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练案11辛弃疾词两首(1)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2.6辛弃疾词两首课后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2.6辛弃疾词两首课后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6 辛弃疾词两首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遥岑.(cén)玉簪.(zān)水龙吟.(yín)B.倩.影(qiàn)鲈.鱼(lú)佛狸祠.(sì)C.巷陌.(mò)揾.泪(wèn)孙仲.谋(zhōng)D.螺髻.(jī)堪脍.(kuài)封狼居胥.(xū)解析:B项,“祠”应读“cí”;C项,“仲”应读“zhòng”;D项,“髻”应读“jì”。

答案:A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遥岑远目.目:眺望。

B.倩.何人唤取倩:请求。

C.揾.英雄泪揾:擦拭。

D.尽.西风,季鹰归未尽:完尽。

解析:“尽”的意思是“全”“遍”“到处都是”。

答案:D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B.C.D.解析:A项,“清秋”都是凄清的秋季。

B项,“多情”,①多愁善感;②有情人。

C项,“赢得”都是“落得”的意思。

D项,“风流”都是指英雄业绩。

答案:B4.在古代诗词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常将语序倒装。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倒装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D.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解析:A项,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C项,应为“北望中原气如山”;D项,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答案:B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三篇都含有恢复中原的渴望和对南宋政府苟且偷安的不满,。

①就通常所谓的思想意义来说,两者是一致的。

②《水龙吟》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是说远望中原群山只能滋生愁恨。

③这与陆游的“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含义相近。

④至于陆游的这两首绝句,其点睛之笔是第二首诗的结尾“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高中必修四语文辛弃疾词两首

高中必修四语文辛弃疾词两首

高中必修四语文辛弃疾词两首(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高中必修四语文辛弃疾词两首这是高中必修四语文辛弃疾词两首,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1 辛弃疾词两首(1)新人教版必修4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1 辛弃疾词两首(1)新人教版必修4

练案11辛弃疾词两首(1)本练案共2页,满分为50分,用时40分钟。

一、夯实语言基础(3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41594123( C )A.仓.皇(cāng)佛狸祠.(sì)鲈.鱼(lú)鲈鱼堪脍.(kuài)B.揾.泪(wēn)碧玉簪.(zān)巷陌.(mò)封狼居胥.(xū)C.螺髻.(jì)断鸿.声(hóng)舞榭.(xiè)廉颇.老矣(pō)D.元嘉.草草(jiā)孙仲.谋(zhòng)遥岑.(céng)金戈.铁马(gē)【解析】A项,“祠”应读“cí”;B项,“揾”应读“wèn”;D项,“岑”应读“cén”。

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41594126( D ) A.水随天去秋无际.际:边际。

B.无人会.,登临意会:理解。

C.赢得仓皇北顾.顾:回头,回头看。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饭量。

【解析】“饭”在此活用为动词,吃饭。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41594127( D )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解析】A项“羽扇纶巾”代指儒者装束,“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B项“金戈铁马”代指戎马生涯;C项“红巾翠袖”代指女子;D项“雪”比喻浪花,没有使用借代。

4.对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41594128( C )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借宋文帝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明自己壮心不已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高二语文导学案:2.6《辛弃疾词两首》1(新人教版必修4)

高二语文导学案:2.6《辛弃疾词两首》1(新人教版必修4)

《辛弃疾词两首》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准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2.准确并流利地诵读这两首词,体会词的声律美。

3.尝试背诵《水龙吟》。

【自主学习】一、通读全词,结合注释,给下列词语注音。

遥岑()玉簪()螺髻()鲈()鱼堪脍()倩()揾()舞榭()狼居胥()佛狸祠()()()二、解释下列词语遥岑远目:玉簪螺髻:断鸿:风流:脍:北顾:倩:可堪:揾:烽火扬州路:【课堂探究】一、为了声韵和谐,词中多有语序倒置的句子,试把下列句子中语序倒置的部分找出来,诵读几遍,体会其表达效果。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二、小组诵读——班级展示【当堂检测】一、听写下列词语二、背诵《水龙吟》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赏析《水龙吟》,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触的意境。

2.能准确说出词中的典故,并理解其中寄寓的情思。

3.背诵并默写《水龙吟》。

【自主学习】一、背景介绍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13年。

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

他乘机聚集成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

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年35岁。

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

那是因为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

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

所以,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

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

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二、阅读全词,结合注释,回答下列问题。

1.词的上片,以写景开端,作者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2 辛弃疾词两首(2)新人教版必修4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练案12 辛弃疾词两首(2)新人教版必修4

