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说欣赏——场景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件-第二单元-话题:场景-在场景中生活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件-第二单元-话题:场景-在场景中生活
5、作为象征。 《炮兽》中,大海的风暴、船上的劫难, 何尝不是一种象征?
导练 《桥边的老人》开头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 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 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 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 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
子。
2、导引人物出场。《炮兽》整个场景的设计,都是为了引 导全书的主角之一朗德纳克侯爵出场。
3、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炮兽》中一开始对大炮疯狂 的破坏场景的描写为我们渲染出了一种紧张、急迫、恐怖 的气氛,既写出了情势的险恶,又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4、揭示人物性格。比如第三部分中炮手与大炮搏击的 场景,就集中表现出了炮手的英勇无畏、侯爵的智勇双 全以及坚毅果敢的性格。
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 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 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 的头,微笑着说:“跳跳,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 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 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
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 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 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
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 时35分了。进入校门的时 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 的头,微笑着说:“跳跳,
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
这是一段典型的场景描写,请说说这一场景描写的作用。
直击高考【考点梳理】
场景这个话题主要应把握场景的5点功能: ①营造特定意境与渲染特定气氛,或感染读者和人物, 或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②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那么其功能是给全篇“定调”。 或者定下情感的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使得叙述更舒 缓自然或顺理成章。 ③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 物出场。 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④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 物的性格。 ⑤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 是作为一种象征。 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件-第二单元-话题:场景-场景的功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件-第二单元-话题:场景-场景的功能

场景片段
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 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 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 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
场景描写的写作要点
背景
场景发生的时间 01
场景片段
风肆虐,芦苇无力的直不起腰,朵朵芦花无
可奈何的于母体剥离,飘呀飘,找不到厚实的怀 抱,最终被汹涌的江涛吞没了身影。
他,素衣披发,踽踽而来。憔悴损,柔肠断
,岁月在他脸上蚀刻了太多的印记。一双鹰一样的眼睛陷在眼眶里,时而喷出火一样的火焰,
却被眼前的怒涛熄灭成茫然。他终于拔起了脚,
向着怒涛深处走去,风扯着他的衣袖,却止不住
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 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
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 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 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
了笑。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 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
体情况的描写。
场景描写三要素
ROLE
塑造人物,表现主题
语言、动作、心理、 肖像描写、细节描写 正面与侧面描写
烘托气氛,渲染环境
如激烈紧张、热闹欢乐、 严肃安静、恬静祥和
叙述事件,明示主题
运用叙述、议论、抒情 等表述方法,映衬、象 征等多种写作手法及修 辞手法表达作者情感
场景描写的功能
1、营造氛围 2、奠定基调 3、引导人物出场 4、凸显人物性格 5、表达主题 6、作为象征
他瘦削的身影。风呜咽了,善良的人们落泪了

外国小说欣赏——场景概要

外国小说欣赏——场景概要
2、显示豪门贵族的威严显赫,社 会地位的尊崇高贵。
《祝福》
场景:鲁镇准备年终祝福 开头(1-2段)
①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 ②暗示导致祥林嫂悲剧的社会环境:辛亥革命后
的农村阶级对立,风俗习惯、封建思想、贫富 悬殊依旧。 结尾(最后一段) ①照应开头,渲染热闹气氛。 ②反衬祥林嫂惨死的悲凉。 ③以“我”的感受写景,深化封建礼教吃人的本 质
这个主旨。
《老人与海》
(一)自然环境:开头风平浪静的大海 营造出宁静祥和意境,与下文老人与鲨鱼
的搏斗的紧张形成对比,调整小说节奏,舒 缓情绪,张弛有度。
(二)场景:老人与鲨鱼的五次搏斗 ①塑造了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②大海象征人生,五次搏斗象征人与己命运 的斗争,表现了人也许无法战胜宿命,却不 可屈服于命运的主题。
作用:交代别里科夫生活的社会环境,揭示他性格形 成的根本原因,别里科夫式的“套中人”是沙皇专 制统治的产物 ,又是沙皇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从 而批判沙皇专制统治。
《边城》
①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与民风淳朴、和睦安乐的 社会环境一起为人物出场提供舞台背景。
②暗示人物的心理、情绪的波动状态。如开头一段中作者铺叙黄昏喧嚣热闹的 景象反衬黄昏时翠翠身周的幽静,反衬她心中的“薄薄的悲凉”。再如,“ 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这一句烘托了翠翠等待那人来 为她唱歌时的幸福甜蜜的心情。“久之,对溪除了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以外 ,别无所有”,这一句则衬托出翠翠等而未得的惆怅、失落之情。
场景描写
“场景”知识回

