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专项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外国文学)专项训练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外国文学)专项训练

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见玛丝洛娃受审列夫·托尔斯泰第三个被告是玛丝洛娃。

玛丝洛娃一进来,法庭里的男人便都把目光转到她身上,久久地盯住她那张白嫩的脸、那双水汪汪的黑眼睛和高高的胸部。

当她在人们面前走过时,就连那个宪兵也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直到她坐下。

等她坐下了,宪兵这才仿佛觉得有失体统,慌忙转过脸去,振作精神,木然望着窗外。

庭长等着被告坐好。

玛丝洛娃坐了下来,庭长就转过脸去对书记官说话。

例行的审讯程序开始了,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毫不耽搁,气氛十分庄严。

这种有条不紊、一丝不苟的仪式使参加者都很满意,他们更加坚信自己是在参加一项严肃而重大的社会工作。

庭长说,陪审员的权利是可以通过庭长审问被告,可以使用铅笔和纸,可以察看物证。

庭长讲话完毕,就向几个被告转过身去。

“你叫什么名字啊!”好色的庭长特别亲切地问第三个被告。

“你得站起来。

”他发现玛丝洛娃坐着不动,和颜悦色地说。

玛丝洛娃身姿矫捷地站起来,现出唯命是从的神气,挺起高耸的胸部,用她那双笑盈盈而略微斜睨的黑眼睛直盯住庭长的脸,什么也没回答。

“你叫什么名字?”“柳波芙。

”她迅速地说。

聂赫留朵夫这时已戴上夹鼻眼镜,随着庭长审问,挨个儿瞧着被告。

他眼睛没有离开第三个被告的脸,想:“这不可能,她怎么会叫柳波芙呢?”他听见她的回答,心里琢磨着。

庭长还想问下去,但那个戴眼镜的法官怒气冲冲地嘀咕了一句,把他拦住了。

庭长点点头,又对被告说:“怎么叫柳波芙呢?”他说,“你登记的不是这个名字。

”被告不作声。

“我问你,你的真名字叫什么?”“你的教名叫什么?”那个怒容满面的法官问。

“以前叫卡吉琳娜。

”“这不可能。

”聂赫留朵夫嘴里仍这样自言自语,但心里已毫不怀疑,断定她就是那个他一度热恋过,确确实实是热恋过的姑娘,姑妈家的养女兼侍女。

当年他糟蹋了她又抛弃了她,从那以后,他再也不去想她,因为想到这事实在太痛苦了,这事使他原形毕露,表明他这个以正派人自居的人不仅一点也不正派,对那个女人的行为简直是十分下流。

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多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_真题-无答案

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多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_真题-无答案