练案12 辛弃疾词两首(2)本练案共2页,满分为40分,用时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导学号 41594134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③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青布旗,酒店的招牌。

③荠菜:野菜。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答: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5分)答: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3~4题。

导学号 41594135满江红辛弃疾点火樱桃,照一架、荼縻如雪。

春正好,见龙孙注穿破,紫苔苍壁。

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

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

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龙孙:竹笋的俗称。

3.“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4分)答:拟人和夸张。

春归牵动了诗人满怀的愁恨,这怨春之语表现了词人抑郁不堪的烦乱心境。

4.下片具体细致地抒写了被春天触动的愁和恨。

“春山”“烟波”象征什么?“古今遗恨”如何理解?(6分)答:“春山”“烟波”象征祖国的分裂,象征政局的险恶,象征词人执著追求抗金复国所遇到的重重困难。

“古今遗恨:词人侧重今之恨,即中原失陷,祖国分裂之恨。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6题。

导学号 41594136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①辛弃疾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师用书:第2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全面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师用书:第2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Word版含答案全面版

6辛弃疾词两首本课话题——执着、坚持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千古江山,英豪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夕阳草树,平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博得仓促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年轻的辛弃疾率义兵南下归宋,力争光复中原,不想朝廷昏庸软弱,没有给他发挥志向的舞台。

报国无门,他叹息“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只好“红巾翠袖,揾英豪泪”;壮志难酬,他的愤懑喷薄而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尽管一世怀才不遇,他却向来没有停止过追求梦想的脚步,一直执着地跋涉在抗金复国的道路上。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陈凯歌:就是喜爱较量儿陈凯歌的骨子里透着一股倔劲,争强好胜,从不服输。

拍摄《梅兰芳》时,陈凯歌事无巨细,要求梅宅的道具、布景,都一定具备必定的光彩和质感。

深夜复景时,他拿着手电筒一看院中的柱子,气合适场心脏病发生。

美术组只得连夜拿砂纸打磨,直到柱子光彩令他满意为止。

在拍摄《搜寻》中陈红和王学圻在家的一场对手戏时,陈红被导演折腾了二十多次;而在拍摄王学圻吃带鱼的镜头时,王学圻吃了整整一盘带鱼。

“我们每个演员几乎都经历过这个。

”高圆圆回忆说,“在拍摄和老板在办公室相拥被莫小渝撞见的那场戏时,导演对我的窘态感很不满意。

为了让我出情绪,硬是不让我看回放,一口气演了 33 次。

”正是因为陈凯歌的较量儿精神,一部部出色的电影才表此刻我们眼前,为我们奉上了视觉和心灵的两重要餐。

较量儿表现了人在面对困难时的执着和坚持。

陈凯歌与自己较量儿,靠的就是明知山有虎,倾向虎山行的勇气,是坚强拼搏、不言放弃的执着,更是对电影理想信念的坚守。

背诵——相关的名言警句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鸿鹄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3.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行功的。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7.辛弃疾词两首达标训练(精品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7.辛弃疾词两首达标训练(精品同步试题)

更上一层楼筑基达标1.背诵、默写。

(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背诵默写必须准确无误,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不能多也不能少。

答案:略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遥岑.远目:(2)休说鲈鱼堪脍.:(3)倩.何人唤取:(4)揾.英雄泪:(5)舞榭.歌台:总被雨打风吹去:(6)风流..(7)寻常巷陌:..仓皇北顾:(8)赢得..:(9)赢得仓皇北顾..(10)烽火扬州路.:提示:在古诗文的词语中,除了生字难字,特别要注意古今同形异义的词语,如题中的风流、寻常、赢得、北顾、路等。

参考答案:(1)小而高的山。

(2)把鱼、肉切细。

词中是说鲈鱼味美,脍炙人口。

(3)请人家替自己做事。

(4)擦拭。

(5)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6)指杰出、超群,如风流人物。

在本词中具体指的是“舞榭歌台”这些历史的遗迹。

(7)古代指长度,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形容窄狭。

现引申为普通、平常。

(8)一般用作褒义。

但本词中是用作贬义,含有讽刺的意味,意即“落得”,表示得到一个不好的结局。

(9)向北观望。

在本词中表示的意思是“对中原失土,仅能北顾而已”。

(10)宋朝时的行政区划。

3.说明下面句式的特点。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高中语文 辛弃疾词两首课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辛弃疾词两首课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辛弃疾词两首课堂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一)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二)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3)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三)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知识目标(1)、(2)难点:知识目标(3)学习指津: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朗读背诵,检查落实比较学习法本课文所选辛弃疾的两首词,主题相同,都表现了作者御敌抗金的爱国思想和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总体风格是雄健、豪放。

