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分子与细胞》习题专练(47)课标版
2021-2022年高一生物《分子与细胞》习题专练(50)课标版

2021-2022年高一生物《分子与细胞》习题专练(50)课标版1.(xx·安徽模拟)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B.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空气中的病毒一般进行有氧呼吸D.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中肯定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解析:真核细胞必须有线粒体才能进行有氧呼吸;原核细胞虽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空气中的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进行“细胞”呼吸。
答案:D2.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解析:图中所示的是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丙酮酸,同时产生少量的能量和[H],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同时产生少量的[H]和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的[H]和O2结合形成水,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其中葡萄糖中的氧全部到了产物二氧化碳中。
答案:A3.右图所示的图解表示真核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①是有氧呼吸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②和③表示两种类型的无氧呼吸,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④表示ATP的合成,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答案:B4.下图是测定植物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从左侧泵入空气后,会产生某些实验现象。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温度是该实验的一个无关变量B.本实验装置中乙瓶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误差C.把不透光的玻璃罩换成透光的玻璃罩,实验现象会更明显D.如果将丙瓶中的植物换成萌发的种子,则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解析:本题验证植物有氧呼吸产生了CO2,可见自变量是氧气,温度是无关变量;乙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可检测空气中的CO2是否被完全吸收。
高一生物《分子与细胞》习题专练(10)课标版

生物课标版《分子与细胞》习题专练(10)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2·北京市西城区高三质检]将洋葱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未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A.所取洋葱表皮细胞可能是死细胞B.KNO3溶液浓度可能低于细胞液浓度C.细胞在盐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D.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解析: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条件及实验能力,难度中等。
死细胞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KNO3溶液浓度可能低于细胞液浓度导致细胞吸水,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在高于细胞液浓度的盐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也会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
答案:C2.[2012·福州市高三质检]为测量植物细胞膜的透性,以红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进行下列实验: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 min取出,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1 h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物溶液,通过测量这些溶液的吸光度计算浸出物溶液的花青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对这个实验方案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缺乏对照组实验B.缺乏对等量原则的描述C.所选择的测量指标不能反映浸出物溶液中花青素的含量D.实验目的是测量浸泡时间对植物细胞膜的透性影响解析:本题以测量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为载体,考查对实验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难度较大。
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不同温度下的处理形成相互对照,A、D错误;题目对除自变量外的其他影响浸出液中花青素含量的变量(如材料的生理状态、长度)没有进行描述, B 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可以用测量的吸光度反映出浸出液中花青素含量, C 错误。
答案:B3.[2012·合肥市高三质检一]下列过程中,细胞膜体现了选择透过性的是( )A.用龙胆紫染液将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染色B.观察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C.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传递兴奋D.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功能特点,属于识记、分析判断层次,难度较小。
《分子与细胞》习题(附答案)

