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2016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3月)质量检查历史试卷
福建省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单科质量检查试题(扫描版)

福建省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单科质量检查试题(扫描版)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评分参考(供设区市评卷点内部掌握)第 I 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共3题,第25、26题各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20分)(1)官方印刷规模扩大;民间印刷更加活跃;印刷品种类丰富,适用范围广;印刷技艺、质量更为精良。
(6分。
只要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西方传教士的引领;对西方新知和新闻传播的需求;利润丰厚吸引资本的介入(商人投资);机械动力的使用与造纸、制墨技术的进步;西方活字印刷术比传统印刷术更具优势。
(8分。
只要答出其中四点即可)(3)①活字印刷术在北宋发明以后,受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制约,并未得到推广,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
②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及社会环境与文化需求的变化,活字印刷术得以广泛应用并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
(6分。
若答“新技术的应用深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同时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又能推动社会发展”给2分)26.(20分)(1)享有充分自主权;集政治、军事、商业(或经济)职能于一体;主要势力范围在东南亚;排挤竞争对手;采取集资运作方式(资本运作);赢利丰厚。
(6分。
答出其中3点即可。
作答时,不得照抄材料。
若照搬材料,最多给3分)(2)监管、垄断对外贸易;阻断中外民间交往,维护专制统治;增加财政收入;维护天朝上国权威。
(6分。
答出其中3点即可)(3)属性:前者属于具有一定国家职能的(或“资本主义”)(1分)早期殖民贸易机构(1分);后者是封建专制政府(1分)设立的外贸垄断组织(1分)。
影响:前者加速了荷兰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荷兰成为17世纪的殖民霸主。
后者限制了中外交流,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4分)27.(12分)(1)辛亥革命的打击(2分);北洋势力(袁世凯)的逼迫(2分);民心所向(1分),清朝大势已去(或“统治土崩瓦解”)(1分)。
福建省福州市高三历史毕业班3月质量检查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2016年某某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书等高级文职。
两宋时期,在“枢密使”、“枢密副使”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
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方略是A.强干弱枝B.分散军权C.重文轻武D.守内虚外25.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罢黜百家的结果B.科举制度的繁荣C.民间书院的兴盛D.宋明理学的影响26.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
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
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A.保证了决策某某B.强化了专制皇权C.提高了行政效率D.适应了军务需要27.晚清的留日学生刊物多以《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新某某》、《某某潮》等命名,欧榘甲在长篇文章《新某某》中提出“以某某之人,办某某之事,筑成某某自主之势,以健全全国自立之起点”。
这反映了留学生中普遍存在的A.反清革命的意识B.国家救亡的心态C.联省自治的主XD.立宪改良的愿望28. 1904年某某商务总会成立时章程规定“本会拟妥筹经费,设立商务学堂,造就人才,以维商务”,1906年商部对此批示:创设中等商业学堂,系属振兴商业要义,自应准予立案。
这体现了A.新式学堂创办受到扶持B.实业救国思想成为潮流C.政府改变传统经济政策D.商会增强地方自治实力29. 1912年,政府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西医),摒中医于政府教育体系之外,由此引发了民间有关中西医的论争长达10多年。
这反映出A.传统教育的近代化转型B.科学精神深入人心C.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官民立场尖锐对立30.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国家集中力量在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三线”地区进行工业基础建设,其布点与选址的原则是靠山、分散、隐蔽。
福建省2016届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1至9页,第Ⅱ卷10至16页,共300分。
第1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在楚国一次内乱中,以孝顺著称的大臣申鸣奉命平叛。
其父因此被绑为人质,最终遇害。
国君封赏之余,申鸣悲叹“行不两全,名不两立”而自刎身亡。
这反映了A.“忠孝两难”的道德困境B.“礼崩乐坏”的社会颓势C.“移孝作忠”的价值取向D.“家国一体”的国家形态25.西汉时期,先前大量使用的青铜兵器逐渐被铁制兵器取代,退出历史舞台。
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是A.经济发展导致铸币铜料紧缺B.农耕工具革新推动兵器革新C.火药应用改变传统战争样式D.铁业官营促进冶铸技术进步26.宋初,民户需轮流充当州县差役。
后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由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相应的雇人费用。
这一政策的调整A.改变了服役主体资格B.催生了新型生产关系C.改善了国富民穷状况D.保证了小农生产稳定27.明末郑氏开台至清初康熙治台期间,闽粤两地居民大规模迁移台湾,与原住民共同参与当地开发。
