虫置之不理,导致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
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的表达效果”,这是继一年级下册根据信息做简要推断,训练逻辑思维的又一提升训练,为中高年级学习借助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和解决问题,进而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做好铺垫。
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能遇到的困难其他1.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让学生在朗读和想象中感悟语言,感悟故事中的人和事,培养学生读故事的兴趣,使他们乐读故事,会读故事。
3 .利用情境说话、角色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感悟事理,培养学生看问题、想问题的能力。
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1.认识44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2.会写28个字;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左长右短”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3.会写27个词语;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意思。
4.能用带“得”字的短语写句子。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1.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让学生在朗读和想象中感悟语言,感悟故事中的人和事,培养学生读故事的兴趣,使他们乐读故事,会读故事3 .利用情境说话、角色体验等方法,让学生感悟事理,培养学生看问题、想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全册教案(带单元分析)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全册教案(带单元分析)第一单元:《小兔的课》学习目标1.了解小兔子的学习过程。
2.掌握旁听的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阅读短文,掌握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小兔子的学习过程。
2.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
3.阅读短文并理解。
教学难点1.旁听的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的训练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课时一:小兔的课1.学习小兔子的学习过程,比较自己的学习过程;2.培养学生的旁听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二:阅读短文并理解1.阅读短文《小兔的课》,了解故事情节;2.训练思维,加强阅读理解能力。
课时三:小兔的课后1.回顾小兔子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2.探索学习的乐趣。
参考教材1.《小兔的课》2.《小兔的课后》第二单元:《七色的彩虹》学习目标1.了解彩虹的由来及构成。
2.增强对彩虹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观察和颜色分类能力。
教学重点1.彩虹的由来及构成。
2. 色彩分类能力。
3. 对彩虹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难点1.彩虹的由来及构成。
2.观察和颜色分类能力的培养。
3.彩虹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课时一:彩虹的由来及构成1.学习彩虹形成的原理;2.探究彩虹的组成。
课时二:颜色分类1.学习颜色分类;2.通过活动巩固颜色分类能力。
课时三:认识彩虹1.对彩虹的认识和理解;2.活动中加强彩虹的认识。
参考教材1.《七色的彩虹》2.《我们眼中的彩虹》第三单元:《种豆》学习目标1.了解种豆的过程。
2.探究种豆的生长特点,发现植物的神奇之处。
3.培养体验、探究和观察等探究学习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1.种豆的生长过程。
2.植物的生长特点。
3.体验、探究和观察等探究学习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1.植物的生长特点。
2.体验、探究和观察等探究学习方面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课时一:种豆1.了解豆子的种类和生长环境;2.实地观察豆子并进行比较分析。
课时二:实地观察1.实地观察豆子的生长过程;2.探究植物的生长规律。
精编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和第六单元表格版教案教学设计(含口语交际语文园地)

2.他看见了蚜虫,心里怎么想的?又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勾出他想的句子,用波浪线勾出他说的句子。
谁来告诉我他想的句子:(课件出示18)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通过这一句,你觉得那个人看着这几只虫子的态度是什么。
(不怕)(不在乎)那你再来读读,把他的不怕读出来。
孩子们,看这个标点符号是什么?(感叹号)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一句读好呢?既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又要把他的不怕读出来,请自己练习练习。
(生汇报)孩子们真会读书,老师听出来了,那个人根本不怕这几只蚜虫.小朋友们,你们怕不怕这些蚜虫?(怕) 老师也很怕,因为蚜虫可厉害了,这种害虫专门吃叶子,而且它们会慢慢地把叶子吃光的.3.蚜虫这么厉害,可那个种葫芦的人根本没把蚜虫放在心上。
看见叶子上的一些蚜虫,“那个人”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课件出示19)①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盯:一动不动地看,说明那个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芦。
(指导写)②他盯着小葫芦说了什么?(请一个孩子起来读) 孩子们,这句话是对谁说的?对自己说的。
(自言自语)“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自己对自己说话。
【设计意图:读出感叹句的语气,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咱们平时大都“自言自语”过,同学们把“那个人”说的话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说一说怎样读才算是“自言自语”。
(学生练读,师巡视指导)①声音不能高。
②速度要慢一些。
“自言自语”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当然声音要低一些,速度要慢一些。
另外,读时还要注意“那个人”说话时是一种什么心情。
大家练一练,看谁既能读出“那个人”自言自语的语气,还能读出他的心情。
(学生练读后汇报)③不简单!你能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中的感情,让我们为他鼓掌(师生鼓掌)。
不过,老师想补充一点,“那个人”说的话,其中有两个感叹号,表示他心里特别(高兴)(着急)④哪些小朋友能演出来?拿上小葫芦,没有的可以用双手。