201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分子与细胞》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下列符合细胞学说的是①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③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④细胞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⑤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⑥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A.①③⑤⑥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2. 地球上的生命千姿百态,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下列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细胞层面的是A.一个病毒B.一个受精卵C.一个洋葱D.一个蜂巢3.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特殊性决定了个体的特殊性,因此,对细胞的深入研究是揭开生命奥秘、改造生命和征服疾病的关键。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硝化细菌、霉菌、水绵的细胞不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②人和动物细胞在无氧条件下也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产生二氧化碳③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无线粒体的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④抑制细胞膜上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都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⑤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⑥细菌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但其主要成分不同⑦在一个细胞周期中,T和U两种碱基被大量利用时,细胞一定处于分裂间期A.①②③④B.④⑤⑥⑦C.①③⑤D.②④⑥4. 下列关于细胞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进而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B.细胞的增殖、分化、坏死、凋亡在生物体的生命历程中都具有积极意义C.细胞分裂伴随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D.细胞凋亡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正常生理过程,溶酶体在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5.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正确叙述是A.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时,其特定功能不会发生改变B.RNA与DNA分子均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前者不能储存遗传信息C.ATP、脱氧核苷酸、线粒体外膜共有的组成元素是C、H、0、N、PD.葡萄糖、乳酸、氨基酸依次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基因表达的产物6.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国科学家参与的千人基因组计划旨在对全球各地至少1000个人类个体的基因组测序。
高一生物《分子与细胞》习题专练(49)课标版

[课时跟踪训练](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 )①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②都需要酶的催化③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④都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⑥都能产生水⑦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 ⑧都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A.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⑦C.②③④⑤⑦D.②③④⑤⑧解析: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内完成,不需要线粒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需要酶的催化;二者第一阶段相同,都是在细胞质基质内进行,都会产生ATP;第一阶段都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有氧呼吸生成水,无氧呼吸不生成水;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过程会产生[H];有氧呼吸是有机物的彻底氧化分解,无氧呼吸是有机物的不彻底氧化分解。
答案:C2.右图为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A.②处产生CO2B.①处产生ATPC.②处产生[H]D.③处发生[H]与O2的结合反应解析:①为线粒体内外膜的间隙,不产生ATP。
②处线粒体完成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和[H]。
③为线粒体内膜,完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O2结合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答案:B3.下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④中数值最大的是①B.③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C.产生①②的场所是线粒体D.原核生物也有可能完成图示全过程解析:由图可知,①②④为能量,其中以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④)数值最大。
③为水,⑤为氧气,产生②④的场所是线粒体,产生①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一些原核生物虽然没有线粒体,但因其细胞膜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D4.下图表示植物细胞中的两种细胞器之间的物质交换,对此描述错误的是( )A.细胞器甲是叶绿体,细胞器乙是线粒体,此图可表示两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B.过程a释放的和过程e吸收的是同一种气体C.若该细胞不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情况下,过程c和过程d可同时发生,且物质的量相等D.过程c也可用来表示细胞器甲产生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器乙解析:题图中a与c、e表示氧气,b与d、f表示二氧化碳。
高一生物《分子与细胞》习题专练(7)课标版

生物课标版《分子与细胞》习题专练(7)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22·济南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试题]美国宇航局于2004年3月2日公布了“机遇”号火星探测车对火星进行探测的详细资料,有明确的数据表明,火星过去曾有丰富的水资源,于是推测火星上可能存在过生命。
这一推测的理由是A 水是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B 结合水是细胞和生物体的成分C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D 代谢旺盛的细胞水的含量高解析:本题考查从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
由于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因此当发现火星上曾经有水存在时,科学家做出了火星上可能存在过生命的推测。