其结果A.弱化了中央对闽粤地区的控制B.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C.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D.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28.阅读表l,表格数据反映了A.列强商品输出激化市场竞争B.传统自然经济抵制西方侵略C.丝织行业仍然拥有竞争优势D.民族企业发展迎来短暂春天29.《筹办洋务始末》载,恭亲王奕忻上奏朝廷,指出外国人“于中国书籍,潜心探索,往往辩论事件,援据中国典制律例相难”,因此,“(今)欲借彼国事例以破其说,无如外国条例”。
这一建议体现了他A.培养翻译人才的愿望B.师夷制夷的外交设想C.重振清朝国力的决心D.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30.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
福建省厦门市2016届高三3月第一次质量检查 数学(文)试题

厦门市2016届高中毕业生第一次质量检查数学(文科)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032|41|2≤--=<<=x x x B x x A 则()=B C A RA .[ 3,4) B.[-1,4) C.(1,3] D.(1,3)2.在数列{a n }中,a n+1-a n =3,a 2 =4,S n 为{a n }的前n 项和,则S 5=A .30B .35C .45D .503.已知变量x 与变量y 之间具有相关关系,并测得如下一组数据:则变量x 与y 之间的线性回归直线方程可能为A .y = 0.7x -2.3B .y = - 0.7x+10.3C .y = - 10. 3x+0.7D .y =10. 3x -0.74.已知双曲线222-1(0)3x y a a =>的离心率为2,则其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A .x- 3y=0 B .3x -y =0C .x- 3y=0D .3x -y=05.在△ABC 中,M 是BC 的中点,BC =8,AM =3,AM ⊥BC ,则AB AC ⋅=A .一7B .一72C .0 D.7 6.已知函数f(x)为奇函数,当x ≥0时,f(x)=log 2(x+l)+m ,则f(1一2)的值为A .- 12B .-log 2(2-2)C .12D .log 2(2一2) 7.在右侧程序框图中,输入n=l ,按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为A .1B .2C .3D .48.已知x ,y 满足约束条件-030,0x y ax y y ≥⎧⎪+-≤⎨⎪≥⎩(其中a>0),若z=x+y 的最大值为1,则a=A. l . .B.3C.4D.59.函数()()sin 0,||2f x x πωϕωϕ⎛⎫=+>< ⎪⎝⎭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其图象经过点(712π,0),则函数()x f 在区间[0,2π]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 A .1-3 B.0 C .12 D .1+3 10.已知直线l 1的方程为x-y-3 =0,l 1为抛物线x 2= ay(a>0)的准线,抛物线上一动点P 到l 1,l 2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22,则实数a 的值为A. l B .2 C.4 D.2811.如图,网格纸上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l ,粗线画出的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若该几何体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A .12πB .24 πC .36πD .48π12.已知函数f(x)=xlnx 一ax 2+a 不存在最值,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0,1]B .(0,12] c .[1,+∞) D .[12,+∞)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若复数z满足(1+2i)z=5,则复数z的共轭复数z=14,如图,已知三棱柱ABC - A1B l C1中,点D是AB的中点,平面A1DC分此棱柱成两部分,多面体A1ADC与多面体A1B1C1DBC体积的比值为15.已知函数f(x)=的值域为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16.已知数列{a n}满足a1=a2 =2,且a n+2=(1+cosn )(a n-1)+2(n∈N*),S n是数列{a n}的前n项和,则S2n=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福建省厦门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厦门双十中学2016届高三(上)期中考历史试卷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2分,共72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2.刘建国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
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B.防止地方分裂割据的中央集权制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专制统治3.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
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
这反映出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B.丞相的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 D.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4.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认为:“第一帝国”(秦汉)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第二帝国”(隋唐宋)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第二帝国”与“第一帝国”相比主要的区别是A.官僚政治的形成与否 B.选官制度的形成与否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否 D.政治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5.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
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
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6.明初下令迁江南民十四万户到凤阳;后再迁天下富户五千三百户到南京;后又强迫各地富户一万四千三百余户迁到南京。
