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分析解读

合集下载

易卜生 玩偶之家 赏析

易卜生 玩偶之家  赏析
开放式结局突显主题引人深思主旨通过描写了娜拉这个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通的妇女形象在资产家庭中长期被父亲和丈夫当作玩偶没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中男女的不平等压迫女性的丑陋事实控诉了虚伪自私的资本主义男权主义娜拉的悲惨遭遇映射着十九世纪资产阶级中妇女的玩偶地位宣扬女性独立解放
女性解放运动开端
圣诞节
• 作品把时间设定在圣诞节前后三天,在第 一幕的开端,“幸福的家庭”充满了节日 气氛。但随着剧情发展,“生活的风暴” 即将来临,主人公间的矛盾一步步地被激 化。到最后,两人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导 致娜拉在节日晚上出走,这个悲剧性结局 与美好的节日形成鲜明对比,也是对虚伪 的海尔茂,甚至是当时资产阶级男女不平 等,男权盛行的社会的讽刺。
主旨
• 通过描写了娜拉这个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 普通的妇女形象,在资产家庭中长期被父 亲和丈夫当作玩偶,没有独立人格和自由, 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中男女的不平等,压 迫女性的丑陋事实,控诉了虚伪自私的资 本主义男权主义,娜拉的悲惨遭遇映射着 十九世纪资产阶级中妇女的玩偶地位,宣 扬女性独立解放。
社会影响
娜拉
• • • • • • • • • 觉醒前: 善良、活泼、无忧无虑 当时资产阶级家庭中依附男性生存的女性代表 习惯于用自身取悦男性而生存的日子 勇敢聪明,不忍心打扰病重的老父,独自拯救丈夫 生命,自己尽力维持家庭生计和还债 本身拥有独立的思想和不服输的“反叛”精神,只 是长期在男权的掌控下暗暗滋生。 觉醒后: 随着看清自身玩偶般的处境和丈夫丑恶渺小的面孔, 毅然选择与丈夫谈判并立刻出走 女性独立思想得到觉醒,敢于质疑社会的法律、宗 教,勇敢开展自己的人生。
• 1862年,提倡自由恋爱、反对旧式婚姻的《爱 的喜剧》,遭到社会上保守势力的恶毒攻击,他 为此感到痛心。 • 1864年,离开挪威远行。 • 1867年,《彼尔.京特》表现“个人精神反叛” 主题。 • 1879年,创作《玩偶之家》 • 1891年,易卜生以名作家的身份回到挪威 • 1906年去世,挪威议会为他举行了国葬。

玩偶之家戏剧赏析

玩偶之家戏剧赏析

《玩偶之家戏剧赏析》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戏剧,叫《玩偶之家》。

这个戏剧里呀,有个叫娜拉的阿姨。

她一开始就像个被人摆弄的玩偶,别人让她干啥她就得干啥。

比如说,她的老公总是对她指手画脚的,她也只能听着。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样对吗?
《玩偶之家戏剧赏析》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哦。

后来呀,发生了好多事情,娜拉阿姨不想再当玩偶啦。

有一次,她老公遇到了麻烦,她想办法帮忙,可她老公不但不感谢,还怪她。

娜拉阿姨就生气啦,她决定要为自己活,不再听别人的。

小朋友们,娜拉阿姨勇敢不勇敢?
《玩偶之家戏剧赏析》
小朋友们,《玩偶之家》还有好多好玩的呢。

比如说,娜拉阿姨和她老公吵架的时候,可激烈啦。

还有呀,娜拉阿姨最后离开家的时候,特别坚决。

小朋友们,这个戏剧告诉我们,要勇敢做自己,不能总听别人的。

你们记住了吗?。

浅析《玩偶之家》

浅析《玩偶之家》

浅析《玩偶之家》亨利克·约翰·易卜,是众口皆碑的现代散文剧之父,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戏剧大师。