答案:C2.[2022·南昌一模]鉴定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脂肪,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所用实验材料均合理的一组是A韭菜叶、豆浆、大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B.梨、鸡蛋清、花生子叶、人口腔上皮细胞C.苹果、花生子叶、大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D.番茄、豆浆、花生子叶、人口腔上皮细胞解析:本题考查物质鉴定的方法及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
由于韭菜叶和番茄都具有颜色,会干扰实验效果,不能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A 和 D 项错误,花生子叶含脂肪较多而大豆含蛋白质较多, C 项错误;正确选项为 B。
答案:B3.[2022·北京市西城区]下列有关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代谢过程中,叶绿体、核糖体和中心体中都有水生成B.水既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又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C.无机盐离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和酸碱平衡等有重要作用D.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必需成分,植物缺乏镁时会导致叶片发黄解析:本题考查水和无机盐的作用以及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暗反应阶段有水的生成,中心体中没有水生成,核糖体中发生的蛋白质合成过程有水的生成。
答案:A4.[2022·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统考]下列结构或物质中不含核糖的是B.噬菌体C.ATL 的 NaOH 溶液和mL 的 CuSO4溶液,斐林试剂也由两种试剂组成: mL 的NaOH溶液和mL 的CuSO4溶液,故双缩脲试剂可由斐林试剂和蒸馏水配制而成, A 项正确。
高一生物《分子与细胞》习题专练(1)课标版

生物课标版《分子与细胞》习题专练(1)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12·济南市高三教学质检]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动植物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基本相同B.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都有热能释放C. 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逐步释放D. 没有线粒体的细胞消耗的能量全部来自无氧呼吸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难度中等。
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动、植物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储存在 ATP 中;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在每一阶段逐步释放;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也进行有氧呼吸,如某些好氧细菌。
答案:D2.[2012·南昌一模]若酵母菌呼吸消耗的O2与释放CO2的量如图所示,图中四种状态下,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比值,正确的是( )A.甲,1/5 B.乙,1/3C.丙,2/3 D.丁,2/3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计算问题,难度较大。
由题意可知,甲状态下,消耗的O2为 1,释放的CO2为6,由此可计算出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1/6,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6-1) /2 =5/2 ,二者比值为1/15,A 项错误;乙状态下,消耗的O2为2,释放的CO2为6,由此可计算出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2/6 ,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6-2)/ 2=2,二者比值为1/6,B 项错误;丙状态下,消耗的O2为 4,释放的CO2为6,由此可计算出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4/6,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6-4 )/2=1,二者比值为2/3,C 项正确;丁状态下,消耗的O2与释放的CO2比值为1∶1,由此可知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D 项错误。
答案:C3.[2012·太原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下图是探究酵母菌进行呼吸方式类型的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假设装置1中的液滴左移,装置2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假设装置1中的液滴不移动,装置2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假设装置1中的液滴左移,装置2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D.假设装置1、2中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解析:本题考查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及分析推理能力,难度中等。
高一生物《分子与细胞》习题专练20课标版

生物课标版《分子与细胞》习题专练(2022考点题号酶的本质、特性1、2、3酶相关的曲线分析5、10、11ATL mo/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1 2 3 4 5加入物质适量唾液锈铁钉生土豆块熟土豆块生土豆块+稀盐酸实验结果几乎无气泡少量气泡大量气泡几乎无气泡几乎无气泡A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实验B.1号和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有专一性C.各组实验都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D.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5 ℃37 ℃70 ℃50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油污布45 加酶2 42 油污布45 普通 2 73 油污布 5 加酶 2 94 油污布5 普通 2 8②若实验组1号洗净所需时间接近7 min,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衣料不适宜用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有________。
①棉织品②毛织品③腈纶织品④蚕丝织品4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写出两项提高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图可知,实验中存在两个变量:温度与碱性蛋白酶含量,即实验探究的是温度、碱性蛋白酶含量对去污力的影响。