福建省厦门市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某某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试题24.公元1世纪初,王充在《论衡》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两部作品都A.主X秉持实诚的作风B.反对儒家思想神学化趋势C.因切中时弊而被重视D.表达了对社会稳定的期盼25.南北朝时期,史籍中有关巴蜀豪族称谓的词汇通常有“大姓”、“大族”、“豪族”、“著姓”等等,但隋唐以来,“土豪”、“富室”、“富人”、“田家”等词汇取而代之,特别是中唐以后,这种情况变得尤为常见。
这主要反映了A.商品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B.地方势力割据的风险加大C.赋税制度调整加剧了土地兼并D.传统宗法血缘组织的弱化26. 表1表1为不同史籍中与X彧有关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X彧为元朝初期的中枢重臣B.卢世荣遭致X彧妒忌与攻击C.御史台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D.X彧因秩卑权重而积极监察27. 表2明清时期两湖地区的移民运动,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规模庞大。
表2为当时长久迁居该地区的移民原因分类表。
在这四类移民中,前三类占绝大多数。
据此可以推断A.战乱与移民迁徙无关B.长江流域开发重心向中上游转移C.强制性移民占比较大D.政府的传统政策制约了区域开发28.轮船招商局成立之前,长江的航运业为外国公司垄断,但这些公司却有很大比重的华人资本,“华洋合资,华资为主,洋商主持”,不少洋行的许多轮船实际为华商所有。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列强尚未开始对华资本输出B.中国近代造船业初步发展C.新式航运需要专业化的管理D.政府支持中外合资的模式29.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
两江总督X坤一、湖广总督X之洞联合立宪派X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
由此可见A.阻挠变法的顽固派已经垮台B.地方势力主导新政进程C.革命党起义刺激清政府变革D.制度变革成为社会共识30.1927年11月,宋庆龄、邓演达等发表《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宣言》称,“农民必能于最近与城市之革命势力重心联合”,“(将来)政权主要的掌握在工农为中心的平民群众手上,其经济建设必超越资本主义之毒害向社会主义前进”。
2016年福建厦门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6年福建厦门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100(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60准考证号姓名座位号注意事项:1.全卷五大题,37小题,试卷共6页,另有答题卡。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
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图1两件绝世青铜精品。
它们铸造于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2.图2是我国一项出土文物的拓本,这一文物的材质是龟甲,其中的文字被称为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3.我国古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骚扰,保护中原农耕文明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伟大工作是A.都江堰B.长城C.大运河D.北京故宫4.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
”“大风气”指的是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尊孔复古D.“打倒孔家店”5.“一带一路”构想赋予古代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古丝绸之路是A.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B.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通道C.南北经济交流的通道D.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体的航路6.专家通过考证推断:厦门开发时间最迟可以追溯到唐朝。
下列各项中,能得出这一结论最权威的证据是A B C D7.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为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8.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提取表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C.《水经注》D.《本草纲目》9.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不包括A.抗击匈奴B.册封达赖和班禅C.设置驻藏大臣D.设置伊犁将军10.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黄埔军校D.清华大学11.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赔款4.5亿两白银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拆毁大沽炮台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12.图4连环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13.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CCTV-发现之旅《美丽中华行》栏目推出“忆红军,寻红旅”系列节目。
福建省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监测试卷

福建省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监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4题;共24分)1. (1分) (2017高一上·仙桃月考) 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
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A . 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B . 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C . 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D . 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2. (1分) (2018高二下·定远开学考) 有一种学说,主张“信奉者应抛弃志向,避开荣誉和责任,在沉思冥想中回归大自然。