他以社会问题剧而闻名于世, 被誉为“欧洲现代戏剧之父”。

面向社会, 面向现实的人生是他的剧作的最大特点。

他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

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

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

《玩偶之家》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控诉书。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在1879年创作的戏剧,当时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显现,社会矛盾激化,人们在金钱面前的自私自利、虚伪的丑陋面目显露无疑。

为了抢夺金钱,不顾友情、亲情、爱情,在他们眼中,金钱就是一切。

这些资产者的丑陋行为在海尔茂的身上得到了完整的诠释,娜拉于他来说只一件是玩具。

易卜生一直认为,夫妻不仅要共同生活,更要平等相处,自由发展自我的个性,这种观念在《玩偶之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剧中,女主人公娜拉在家庭生活中不断成长不断觉醒,成为思想成熟的先进女性,认识到了自己在家庭里“玩偶”的地位,于是进行反抗,离家出走。

然而本剧是带有欺骗性的,在表象的外衣下人们往往看不清人物的真实性格和真实情况,直到最后才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玩偶之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娜拉和海尔茂是一对夫妻。

一次海尔茂病危,为了挽救丈夫的性命,娜拉伪造父亲的签名借得了一笔款项,海尔茂转危为安。

几年后,海尔茂升任银行经理,并准备裁退一个职员,没想到这个职员却正好是娜拉从前的借款人。

职员以当年伪造签名的事来要挟娜拉,将此事写成信寄给海尔茂。

海尔茂看到信后,恼羞成怒,痛斥娜拉让他面临身败名裂的险境。

这时,职员却因遇到旧情人而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将借据退还给了海尔茂。

正当海尔茂庆幸事情已经过去的时候,娜拉却因看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离家出走。

《玩偶之家》分析

《玩偶之家》分析

浅析《玩偶之家》主要人物形象《玩偶之家》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在这里,我简单分析一下主要人物形象和自己对这部剧的一点认识。

男主人公海尔茂生性怯弱,谨小慎微,在社会上辛苦奋斗,险些拼掉身家性命才博得一点立足之地,他出场后表达的第一个态度是不赞同娜拉胡乱花钱,接着是不赞同娜拉借贷,然后又透过娜拉的言语向读者呈现,他连冷静面对生活意外打击的勇气都没有,陷入磨难时,还需要娇小的娜拉对他施以安慰和援助。

海尔茂的所谓强势不过是从社会体系中生硬挪用来的,这恰恰证明了他的不强。

就内心的坚强程度而言,海尔茂不过是一个伪男人,连娜拉都不如。

海尔茂与娜拉的真正症结在于爱的缺席,他们之间没有可以化解冲突的爱情,有的只是社会权力式伦理体系下的夫妻名义。

在第三幕中,海尔茂问娜拉:那就是你不爱我了?娜拉回答道:不错,我不爱你了。

娜拉的阐述无疑是一种事实,用娜拉的说法,这是他们结婚八年来,头一次正正经经的谈话,这不爱不是突如其来的转折,而是拂去假象伪饰后的真相。

过去八年里,海尔茂对娜拉没有爱,有的只是真实的圈养和消遣;娜拉对海尔茂也没有爱,但她以为自己有爱,处处都用爱的幻觉蒙蔽自己,当然也用爱的努力拯救自己,但她不过活在一种虚拟的幸福中。

海尔茂对待娜拉的方式,是世俗社会的通常方式,海尔茂不是它的发明者,只是一个普通的使用者和臣服者,但这样的体系对娜拉的损害有多少,对海尔茂的惩罚就有多少。

表面看他在自觉充当着权利体系的傀儡,享受着其种种优越的恩赐,但这是以损害他作为男性的阳刚灵魂为代价在进行的,这样的恩赐本质上不过是一种阉割。

海尔茂温顺臣服于这样的体系,名义上他是权力的自由拥有者,但在强大的体系中,他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奴隶。

