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iews计量经济学实验论文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分析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修改)

合集下载

eviews软件对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的分析

eviews软件对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的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的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和可支配收入的分析一:研究目的及要求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城乡居民个人和家庭用于生活消费以及集体用于个人消费的全部支出。

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家庭在调查期获得并且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人均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为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的相关性,探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规律,揭示可支配收入在居民消费性支出中的作用,对于宏观经济运行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1994——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基本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对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数量关系进行分析从而证明增加居民收入来刺激消费,增加消费性支出的必要性。

二、模型设定及其估计食品支出,居民住房,医疗保健以及衣着对于居民日常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支出,因此我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食品支出X2,居住支出X3,医疗保健X4,衣着方面X5,建立了下述的一般模型:+e t其中Y——居民的可支配收入tX——食品支出2X——居住支出3X——医疗保健4X——衣着支出5e t——随即扰动项。

从1995---2009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收集到以下数据:年份Y收入(元)X2(食品支X3(居住) X4(医疗保健) X5(衣着支出) (元)利用Eviews软件,输入Y、X2、X3、X4、X5、X6等数据,采用这些数据对模型进行OLS回归,结果如表1: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6/10 Time: 11:19Sample: 1994 2008Included observations: 15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X2 2.194021 0.585904 3.744679 0.0038X3 0.214399 1.585739 0.135204 0.8951X4 6.304798 2.000612 3.151434 0.0103X5 2.098000 1.908098 1.099524 0.2973C -1227.160 365.0907 -3.361246 0.0072R-squared 0.997209 Mean dependent var 7974.180Adjusted R-squared 0.996092 S.D. dependent var 3628.636S.E. of regression 226.8423 Akaike info criterion 13.94759 Sum squared resid 514574.4 Schwarz criterion 14.18361 Log likelihood -99.60692 F-statistic 893.0849 Durbin-Watson stat1.471612 Prob(F-statistic) 0.000000表1 表2残差图-400-2000200400400080001200016000949596979899000102030405060708ResidualActualFitted表2由表2可以看出,残差的变动有系统模式,连续为正和连续为负,表明残差项存在一阶正自相关,模型中t 统计量和F 统计量的结论不可信,需采取补救措施。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投资和外贸长期处于支柱地位,消费需求却严重不足。

而近年来,全球性外贸供需结构变动引起经济个体对消费需求逐步依赖,及经济个体在选择更为优质的发展路径时对内部消费有效增长的倾向,都昭示着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通过宏观调控刺激消费的必要性。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经济发展1 我国经济发展与城镇居民消费现状理论上,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相对于投资和贸易更为稳定,应对经济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然而,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国内消费需求却长期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

根据IMF和世界银行的统计,1990年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为78%左右,而近20年来,我国消费率最高也仅为63%。

投资依旧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2000年至今,增量资本产出率逐年上升,表明投资虽得到大幅增长,其效率却不断下降。

重复性投资建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会因投资产出长期得不到消化吸收而形成泡沫,威胁经济的健康发展。

此外,我国还面临外贸依存度过高的问题。

在最近两年世界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部分省份出现了企业大量倒闭、失业人群庞大的局面,也因此滋生了不少社会问题。

2 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宏微观分析消费行为具有双重性质。

一方面,消费具有个体独立性,属于微观经济范畴;另一方面,消费是重要的经济指标,其总量和结构上的变动会极大地影响一国的经济,因而也兼具社会属性,属于宏观经济范畴。

据此,本文将从宏微观两个角度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实证分析。

个体的消费决策依赖其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由消费能力引申出消费约束的概念,阶段性消费、预防性储蓄与外部经济原因等构筑了消费的规划函数。

根据生命周期假说,未来收入是影响现期消费的因素,同时,也应注意消费与财产之间的关系。

鉴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外部经济环境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个体消费者当下的消费决策基于较近的未来,而非整体生命周期。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摘要】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通过对宏观经济发展与消费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地区差异对消费水平的影响以及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其中消费结构对消费水平影响较大,地区差异也是造成消费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

在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并展望未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将继续提升。

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宏观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消费结构,地区差异,经济增长,特点,政策建议,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居民消费水平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消费水平不仅反映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同时也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深入研究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更好地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优化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深入探讨影响消费水平的各种因素,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宏观经济发展与消费水平之间的关系,探讨经济增长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2. 探讨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关系,分析不同收入水平群体的消费特点;3. 研究消费结构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探讨不同消费品类在居民消费中的重要性;4. 分析地区差异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探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5. 探讨消费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以上问题,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和特点,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促进我国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计量经济学论文关于我国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关于我国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

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扩张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居民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对国民经济产生的拉动作用。

