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堂】一年级数学上册三、认识10以内的数教案北京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三、认识10以内的数课件北京版

在 里填上 > < = 号:
43 24
54 5 5
33 04
35 50
数的组成
3
5
12 32
4
31
12
22 1 4
4
5
21
32
5
数的组成
3
5
12 32
4
31
12
22 1 4
4
5
21
32
5
3+2=5
5-2=3
3+2=5
5-2=3
看图写算式
4-2=2
5-1=4
2+2=4
2+1=3
?7只只
57 + - 25 = 725 (只)
问题解决
3. 说一说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找什么信息,并解答。
车上原来有 9个人。
9 - 4 + 5 = 10(人)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问题解决
4.
从图你中会你解能答提吗出? 数学问题吗?
还剩7瓶没有喝。 解答正确吗? 别忘了检查呦!
10 - 3 = 7 (瓶)
问题解决
6.
你 问还能 题能从 并提图 解出中 答什提 吗么出?问数题学?
左原边来有29棵盆树花, 中搬间走有了32棵盆树,, 右还边剩也几有盆2?棵树, 一共有多少棵树?
9 - 2 = 7 (盆) 2+3+2=7(棵)
1
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
1. 看图写算式。
还怎可样以观怎察样这列幅算图式??
有3个卡通梨, 7个普通梨。
4 + 6 = 10 (个)
6+ 10 - 10 -
4 = 10 (个) 4 = 6 (个) 6 = 4 (个)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快乐的家园 10以内数的认识北师大版教案:快乐的家园 10以内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我打算用北师大版的教材,主要教授第一章节“10以内数的认识”。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数的概念,包括数的顺序、数的组成、数的比较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用数来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能够进行10以内数的比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会把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顺序和组成。
而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将数的概念应用到生活中,进行实际的数的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教具,如数字卡片、小物品等,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数的概念。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准备一些学具,如画笔、纸张等,让他们能够通过绘画来表达数的顺序和组成。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数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的实际意义。
然后,我会用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进行数的顺序的认识。
接着,我会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小物品来组成不同的数,加深他们对数的组成的理解。
我会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他们对数的顺序和组成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将数的顺序和组成清晰地展示给学生。
七、作业设计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如数数题、比较大小题等,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我会提供详细的答案,让学生能够自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自己的教学,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用数来描述事物,延伸他们的学习。
这就是我对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快乐的家园 10以内数的认识的设计。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学生一定能够轻松愉快地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数的顺序的认识我认为数的顺序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概念。
因此,我会在教学中特别强调数的顺序,并通过数字卡片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的顺序。
我会让学生反复练习,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数的顺序。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可爱的校园〖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感到数学不是枯燥的,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喜欢上数学。
2.通过观察情境图,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对10以内的数有初步的感知。
3.经历对10以内的数进行不同方法排列的过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由于这是学生进入小学校门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因而,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这一节内容对于从幼儿园出来的孩子来说并不困难,根据这一情况,我打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敢于表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另外,对于教材中的一大幅插图,学生观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观察的方法与顺序上需要教师的指导;同时,教学与生活相结合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带学生去观察身边事物的个数,可以使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天津市的一所重点小学,校园环境整洁、美丽,教学设施齐全。
学生多数是择校生,我教授的是两个双语班的学生,他们家庭条件优越,学前知识比较丰富,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与开发。
但是,他们对孩子的培养只是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孩子的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还有待于重点培养。
比如,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还有的学生只知道问题的结果,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了解。
这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与培养。
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给每个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树立自信心;然后引导他们向他人学习,共同进步。
〖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校开学了。
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些小动物非常羡慕你们,它们也建了一所动物小学,今天也开学了。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10以内的数》教学教案