理想的臣民有粗大的骨骼、强壮的肌肉和空空如也的脑袋;而理想的统治者则是‘清心寡欲地治理人民’”。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 . 墨子B . 秦始皇C . 孔子D . 老子3. (1分) (2018高二下·射阳会考) 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国家格局的形成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下列叙述属于这一时期变化的是()A . 通过分科考试选官的制度正式形成B . 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主要耕作方式C . 雕版印刷开始进入“黄金时代”D . 政府对市场交易的管理逐渐松弛4. (1分) (2018高二下·温宿期末) 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这样说道:“科举制度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做法垄断所有的官僚。
”他的意思是()A . 君主用科举制度这只“看不见的手”来维护统治B .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最好的选官制度C . 科举制度为行政效率提高创造了条件D . 科举制度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崇儒重学的风气5. (1分) (2016高三上·双流月考) 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非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且因随奉“撰述谕旨”而“权势日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市2016 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测试24. 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
这说明分封制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25. 《管子》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鍼(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小马车)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由此可知当时A.各行业分工比较细致 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经成熟C.官营冶铁业相当发达 D.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地位重要26. 钱穆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
……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
上述现象得以改变是在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27. 清同治皇帝在位时期(1862~1874)也被史学家称为“同治中兴”。
这一称呼的主要依据是当时中国A.效法西方进行革新 B.进行新式政治改革C.进入战后恢复阶段 D.有效遏制列强瓜分28. 晚清重臣于式枚上奏称:“自辛丑始昌言变法,自丙午遂定议立宪,其初心本于望治之切,其流弊乃渐失权限之分。
横议者自谓国民,聚众者辄云团体。
数年之中,内治外交用人行政皆有干预之想。
”这表明他A.反对康梁变法维新 B.主张兴民权设议院C.反对政府速行立宪 D.呼吁民众谨守本分29. “总税务司通令”是自1861 年开始中国近代海关总税务司下发各海关税务司的普发性公文,以英文行文。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致力于将通令改为中文行文,1942 年这一诉求得以实现。
由此可知,这一转变是A.中国近代反帝运动发展的成果 B.中国近代海关国际性减弱的象征C.欧洲团结中国抵抗日本的需要 D.中国国际地位大为提升的标志30. 1949 年后以专业知识自重、以市场需求自立的自由职业者多被纳入国家事业或者公营单位之下。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社会主义制度逐步确立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推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31. 古雅典著名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约前446~前385)屡屡在作品中批评和讽刺当权人物,晚年他夸耀自己因此而受过多至七十五次的控告,但每次总是被判无罪。
据此可以推断,当时雅典A.城邦民主陷入危机 B.法制建设尚未完善C.名人享有一定特权 D.创作自由不受限制32. 闵采尔(1489~1525)曾是路德的拥护者,在同矿工、农民密切接触过程中逐渐形成其新的宗教观:强调信仰的源泉是“人内心的灵光”,否认圣经是唯一无误的启示,主张建立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财产的社会。
这种理想最终没有实现,主要是因为其A.摒弃宗教信仰导致社会危机 B.迥于路德而遭下层民众反对C.观点激进而缺乏实施的条件 D.倡导“因信称义”而遭镇压33. 图7 是1932 年4 月美国某报刊登载的一幅漫画。
作者意在A.赞扬罗斯福保护农民传统生产方式的主张B.嘲讽罗斯福补贴农民调控农业生产的理念C.肯定罗斯福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设想D.批评罗斯福借鉴苏联农业发展经验的意图34. 1954 年,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巴基斯坦、泰国等八国,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成立东南亚公约组织,“按照本区域情势随时的需要,进行关于军事策划的磋商”,“把柬埔寨、老挝、越南自由领土划入保护区域”。
该组织旨在A.防止法西斯死灰复燃 B.成为亚洲版的“北约”C.践行日内瓦会议精神 D.推进东南亚区域一体化35. 捷克前总统哈维尔曾说:“整个工业部门生产着人们不感兴趣的东西,而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却十分匮乏。
……我们的前政权,以其狂妄自大和偏狭的意识形态,将人缩减成一种生产力和相当于一个生产工具。