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多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总分100,考试时间60分钟)一、多项选择题1. 1.18世纪法国的启蒙作家有A. 伏尔泰B. 狄德罗C. 笛福D. 菲尔丁E. 卢梭2. 2.德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作家有A. 施莱格尔兄弟B. 霍犬曼C. 霍桑D. 乔治.桑E. 海涅3. 3.萨迪的代表作有A. 《蔷薇园》B. 《先知》C. 《樱桃园》D. 《果园》E. 《园丁集》4. 4.中世纪市民剧的主要剧种有A. 道德剧B. 笑剧C. 傻子剧D. 正剧E. 宗教剧5. 5.《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要人物有A. 安德烈B. 卡列宁C. 彼埃尔D. 列文E. 渥伦斯基6. 6.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有A. 阿斯图里亚斯B. 卡彭铁尔C. 加西亚.马尔克斯D. 鲁尔弗E. 阿达莫夫7. 7.印度上古诗歌总集中最重要、最古老,也最有文学价值的是A. 《奥义书》B. 《梨俱吠陀》C. 《夜柔吠陀》D. 《娑摩吠陀》E. 《阿闼婆吠陀》8. 8.下列属于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的有 A. 克洛德.西蒙B. 贝克特C. 罗伯格里耶D. 尤奈斯库E. 加西亚.马尔克斯9. 9.下列莎士比亚作品中,属于传奇剧的有A. 《辛白林》B. 《仲夏夜之梦》C. 《冬天的故事》D. 《第十二夜》E. 《暴风雨》10. 10.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的长篇小说有A. 《变形记》B. 《审判》C. 《琼斯皇》D. 《城堡》E. 《美国》11. 11.用希伯来语写成的《旧约》由若干部分组成,它们是A. 智慧书B. 诗文集C. 律法书D. 历史书E. 先知书12. 12.弥尔顿以《圣经》为题材的作品有A. 《失乐园》B. 《复乐园》C. 《人生如梦》D. 《天路历程》E. 《力士参孙》13. 13.《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有A. 克罗德B. 法比C. 加西莫多D. 冉阿让E. 爱斯梅哈尔达14. 14.意识流小说的主要作家有A. 乔伊斯B. 普鲁斯特C. 沃尔夫D. 奥尼尔E. 福克纳15. 15.萨迪的代表作有A. 《蔷薇园》B. 《先知》C. 《樱桃园》D. 《果园》E. 《园丁集》16. 16.长篇小说《死魂灵》中的地主形象有A. 柯罗博奇卡B. 玛尼洛夫C. 诺兹德廖夫D. 泼留希金E. 索巴凯维奇17. 17.泰戈尔长篇小说《戈拉》的艺术特色有A. 人物形象对比鲜明B. 人物对话富有论辩性C. 优美的抒情格调D. 故事套故事的框架结构E. 成功的心理描写18. 18.马雅可夫斯基的重要作品有A. 《好!》B. 《穿裤子的云》C. 《列宁》D. 《瓦西里·焦尔金》E. 《开会迷》19. 19.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有A. 加缪B. 布莱希特C. 萨特D. 梅特林克E. 波伏娃20. 20.川端康成《雪国》的艺术特色有A. 充满辩论色彩B. 日本传统与西方意识流交融C. 充满诗意的抒情性D. 运用多种手段塑造人物E. 结构严谨,注重起承转合。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12现代文阅读Ⅱ__外国小说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12现代文阅读Ⅱ__外国小说

练习12 现代文阅读Ⅱ——外国小说[2023·湖北省二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属于他一个人的城市卡尔维诺人们一年中有十一个月都非常热爱自己的城市,如果把他们的城市从他们的生活中拿掉,那肯定得出大事:什么摩天大楼啊,什么买香烟的啊,什么全景银幕电影院啊,这些都是它那不竭魅力不可争议的理由。

城里唯一一个无法确定给出这种情感的居民是马可瓦尔多;但是他心里想得吧……首先……因为他不是特别会说话,所以就无从得知了……其次……他也不是那么重要,所以知不知道也就无所谓了。

一年这么过着吧,突然就到了八月份了。

就这样,大家的情感世界会同时经历一个变化。

突然谁都不喜欢自己的城市了:还是同样的摩天大楼,同样的地下人行道,同样的停车场,这些直到昨天还被无比热爱的地方突然变得讨厌而令人恼火。

人们唯一希望的就是尽快离开这里。

于是,火车几度爆满,高速公路也堵上了,到了八月十五这个盛大节日的那一天,几乎所有的人都离开了这里。

除了一个人,马可瓦尔多是唯一一个没有离开城市的居民。

这天早上,他出门去市中心散步。

他眼前的马路宽畅无比,街上连一辆车也没有,空无一人;街上房子的正面,不管是落下一排篱笆般灰色的金属卷帘门,还是无边无际的百叶窗条,都像碉堡前的斜坡那样紧闭着。

在一整年的时间里,马可瓦尔多一直梦想着能把这马路当马路使,也就是能走在路的中央。

今天他终于能这么做了,而且还能闯红灯斜着穿过马路,或者停在广场中央。

但他明白,这其中的乐趣并不是在于能做这许多不同寻常的事情,而是在于能以另一种方式来看这一切:马路就像是深谷,或者是干涸的河床,房子就像是成片的峭壁,或是礁石的岩壁。