看看娜拉离家出走时,海尔茂那副眼泪汪汪的可怜样子吧,再联想楼上那几个熟睡的可怜孩子,对一个男人来说,这是相当重的惩罚。

从这里看,这部剧带有某种悲剧的意味。

按照亚里斯多德的理论,悲剧在感情上能带给人恐惧和怜悯。

玩偶之家文学短评

玩偶之家文学短评

《玩偶之家》:对家庭与社会的深刻洞察《玩偶之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的经典之作,其背后蕴藏的社会、文化和道德意义,使它成为了一部经久不衰的杰作。

易卜生的这部作品,首次于187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上演,其影响力在当时可谓风靡整个欧洲。

这不仅因为它对家庭中妇女地位问题的尖锐揭示,更重要的是,它挑战了当时欧洲社会的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

娜拉的出走,不仅仅是对丈夫海尔茂的背叛,更是对整个社会制度的挑战。

剧中,娜拉是一个充满活力、乐观的女性,她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为了家庭不惜伪造父亲的签名。

然而,当她发现自己为家庭所做的一切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时,她开始对自己的角色产生了怀疑。

而当海尔茂在无意中发现了她曾经的不当行为时,他对她的态度立即发生了转变。

这样的变化让娜拉深刻地认识到,无论女性多么努力地维护家庭和付出自己,一旦失去了丈夫的宠爱和支持,她的一切努力都变得毫无意义。

娜拉的出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行动。

它是对传统家庭观念和社会道德的挑战,是对女性权益的追求。

当娜拉关上大门、离开那个曾经的家时,她所展现出的决绝和勇气,是对所有受到不公待遇的女性的鼓励和呼唤。

时至今日,《玩偶之家》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它提醒我们,家庭和社会中仍然存在着不平等和歧视的现象。

而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像娜拉一样勇敢的女性站出来,挑战那些过时的观念和规范。

同时,它也警示男性,不应仅仅把女性视为家庭的附属品,而应该真正尊重和平等地对待她们。

值得注意的是,《玩偶之家》所倡导的女性解放并不仅仅限于对家庭的逃离。

真正的解放,是女性能够在家庭和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拥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和机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

《玩偶之家》不仅仅是一部戏剧,它是对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深刻反思。

通过娜拉的故事,我们得以思考自己的角色和位置,重新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观念和行为。

也许,这就是《玩偶之家》真正的价值所在。

玩偶之家分析解读

玩偶之家分析解读

位北欧文化巨人,以社会化性的哲学思想、
丰富的人生观,反映了挪威那个特定的时代。
玩偶之家
1. 作者简介
Hale Waihona Puke 1844→进入药材店当学徒
(开始阅读莎士比亚等人作品,为日后创作埋下伏笔)
1850→参加医科大学入学考试
(考试失利,开始撰写讽刺文章)
1864→出国远行 生活陷入困窘
(通过两部剧本反映“个人反叛精神”的主题)
2012.3.13
娜拉:牧师告诉过我,宗教是这个,宗教是那个。等我离开这儿一个人过 日子的时候我也要把宗教问题仔细 想一想。我要仔细想一想牧师告诉我的话究竟对不对,对我合用不合用。
玩偶之家
3. 人物分析-娜拉
美丽、活泼、无忧无虑的家庭主妇 善良而坚强,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负重,牺牲自己 的名誉 头脑清醒,渴望独立自由,有反叛精神,愿为真理而奋 斗的高尚的女性
1879→创作《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
目录
1
作者简介
2
主要情节
3
人物分析
4
对话节选
作者简介 主要情节
人物分析
对话节选 内涵思想
5
内涵思想
玩偶之家
2. 主要情节-写作背景
易卜生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在他的笔下, 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
丑恶,也更令人憎恨,这是很自然的。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
玩偶
在娜拉和阮克之间,是阮克大夫依恋娜拉。 娜拉能够洞悉阮克大夫的对自己的需要,她心理明白并从容的享受着这种
爱,这不是出于简单的虚荣
玩偶之家
目录
1
作者简介
2
主要情节

