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第7讲(第四章)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微课版)(第6版)-PPT课件第 4 章 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微课版)(第6版)-PPT课件第 4 章 局域网
服务器是整个网络系统的核心,它为网络用户提供服务并管理 整个网络。根据服务器在网络中所承担的任务和所提供的功能不 同,服务器可分为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和通信服务器。通常 我们要求服务器具有较高的性能,包括较快的数据处理速度、较 大的内存和较大容量的磁盘等。
工作站
工作站是网络各用户的工作场所,用户通过它可以与网络交换 信息,共享网络资源。工作站通过网卡、传输介质以及通信设备 连接到网络服务器,且仅对操作该工作站的用户提供服务。
3. 总线型(Bus)
所有的结点都通过网络适配器直接连接到一条作为公共传输介质的 总线上,总线可以是同轴电缆、双绞线,也可以是光纤。如图4-7所 示:
图4-7 总线型网络结构示意图
总线型网络采用广播通信方式,即任何一个结点发送的信号都可以 沿着介质传播,而且能被网络上其他所有结点所接收,但在同一时间 内,只允许一个结点发送数据。
返回本节首页 返回本章首页
4.4 局域网体系结构与IEEE 802标准
4.4.1 局域网参考模型
IEEE 802标准遵循ISO/OSI参考模型的原则,主要解决最低两层 (即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以及与网络层的接口服务。 IEEE802参考模型中不再设立网络层,它与ISO/OSI参考模型的对应 关系如图4-8所示:
4.3.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 什么是介质访问控制
介质访问控制,是指控制网上各工作站在适当的情况下发送数据, 并在发送数据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以及出现问题后妥善处理问 题的一整套管理方法。介质访问控制技术的优劣将对局域网的总体 性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 常用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CSMA/CD(带有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Token Ring(令牌环) Token Bus(令牌总线)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四章)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第四章)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四章教案理论知识1 一、导入我们经常看到的报纸、杂志、书籍上的文章,一般都是经过文字处理,这样的文章有利于阅读,更能突出主题、引人入胜。

计算机中的文字处理软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纸、笔、橡皮,成为人们学习和工作中处理文字的重要工具。

Office 2003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办公软件包,包括Word 2003、Excel2003、PowerPoint 2003等组件,其中Word 2003是文字处理软件,具有操作简单、功能较强的特点,可以进行各类文档的编辑。

二、授课任务1:Word基本操作1、启动Word快捷方式:双击桌面上的word快捷方式图标(注意,如果桌面上没有,可以从“程序中”用右键创建快捷方式。

)常规方法:就是在Windows下运行一个应用程序的操作。

从“开始菜单“启动按教师示范进行操作理 论 知识12、认识Word 界面的对象(元素)当Word 启动后,首先看到的是Word 的标题屏幕,然后出现Word 窗口并自动创建一个名为“文档1“的新文档。

Word 窗口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工作区和状态栏等部分组成。

1)标题栏: 窗口最上端的一栏是标题栏,标题栏左边显示的是正在处理的文件的文件名。

对于新建的文档一般默认是:“文档1“. 2)菜单栏: 标题栏的下面是菜单栏,菜单栏中有“文件““编辑”等9个菜单项,对应每个菜单项包含有若干个命令组成的下拉菜单,这些下拉菜单包含了Word 的各种功能。