1、场景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以
为中
心,由
组成。场景往往还体现 。
2、场景有大小场景之分,又有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场景的功能课件(19张PPT)

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场景的功能课件(19张PPT)

6.花园苗圃被铲平位于小说的结尾部分,对 于故事情节安排起到什么作用?
使得故事情节自然结束:小说中男女主人 公的行为集中在花园苗圃,花园苗圃被铲 平,故事情节也就自然结束了。
花园苗圃在这篇小说中起到的作用有:
1.为小说中的人物创设活动的“舞台” 2.使得小说故事情节紧凑 3.营造意境,渲染气氛 4. 导引人物出场,引出故事情节: 5.衬托人物,揭示人物性格 6..给全篇“定调” 7.作为象征 8.孕育美感 9.使故事余味无穷 10.使主题深刻鲜明
2.如果风景描写和思想内涵有密切关系,可 以怎么样理解风景的作用?
给人以精神启示,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链接高考试题
9. 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 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 品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 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 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
(二)具体分析 1.第3段的描写中有哪些重要信息?从这些重
要信息入手,关于卢森堡花园苗圃的作用,你 想到了什么? 这是一座似乎被人遗忘的上个世纪的花园,一 座像老妇人的温柔微笑一样依然美丽的花园, 绿篱隔出一条条狭窄、规整的小径,显得非常 幽静。在这迷人的小树林里,有一个角落完全 被蜜蜂占据。他们的小窝坐落在木板上,朝着 太阳大开顶针大的小门。走在小路上,随时都 能看到嗡嗡叫的金黄色的蜜蜂,它们是这片和 平地带真正的主人,清幽小径上真正的漫步者。 作用:营造意境,渲染气氛:营造了一种优美、 幽静的意境,渲染了一种感伤的气氛。
5.如果我们将第30段的信息与文本其他内容建 立联系,你会想到什么作用?
信息:苗圃已被铲平。
联系:没有了心爱的过去时代的花园,没有它 旧时的气息和小树林的通幽曲径,他们怎样了 呢?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之二:场景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之二:场景

社会环境。答题时,必须结合时
代背景,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
会现实。如《孔乙己》的开头用了一段文
字描写鲁镇酒店的格局,特别是两类顾客
的衣着和喝酒方式的差异,揭示了清末社
会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等情况,交代了故
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29
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对与人物的作用
• 要看它对刻画人物起到什么作用,如衬托 人物什么心理,表现人物什么性格等。 如《故乡》中的那幅“故乡冬景图”, 作者极力渲染农村萧条、荒凉、沉寂的气 氛,正烘托出“我”当时的悲凉心境。
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桥边的老人》 (衬托老人难逃战乱的悲剧命运)
21
4.暗示人物心情

西边天际出现了比胖娃娃的脸蛋还要红
还要娇嫩的粉红色。太阳的周围最红,红得
那样迷人。红色向四下蔓延着,蔓延了半个
天空,一层比一层逐渐淡下去,直到变成了
灰白色。天空中飘浮着柔和的、透明的、清
亮的、潮乎乎的空气。
被压迫者在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的祝福声中惨死在雪地里,形成了
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加强了对旧社会杀人本
质的揭露,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24
7.改变故事节奏
• 在开头,使文章舒缓而自然;在文中,可 以调整节奏,如在剑拔弩张的场面中,插 入一段自然景物,可缓解紧张气氛,让读 者精神放松。
25
出你的真情实感。
37
20
3.衬托人物性格或命运(正衬、反 衬)