在50 ℃时,洗衣粉的去污力在碱性蛋白酶含量为%时达到最大。
由表中数据可知,1、3号为实验组,2、4号为对照组,1、2号与3、4号中只有是否加酶一个变量,该实验过程体现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若实验组1号加酶后洗净时间接近7 min,很可能的原因是酶已经失活。
蛋白酶可分解蛋白质,故毛织品、蚕丝织品等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衣料不能用含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洗涤。
用温水浸泡提高酶的活性、延长浸泡时间增加酶的催化时间、增加酶的用量等都可以提高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最新-高一生物《分子与细胞》习题专练(65)课标版 精品

[课时跟踪训练](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细胞分化与生物发育有密切关系B.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C.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时期D.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差异的过程解析: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不仅发生在胚胎时期,而是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历程中,但在胚胎时期分化程度达到最大。
答案:C2.细胞分化是奢侈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下列属于奢侈基因的是 ( ) A.血红蛋白基因B.ATP合成酶基因C.DNA解旋酶基因D.核糖体蛋白基因解析:细胞内表达的基因分为两类:一类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称管家基因。
另一类是指导合成组织特异性蛋白的基因,对分化有重要作用,称奢侈基因。
血红蛋白基因控制合成的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特有的蛋白质,所以属于奢侈基因;ATP合成酶基因控制合成的酶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属于管家基因;DNA解旋酶基因控制合成的DNA解旋酶是DNA复制必需的,核糖体蛋白基因控制合成的核糖体蛋白是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转录和翻译都是活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答案:A3.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
对图示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c三过程都需要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B.b、c过程是不可逆的过程C.如果没有b、c过程,就没有组织和器官的形成D. b、c过程并没有基因的丢失,基因进行了选择性表达解析:a过程是细胞增殖过程,b、c过程是细胞分化过程。
细胞分裂间期要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但细胞分化过程只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A4.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某人体内的几种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 ( )A.DNA的结构不同 B.基因选择性表达C.遗传物质不同D.线粒体结构不同解析:题中甲、乙、丙是由同一受精卵经过增殖、分化形成的,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训练](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在人体活细胞中含量最多B.脂肪分子中含H比糖类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C.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氧来自氨基酸的羧基D.组成RNA和DNA的元素种类不同,碱基种类不完全相同解析:活细胞中O含量最多。
脂肪为主要的储能物质。
氨基酸脱水缩合时,羧基脱去羟基,因此水中的O来自羧基。
组成RNA和DNA的元素种类相同。
答案:C2.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一分子谷氨酸含有的C、H、O、N原子数依次是 ( ) A.5、9、4、1 B.5、8、4、1C.4、8、5、1 D.4、9、4、1解析: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R基为C3H5O2,所以一分子谷氨酸的分子式为C5H9O4N。
答案:A3.下列化合物中,有的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的不是。
若将其中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缩合成多肽,则其中氨基、羧基和肽键的数目依次是 ( )①H2N—CH2—COOH ②H2N—CH2—CH2OHA.3、3、2 B.4、3、3C.2、2、2 D.3、4、2解析:首先根据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通式选择出能够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为①、③、⑤;然后根据氨基酸的缩合过程将这三个氨基酸缩合形成三肽(不必考虑氨基酸序列);最后根据三肽化合物,分析其中的氨基、羧基和肽键的数目。
答案:C4.下图为某二肽分子结构示意图,已形成肽键和可能形成肽键的—NH2分别是 ( )A.①③ B.②④C.④③ D.⑤⑥解析:参与脱水缩合形成肽键的氨基是氨基酸中与羧基连接在同一个中心碳原子上的氨基,氨基酸的R基中的氨基或羧基不参与肽键的形成。
分析分子结构示意图可知,④为参与形成肽键的氨基,③为左侧氨基酸分子中与羧基同连在中心碳原子上的氨基,可能参与肽键形成,①②⑤⑥分别为形成此二肽的两个氨基酸的R基中的氨基,不参与肽键形成。
答案:C5.免疫球蛋白IgG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其中—S—S—表示连接两条相邻肽链的二硫键。
若该IgG由m个氨基酸构成,则该IgG有肽键数( )A.m个B.(m+1)个C.(m-2)个D.(m-4)个解析:从题中图示可看出,该免疫球蛋白IgG由m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的4条肽链构成,即脱水分子数为(m-4)个,肽键个数与水分子数是一一对应的,则肽键个数也为(m-4)个。
答案:D6.关于下列四幅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共有5种核苷酸B.图乙是构成DNA的单位之一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而不是核糖D.在小鼠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解析:图甲中共8种核苷酸;图乙是构成RNA的单位之一;小鼠体内不存在蔗糖;丙是构成DNA的单位;脱氧核苷酸中所含的糖为脱氧核糖而不是核糖。
答案:C7.亮氨酸的R基为— C4H9,缬氨酸的R基为—C3H7,它们缩合形成的二肽分子中,C、H 数分别为 ( ) A.11、24 B.9、18C.11、22 D.10、22解析: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缬氨酸中的C、H数分别是5、11,亮氨酸中的C、H数分别是6、13,它们结合形成二肽时失去一分子水,脱去2个H和一个O,因此二肽分子中的C、H数分别是11、22。