”在此,他抨击的是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社会化大生产 B.机器大工业时代的流水线生产方式C.政府掌控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计划经济体制40.(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什么欧洲的贸易和商品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后来显然促进了社会转型,使以土地为核心要素的农业社会演进到以资本为核心要素的工业社会?这应该是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自11 世纪以后,欧洲农业耕作技术与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1至13 世纪的拓边殖民运动也使得耕种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保障了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14 世纪中期前,欧洲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一直存在,农业技术的进步节省了劳动力,使得一部分人从旧有的土地经营中摆脱出来,人口开始大量流动,从而带来了商业贸易的机会,而商业的复兴刺激了城市的兴起。
“因而我们认为中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扩张,是对因人口增长而变成可靠的专业化和贸易所带来的机会的直接反应。
”——摘编自萧国亮等编著《世界经济史》等材料二由宋元至明清,中国人口数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土地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田地,另一方面也不断开辟边疆、山区和海岛。
清代江西、湖广、广东、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的破产流民源源不断进入川、陕、楚三省边界地区,于是“老林渐开”,“可种之土愈广”,且“多资木箱、盐井、铁厂、纸厂、煤厂、佣工为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方面,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着为交换目的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但规模都不一定很大。
与此同时,大量非商品生产者的产品进入市场交换,从而带动了商业的繁盛。
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和东南沿海个别城市或某些山区的手工业部门中首先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增长,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领域中。
19 世纪中期以后,外国机制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传统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被逐步瓦解。
——摘编自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欧洲和中国人口增长所产生影响的异同。
(10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欧洲和中国社会经济的不同走向,并分析原因。
(15分)4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恩格尔系数是经济学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其计算公式为:恩格尔系数=(食物总支出÷家庭总支出)×100%。
根据图11 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城市、农村或两者对比,截取任一时段说明其变化趋势及原因。
(说明:要求史实清楚,逻辑严密,论证合理)请考生在第45、46、47、48 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汉初,刑制改革逐步推进。
文帝下诏:《“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夫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肉刑,有以易之。
”定律改劓刑(割鼻子)为笞三百,改斩左止刑(砍左脚)为笞五百。
景帝曰:“治狱者务先宽。
或至死而笞未毕,朕甚怜之。
”遂先后两次下诏减笞法,笞刑最重一等原为五百,最终减至两百;又定《棰令》,棰(笞刑刑具)长五尺,竹也,平其节,当笞得笞臀。
自是,笞者得全。
时人评价:(“文景)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刑罚大省。
”汉后,多数朝代不再采用肉刑。
——摘编自《汉书·刑法志》等(1)根据材料,概括文景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景刑制改革的原因并指出其历史地位。
(9 分)46.(15 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英国著名思想家霍布斯(1588~1679)认为:人类在产生国家以前过着“自然状态”的生活,那时,人们不受任何政治禁令的约束,享有完全的自由自主的“自然权利”,后来自愿互订契约而形成社会,产生国家,出现了政治统治。
……人之初性本恶,人生来就是自私和损人利己的,被相互侵害的渴望支配着,因而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经常“相互攻杀无已”,出于“理性”,人们要求摆脱这种难以容忍的敌峙,必须寻求和平;为此,人们才相互间缔立契约以求“自保和自全”;为了要使缔约者履行所约,霍布斯认为必须有一个能“临于其上,威之以刑”的绝对权威,这样才可使缔约者“自制以相安”,否则就会“团体瓦解,而互战又起”,人们将再度陷入由于“性恶”而导致的“相互攻杀”的“无政府状态”。
……因为处于过渡性阶段,在一定时期内,霍布斯的国家主权新_軑乢P?W__思潮不能不含有封建世界观的因素。
——摘编自顾学杰《霍布斯的国家观与十七世纪英国革命》(1)根据材料,概括霍布斯的国家观。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霍布斯的国家观。
(9 分)47.(15 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略)48.(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道光中,海疆事棘,学者欲通知四裔之事,始竞编译地志,若《海国图志》、《瀛寰志略》、《朔方备乘》等书,皆杂采诸书为之,非专译也。
咸丰中,海宁李善兰客上海,与英人艾约瑟、伟烈亚力等游,译述重学、几何、微积等书,于是译事复兴。
同治初,总理衙门设同文馆,并设印书处,以印译籍。
……建广方言馆,教西语西学,以译书为学者毕业之证。
后又移并于制造局,而制造局的翻译馆,尤专以译述(格致、化学、制造各书)为事。
近世译才,以侯官严复为称首,其译赫胥黎《天演论》标举译例,最中肯綮。
嗣译斯密亚丹之《原富》、穆勒约翰之《名学》、斯宾塞尔之《群学肄言》、孟德斯鸠之《法意》、甄克斯之《社会通诠》等书,……于是华人始知西方哲学、计学、名学、群学、法学之深邃,非徒制造技术之轶于吾上,是为近世文化之大关键。
——摘编自柳诒徵《中国文化史》(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译介西学的发展历程。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严复译介西学的影响。
(9 分)历史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