例如:“文件“下拉菜单中包含了有关文件操作的各种命令。

单击菜单栏中的菜单项可以拉出相应菜单项的下拉菜单。

关于菜单命令的约定:a.灰色字符的菜单命令:正常的菜单命令是用黑色字符显示,表示此命令当前有效,可以选用。

用灰色字符显示的菜单命令表示当前情形下此命令无效,不能选用。

例如:编辑菜单中“剪贴,复制“理论知识2 然后选中要打开的文档,最后单击“打开”按钮,文档就打开了。

任务2:编辑操作初步1、选取文档中的操作对象在“讲座信息”文档中选取操作对象,操作方法如图4-7所示。

软件技术基础周大为答案

软件技术基础周大为答案

软件技术基础周大为答案【篇一: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大纲2016】ss=txt>课程名称: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foundation of computer software technique 课程编号:学分: 2学分总学时:32学时(含实验2学时)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先修课程: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团队负责人:(填课程组长姓名)执笔:日期:审阅:日期:审定:日期:一、课程简介与特色课程简介本课程系自动化专业有关计算机科学的选修专业课程,该课程结合了算法与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本理论和技术,其中算法与数据结构内容包括算法,表结构、树结构、图结构及查找与排序技术 ,其实践环节对于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程教学需要注重教学内容、教材选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各方面,以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the course is a elective courses concerning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utomation. this course contains algorithm and data structure, operating system, software engineering, database and other basic theory and technology. algorithmand data structure contains algorithm, list data structure, tree data structure , graph data structure, searching and sorting techniques. the practice part of this course is very importantfor students to master the process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it need to discuss for a better teaching effect fro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ion ,teaching method,teaching mode, evaluation method etc.课程特色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掌握调试程序的基本技能,在实践中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测验及答案

第四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测验及答案

第四章测验一、判断1. 网络中的计算机可能利用微波传输数据,它比利用光缆传输数据的效率高。

( F )2. 异步转移模式ATM使多种媒体的信息数据可以同时在ATM信道中传输。

( )3. Internet提供了电子购物服务,因此网络能传递物品。

( )4. B-ISDN是一种通信网络,数据在其上是模拟信号传输。

( )5. ADSL是一种网络联结方式,数据在电话线上是模拟信号传输。

( )6. Internet网由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部门网)三级组成。

( )7. Inertnet网中计算机的IP地址就是它的主机名。

( )8. 计算机网络是在通信协议控制下实现的计算机互联。

( )9. 建立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

( )10. E-mail帐号能在任意的地点,任意的机器上使用(只要它接入Internet)。

( )11. 工作站本身所具有的硬盘、光盘、程序、数据、打印机等都是该用户的本地资源,网络上其他工作站和服务器的资源称为网络资源。

( )12. 蓝牙(IEE802.15)是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技术标准,通过增加发射功率可达到100m,适合于办公室或家庭环境的无线网络。

( )13. 网络中一台微机既可以作为服务器,也可以作为客户机,取决于它是否同时提供共享资源,又使用其它计算机的资源。

( )14. 网络信息安全主要是指信息在处理和传输中的泄密问题。

( )15. 在网络信息安全的措施中,身份认证是访问控制的基础。

( )16. 在密码学中,所有的公共密钥对所有用户都是公开的。

( )17. 因特网防火墙的作用主要是防止病毒侵害。

( )18. 包过滤通常安装在路由器上,而且大多数商用路由器都提供了包过滤的功能。

( )19. 在一台已感染病毒的计算机上读取一张CD-ROM光盘中的数据,该光盘没有可能被感染病毒。

( )20. 全面的网络信息安全方案不仅要覆盖到数据流在网络系统中所有环节,还应当包括信息使用者、传输介质和网络等各方面的管理措施。

计算机基础第4章操作系统和文件管理

计算机基础第4章操作系统和文件管理

用来保存文件及文件夹。有:
二、 文件分类 系统文件 按性质分 按用途分: 库文件 用户文件
光盘驱动器
普通文件 目录与文件夹 设备文件
计算机基础
第二节 文件和文件管理
三、DOS文件目录管理
A的文件 DOS文件 程序文件
B的文件
Windows文件
……
数据文件
成磁 千盘 上上 万可 个以 文存 件放
如何在磁盘上查找文件? 不同系统文件重名怎么办?
计算机基础
第一节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 • • •
操作系统的功能
软件和硬件 资源管理
操作系统的分类 •单\多用户 •单机\网络 •单任务\多任务 特征:
•并发性 •共享性 •虚拟性 •不确定性