当然,在视觉上显然是缺了一些什么的:缺的倒不是成排停着的车子,或是路口的交通堵塞;也不是大商场门前的人流,或是挤在电车站的人们。

为了能把空下的地方填满,或是为了能把那些方方正正的平面弄弯,所缺的最好是一场水管爆裂造成的水灾,或者是把林荫道路面劈开的树根的入侵。

人教高中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墙上的斑点》谷晓会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视频下载

人教高中选修外国小说欣赏《墙上的斑点》谷晓会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视频下载

|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墙上的斑点》姓名谷晓会工作单位遵化市高级中学年级学科高二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选修一、教材分析《墙上的斑点》选自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单元,选修教材,侧重对学生的能力提升进行训练。

这个单元的话题是叙述,结合高考,主要侧重训练学生对叙述人称的把握。

《墙上的斑点》里,采用了第一人称,使我对斑点的一连串猜想、议论、抒情得以运用自如。

我的尝试就是根据这篇小说的叙述人称的特点,通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的问题探究过程来探究这篇小说的结构、主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伍尔夫及意识流小说。

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小说,感受意识流动的过程。

2、整体感知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向内心、走向深入、关注生命。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1、探究小说的主题意蕴2、提升辐射性思维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意识流小说,一方面对西方社会的人文背景缺乏感性认识,对西方现代主义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叙述方式更是陌生;另一方面,学生要应付大量的专项基础训练,课时紧张,性情浮躁,难以对这些篇幅较长而且艰涩难懂的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意识概念(二)预习交流,感知情节结构(三)合作探究,品悟多元主题(四)总结提升,走进作家内心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意识概念。

多媒体展示苹果图片,提问:看到图片,你联想到什么?1、学生联想和苹果相关的事、物。

2、学生自由发言。

1、激发了学生的兴趣;2、提供了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3、训练了学生的辐射式联想;4、为《墙上的斑点》的引入作了铺垫。

二、预习交流,感知情节结构。

1、“我”从“斑点”出发展开猜测联想共有几次?请概括。

学生交流预习作业。

交流情节:课文中主人公对于斑点的猜测共有六次:1、为了确定是在哪一天第一次看到这个斑点。

(炉子里的火——城堡的旗帜——红色骑士)2、看到斑点好象是一枚钉子留下的痕迹。

2025版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师说程复习构想》 2.2.1 学案一 高考题型研究——知道高考怎么考

2025版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师说程复习构想》 2.2.1 学案一 高考题型研究——知道高考怎么考

2025版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师说程复习构想》2.2.1 学案一高考题型研究——知道高考怎么考复习任务群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侧重于审美与鉴赏的素养性考查一、文体知识概览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本质特征是叙述与虚构,通过叙述虚构世界与人生。

1.小说三要素图示2.小说常见主题图示二、高考小说选文特点散文化小说(也称抒情小说),是介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文体,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新样式。

这类小说情节散文化(或淡化情节),结构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节取胜,也少有冲突,缺乏悬念,呈现给读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主张“不装假,事实都恢复原状,展示生活的本色”,叙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入、浸洒在色调平淡的描写中。

3.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创造出的小说,一般认为“科幻性”“人文性”“文学性”是其三要素。

学案一高考题型研究——知道高考怎么考一、[2024·九省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牵手范小青曾明的眼睛不是一下子坏了的,他先是得了一种眼病,医生就预言曾明的眼睛不行了。