统编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小故事大道理——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解读,确定目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思维方法”为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三篇课文。
这几则故事在文体样式上有相似之处,均属于寓言。
故事虽小,但主题一致,寓意深刻,都围绕“思维方法”,通过问题,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道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坐井观天》借助小鸟和青蛙的对话争论,启示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寒号鸟》借助寒号鸟因为懒惰被冻死的结局,让学生明白看问题要长远,不能只顾眼前;《我要的是葫芦》借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却不管叶子上的蚜虫导致葫芦都落了的故事,启示学生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语文园地五“我爱阅读”中安排的《刻舟求剑》与前几篇课文的文体、主题一脉相承,启示学生看问题要注意变通,不能墨守成规。
口语交际安排学习“商量”与单元主题相呼应,鼓励学生对待问题要有想法,能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与单元课文的学习重点联系较为紧密。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而对于“体会道理,学会思维”的要求是根据课文有关的具体情境展开思考,让学生结合课后习题和生活实际认真思考探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讨论中,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强调学生从“读”到“思考”再到“交流”的过程;对于多样性表达的要求,借助课后习题,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和不同的语气加以表达。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将单元学习目标细化如下:1.认识44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4个生字,了解“左短右长”“左长右短”字的书写特点。
会写27个词语,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的意思。
背诵古诗《江雪》。
2.能仿照例句,通过描写事物的颜色、形状、状态等把句子写具体。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不同的语气。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一、教材情况本课时我们将教授的教材为《小蝌蚪找妈妈》。
该教材是一篇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小蝌蚪从出生到找到妈妈的故事,寓意深刻,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二、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小蝌蚪成长的过程,并理解找妈妈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内容1.【课前启发】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蝌蚪的生活习性、蝌蚪到变成成青蛙的过程,并了解成为成年蛤蟆的阶段与过程。
2.【情境感知】老师以故事情节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老师讲故事、分析、学习和感悟蝌蚪成长过程的关键词等方式,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探究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口诉模仿游戏,加深学生对小蝌蚪成长过程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说话和表达能力。
4.【创新实践】小组合作进行蛤蟆造型的制作,表达自己对小蝌蚪成长过程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造能力。
5.【评价反思】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带领学生进行课堂互评,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四、教学流程1.【课前导入】老师播放有关蝌蚪和青蛙的相关视频和图片,以此引导学生对蝌蚪成长过程产生兴趣。
2.【学生情境感知】老师通过教师讲故事、分析、学习和感悟小蝌蚪成长的关键词形式,使学生对小蝌蚪成长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具有深刻的教育感悟。
3.【学生探究方法】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口诉模仿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小蝌蚪成长过程,同时增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4.【学生创新实践】小组合作进行蛤蟆造型制作,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表达自己对小蝌蚪成长过程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学生评价反思】学生进行课堂互评,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让学生理解小蝌蚪成长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及单元教学计划(表格式)

《我要的是葫芦》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种下葫芦不去精心管理,一心只想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葫芦都落了。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注重结果,疏于管理,那将一无所获。
3.反馈出示课文4.5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的观点是(),
小鸟的观点是()。
(二)思考:青蛙和小鸟的观点为什么截然相反呢?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2理解“井沿”,识字“沿”
小鸟落下的这个位置就是“井沿”,看来“井沿”就是——井边,“沿”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边”。
2导入新课《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
1.一读读通课文,把读不通顺的句子读3—5遍。
2.二读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3.三读边读边想,《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研读三次对话,随文识字
(一)反馈:《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和()争论()
2.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2.理解青蛙的观点。
1)理解“大话”:“大话”是什么话?青蛙认为小鸟说了什么大话?
