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秋兰---浅谈低年级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低年级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低年级学生的德育教育作者:陈允建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3期文\陈允建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总称,人的道德、认识是与道德、情感相关的,良好的品德教育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只有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尤其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较小,刚刚步入正规的学习阶段。
因此,品德教育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把品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呢?下面就谈谈笔者的看法:一、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和较高的道德水平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全面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学习政治思想理论,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在全班学生中起着导航的作用,更应不失时机的把思想教育融于教学之中,严于律己,身教重于言教。
学生的思想来源于良好的、正确的行为品质和道德水平,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从各方面对学生施加德育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二、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爱国主义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情感。
在一年级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祖国”“人民”的概念,更不知如何用自己的心去爱。
因此,笔者首先结合每周一次的升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旗的教育,并结合课本中的有关知识,给学生介绍我们的祖国,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伟大,从而激发对祖国的热爱。
如:课文《我坐上了飞船》中有这样一句话“啊!我看见了中国,有长江,有黄河,还有万里长城”从这句话中,让学生知道我国的长江、黄河、万里长城举世闻名。
尤其是万里长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丰富的物产、辽阔的土地、美丽的风景胜地等。
展现出祖国的伟大,以此激励学生对美丽祖国的热爱。
笔者还不断结合活动随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如:“国庆节”到来之际,利用班会时间,向学生讲解有关知识,使学生了解‘国庆节”,并充分利用板报宣传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作者:马秀珍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16期摘要: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养成好习惯和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候,因此小学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道德是显示一个人修养和素质的综合体现,良好的个人品行可以在学习或生活中拉近与人的距离。
那么如何提升小学生的德育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教学德育教育引言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行为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对学生形成良好价值观和人生观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文化课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一、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1.德育教育过于表面化且认识不到位在小学低年级教育阶段,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老师认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时过早,对在低年级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高,他们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只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至于道德教育,平时搞一些板报、道德歌曲等活动就可以了。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各级部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逐渐重视起来,这种传统的过于表面化的教学模式将被淘汰,真正要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就必须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道德教育。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与教育脱节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的德育教育也要顺应发展,才能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只抓学习,强调成绩,忽略了教学中德育教育,这种方式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出来的孩子缺乏道德意识,自私、品德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师应改变和创新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学生为本,灵活多变的创新教学,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将理论转化成实践和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
3.肩负责任直面问题培育良好教学环境有难度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由于学生年龄普遍偏小,缺乏一定的自觉意识和自治能力,比较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应用,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但是是非能力缺乏,对一些熊孩子,教师不敢管,怕家长告状,听之忍之,放任自流,只要保证孩子在校安全就行了,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熊孩子更放肆了,无法无天,使得学生的道德水准下降,最后祸害的是社会,祸害的是家人。
如何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

如何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摘要: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也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不过由于德育教材中很多内容都较为繁琐、枯燥,学生对其学习的兴趣往往并不高,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并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此,本文就针对于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开展了分析与探究,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德育教育对策,希望能够促进教师取得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策略引言: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刚刚离开家长的庇护,对学校生活还不适应,注意力也不是十分集中;同时最基本的德育品质如遵纪守法、爱护师长、维护公共财物等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
这就需要相关的德育培训人员开展与该年龄段相适应的德育,才能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树立正确的观念,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一、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1.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任务更重,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文化课知识,而且还要为学生讲述德育知识,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意识还不成熟,很多时候难以辨清是非,且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如果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就无法增强学生的德育水平,这样学生势必会被不良思想、不良观念等影响,从而不利于自身更好地成长。
而通过开展德育教育,则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的过程中,认清是非,明白哪些事情应当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积极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避免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从而能够推动学生更好地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能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和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更大,这就为各个学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小学是教育的起点,在小学阶段中教师做好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养,这样就能够为以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从而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试论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策略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2020年第14期试论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的策略黄萍(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五小学广东湛江524005)【摘要】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也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不过由于德育教材中很多内容都较为繁琐、枯燥,学生对其学习的兴趣往往并不高,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并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此,本文就针对于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开展了分析与探究,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德育教育对策,希望能够促进教师取得更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教育对策教学效果创新【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4-0074-01一、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意义1.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任务更重,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文化课知识,而且还要为学生讲述德育知识,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意识还不成熟,很多时候难以辨清是非,且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如果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就无法增强学生的德育水平,这样学生势必会被不良思想、不良观念等影响,从而不利于自身更好地成长。