月亮像一个新娶来的媳妇,刚刚从东天边上来,
就又羞答答地钻进树叶子里藏起来。
• (腼腆) 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
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二――场景PPT课件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二――场景PPT课件
20
•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 ,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 接着一声钝响……(雪花)漫天飞舞,夹 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
21
• 《最后一课》 • 在情节开端部分有一处场景描写∶“画眉在
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 士兵正在操练。”
9
好莱坞2006年巨片《斯巴达300勇士》
10
中国2007年巨片《满城尽带黄金甲》 11
中国2007年巨片《满城尽带黄金甲》
12
中国2007年巨片《满城尽带黄金甲》 13
14
场景欣赏《泰坦尼克号》片断
体味场景描写转换成镜头画面的魅力
15
场景的功能
• 阅读思考: 场景描写在小说中有 哪些基本功能(作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二——场景
1
【教学目标】 • 了解场景知识,掌握场景功能 • 了解风景的意义和传统与现代小说的场景
观 • 学会对小说能进行场景分析与鉴赏 【教学重点】 • 场景分析法 • 场景描写训练
2
在场景中生活
• 阅读思考: • 何为场景? • 场景由哪些基本要素组成? • 场景有哪些类型? • 体验交流:留存你记忆中的某一经典
场景。
3
在场景中生活
• 场景与小说
◎场景与场面
场景=场合(社会环境)+风景(自然环境),相当于场 面,场景描写是场面描写和风景描写的合称,类似“环 境描写”,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
(1)何为场景
①戏剧、电影、电视中由布景、音乐、出场人物组合成 的景况;
②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由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发生关系 而构成的生活情景;
• 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二单元 话题:场景 .风景的意义》优质课教案_5

人教版高中语文外国小说欣赏《二单元  话题:场景  .风景的意义》优质课教案_5

高中语文选修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风景的意义(教案)教学目标:学会鉴赏文学作品中风景描写的意义。

教学重点:风景的衬托作用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文本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卞之琳二、几个概念1、风景: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名胜古迹、文物与艺术、民间习俗)。

2、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3、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

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的集中表现。

三、课堂示例罗生门(节选)[日]芥川龙之介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

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

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谨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

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现在却有狐狸和强盗来乘机作窝,甚至最后变成了无主尸体的集合地。

所以一到夕阳西下,气象阴森,谁也不上这里来了。

不知从哪里,飞来了许多乌鸦。

白昼,这些乌鸦成群地在高高的门楼顶空飞翔啼叫,特别到夕阳通红时,黑魆魆xū的好似在天空撒了黑芝麻,看得分外清楚。

【注】《罗生门》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利己主义的驱使下由善变恶,走向堕落的全过程。

在一个动荡年代,一个被主人赶出来的家将,思想上正在做强盗和被饿死之间挣扎。

这时正巧走到罗生门(高大的双层城门),他壮起胆子,想进去找到一些财物。

结果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正从死尸头上拔头发。

他冲上去说你这个没人性的,连死尸也不放过。

老太婆解释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头套谋生罢了。

于是,家将认为,为了生存,有什么不可以的?他就抢了老太婆的衣服逃走了。

问:罗生门的景物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此处风景描写的意义。

答:(1)特点:阴冷、肃杀、恐怖。

(2)意义: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揭示了人物处境的凄苦,无望;渲染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衬托家将内心的压抑与绝望;为后文家将滑向恶的深渊作了铺垫。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二场景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二场景