易卜生《玩偶之家》评析

易卜生《玩偶之家》评析

易卜生《玩偶之家》评析易卜生《玩偶之家》评析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

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

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少年时期,因父亲破产,家道中落,没有进成大学,不满十六岁就到一家药店当学徒。

社会的势利,生活的艰辛,培养了他的愤世嫉俗的性格和个人奋斗的意志。

在繁重而琐碎的学徒工作之余,他刻苦读书求知,并学习文艺写作。

1848年欧洲的革命浪潮和挪威国内的民族解放运动,激发了青年易卜生的政治热情和民族意识,他开始写了一些歌颂历史英雄的富有浪漫色彩的剧作。

接着,他先后在卑尔根和奥斯陆被剧院聘为导演和经理,达十余年之久。

这段经历加深了他对挪威社会政治的失望,于是愤而出国,在意大利和德国度过二十七年(1863-91)的侨居生活,同时在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晚年才回奥斯陆。

易卜生一生共写了二十多部剧作,除早期那些浪漫抒情诗剧外,主要是现实主义的散文剧即话剧。

这些散文剧大都以习见而又重大的社会问题为题材,通常被称为“社会问题剧”。

《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和《人民公敌》(1882)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易卜生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

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这是很自然的。

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

《玩偶之家》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辞严的控诉书。

《玩偶之家》创作于1879年。

女主人公娜拉出身中等家庭,美丽活泼,天真热情。

玩偶之家评论分析

玩偶之家评论分析

〔3〕娜拉思想深处有男尊女卑观念和对男性的依附思想。
柯洛克斯泰: 我早就猜着了。 现在老实告诉我 ,是不是林丹太太在银行里 有事了? 娜拉: 柯洛克斯泰先生 ,你是我丈夫手下的人 ,怎么敢这么盘问我?不过你既 然要打听 ,我索性告诉你,一点儿都不假 ,林丹太太就要进银行。举荐她的人就 是我 ,柯洛克斯泰先生。 现在你都明白了? 柯洛克斯泰: 这么说 ,我都猜对了。 娜拉: 你看 ,一个人有时候多少也有点儿力量。 并不是做了女人就—— 柯 洛克斯泰先生 ,一个人在别人手下做事总得格外小心点儿 ,别得罪那—— 那— — 柯洛克斯泰: 别得罪那有力量的人? 娜拉: 一点都不错。 由此我们看到 ,娜拉在自觉不自觉地表露她对夫权男权维护的同时 ,也就自 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置于了男权夫权的附庸地位、尊卑贵贱思想 ,可以说是造成 娜拉“玩偶”地位其自身的重要思想根源。
三、具体意象
1 小孩、小松鼠、小鸟儿
一方面,海尔茂对娜拉的称呼,娜拉与海尔茂的交谈中娜拉说的话总是被海尔茂 体贴温柔的三言两语加以抵制,从而体现了父权制社会的一个严酷事实:女性实 际上非但没有独立的生活空间,而且也没有独立思考想象的余地,女性只是男人 的一个玩偶。另一方面,男权话语所主宰的社会导致了娜拉用男人的眼光、价值 尺度衡量自己,甘于充当男人的附庸——“你的小松鼠”“你的小鸟儿”,她并 没有因为丈夫对她的态度而表现出丝毫不满,相反却流溢出由衷的幸福感。
三、结论———激情是把双刃剑