处理机管理 存储管理 设备管理 文件管理 作业管理
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基础
第一节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第一节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
第二节 文件和文件管理
四、Windows文件夹管理
与DOS相同,文件存储也是树型结构,只是文 件目录换成文件夹。 例如: D:\dzh\hlp\dzh.hlp
一级文 件夹
二级文 件夹
文件
长文件名 文件名组成与DOS相同,但文件名字符个数可以为 1--255个(可区分大小写字母),每个文件有两个 文件名:长文件名和8.3格式的别名。而DOS系统中 只能是8.3格式。
以windows 基本元素:窗口、菜单、对话框、图标、帮助 为例介绍
图形用户界面的基本元素
最小化
一、窗口
菜单栏
最大化
关闭 滚动条
文件夹图 标 状态栏
计算机基础
第三节 常用操作系统
二、菜单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课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课程
掌握页眉业页脚的使用
熟练表格的使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重点的是文字和段落的格式化
2难点是制表符的使用
3难点是表格的格式化
教学资料
多媒体电子教室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备注
引入教学内容
Word的文档欣赏,比较一下,好的文档需要格式化,能更好的表达文章的内容,丰富所叙述的重点内容。
新授内容
一.工具栏的格式化
Word 2003为用户提供了多种工具栏。默认情况下只显示“常用”和“格式”工具栏,其它工具栏一般会在相关操作时自动出现,使用“视图→工具栏”命令显示或隐藏各工具栏。
2.分栏
分栏操作可以将文档内容分为若干栏。使用“格式→分栏”命令,打开“分栏”对话框进行设置,可以设置栏数、栏宽、加分隔线等。
根据上述工具栏进行文档格式化,设置文档格式可以使文档层次分明,更符合日常阅读习惯。文档的格式包括字符格式及段落格式,例如字符的大小,段落的缩进位置等。
二.文档的排版
1.首字下沉
首字下沉通常应用于文章正文的第一个字,包含下沉和悬挂两种方式。可以选择“格式→首字下沉”命令,打开“首字下沉”对话框进行设置,可以设置字体、下沉行数及距正文的距离。
3 windows的文件管理
文件三要素
文件基本操作
?和*的作用
4 windows的磁盘管理
文件系统
思考题
•思考1:向磁盘存储一个大文件和删除一个大文件,哪个快?
•思考2:同磁盘间移动一个文件和复制一个文件哪个快?
•思考3:文件删除了????
硬盘的不同区域介绍
磁盘管理工具
5处理机管理
进程
调度
死锁
任务管理器
这个图片是无线参数的基本设置,这里主要说明的是安全设置,当然你要开启了才可以~~HOHO

大学计算机基础 第四章 基于计算机的问题求解

大学计算机基础 第四章 基于计算机的问题求解

2. 计算机学科
计算机学科就是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制造 和利用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控制等的理论、原则、方 法和技术的学科。计算机学科包括科学和技术两个方面,计算机科 学侧重于研究现象揭示规律;计算机技术则侧重于研制计算机和研 究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第四章
表1-1 通用问题与求解问题的相应软件
第四章
基于计算机的问题求解
— 13 —
4.2.2 基于计算机程序的问题求解
1. 求解问题的程序方法
程序主要包含如下两方面的信息: (1)对程序中操作的描述。 (2)对程序中数据的描述。
第四章
基于计算机的问题求解
— 14 —
4.2.2 基于计算机程序的问题求解
#define PAI 3.14159 #include <math.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double x; int y,i,yy;
for(i=1;i<80;i++)
if(i==40) printf("*"); else printf("-"); printf("\n");
第四章 第1章 基于计算机的问题求解 基于计算机的问题求解
4.1 问题描述与抽象 4.2 基于计算机的问题求解方法 4.3 计算机科学的知识领域
第四章
基于计算机的问题求解
— 20 —
1. 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及其周围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即研究计算机系统结构、 程序系统(即软件)、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本身的性质和问题的学科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包含各种各样与计算和信息处理相关主题的系 统学科,从抽象的算法分析、形式化语法等等,到更具体的主题, 如编程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和硬件等。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第4章基本操作――Word文档的建立和编辑》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第4章基本操作――Word文档的建立和编辑》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第 4 章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 4.1.2 基本操作――Word 文档的建立和编辑》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课例名
《第 4 章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 4.1.2 基本操