◎空间与场景 ◎空间即生活的某一特定环境,是场景的重要因 素,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故事发生的处所。 ◎空间的改变意味着人物、情节的发展。
◎场景的分类 (1)大场景与小场景
大小场景连缀而下,可使小说情节曲折有致,异彩 纷呈。
(2)公共场景与私人场景 公私场景交替,更能全面立体地揭示人物性格,展 开故事情节和反映社会的道德风尚。
喜欢的风景描写,体味它的意义,并与同 桌交流玩味一下。
*风景的意义
1.衬托人物内心 正衬——同调同质同方向,如恐怖景衬紧张心,
优美景衬欢乐情…… 反衬——反调异质反方向,如优美景衬悲伤情,
凄凉景衬欢乐情 2.作为幕间音乐
作用:过渡情节,调整情绪、舒缓节奏 3 .营造氛围 4 .孕育美感 5 .启人心智
在场景中生活
• 场景与小说
◎场景与场面 场景=场合(社会环境)+风景(自然环境),相当于场 面,场景描写是场面描写和风景描写的合称,类似“环 境描写”,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
(1)何为场景 ①戏剧、电影、电视中由布景、音乐、出场人物组合成 的景况; ②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由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发生关系 而构成的生活情景; 一篇小说就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场面接续而成的。 ③泛指一定场合下的情景。 (2)场景的组成 人物、事件、环境。环境不等于场景,场景相当于电影 中的镜头(画面)
*现代小说的场景观
• 阅读思考: • 古典与现代小说的场景描写有何不同? • 古典与现代小说的场景描写,你更喜欢哪
一种? • 《炮兽》与《安东诺夫卡苹果》的场景描
写各属于哪一种?
小说类型
*现代小说的场景观
场景描写特点
细致、确切:如俄国浦宁的《安东诺夫卡苹果》 古典小说 充满物质感和时代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推动小说情节向前发展 如《荷花淀》描写几个妇女到马庄寻夫未遇, 返程边摇船边数落丈夫,这个场景首先交代湖 面上一望无边,天空万里无云,妇女们闲聊, 构成小说的节奏的慢和缓,当一个妇女说到 “(丈夫们)跑到天边去了”时,下意识往天 边一望,结果发现了日本鬼子的汽船,于是, 形势紧张,小说进入快节奏,引出下文伏击战。 六、作为象征
【波兰】显克微支《灯塔看守人》
灯上的凸透镜在乌黑的海面上投射了一道 巨大的三角形光亮,在这以外,老人的眼光所 及,完全是远远的一片神秘而可怖的黑暗。但 这遥远的黑暗好像在向着光亮奔来。长列的浪 头一个接一个地从黑暗中翻滚出来,咆哮着一 直扑奔到岛脚下,于是喷溅着泡沫的浪脊,在 灯光中闪耀着红光,也看得清了。潮水愈涨愈 高,淹没了沙礁。大洋的神秘的语声,清晰地 传来,愈加响朗,有时像大炮轰发,有时像森 林呼啸,有时又像远处人声嘈杂,有时又完全 寂静。既
鲁迅《祝福》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 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 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 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 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 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 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 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场景与环境描写的区别
•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 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 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 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 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 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 景(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 二是渲染气氛(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 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 写)。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 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之二:场景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场景描写 的相关概念和场景描 写的功能。 2.了解风景的意义和 传统与现代的场景观。
一、何为场景描写? 场景描写即“场面描写”, 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 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 般有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 横截面,包括人物、事件和环 境三个因素。
(1)场景的特点 ①戏剧、电影、电视中由布景、音乐、出场人物 组合成的景况; ②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由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发 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一篇小说就是由一 个接一个的场面接续而成的。 ③泛指一定场合下的情景。 总之,场景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场面描 写”。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 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 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 小说就是同一个接一个这样的“面”构成的。