娜拉的激情于她自己属于善。任何一个女人都希望自己的丈夫尊重自己, 而不是把自己当做依附于丈夫而存在的玩偶。娜拉敢于向世俗挑战,为追求 两性间的平等不惜放弃一切,其勇气可嘉、精神可赞。然而娜拉的激情对于 她的丈夫和孩子则属于恶。作为一个已婚女人,已有3个孩子的娜拉,若按社 会道德标准来衡量,她的首要任务是相夫教子。而娜拉选择离家出走是企图 完全摒弃他们。娜拉的激情之旅固然满足了自己追求平等的崇高需求,但却 把无尽的痛苦留给了丈夫和孩子们,甚至留给了清醒后的自己。 易卜生在剧的结尾安排娜拉离家出走,实现其从女人到人的转变,体现了 西方文明自文艺复兴以来人对自由平等的渴望和追求。但没有理性制约的 激情是一团火,既可使生命在燃烧中发热发光,也会使生命在燃烧中化为灰烬。 面对人短暂的一生,究竟该如何处理和把握类似的激情,该如何面临生命 中突如其来的转变才能实现人类的终极关怀,值得每个人思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玩偶之家
2. 主要情节
剧本开场,债务即将还清,丈夫升任银行经理,娜拉以为 苦尽甘来,正在兴高采烈地准备迎接下一天到来的圣诞节,忽然 发生了一件意外事:新任经理要辞退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后者 为保住职位要挟娜拉向丈夫求情未遂,索性向海尔茂揭发了娜拉 的伪造签字的违法行为;娜拉原以为丈夫知情后会把一切责任承 担起来,并打算以死来保全丈夫的名誉,没料到海尔茂看到揭发 信后竟怒斥妻子下贱、无耻、犯罪。
玩偶之家
2012.3.13
玩偶之家
目录
作者简介 主要情节 人物分析 对话节选 内涵思想
1
作者简介
3
人物分析
2
主要情节
4
对话节选
5
内涵思想
玩偶之家
1. 作者简介
亨利克·约翰·易卜生 (1828/3/20~1906/5/23)
挪威剧作家
玩偶之家
1. 作者简介
易卜生被人们誉为“现代戏剧之父”。这 位北欧文化巨人,以社会化性的哲学思想、 丰富的人生观,反映了挪威那个特定的时代。
3. 人物分析-林丹太太
自食其力 顾家 富有牺牲精神
(为了维护生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的生活, 她嫁给了一个有钱但她不喜欢的男人)
女主人公娜拉的一个形象补充 也可以理解为独立后的娜拉的未来
玩偶之家
3. 人物分析-柯洛克斯泰
柯洛克斯泰 :事情虽然没闹到法院去,可是从此以后我 的路全让人家堵住了。后来我就干了你知道的那个行业。 我总得抓点事情做,在那个行业里我不能算是最狠心的人。 现在我想洗手不于了。我的儿子都好大了,为了他们的前 途,我必须尽力恢复我 自己的名誉,好好儿爬上去,重新再做人。我那银行里的 小位置是我往上爬的第一步,想不到你丈夫要把我一脚踢 下来叫我再跌到泥坑里。
2
主要情节
4
对话节选
5
内涵思想
玩偶之家
3. 人物分析-娜拉
娜拉 :我不信。难道法律不让女儿想法子让病得快死的父亲少受些烦恼 吗?难道法律不让老婆搭救丈夫的性命吗,我不大懂法律,可是我想法律 上总该有那样的条文允许人家做这些事。
娜拉 :我还有别的同样神圣的责任。 海尔茂:没有的事!你说的是什么责任? 娜拉: 我说的是我对自己的责任。
1
作者简介
3
人物分析
2
主要情节
4
对话节选
5
内涵思想
玩偶之家
2. 主要情节-写作背景
易卜生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在他的笔下, 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 丑恶,也更令人憎恨,这是很自然的。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 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 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 《玩偶之家》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 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辞严的控诉书。