作――Word 文档的建立和编辑》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
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Word2010 文档的建立与
编辑》是该教材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的重点,本
节内容在该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继传授
Windows7 操作系统的技能知识后,进行演练操作的实
教材分析 验教学课,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需要,作相应
的变动和调整。从知识的结构来看,是对学过知识的综
合和提高,从技能培养来看,通过本课的学习、练习,
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运用的能力,使学生
通过教学中尽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边演示边讲 授,再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 程中,学生始终保持愉快轻松的学习情绪,充分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观察、自学、探索、分析、 归纳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本 知识,掌握文字处理软件 Word2010 的使用方法,熟练
化。为落实教学目标,优化课堂结构,把课时教学内容
化为由浅入课的两个知识点,从认知、情感、技能领域
分别突破难点。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 Word2010 文档的建立和
编辑的有关知识,掌握 Word2010 文档的建立和编辑的 操作的方法、步骤和要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运用 的能力,掌握 Word2010 文档的建立和编辑与学科知识 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注重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举一反 三的迁移能力,把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其他文字处理 软件及 Office2003 中的其它软件的使用、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第四章 资源管理技术
文件存储区按如下原则进行 组织:
①从尾向前,每 50 块分成一组, 并且每组的最后一块用于登记下 一组50块的物理块号和块数。 ② 最 前 面 不 超 过 50 块 的 那 一 组 ( 111 # ~ 150 # )的物理块号及 其块数存放在专用块的空闲块栈 中。 ③尾部第一组只有 49 块,第 3950 块的第一个元素为 0 (其余每一 元素对应一个块号),用以表示 文件卷的卷尾。分配时,如果遇 到块 号为0,则表示此文件卷的 空闲区资源已耗尽,此时系统要 发警 报,并作特殊处理。 22
24
第四章 资源管理技术
在空闲块释放时,要将指针SP进一(即SP=SP+1),并将释放的 物理块号记入SP指向的那个单元(即压入中)。 如果此时栈已满(即SP=50),则将专用块中空闲块栈的内容记入 要释放的物理块中,且置SP=0,然后将释放的物理块号记入SP指向的 那个单元(即进行拉链)
25
第四章 资源管理技术
2. 文件的目录结构
为方便对文件进行存取和管理,系统要建立一个文件目录,存放
每个文件的有关信息
(1)简单文件目录:主要包含以下信息
文件名 有关文件结构的信息 有关存取控制的信息 有关管理的信息
17
第四章 资源管理技术
(2)二级文件目录结构:允许每个用户建立各自的名字空间,并通 过建立相应的总文件目录来管理这些名字空间
第四被分配的空闲块。 在初始化后,栈顶指针SP=39,如图4.26(a)所示。 在申请时,只要将当前指针指向的内容(物理块号)取出分配,并 记入该文件的活动索引节点的I-addr中,且指针退一(即SP=SP-1)。