而通过开展德育教育,则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的过程中,认清是非,明白哪些事情应当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积极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避免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从而能够推动学生更好地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能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和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更大,这就为各个学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小学是教育的起点,在小学阶段中教师做好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养,这样就能够为以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从而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对低年级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

对低年级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思考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张珊珊关键词:低年级小学生德育教育摘要:我们的教学宗旨在给予小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理想。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教育工作者要对他们进行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的养成。
我们的教学宗旨在给予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理想。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教育工作者要对他们进行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的养成。
对低年级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
长期以来,教师以绝对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认为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听从其安排,经常凭着主观的意愿出发,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去考虑问题。
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德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
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
小学生比较天真、看问题不全面,往往会提一些十分幼稚、奇怪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延迟评价,不挖苦,不嘲讽,循循善诱。
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所获得的道德认识不是由教师强制灌输的,而是学生内化的结果。
在德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师对生这样单一的关系。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会更为密切。
2、积极的期待是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期待是教育过程中一种潜在的、暗含的力量,也是一种难以估量的、强大的力量。
教师应有效地运用这种期待潜移默化地体现德育的实效,这也是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公开对班集体整体的期待。
如:班会课上,教师要常常动情地引导学生:“我们的集体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都是兄弟姐妹,在座的每个人都是这个家中的一份子。
浅析低年级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析低年级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生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
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而德育被立为重中之重。
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应该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使之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面谈谈如何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
1 巧抓时机,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
因此,良好的道德品质,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
随着时代的日益发展,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
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
我们的做法是:改变“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
巧抓机遇,充分利用班(队)会、品德与生活课、黑板报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
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
例如:在“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开展“感恩教育”。
很多学生为老师制作了精美的贺卡,贺卡的内容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有的学生为父母洗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充分表达了他们对老师的教育之情,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2 坚守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不失时机开展德育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
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的做法是“坚守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不失时机开展德育教育”。
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2.1 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低年级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种活动(如学校组织的球赛、文艺演出、劳动任务、流动红旗、期末考试等等),让学生逐步培养起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
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初探

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初探摘要: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教学讲解,同时需要结合实际的知识内容为学生设置出多样化的德育教育方法和策略,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也能够为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进行引导,促进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双重发展。
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展开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低年级德育教学的意义,并具体阐述了小学数学学科的德育教育任务: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方式、理性精神以及数学审美、爱国主义等内容。
另外结合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措施,希望对小学阶段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所启发。
一、小学低年级德育教学的意义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内容,同时要在知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认识。
开展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教师应该心怀爱意,这对于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重要作用。
教师具有高尚纯洁的爱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对学生的爱往往含有深厚的情感,其中也包含有更加深层的爱意。
教师对学生的爱往往有更加深入的爱意,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教育任务1.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借助相应的数学公式来进行习题验算,并借助命题验证和逻辑推理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逻辑归纳和命题求证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形成更加严谨的思维逻辑。
2.理性精神。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讲解,同时还要结合实际的数学知识来培养学生形成更加积极严谨的理性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和形成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此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应用数学语言来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并借助数学知识的细化分析和讲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理解意识,更好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以及善于思考的理性精神,帮助学生养成更加积极向上的数学学习思维。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浅谈“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_通用版-精选文档

小学班级管理论文-浅谈“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用版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他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骑着主导作用。