我国经济逐步由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社会消费需求不足,居民消费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特别是对于如何启动内需,扩大居民消费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及时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居民消费需求变动趋势,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情况的国民消费政策,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我国的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北京有两千多万常住人口,其中城镇人口数达到1600多万,数量和比例都很高。

因此,以北京市城镇居民为基础进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影响因素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

二.理论基础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该假说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

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种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绝对收入假说在肯定收入对储蓄约束和心理功能影响这两个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其局限在于:1.排斥每个人消费、储蓄行为受他人影响的事实,肯定个人消费、储蓄是孤立的行为,从而忽视社会因素对消费、储蓄的影响,结果把居民储蓄变动看成孤立的个人行为。

2.排斥每个人收入的跨期预算,从而忽视储蓄心理预期和生命周期功能,结果不能从动态的、长期的角度反映储蓄变动的态势。

2.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该假说的主要内容有:第一,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总储蓄率并不取决于收入;第二,储蓄率要受到利率、收入预期、收入分配、收入增长率、人口年龄分布等多种因素变动的影响;第三,在经济周期的短期中,储蓄率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率,从而边际消费倾向也要取决于这一比率,这也就是短期中消费会有波动的原因,但由于消费的棘轮作用,收入的减少对消费减少的作用并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的增加作用较大;第四,短期与长期的影响结合在一起。

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分析《消费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

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分析《消费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

计量经济学论文及作业姓名:陈敏捷消费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摘要:本文选取的是现已充分掌握数据资料的2013年全国31个省市的城镇居民的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全年消费支出,以及各地区的失业率。

通过建模分析,找出三者之间的量化关系,进一步分析得出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失业率(%)具体数据如下:消费支出(元/每人全年)Y可支配收入(元/每人全年)X1失业率(%)X2北京11123.84 13882.62 1.4 天津7867.53 10312.91 3.8 河北5439.77 7239.06 3.9 山西5105.38 7005.03 3 内蒙5419.14 7012.9 4.5 辽林6077.92 7240.58 6.5 吉林5492.1 7005.17 4.3 黑龙江5015.19 6678.9 4.2 上海11040.34 14867.49 4.9 江苏6708.58 9262.46 4.1 浙江9712.89 13179.53 4.2 安徽5064.34 6778.03 4.1 福建7356.26 9999.54 4.1 江西4914.55 6901.42 3.6 山东6069.35 8399.91 3.6 河南4941.6 6926.21 3.1 湖北5963.25 7321.98 4.3 湖南6082.62 7674.2 3.8 广东9636.27 12380.43 2.9 广西5763.5 7785.04 3.6 海南5502.43 7259.25 3.4 重庆7118.06 8093.67 4.1 四川5759.21 7041.87 4.4 贵州4948.98 6569.23 4云南6023.56 7643.57 4.1西藏8045.34 8765.45陕西5666.54 6806.35 3.5甘肃5298.91 6657.24 3.4青海5400.24 6745.32 3.8宁夏5330.34 6530.48 4.4新疆5540.61 7173.54 3.5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3)》一、建立模型并回归建立回归方程:Y=β0+β1*X1+β2*X2 +μY消费支出(元/每人全年) X1 可支配收入 (元/每人全年) X2失业率(%)运用OLS估计方法对式1中的参数进行估计,Eviews程序:create u 31;data y x1 x2;ls y c x1 x2得回归分析结果: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23/11 Time: 12:07Sample: 1 31Included observations: 31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99.66845 512.5545 0.194454 0.8472X1 0.749028 0.033317 22.48216 0.0000X2 30.99029 95.80441 0.323475 0.7487R-squared 0.949335 ????Mean dependent var 6433.182Adjusted R-squared 0.945716 ????S.D. dependent var 1761.376S.E. of regression 410.3820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96382Sum squared resid 4715575. ????Schwarz criterion 15.10259Log likelihood -228.9392 ????F-statistic 262.3240Durbin-Watson stat 1.179608 ????Prob(F-statistic) 0.000000从表2中可以看出F检验显着,但有几项t检验不过关,说明变量之间存在多重线性。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计 量 经 济 学 实 验 报 告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班级:09金融工程班 姓名: 钟褀人学号:200904040143 任课老师:李赟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本实验报告是运用EViews软件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该模型中居民消费水平为被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

数据基于1996-2010年的统计资料。

数据资料如下:注:以上数据中居民消费水平、国内生产总值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的统计年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于中宏数据库。