最后曾明真的成了一个盲人。

在黑暗的世界中生存下去,这就是曾明必须选择的路。

曾明被介绍到街道办的福利工厂去工作,往一块小小的金属板上辗螺丝。

上班的时候,把一台收音机开着,节目很丰富,多半是直播形式的,盲人们常常放下手里的活,给电台打热线电话,曾明很快就被吸引,觉得生活有意味得多了。

辗螺丝对曾明来说,真是小菜一碟,进厂不多久,就已经很熟练。

有一天曾明起身去方便,不小心和邻近的老陶撞了一下,金属板翻到了一处,他们一起蹲下来拣金属板。

才拣了几十只,曾明就再也摸不着了,便有些急,道:“我做了一百只了,怎么只有这一点点?”老陶随口回道:“这么凑巧哇,刚好一百。

”“我数到一百,才起身去上厕所。

”几个人笑了起来,曾明道:“你们的意思,是我瞎说?”没人回答曾明的问题,曾明便起身找负责人,负责人听了,也是一笑,道:“算了,又不计件,不要计较了吧。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02梳理概括情节学案(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02梳理概括情节学案(含答案)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02梳理概括情节学案(含答案)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02:梳理概括情节(解析版)考情分析:考势微解命题角度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显性考查,要求直接概括情节或梳理文章脉络;第二种是隐性考查,要求概括心理变化或情感态度,后者考查频率较高。

另外,情节概括题题干中往往有“情节"脉络”“历程"等字样,或者有“概括”“梳理"等字样。

有的题目要求就文本整体加以梳理概括,而更多的则是要求就文本局部进行梳理概括,且有明确的指向性高考链接暗考型:1.(2022·新高考Ⅰ卷)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6分)(《江上》)2.(2021·全国乙卷)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6分)(《秦琼卖马》)3.(2018·全国Ⅲ卷)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微纪元》节选)明考型:4.(2016·江苏卷)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

(6分)(《会明》)情节必备知识:1.小说情节结构组成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是后来一系列事件的起点发展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命运的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结局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2.小说情节常见结构模式(1)常见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模式解读单线结构基本模式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完整模式前面还会有序幕,后面还会有尾声。

目前高考选文多为这样的结构模式双线结构(复线结构) 由两条线索组成,或一明一暗,或一主一副篇目:《药》摇摆式(一波三折式) 大多数小说的情节发展轨迹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不会很顺利地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行进,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经历一定的波折后,再回到正轨,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外国文学史填空题(附答案)

外国文学史填空题(附答案)

外国文学史填空专项练习(附答案)1.希腊早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和()。

2.希腊神话的内容包括()和()。

3.马克思曾经评价“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而且是它的()”。

4.现今流传下来的最早一首以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长诗是()。

5.赫西奥德的叙事长诗()是关于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最早的系统的描述。

6.萨福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女诗人,柏拉图称她为()。

7.被称作“基督教之父”的是()。

8.荷马史诗包括()和()。

9.《伊利亚特》一开篇就提出它的主题是()。

10.《奥德塞》的主题是()。

参考答案1-10 神话,荷马史诗;神的故事,英雄传说;武库,土壤;赫西奥德的教诲诗《工作与时日》;《神谱》;“第十位文艺女神”;斐洛;《伊利亚特》(或译《伊利昂记》),《奥德塞》(或译《奥德修记》);阿喀琉斯的愤怒;还乡。

11.古希腊戏剧起源于(),古希腊悲剧起源于(),喜剧的前身是()和()。

12.埃斯库罗斯被人们誉为(),他的代表作《俄瑞斯忒亚》三部曲包括()、()和()。

他的()是现存希腊悲剧中唯一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

13.索福克勒斯被文学史家誉为(),他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弗洛伊德曾根据这部悲剧提出了著名的()理论。

14.欧里庇得斯被称为(),又由于他善于刻画人的心理而被誉为()。

15.阿里斯托芬的()是流传至今唯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作品,林间飞鸟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社会——(),这是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乌托邦思想的表现。

16.奥古斯都时期三大诗人及代表作是维吉尔的()、贺垃斯的()和奥维徳的()。

17.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最高成就的是()。

18.中世纪文学主要包括教会文学、()、()和()。

中世纪教会文学的主要内容是()。

19.日尔曼人的一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史诗()是流传至今的早期英雄史诗中最完整的一部。