都大量使用了历史典故,借古讽今。

两首词作于不同时期。

《水龙吟》是早期作品,作者时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词中虽然用了蓝天、绿水、青山、红日等景象来陪衬、点染,但没有柔媚繁缛之感。

《永遇乐》是晚期作品,辛弃疾当时以65岁的高龄在镇江任职,他本以为可以积极备战,积蓄军事力量,但很快发现韩侂胄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于是,作者有了更多的悲愤。

可见,他早期的作品多些昂扬、激奋;晚期作品则转向了苍劲、悲壮。

同为豪放派的词人,苏轼与辛弃疾的风格也同中有异。

苏轼天性忠爱,自如畅达;辛弃疾气势沉雄,豪壮悲愤。

苏轼词风旷达,辛弃疾词风豪健。

评论者总是将苏、辛并称,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学习过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一、预习感知1、作者:辛弃疾,南宋词人。

字号,山东历城人。

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风格)为主,关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

背景:本词作于宋孝宗乾道五年,辛弃疾通判建康,当时他正值壮年有为,但朝士都庸俗之辈。

词人此时已南归八年,虽几番上书奏御敌之策,但都无下文。

英雄失意,年华虚掷,难得一遂报国之愿。

这年,他登临建康赏心亭,写下这首词,借以倾吐自己的抑郁悲愤之情。

2、注音:玉簪( )螺髻( ) 鲈鱼堪脍( ) 揾英雄泪( )3、写下你的疑问:二、探究学习1、整体感知:(1)你感觉词的风格怎样?(2)作者表达的主要情感?2、分片讨论:(1)上片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试加以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案11 辛弃疾词两首(1)本练案共2页,满分为50分,用时40分钟。

一、夯实语言基础(3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41594123( C )A.仓.皇(cāng)佛狸祠.(sì)鲈.鱼(lú)鲈鱼堪脍.(kuài)B.揾.泪(wēn)碧玉簪.(zān)巷陌.(mò)封狼居胥.(xū)C.螺髻.(jì)断鸿.声(hóng)舞榭.(xiè)廉颇.老矣(pō)D.元嘉.草草(jiā)孙仲.谋(zhòng)遥岑.(céng)金戈.铁马(gē)【解析】A项,“祠”应读“cí”;B项,“揾”应读“wèn”;D项,“岑”应读“cén”。

2.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41594124( D )A.晋代石崇生活奢侈,挥金如土,家中亭台遍地,楼榭高耸,可惜,这种鼎铛玉石的生活很快就随着时间的流逝灰飞烟灭....,化作尘土了。

B.社会舆论对名人有求全责备心....理,是因为名人常常充当着精神领袖的角色,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C.齐白石先生始终以一颗纯真的心,沉浸在艺术的体验之中,他笔下的青虾、鲇鱼、斗鸡、蟋蟀等都栩栩如生....,如跃纸上。

D.当前的网络直播市场给人的一个直观感受就是鱼龙混杂....,一方面直播平台中教唆犯罪等违法违规内容并不少见,另一方面侵权问题也屡屡被诟病。

【解析】“泥沙俱下”与“鱼龙混杂”都有形容好的和坏的混在一起的意思,但“鱼龙混杂”只用于人,“泥沙俱下”可用于人或事。

此处应用“泥沙俱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41594125( D )A.庆云县退休教师杨连印退休后没有享受一天的安逸生活,而是倾尽他自己四十多年工作获得的所有积蓄,在自家创办了家庭课外辅导站,把家园变成了“校园”。

B.与会业者呼吁当局尽快拿出方案提振台湾的观光产业和旅游消费水平,并指出如果台湾社会充斥不欢迎言论,也会影响大陆游客的来台意愿。

C.有一家骗子医药公司打着“京奥”公司的名义,在多地举办只让老年人参加的推销会。

他们凭借代办医疗保险、报销部分医药费为手段,向老人推销价格奇高的保健品。

D.慕课(MOOC),是由美国的几所名校的大学教授创办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参与在线学习,国内各类慕课平台也随之产生。

【解析】A项重复累赘,“倾尽”的意思就是竭尽“所有”。

B项搭配不当,消费水平是“提升”而不是“提振”。

C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凭借……等手段”或“以……为手段”。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41594126( D ) A.水随天去秋无际.际:边际。