二、模型建立:设y=居民消费水平,x1=国内生产总值,x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根据下面的图可以看出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利用数据对模型做回归分析:Y = 430.216958174 + 0.0021553026303* X1 + 0.447493565223* X2(1.776964) (0.282948) (2.851166)R²=0.995677 SE=127.0138 F=1382.024回归报告如下: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1/27/11 Time: 16:01Sample: 1996 2010Included observations: 15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430.2170 242.1078 1.776964 0.1009X1 0.002155 0.007617 0.282948 0.7820X2 0.447494 0.156951 2.851166 0.0146R-squared 0.995677 Mean dependent var 4287.600 Adjusted R-squared 0.994957 S.D. dependent var 1788.547 S.E. of regression 127.0138 Akaike info criterion 12.70333 Sum squared resid 193590.1 Schwarz criterion 12.84494 Log likelihood -92.27494 Hannan-Quinn criter. 12.70182 F-statistic 1382.024 Durbin-Watson stat 0.538165 Prob(F-statistic) 0.000000得残差图如下图检验结果显示:2R=0.995677,可以看出,模型拟合度很好,这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确实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是与经济体系变化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重要指标之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大幅度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改善和提升。

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受到社会收入水平提高、物价持续降低以及居民收入分布优化等
多种因素的支持和影响。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收入总量蓬勃增长,相关部门的支出也随之大
幅提高,为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提供了充分的支持。

此外,政府设置的有关社会保障政策
也进一步回馈给社会普遍赋予了更多的收入。

从2016年到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由14096元增加到17589元,在三年间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这有利于居民消费水
平的提高。

其次,随着货币的持续流通和政府的调控,我国物价水平得到持续调控,比以往更加
稳定。

具体数据表明,2018年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去年上涨1.5%,同比10月以来为连续14个月处于1.5%以下,是1998年以来最低水平。

稳定的物价水平也极大地增强了居民消费能力,也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支撑。

此外,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积极优化我国居民收入分布格局,在构建更加
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也为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政策支撑。

2018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高财税政策、丰富就业政策,优化薪酬政策,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以及
多种政策,着力推动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从而有效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

eviews计量经济学实验论文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分析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修改)

eviews计量经济学实验论文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分析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修改)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分析我国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因素我国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分析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绝对数逐年增长,农村居民的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长到2008年的4760.6元,增长了33.63倍;城镇居民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增长到2008年的15780.8元,增长了44.95倍。

从1997年开始,我国的GDP年平均环比增长率保持在12.8%左右,而同期我国农村居民实际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26%,城镇居民的实际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9%。

根据相关经济理论与实践,投资、出口和消费一向被认为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

温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扩大居民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反映了这一点,“增加消费,扩大需求,启动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

因此,对于消费的研究就显得极为迫切且具有重要意义。

著名的凯恩斯消费理论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消费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在我国居民消费还存在着两个几乎完全不同的消费群体: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

对于两个不同的消费群体,他们各自的消费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孰轻孰重呢?即我国政府应该将经济的增长点着重放在刺激哪个消费群体上呢?是农村居民呢还是城市居民呢?对此我们展开了关于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研究分析。

二、模型设定(1)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因此《宏观西方经济学》中假定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函数关系,即凯恩斯消费函数: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实证分析—分析我国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因素我国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分析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绝对数逐年增长,农村居民的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长到2008年的4760.6元,增长了33.63倍;城镇居民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增长到2008年的15780.8元,增长了44.95倍。

从1997年开始,我国的GDP年平均环比增长率保持在12.8%左右,而同期我国农村居民实际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26%,城镇居民的实际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9%。

根据相关经济理论与实践,投资、出口和消费一向被认为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

温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扩大居民消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反映了这一点,“增加消费,扩大需求,启动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

因此,对于消费的研究就显得极为迫切且具有重要意义。

著名的凯恩斯消费理论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消费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在我国居民消费还存在着两个几乎完全不同的消费群体: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

对于两个不同的消费群体,他们各自的消费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孰轻孰重呢?即我国政府应该将经济的增长点着重放在刺激哪个消费群体上呢?是农村居民呢还是城市居民呢?对此我们展开了关于我国人均居民消费的研究分析。

二、模型设定(1)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

因此《宏观西方经济学》中假定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函数关系,即凯恩斯消费函数: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我国人均居民消费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就个人消费而言, 个人消费主要受到个人收入、商品价格、个人消费偏好的影响。

其中个人消费的影响因素个人收入和商品价格是很容易数量化的, 至于个人消费偏好可以考虑前期消费量,因为前期消费可以反映个人消费偏好。

(2)变量的选择。

我国人均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确定为人均收入、商品价格、前期消费, 上述分析符合相关的经济学理论。

基于人均消费受到人均收入、商品价格、前期消费因素的影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看成是人均收入,前期人均居民消费可以反映消费者偏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3)先从整体分析,涉及四个变量: 人均居民消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前期人均居民消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再从城镇和农村两方面具体分析,消费与收入差异的影响。

三、数据收集从《国家统计数据库》找到了自1978—2008年我国人均居民消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前期人均居民消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官方数据。