2)青蛙问小鸟“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它其实想说的的是:(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3)出示两个句子读一读,感受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感受“!”和“?”的变化。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利用插图,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和事,从中理解、懂得故事中的道理。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设计意图、教学策略)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第五单元教学计划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三篇课文。
故事内容浅显,寓意深刻。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辩论,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要目光短浅,而要站得更高,要全面。
《寒号鸟》讲的是喜鹊在冬天快要到来的时候,劝说寒号鸟做窝,但懒惰的寒号鸟不听劝告,最后冻死在寒冷的冬夜里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要有计划、有安排。
《我要的是葫芦》讲了一个人种葫芦不听劝告,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治,结果葫芦都掉光了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刚进入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尚小,各种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学习本单元几篇课文,对于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遇事开动脑筋想办法的价值观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故事本身对于孩子很有吸引性,但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动画和图片其他教学手段,以便于孩子们更直观的理解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44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27个词语。
2.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3.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4.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意思。
5.背诵古诗《江雪》。
6.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
7.能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8.和别人商量事情,要用商量的语气,并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9.能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1.认识44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27个词语。
2.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3.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
教学难点:1.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意思。
2.和别人商量事情,要用商量的语气,并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部编版二上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单元概述】本单元围绕“小故事大道理”这一主题,共安排了21篇文章,其中课文3篇,《主题阅读》文章6篇,《经典诵读》文章12篇文章。
学习本组课文,意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到生字的同时,可以更好感悟生活的哲理,懂得认识事物要谦虚谨慎,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道理。
【设计理念】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读”为主线,以“识字教学”为重点,通过“整体识字、师生双主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完成21篇文章的学习。
【教学内容】1.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课文:《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
2.《主题阅读》文章:《望洋兴叹》《太阳鸟的情谊》《懒惰的乌鸦》《守株待兔》《农夫和他的孩子们》《按图索骥》。
3.《经典诵读》文章:《坐井观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语积累(一)》《成语积累(二)》《我的心》《寒号鸟》《金丝鸟》《今日诗》《明日歌》《画眉鸟》《邻居的杏树》《爱钓鱼的人》。
【教学目标】“一主”目标:1. 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田字格中的生字。
2.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中积累好词佳句,理清文章内容。
“两翼”目标:1. 阅读《主题阅读》6篇,《经典诵读》12篇,背诵喜爱的优秀诗歌。
2. 在阅读中实在,在朗读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重点难点】在朗读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课时详案12.《坐井观天》以文带文课型教学目标:1.积累八个成语。
会写三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以文带文”学习《经典诵读》小古文,《主题阅读》中故事“望洋兴叹”,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PPT课件一、速读速背:速读速背成语积累1、师:听说我们班有很多识字大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词语,出示:井底之蛙鼠目寸光管中窥豹一孔之见读起来有点难度,谁想来挑战?(指名2人读、齐读)2、孩子们,读好是一种能力,理解更是一种本领!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请根据老师提供的内容猜一猜是哪个成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图文结合,朗读感悟(用时:3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上节课所了解到的课文内容。
2.课件出示插图二,引导学生说说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从课文中知道的内容,并归纳整理,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人物,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课文的表达方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自主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2)小组内交流从课文中了解的内容,同桌间相互补充。
2.大胆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
1.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领下以问题为载体,汇报阅读收获。