20.中世纪后期英雄史诗中最著名的有法国的()、西班牙的()、德国的()和俄罗斯的()。

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外国文学史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中世纪法国骑士抒情诗中最著名的是A.牧歌B.破晓歌C.夜歌D.怨歌正确答案:B解析:法国骑士抒情诗咏唱对责妇人的爱慕和崇拜,最常见的形式有牧歌、破晓歌、夜歌、怨歌等。

其中以“破晓歌”最为著名,叙述骑士和贵妇人在破晓时分依依惜别的情景。

2.对话体幻想小说《乌托邦》的作者是A.托马斯.莫尔B.罗伯特.格林C.约翰.李利D.马洛正确答案:A解析:托马斯.莫尔的主要著作《乌托邦》是一部对话体幻想小说,这部作品成为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最初重要著作之一。

3.“他人就是地狱”出自于萨特的作品,该作品是A.《禁闭》B.《苍蝇》C.《恶心》D.《死无葬身之地》正确答案:A4.《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作者是A.拉伯雷B.薄伽丘C.维加D.乔叟正确答案:D5.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是A.《红与黑》B.《高老头》C.《包法利夫人》D.《卢贡一马卡尔家族》正确答案:A解析:斯丹达尔的代表作《红与黑》,被称为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6.在《死魂灵》结构上起着穿针引线作用的人物是A.玛尼洛夫B.乞乞科夫C.泼留希金D.赫列斯塔科夫正确答案:B解析:乞乞科夫在《死魂灵》这部作品中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是一个从贵族地主过渡到新兴资产者的典型,是俄国资本主义金钱关系的最初体现。

7.“埃及现代派”的代表作家是A.桑戈尔B.塔哈.侯赛因C.乌斯曼D.戈迪默正确答案:B解析:“埃及现代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埃及形成,以后扩大到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等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埃及作家塔哈?侯赛因是其卓越代表。

8.英国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是【】A.《教师》B.《玛丽.巴顿》C.《名利场》D.《呼啸山庄》正确答案:C9.英国当代长篇小说《金色笔记》的作者是【】A.劳伦斯B.塞林格C.多丽丝.莱辛D.福斯特正确答案:C解析:英国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菜辛的《金色笔记》以多重奏的复合结构描写了“自由女性”的精神困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兴五高优秀教师团队梅琴老师讲座:外国小说欣赏专项复习教案——高考外国小说欣赏考点解析发布时间:2012/5/16 点击量:122 [考纲导航]除散文这种常考文体之外,小说也是最近几年尤其是新课程高考中非常热门的一种文体。

由于浙江省语文新课程实施中必选了一门《外国小说欣赏》,从而凸显了外国小说阅读在09浙江省高考中的地位,需要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

《外国小说欣赏》由“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和“虚构”等八个话题知识组成,因而这些话题知识很可能就是高考出题的八个考点,试题一般以主观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精粹点睛]在外国小说阅读的复习中,考生宜紧扣教材的八个话题知识展开,细密梳理八个话题知识及掌握答题要领,规范作答话语。

[重点解析]一、理解叙述角度、人称及其表达效果【考点梳理】叙述角度及其表达效果叙述人称及其表达效果【命题形式】小说采用的是什么叙述视角(或人称)?这样的叙述视角(或人称)能够取到怎样的表达效果?等等。

二、把握场景的功能【考点梳理】场景这个话题主要应把握场景的5点功能:【命题形式】小说的描写了某某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

等等。

【答题要领】主要从场景对于氛围、情节和人物等角度切入思考,要结合具体文本的具体位置进行具体分析,最好分点作答。

三、探究复杂多义的小说主题【考点梳理】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命题形式】小说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联系这篇小说,你有怎样的人生启迪?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探究这篇小说的可能有的多种主题。