B.无人会.,登临意会:理解。

C.赢得仓皇北顾.顾:回头,回头看。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饭量。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理解。

“饭”在此活用为动词,吃饭。

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41594127( D )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解析】A项“羽扇纶巾”代指儒者装束,“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B项“金戈铁马”代指戎马生涯;C项“红巾翠袖”代指女子;D项“雪”比喻浪花,没有使用借代。

6.对下列词句中运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 41594128( C )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借宋文帝刘义隆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遭致失败的事实,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表明自己壮心不已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赞扬当年孙仲谋北伐的英雄气概)D.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慨叹江山依旧,像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那样的人物却已无处寻觅了。

)【解析】孙仲谋应为刘裕。

7.参考辛弃疾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内容,把下列词语组成一副对联。

(3分)导学号 41594129怎表廉颇情伤心意拍遍栏杆谁揾英雄泪北顾仇无人会望断中原临京口北固亭有谁知登建康赏心亭答:登建康赏心亭伤心意无人会拍遍栏杆谁揾英雄泪__临京口北固亭北顾仇有谁知望断中原怎表廉颇情8.下面一段文字中部分短语和句子语序不当,请作调整。

(字数不得增减) (5分)导学号 41594130辛弃疾,名弃疾,但从他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和壮如铁塔的七尺身躯看,是没有什么疾病的。

辛弃疾在《摸鱼儿》中写春色,写相思,写美人,但古往今来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借美人反映现实,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从而深刻贴切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

答:(1)将“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与“壮如铁塔的七尺身躯”互换。

(2)将“写美人”与“写相思”互换。

(3)将“借美人反映现实”与“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互换。

9.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在横线上填写结论性的句子。

(4分)导学号 41594131辛弃疾以杰出的爱国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其传世词600多首,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占三分之二以上,数量之大,自有“词”这种诗体以来,1400年间,尚无人能望其项背。

爱国是辛词一大主题。

生态则是辛词的又一大主题。

一册稼轩词,展卷读去,从卷首到卷末,满纸山川之美、草木之秀,让人目不暇接,间以风雨之声、鸟虫之鸣,令人心动神驰。

其中还有词人与青山的深情对视,与苍松的幽默调侃,与鸥鹭的真诚结盟,更有对白鹭的生态建议,让人的心灵情怀,受到难得的洗礼和升华。

辛弃疾的生态词,是我们尤其应该珍惜的人文精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辛弃疾是我国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生态词人。

二、提高阅读能力(17分)(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10~11题。

导学号 4159413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0.下面对《登建康赏心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A.词的上片是写景抒情,作者用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一系列自然景物,来陪衬他的游子之思,巧妙地做到了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B.在上片中,作者用了两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一是仔细端详抽出来的宝剑,一是用手使劲拍打亭上的栏杆。

C.词的下片着重抒情。

作者运用了几个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矛盾和对生活道路的抉择,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忧愁。

D.下片中几个典故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大志,那就回到故乡去“求田问舍”,隐居田园。

【解析】下片几个典故,表达自己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愿望不能实现的无奈与遗憾。

1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

(6分)答:这三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从写景抒情的角度看,还是移情入景。

“献”“供”是人特有的动作,这里用来写山,是拟人;“玉簪螺髻”是把山比喻为玉做的簪子和美女的发髻,是比喻。

诗人把自己的悲愤之情注入自然景物,在表达技巧上是移情入景。

【解析】这三句是词人登楼远眺所见之景,在作者的视野中,江山之美,如“玉簪螺髻”,是比喻;而作者满怀悲愤之情所见之远山,又“献愁供恨”,是拟人,也是移情入景。

(二)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2~13题。

导学号 4159413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2.下面对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C )A.起始“千古江山”四句,借追忆孙权,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而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力挽狂澜、抵御外侮。

B.紧承“斜阳草树”六句,借缅怀刘裕,盛赞其北伐时的雄姿和声威,暗示出词人杀敌报国的决心。

C.下片开头“元嘉草草”三句,借刘义隆北伐失败的故事,从反面透露词人对出兵北伐的渴望,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取得胜利。

D.“可堪回首”三句,借眼前所见情景,揭示了由于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妥协投降而给国家带来的恶果。

【解析】借刘义隆北伐失败之事,表达了词人虽积极主张抗金,但又强调必须有充分准备,切不可盲目草率的观点。

1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在词中起什么作用?(5分)答:这几句词写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

词人借这些京口当地的历史人物的英雄业绩,隐约地表达了自己抗敌救国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