因此,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班主任必须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德育教育,这将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
因此,我每学期都会认真贯彻《小学生德育纲要》,在严格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的基础上,严格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及法制教育。
具体做法如下:一、严格抓好常规训练。
学校生活,要求学生们树立严格的时间观念,遵守纪律。
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有许多道理道理根本不懂,有的道理即使懂一点,如不经常强调,也不一定能记住。
因此,从开学起,我就严格抓好常规教育,大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遇见客人要主动问好,小到上下课师生的问候,回答问题要举手,与老师说话要以站立的姿势交谈……然后及时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与表扬,随时随地树立“小榜样”,使全班同学随处在身边就能发现自己学习的榜样。
同时,在教育学生时做到:耐心、细心;对犯错的学生鼓励为主,引导他们树立一定能做的更好更优秀的信心。
二、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
即使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会静下来。
抓住低年级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我经常借助故事教育他们。
为了让他们养成谦虚的品质,我给他们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为了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
三、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恰当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身边触手可及的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对学生的预计碍于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精美的文具特别感兴趣,就趁人不注意时顺手牵羊,遇到这样的时候,我就会先找几个“拾金不昧”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过渡班中的现象:有的学生可能装错了别人的文具,想在就在书包里找一下,如果发现了不是你的东西请主动交到老师这来……结果那件学具真的“完璧归赵”了!全班同学也受到了教育,从此,班中拾金不昧的事屡见不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论文
浅谈低年级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长乐市集仙小学
蔡秋兰
浅谈低年级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低年级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教育人要从小抓起。
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担负着振兴中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他们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才能发育滋长,使他们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
近年来,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以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以“亲、勤”二字为突破口的系列教育活动,收到显著成效。
一、树立“集体”的概念,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低年级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的竞赛,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如学校开展的“四项评比”,“班班有歌声比赛”等让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在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
行为规范是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与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
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打好基础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年级是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
习惯的好坏,不但影响孩子的生活、性格、行为等,还直接关系到学习和工作的成功与否,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将来。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上,我觉得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低起点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长辈宠爱有加,大多习惯不好,有的甚至刁钻任性。
这时,教育切不可太心急。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起点要低,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承受、掌握情况,学生才能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步步走好,也才能树立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信心。
2、细要求
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词语理解不够,也把握不好尺度。
为此,教师对学生的习惯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笼统,要细,要实,要学生一听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强。
如,要求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那到底怎样做是专心听讲呢?我就编了一首儿歌“三二一,请安静,小小嘴巴闭紧了,听…老师讲话了”。
有时学生上课开小差了,做小动作了,随便讲话等,我一说儿歌前半句,学生马上接着说后半句,既复习了上课听讲常规,又有效地提醒、督促了不守纪律的孩子。
3、强训练
向学生提出了一些细小的要求,如果不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等于是空话一句。
而且训练要严格,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耐心。
如,为了养成学生的文明行为,我要求学生课间时间“说话要轻,走路要轻,不到别班的门口瞧,室内不乱喊乱叫,不随便撕纸,外出做操要走整齐,同学之间不踢不挖不咬”,我经常跟踪,直到他自己意识到才罢休。
虽然刚开始时花时间多,但这样几次三番强化训练,行为要求已深入学生心田,并化为自觉行为,良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效率也提高了。
4、常评价
低年级的学生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老师怎样的评价。
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我平时细心观察,好的、进步的及时表扬,我对他们的表扬有时是一种赞许的微笑,有时是一次亲昵的抚摸,有时是一句由衷的赞扬。
5、勤引导
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有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这就要老师的指引和教育。
刚开始学校的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极其陌生的。
为了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学校的生活,我充分利用班队会的时间教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明白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
面对低年级的学生我管理的想法是目标近一点、范围小一点、内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三、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
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知识。
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惯。
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
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要求很大,概括水平很差。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
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
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
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
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
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四、以“亲”为主,以“勤”为辅。
“亲”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蔼可亲。
一个好的老师,他不会动辄发怒,而会耐心地给予教育和引导;当学生有异常表现或行为时,他能观察入微,及时地与学生谈心并帮助解决问题;当学生遭受挫折时,他能“扶”起学生,鼓励其树立坚定的意志和信心。
学生只有得到老师的爱,才会向老师倾吐自己的真情,特别是班中的“后进生”,他们最容易产生自卑感,老师若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爱,必然会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火花。
“勤”即工作要勤恳。
低年级学生具有不稳定性,老师要带好几十个学生,就必须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主要应做到“五勤”即:勤观察、勤动脑、勤动手、勤家访、勤谈心。
勤观察指的是不论上课或下课,注意观察学生细微的变化,掌握他们思想的动向,以便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防范于未然。
勤动脑指的是学生出现的问题千变万化,你得根据学生的性格,年龄差距,同学关系,家庭状况或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因素,找出一个适合于这个学生的方法,解决他所遇到的问题,使他不至于在学习和思想上掉队。
勤动手指的是学生在具体工作中,不会或做得不好的时候,老师要亲自手把手的教学生,帮助他们干好每一项工作,让他们从不会到会。
勤家访指的是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可以通过电话或亲自到学生家里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表现,这要花去老师很多时间,但却能防止学生出现意外,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勤谈心指的是平时多与学生交流,现在的小孩子胆子较大,愿意与老师交流。
教师把学生当朋友,推心置腹地与学生谈话,倾听他们的想法或意见,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还有可能进自己的工作方法。
最后还要勤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以适应新形式的需要。
在当今信息时代,每个小孩都很有自己想法,听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因此,要把握学生的脉搏,必需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才不会遇到问题不知所措,一筹莫展。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认真做到“亲、勤”;培养好每一个学生的行为习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