23
第四章 资源管理技术
如果当前指针为0,则将当前物理块号(150)暂时保存起来,并将 150块中的内容取至专用块的空闲块栈中,并置SP=49,如图(b)所示。 然后将块150分配出去,记入该文件的I-addr中。 图4.26(c)表示又分配出去两块后的情况。
12
第四章 资源管理技术
连续文件:该存储方式中,一个文件的信息按其逻辑上的连续关系 存放到相邻的物理空间中
13
第四章 资源管理技术
链接文件:为使系统能够找到逻辑上连续的下一个物理块,在每一 个物理块中设有一个指针,指向该文件的下一物理块
链接文件的优点:文件可动态变化,存储效率较高
14
第四章 资源管理技术
个内存分区,同时将该分区的首地址送到BR,该分区的长度送到LR。
其次,将程序指令中的有效地址转换成为实际的内存地址 实际内存地址D=BR+指令中的有效地址 若BR≤D<BR+LR,则按地址D进行访问,否则表示地址越界错误
4
第四章 资源管理技术
1. 界地址存储管理
分区分配方式中,分为固定分区(分区的大小固定)和动态分区
(分区大小可变,或可变分区) 固定分区分配方式用于单道程序系统,动态分区分配方式用于多
道程序系统
2. 分页存储管理
该方式的特点:作业空间被划分为页,实际的内存空间被划分为
块,其中页的大小与块的大小相等
当某个作业被调入内存运行时,由重定位机构将作业中的页映射 到内存空间对应的块上,实现地址的转换
由文件系统统一管理
文件系统:指负责存取和管理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
1. 文件的逻辑结构
通常分为记录式有结构文件和无结构文件两种
(1)记录式文件:分为定长记录文件和变长记录文件 (2)无结构文件:只是有序的相关信息的集合,文件内部无结构
(如源程序、中间代码等)
11
第四章 资源管理技术
2. 文件的物理结构
内存的有效利用
分页系统中,页是信息的物理单位,它有利于内存的有效利用, 但不利于用户的程序设计 两者的优缺点结合,出现了段页式存储管理
10
第四章 资源管理技术
4.3.2 外存储器中文件的组织结构
计算机中的大量信息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外存储器中,文件管
理是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 文件:指具有符号名字的一组相关元素的有序集合。各类文件均
第四章 资源管理技术
2. 分页存储管理
还需要建立3个表 (2)存储分块表MBT。用于记录 内存空间中每一块的使用情况,系 统按照此表内容具体分配内存 (3)作业表JT。用于记录每个作业
的状态与资源使用的信箱,主要包
括作业号,页表大小,页表地址 分页存储管理是一种支持“虚拟
图4.14 分页系统管理机构示意图
的项,这个调整过程称为地址重定位
2
第四章 资源管理技术
存储管理的功能 (1)地址变换:把用户程序中的相对地址转换为内存中绝对地址 (2)内存分配:根据程序需要和实际内存的大小,按一定策略划分
内存,分配给各个程序使用
(3)存储共享与保护:各用户程序与操作系统之间共享与互不干扰 (4)存储器扩充:多道程序共享内存,内存资源紧张,操作系统需 要根据各个时刻用户程序允许的情况合理利用内存
9
第四章 资源管理技术
3. 分段存储管理
分页存储管理的缺点:分页存储管理方式中,分页是在作业的线
性地址空间上对作业进行的,存在两个问题 (1)不利于程序的动态链接装配
(2)不利于程序与数据的共享
分段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分段地址空间,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 反映了程序的逻辑结构,因而方便了用户的程序设计,但它不利于
3
第四章 资源管理技术
几种基本的存储管理技术
1. 界地址存储管理
该方式的特点:系统和用户作业都以分区为单位享用内存,内存 空间被划分为一个个分区,一个作业占用一个分区
该内存分配分配方式中,为实现地址的转换需要设置基址寄存器
(重定位寄存器)BR和限长寄存器(界限寄存器)LR 地址变换过程:一个作业调入内存运行时,首先给该作业分配一