以此来分析我国人均消费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具体是如何对消费产生影响的。

来自《国家统计数据库》四、模型设定为了观察各变量间的关系,做出变量间的散点图和相关系数矩阵如下:从散点图可以看出y与x1,x2,x3,x4,x5之间大致呈线性关系,且除x2外,随着解释变量的逐渐增大被解释变量逐渐增大;同时观察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除解释变量x2外,其他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均高度相关,但仅凭相关系数我们不能删除解释变量x2。

综上所述,可以设定如下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1:i Y =1β+2β2X +3β3X +4β4X +i μ其中,Y 为人均居民消费 , X2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X3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X4为前期人均消费。

计量经济模型2 i Y =1β+2β5X +3β6X +i μ其中,Y 为人均居民消费 , 此处的X5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6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四、模型的估计与检验1、人均居民消费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前期人均居民消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回归双击“Eviews ”,进入主页。

输入数据:点击主菜单中的File/Open /EV Workfile —Excel —数据1.xls ; 在EV 主页界面的窗口,输入“ls y c x2 x3 x4”,按“Enter ”。

出现OLS 回归结果。

OLS 回归结果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1/02/10 Time: 12:09 Sample: 1978 2008 Included observations: 31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1213.832 216.2804 -5.612307 0.0000 X2 0.082339 0.012332 6.677012 0.0000 X3 11.90468 1.985325 5.996340 0.0000 X40.8853290.03741823.660750.0000R-squared0.999407 Mean dependent var 2394.516 Adjusted R-squared 0.999341 S.D. dependent var 2306.954 S.E. of regression 59.23121 Akaike info criterion 11.12069 Sum squared resid 94725.09 Schwarz criterion 11.30572 Log likelihood -168.3707 F-statistic 15160.69 Durbin-Watson stat1.484189 Prob(F-statistic)0.000000回归结果为iY ˆ= -1213.832 + 0.0823392X + 11.904683X + 0.8853294X (-5.612307) (6.677012) (5.996340) (23.66075)2R = 0.999407 2R = 0.999341 F= 15160.69(1)经济意义检验。

这说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均GDP 增加1元,人均消费平均增加0.082339元;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加1%,人均消费平均增加11.90468元;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前期人均消费增加1元,人均消费平均增加0.885329元;(2)统计推断检验。

由上可知,该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999407,修正的可决系数为0.999341,模型拟和很好,F 值为15160.69,回归方程整体上显著。

除了截距项,其余各参数的t 值都通过检验,表明解释变量X2(人均GDP ), X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4(前期人均消费)对被解释变量Y (人均消费)有显著影响。

2、人均居民消费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回归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1/02/10 Time: 12:09 Sample: 1978 2008 Included observations: 31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283.5919 66.43553 4.268678 0.0002 X20.3724840.00801346.487040.0000R-squared0.986758 Mean dependent var 2394.516 Adjusted R-squared 0.986302 S.D. dependent var 2306.954 S.E. of regression 270.0058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09710 Sum squared resid 2114191. Schwarz criterion 14.18962 Log likelihood -216.5051 F-statistic 2161.045 Durbin-Watson stat0.169607 Prob(F-statistic)0.000000对人均消费Y 和人均GDP 进行回归结果为:iY ˆ=283.5919 + 0.3724842X (66.43553) (0.008013) t =(4.268678) (46.48704)2R = 0.986758 2R = 0.986302 F= 2161.045(1)经济意义检验。

这说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人均GDP 增加1元,人均消费平均增加0.372484元。

这符合经济理论。

(2)统计推断检验。

由上可知,该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986758,模型拟和很好。

F 值为2161.045,回归方程整体上显著。

当α=0.05时,)(2/k n t -α=)29(025.0t =2.045,t ﹥)29(025.0t ,各参数的t 值都通过检验,表明人均GDP 对人均消费有显著影响。

3、人均消费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回归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1/02/10 Time: 21:00 Sample: 1978 2008 Included observations: 31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66.98492 14.41344 -4.647392 0.0001 X5 0.341151 0.014985 22.76649 0.0000 X60.6389420.04996312.788250.0000R-squared0.999715 Mean dependent var 2394.516 Adjusted R-squared 0.999695 S.D. dependent var 2306.954 S.E. of regression 40.28147 Akaike info criterion 10.32143 Sum squared resid 45432.71 Schwarz criterion 10.46020 Log likelihood -156.9821 F-statistic 49185.26 Durbin-Watson stat 0.989264 Prob(F-statistic)0.000000回归结果为iY ˆ= -66.98492 + 0.3411515X + 0.6389426X (-4.647392) (22.76649) (12.78825)2R = 0.999715 2R = 0.999695 F = 49185.26(1)经济意义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