1.先观察、思考、交流,然后描红、临写这四个生字。
2.(1)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
(2)相互交流书写的感受:“沿”要注意第五笔是横折弯;“井”是独体字,第三笔是竖撇;“答”的撇捺要写得舒展。
(3)根据老师和学生的建议修改书写。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观”“渴”“喝”“际”这四个字的特点,让学生说出怎么写这四个字,然后集体校正。
3.指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1.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并交流。
2.自主交流:青蛙坐________,小鸟落在________。(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上。)
3.齐读第1自然段。
教师指导第2个环节:
此环节允许学生说全面,不只局限于第1自然段内容。
二、感悟对话,角色朗读(用时:24分钟)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12 坐井观天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坐井观天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个寓言故事,其特点一是“有趣”,二是“寓理”。学习本文,应让学生在“趣”读中悟“理”。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本导学案主要采用了读一读、编一编、评一评的方式。分角色朗读,感悟人物的有趣;续编对话,感受想象的乐趣;评价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
四、总结课文,理解寓意(用时:5分钟)
1.组织学生讨论:读了课文,你认为谁错了?错在哪里?
2.引导学生谈谈从这个故事中获得的启发,相机点拨,让学生体会“坐井观天”中蕴含的道理。
1.师生互动交流:青蛙错了,错在坐在井里,目光狭小,只看到了井口那么大的天,却不知道井外的世界,还自以为是。
(1)开火车读词语,交流自己所圈画的生字词,并读准字音。
(2)在老师的引导下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如“沿”可以结合插图和组词认识;“际”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渴”“喝”可以先分析其字形特点,然后进行对比识记。
三、讨论交流,感知内容(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3.(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2)联系课文内容思考问题,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4.分角色朗读,一人引读,两人对话,一人担任评委。
5.小组分角色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后再读,深入体会人物的语气和内心世界。
1.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生动有趣。可让学生用角色体验的方法进入故事,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悟人物,感悟对话,感受故事中的乐趣。
1.播放“坐井观天”的动画片。
引导学生说说这个故事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
2.板书课文题目,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1.认真观看视频,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大意,总结得出:视频讲的是“坐井观天”的故事。
2.同桌交流,说出“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
教师指导第1个环节: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播放视频,也可以用课件出示情境图或者出示画好的简笔画。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2.在班上交流续编的对话,在老师的指导下说具体,说生动,并读出对话中的语气。
关于续编对话: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问题,让学生以填空的形式进行续编。范例: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看到了__________,他__________地说:“__________。”小鸟________地说:“__________。”
2.组织学生同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从三次对话中分别读懂了什么?
3.引导学生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相机归纳主要问题: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思考并交流。
4.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5.指名小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角色朗读,组织评议。
1.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2.同桌合作读对话,相互交流从对话中读懂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16分钟)
1.引导学生同桌合作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学生自读课文情况。相机用课件出示生词:井沿、回答、口渴、喝水、大话、弄错、无边无际、抬头。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识记生字“井、观、沿、答、渴、喝、话、弄、错、际、哪、抬”。
1.同桌合作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在老师的引导下朗读课文,识字解词。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重点)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重点)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难点)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学生)
2.准备“坐井观天”的动画片。(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情境导入,提示课题(用时:4分钟)
2.感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来体会。
四、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课件依次出示“观”“渴”“喝”“际”这四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思考: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注意什么?指导学生写好这几个字。
2.指导学生书写剩余的四个生字“井”“答”“沿”“话”。重点提示“沿”的笔顺规则。
2.在回答“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看法”这个问题时,要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因为青蛙坐在井底,所以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小鸟总在天上飞,所以看到的天是无边无际的。
三、展开想象,续编对话(用时:8分钟)
1.组织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2.组织交流续编对话,从提示语和人物语言两个方面指导学生说具体,说生动,并引导学生读出对话中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