索引文件:为每个文件建立一个索引表,表中的每个项目指出了文 件记录所在的物理块号,在文件说明中指出了各文件的索引表
15
第四章 资源管理技术
索引文件:
索引文件结构有利于进行随机存储,同时又具备链接文件结构的优点,但由于需建 索引表所以开销较大,速度较慢,因此常采用多级索引来解决。
16
第四章 资源管理技术
二级目录结构解决了文件重名的问题,也解决了文件的连接问题
18
第四章 资源管理技术
(3)多级目录结构:在多级目录结构中,每一级目录可以是下一级 目录的说明,也可以是信息文件的说明,从而形成层次结构
19
第四章 资源管理技术
文件空闲区的组织
(1) 空闲文件项和空闲区表 空闲区与其它文件目录放在一个表中,效率不高 (2) 空闲块链 将空闲区连接在一起 (3) 位示图 用若干字节构成一张表,表中每个二进制位对应一个物理块,并依此顺号排 列. (4) 空闲块成组链接法
成组链接法及相应的空闲块分配、释放算法具有以下几个优 点:
①通常只需要在专用块中登记一部分空闲块号,其余的空闲块 利用空闲块本身作为临时登记表,并不需要为拉链花费额外的空间 开销。 ②专用块在文件卷启用时就复制到内存中,申请和释放盘块都 在内存中进行,除了在栈满(释放时)或空(分配时)时需要进行 I/O操作外,平时不需要额外的I/O操作,因而速度比较快。 ③可以从内存的专用块中直接得到物理块号,填入I-sddr后, 即可交设备处理程序处理。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二O一O年十一月
1
4.3 存储空间的组织
4.3.1 内存储器的管理技术
内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资源,它被多道程序所共享,是各程
序的竞争对象,对内存储器资源进行有效组织、管理和分配是操作 系统的主要任务之一 绝对地址:内存中的实际地址 相对地址:用户程序中所使用的地址 地址变换:当用户程序进入内存执行时,必须把用户程序中的所有 相对地址转换成内存中的实际地址,否则程序无法执行 地址重定位:在进行地址变换时,必须修改程序中所有与地址有关
26
存储”的存储管理技术
7
第四章 资源管理技术
2. 分页存储管理
虚拟存储器:一个作业的大小不能超过实际内存空间的大小,实
际上在作业运行过程中可以只让当前用到的信息进入内存,其它当 前未用的信息留在外存,当作业进一步运行需要用到外存中的信息 时,再把已经用过但暂时还不会用到的信息换到外存,把当前要用 的信息换到已空出的内存中,从而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比实际内存大
得多的地址空间,这个空间不是真实的存储空间,而是虚拟的,这
样的存储器称为虚拟存储器
8
第四章 资源管理技术
2. 分页存储管理
分页存储管理的优点
(1)由于提供了大容量的虚拟存储器,用户的地址空间不再受内存 大小的限制,大大方便了用户的程序设计 (2)更有效地利用了内存 (3)每个作业只有一部分信息占用内存,进而可容纳更多的作业进 入系统,这样更有利于多道程序的运行
5
第四章 资源管理技术
2. 分页存储管理
为实现地址转换,在分页系统中,用户程序指令中的有效地址由
页号和页内偏移量两部分组成,如图
还需要建立3个表 (1)每个作业要有一个页表PMT: 用于记录该作业的每一页的页号以 及该页是否在内存的标志,若某页
图4.14 分页系统管理机构示意图 6
以进入内存,则还要记录该页在内 存的块号
20
第四章 资源管理技术
块0#是作为系统引导用,不属于文件系统管理。 块1#是文件卷的专用块。它用以记录文件卷总的使用情况,包括文件卷的总块 数、索引节点区的大小、文件卷的保护特性等。在专用块中还开辟了一个用 于登记空闲块区域的空闲块栈。 块2#~(k+1)#是索引节点区。这个区的大小是依据系统的使用环境和文件的大 小来决定的。例如,如果文件大而数量少,则索引节点区可以小些;反之, 则可以大些。 块(k+2)#~n#是文件存储区(包括存储目录)。 块(n+1)#~m#是进程对换区,用以保留对换到外存的进程映象。这个区也不属 于文件系统管理。 假设文件卷共有4801个物理块,其中块0#为系统引导用,块1#为专用块,块 2 # ~ 110 # 为索引节点区,块 111 # ~ 3999 # 为文件存储区,块 4000 # ~ 4800 # 为进程对换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