玩偶之家
2. 主要情节
《玩偶之家》(1879)是易卜生的代表作,它描写娜拉和海 尔茂的夫妻关系由和睦转变为决裂的故事。故事得从戏剧开始前 八年谈起,那时娜拉为救丈夫性命,秘密向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 巨款,并在借据上冒签了父亲的名字作保;多年来为还债她省吃 俭用,经常背着海尔茂偷偷干些抄写工作直到深夜。
娜拉:牧师告诉过我,宗教是这个,宗教是那个。等我离开这儿一个人过 日子的时候我也要把宗教问题仔细 想一想。我要仔细想一想牧师告诉我的话究竟对不对,对我合用不合用。
玩偶之家
3. 人物分析-娜拉
美丽、活泼、无忧无虑的家庭主妇 善良而坚强,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负重,牺牲自己 的名誉 头脑清醒,渴望独立自由,有反叛精神,愿为真理而奋 斗的高尚的女性
玩偶之家
3. 人物分析-海尔茂
海尔茂: 犯罪的人只要肯公开认罪,甘心受罚,就可以恢复名誉。 海尔茂 :嘿!好象做了一场恶梦醒过来!这八年工夫--我最得意、最 喜欢的女人--没想到是个伪君子,是个撒谎的人--比这还坏--是 个犯罪的人。真是可恶级了!
伪善、自私、重名重利、小人、把妻子当作玩偶
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
1. 作者简介
1844→进入药材店当学徒
(开始阅读莎士比亚等人作品,为日后创作埋下伏笔)
1850→参加医科大学入学考试
(考试失利,开始撰写讽刺文章)
1864→出国远行 生活陷入困窘
(通过两部剧本反映“个人反叛精神”的主题)
1879→创作《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
目录
作者简介 主要情节 人物分析 对话节选 内涵思想
玩偶之家
3. 人物分析-柯洛克斯泰
柯洛克斯泰 :海尔茂太太,你好象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 老实告诉你,从前我犯的正是那么一桩罪,那桩罪弄得我身败 名裂,在社会上到处难站脚。
娜拉: 你?难道你也冒险救过你老婆的性命?
柯洛克斯泰: 法律不考虑动机。 娜拉 :那么那一定是笨法律。
为生活所迫做了错事 重感情 “者简介 主要情节 人物分析 对话节选 内涵思想
1
作者简介
3
人物分析
2
主要情节
4
对话节选
5
内涵思想
玩偶之家
4. 对话节选
娜拉:这整整的八年要是从咱们认识的时候算起,其实还不 止八年咱们从来没有在正经事情上头谈过一句正经话。 海尔茂:难道要我经常把你不能帮我解决的事情麻烦你? 娜拉:我不是指着你的业务说。我说的是,咱们从来没坐下 来正正经经细谈过一件事。 海尔茂:我的好娜拉,正经事跟你有什么相干?
玩偶之家
2. 主要情节
片刻之后,当柯洛克斯泰在女友的说服感化下主动退还借 据时,海尔茂觉得自己名誉地位没有危险了,又对妻子装出一副 笑脸。娜拉看透了丈夫的伪善自私,不甘心继续作他的玩偶,愤 而离家出走。
玩偶之家
目录
作者简介 主要情节 人物分析 对话节选 内涵思想
1
作者简介
3
人物分析
玩偶之家
3. 人物分析-阮克医生
为丰富主人公的性格起到了画龙点睛作用的人物 娜拉在海尔茂面前展现的是“小松鼠”、孩子般的幼稚天真 在阮可大夫面前娜拉表现出的是一个女人真实、成熟的一面。 在娜拉海尔茂两个人之间是娜拉依赖海尔茂,而海尔茂只把她当作解闷的 玩偶 在娜拉和阮克之间,是阮克大夫依恋娜拉。 娜拉能够洞悉阮克大夫的对自己的需要,她心理明白并从容的享受着这种 爱,这不是出于简单的虚荣
从这段间断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娜拉和海尔茂之间尖锐的矛盾。海尔茂认 为娜拉不过是一个妻子,把她当做自己的附属品,认为女人本就是比男人 低一等。而娜拉需要一个可以相互理解、体谅关怀的家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