(2)场景的组成 人物、事件、环境。环境不等于场景, 场景相当于电影中的镜头(画面)。
二、谈谈你对“空间”的认识? 1.空间就是人物活动的“舞台” 2.空间不仅是改变关系的因素, 也是故事得以发生与进行的场 面。 3.空间对人物性格的养成起决 定性作用。 4.空间可以表现逼真的时代感。
三、场景的分类 1.大场景之介《罗生门》
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 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 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 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 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 台风、大火、饥馑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 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 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京城里 的情况如此,像修理罗生门那样的事,当然也无人 来管了。在这种荒凉景象中,便有狐狸和强盗来乘 机作窝。甚至最后变成了一种习惯,把无主的尸
而老人的耳朵里,听到了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 一种呜咽,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 魄。终于海风大起,吹散了浓雾,但却带来了许 多破碎的黑云,把月亮都遮没了。西风越吹越紧, 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矶,水花直舐着基 墙。这是有一场风暴在远处开始发作了。昏黑而 纷乱的海面上,有几点绿色的灯光正在船桅上闪 烁。这些绿点儿正在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摇 不定。史卡汶思基走下塔顶,回到自己的卧室里。 风暴开始在咆哮了。在塔外,船里的人正在与夜、 黑暗及浪涛相斗争;而塔内却是安逸与平静。便 是风暴的吼声也不能侵入这坚厚的墙壁,只有单 调划一的时钟滴答声,在诱使这个疲倦的老人颓 然入梦。
三、渲染气氛,烘托事物。(◎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有的场景刻意渲染气氛,或喜悦、恬静,或悲怆、紧张, 让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真实地展开活动。都德的《最后一 课》写上课的情景,巧妙地借助于一个无知顽童的冷静 观察和心理分析,特别是对韩麦尔先生临下课之际感人 至深的神态言行的细摹,在肃静而凝重的氛围的层层烘 托渲染中,最后突然如火山爆发般地喷出爱国主义的激 情,收到了强烈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 四、明示、暗点主题。() 有的场景着意突出主题,或明示,或暗点,让人物在活 动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将作者的倾向在具体的场景中自 然流露出来。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中有小成渝的妈 妈指挥交通的一段场景:“已经变成了一个雪人,像一 尊石像。”这个场景表现出中国工人阶级不畏艰苦、坚 守岗位的责任感和革命精神。
• 运用环境描写要做到:目的明确——为表达中 心思想服务;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 场景是指对人物(往往是众多人物)在一定时 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场景 要做到:有条不紊,主次明晰;既有全景的描 述,也有细致的特写;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 场景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 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 场景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四、场景描写的功用? 1.确定“基调” 2.塑造人物 3.渲染气氛 4.揭示主题 5.推动小说发展 6.作为象征
一、确定基调,导引全篇(给全篇“定调”, 使小说进入叙事更舒缓、自然); 如鲁迅先生的《祝福》开头的场景描写。 二、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揭示人物性格; 感染读者,感染小说中人物;导引(铺垫)人 物出场) 场景的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 作品主题服务的,但在具体运用中来看,作用 又各所侧重。如吴伯萧的《记一辆纺车》中纺 线的场景,具有“万马奔腾”之感。作者通过 这一宏大的纷纭场景,把当年大生产运动的动 人景象再现出来,深刻地表现了“延安军民自 力更生的乐观精神和豪迈欢快感情”这一重大
五、风景的意义(自然环境描写的意义)
1.衬托人物的内心情感 (正衬;反衬) 2.营造渲染氛围。 3.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4.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 5.展开、推动故事情节,为后边的内容作 铺垫。 6.过渡情节,调整情绪,舒缓节奏。 7.孕育美感,象征与暗示中给人以精神启 示,揭示主题。
六、现代小说的场景观 1.古典小说的场景: 细致、确切 2.现代小说的场景: 模糊、虚幻
体,扔到门里来了。所以一到夕阳西下,气 象阴森,谁也不上这里来了。 倒是不知从哪里,飞来了许多乌鸦。白昼, 这些乌鸦成群地在高高的门楼顶空飞翔啼叫, 特别到夕阳通红时,黑魆魆的好似在天空撒 了黑芝麻,看得分外清楚。当然,它们是到 门楼上来啄死人肉的--今天因为时间已晚, 一只也见不到,但在倒塌了砖石缝里长着长 草的台阶上,还可以看到点点白色的鸟粪。 这家将穿着洗旧了的宝蓝袄,一屁股坐在共 有七级的最高一层的台阶上,手护着右颊上 一个大肿疮,茫然地等雨停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