等等。

【答题要领】主要把握主题与情节、人物、背景或构思的关系,多角度思考问题,分点回答。

要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生活世界加以阐述,回答要能够自圆其说。

四、学会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间接描写方法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直接描写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样,让人物在矛盾斗争中说话、行动、神情变化、心理活动,能够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产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命题形式】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答题要领】一般可从四方面去把握: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例题讲解】第9车厢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

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

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次列车。

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

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

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

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听了3分钟。

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顺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

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的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的朝第1车厢跑去。

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

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

”“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

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

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人也是正常人,也会从一数到九。

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

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

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我不知道这次行车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只是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听这么长时间呀?”然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

就更别说半天了,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

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到底在哦铺到哪儿了。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走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旅客本事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铺垫,引出主要故事;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解析:分析作用一般从内容上与结构上两方面的作用来写。

内容上表现车站工作人员的不负责任,突出这类现象司空见惯。

结构上要考虑文段处于文章的什么位置(开头、文中、结尾),不同的地方在结构上有不同的作用。

本文结构上为发表讽刺小品,引起读者回信,我拜访写信人,引出第9车厢的故事做铺垫,也与下一个故事互为映衬。

2.补写第二段中“极度读者”来信的内容。

(不超过50字)参考答案: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得一提。

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解析:读者来信的内容一定与他的坐火车内容有关,并且能够让主人公前往。

该句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后文故事的总起。

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参考答案:第三人称叙述: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的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

解析:显然本文的主体部分用的是第三人称,是“他”在讲“他”的故事。

第二小题具体考查人称的作用。

一般人称的作用,有以下三种: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

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第三人称叙述则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能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自由。

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参考答案:“光秃秃”的大草原,“冷冷”的圆月渲染了凄清、空旷、荒芜的氛围。

烘托了人物的无助感。

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文中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画线部分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

四、突出主题。

五、烘托人物形象。

在本文里,主要是第二点,但不能笼统回答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这样没能结合文章具体作答而无法得到高分。

15.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

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来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

错过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解决,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想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分不开。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考查对作品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此题是开放性的可以从责任心、管理、平常处事等方面来谈,但不能离开文本。

【试题演练】杰克的领悟[美]鲍勃·普科斯杰克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一直有一个宏大的梦想,就是将他的企业做成全州乃至全国最大的企业。

这些年来,为了梦想,他远离家乡,和家人离多聚少,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事业上。

这一天,远在家乡的妈妈打电话过来,告诉他,“贝尔瑟先生昨天晚上去世了,葬礼将在本周三举行。

”听到这个消息,杰克的心猛地一沉,往事就像黑白影片一样,一幕幕在脑海闪过。

“杰克,你在听我说吗?”“噢,对不起,妈妈,我在听。

只是猛然听到这个消息,让我想起了很多我和贝尔瑟先生在一起的往事。

”“杰克,你父亲去世得早,是贝尔瑟先生给了你很多只有父亲才能给予的‘男人的影响’。

在他的心里,你就是他的儿子。

”“我知道的。

那时候,我几乎每天都要到他的旧屋子里去,和他待上一段时间。

是贝尔瑟先生教会了我木工手艺。

”杰克说道,“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我今天的木制品公司。

”“那么,你能抽出时间回来参加他的葬礼吗?”“我当然要参加他的葬礼。

而且,关于贝尔瑟先生,我心中有一个埋藏了很久的谜团,但愿这次回去能找到答案。

”尽管杰克百事缠身,但他还是乘飞机回到了家乡。

贝尔瑟先生的葬礼办得很简单,他没有自己的孩子,绝大多数亲戚也早已过世。

当晚,杰克和他的妈妈来到了贝尔瑟先生的旧屋子。

这座房子杰克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每一张图片、每一个小物件、每一件家具,都能带给他一段回忆。

在贝尔瑟先生的书桌前,杰克停了下来。

“怎么了,杰克?”妈妈问道。

“那个盒子不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