答案:C8.(2010·江苏高考改编)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B.组成DNA与蛋白质的元素种类相同C.HIV的遗传信息贮存在DNA中D.双链DNA分子中含有胸腺嘧啶解析: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
HIV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D9.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A是葡萄糖,物质E是淀粉B.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FC.物质C的种类约20种,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D.SARS病毒的物质H彻底水解后,产物是CO2和H2O解析:由图可知,A为葡萄糖,E为多糖(植物体内主要是淀粉,动物体内主要是糖原),B为甘油、脂肪酸,F为脂肪,C为氨基酸,G为蛋白质,D为核苷酸,H为核酸。
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彻底氧化分解后,脂肪产生的能量较多。
SARS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其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磷酸、核糖和四种含氮碱基。
答案:D10.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解析:鉴别脂肪可以利用苏丹Ⅲ,呈现橘黄色,也可以利用苏丹Ⅳ,呈现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30分)11.(15分)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为人类了解自身的奥秘、增进健康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而其基础是对DNA 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
如下图是生物体遗传物质的组成示意图。
据图回答问题:元素a →⎩⎪⎨⎪⎧⎭⎪⎬⎪⎫b c d →e →f(1)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 ]________;包括两类:一类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
另一类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
二者在组成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结构上的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 和f 的关系是________。
e 共有________种。
(3)以下关于DNA 与RNA 特点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位相同B .构成的五碳糖不同C .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D .构成的碱基相同Ⅱ.右图为核苷酸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________(从a、b中选择)。
(2)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连接起来的。
(3)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____________;若该链为核糖核苷酸链,则缺少的碱基是____________。
解析: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类,其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DNA和RNA在五碳糖、碱基和空间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别。
Ⅱ.图中a可作为一个完整核苷酸;各核苷酸之间通过③相连;作为脱氧核苷酸链,还应有的一种碱基为T,作为核糖核苷酸链,还应具有的一种碱基为U。
答案:Ⅰ.(1)f 核酸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糖核酸RNA DNA含有胸腺嘧啶(T)和脱氧核糖,而RNA含有尿嘧啶U和核糖DNA一般是双链的,RNA一般是单链的(2)e是f的基本组成单位8 (3)BⅡ.(1)a (2)③(3)T U12.(15分)我国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的科研人员合成了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又不会像吗啡那样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肽,下面是它的结构简式:脑啡肽的合成采用的是蛋白质工程技术,这是生物发展在分子水平上的又一突破。
请根据此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1)该化合物有__________个氨基和__________个羧基。
(2)该化合物是由______个氨基酸失去________分子水而形成的,这样的反应叫做__________,该化合物叫______肽。
在形成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___。
(3)脑啡肽水解后可产生____________种氨基酸,造成氨基酸种类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现有质量浓度为0.1 g·mL-1的NaOH溶液、鸡蛋、人的唾液(酶)、质量浓度为0.01 g·mL -1的CuSO4。
溶液、清水、小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和滴瓶。
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脑啡肽是多肽”。
①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法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多肽中含有4个肽键,是由5个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在形成该多肽时,共脱去4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18=72。
该多肽中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从结构上可看出,左起第二个氨基酸R基和第三个氨基酸R基相同,应为同一种氨基酸,因此脑啡肽水解后可产生4种氨基酸。
脑啡肽是多肽,在碱性溶液中,可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紫色物质,即双缩脲反应。
在设计过程中还应注意空白对照。
答案:(1)1 1 (2)5 4 脱水缩合五72(3)4 R基不同(4)①实验原理:在碱性溶液中,多肽与CuSO4反应能产生紫色物质,即双缩脲反应②方法步骤:取2支试管分别编号A、B,在A中加入2 mL脑啡肽液,在B中加入2 mL 清水;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0.01 g·mL-1的NaOH溶液,振荡;再向2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0.01 g·mL-1的CuSO4振荡③预期结果:A试管中出现紫色,B试管中不出现紫色④实验结论:脑啡肽是一种多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