Like flowers and beautiful family members, but also enemy but like waters.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10以内的数》教学教案教学要求:(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认、读、写0-10各数,会用0-10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0-10各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数是数出来的,学写数字,会用0-10的数字表示事物的个数,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理解数是数出来的,学写数字,会用0-10的数字表示事物的个数,建立数感。
同时渗透对立的思想。
教学课时9课时1.认识15的数教学要求:(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认、读、写1-5各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1―5各数。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你喜欢去动物园吗?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去参观动物园好吗?二、探究新知1.随着教师的引导,出示课件或挂图(动物园图)。
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图中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互相说一说。
自学10-11页教师:刚才大家把你从图中看到的和想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9和10北京版(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9和10 北京版 (3)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北京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9和10这一部分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九章的第三节,主要学习9和10的数字概念,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加深对这两个数字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9和10的数字概念,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9和10的数字概念,能够正确地进行加减运算。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9加1等于10,以及10减1等于9。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数字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一个数字,其中包括9和10。
还有几组加减法题目,以及一些小奖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拿出数字卡片,让学生们看看并说出数字9和10。
2. 例题讲解:我会用数字卡片来讲解9和10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卡片上的数字,理解加减法的原理。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几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们用数字卡片来进行计算,然后把答案告诉我。
4. 奖励机制:对于那些计算正确的同学,我会给他们一些小奖品,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9和10的数字写法,以及它们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数字卡片进行9和10的加减法运算,并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作业答案:根据数字卡片进行计算,9加1等于10,10减1等于9。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9和10的数字概念掌握得比较好,但有些学生在进行加减运算时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下一节课中,我将继续通过例题和练习来加深学生们对这两个数字的理解。
拓展延伸:除了9和10,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其他数字的加减法运算,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认识10以内的数》

4. 本课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其在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活动,体 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凡是象这样:1 个人、1 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 1 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 1 表示的?
(3)请你拿出 1 根小棒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认识 10 以内的数》(2)
说说每个数之间的关系,如:1 排在第 1 个,1 添上 1 是 2;2 添上 1 是
3;3 添上 1 是 4;4 添上 1 是 5。
可以从前往后数 1、2 5,也可以从后往前数 5,4,3,2,1。
7、说一说谁在第几个?几比几多几?
(2 比 1 多 1,3 比 2 多 1,4 比 3 多 1,5 比 4 多 1)
8、指导书写
这几个数字分别像什幺?1 像小棍 2 像鸭子 3 像耳朵 4 像小旗 5 像秤钩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认识 10 以内的 数》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认识 10 以内的数》
结合事物图、手指图、点子图,逐步抽象出数 1--5。并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活中用 1--5 表示的物体。
2、认识 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 1 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1.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 1、2、3、4、5,这五个数字并不陌生,大部分 学生对于数数、认数、数序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学生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如何观察主题图,从主题图中 获取数学信息的方法,并已经初步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3. 认识 1、2、3、4、5 的过程中,学生只是对数字有简单的记忆,但对于 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用不同方法表示同一个数这些内容学生比较难理解, 因此通过观察、数数、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初步感受数的意义将是本课的 重难点。
小学数学北京版一年级上册三、认识10以内的数《几和第几》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北京版一年级上册三、认识10以内的数《几和第几》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小学数学北京版一年级上册三、认识10以内的数《几和第几》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运用“上、下、前、后、左、右”这些词语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且能渗透尊敬老人的教育。
2学情分析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次序中的位置,而几个则表示事物数量的多少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区分和理解几、第几的不同含义,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几和第几来回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学习新课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前一节数学课上看到有几位小朋友在为庆祝教师节表演节目,表现了他们对老师的的尊敬。
我们小朋友不但要尊敬老师,在家里尊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社会上也要尊敬老人。
有一天,电影院里放好看的电影,几个小朋友在排队买票。
这时来了一位老爷爷,小朋友就让老爷爷排在最前面。
(出示主题图)我们今天就利用这幅图来学习数学知识,大家说好不好?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题(1)提问:图上有几个人在买票?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2)提问:从前往后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2024-2025学年北京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1) 针对加减法互逆关系,增加更多互动和实例,如让学生自己编写算式并互相交换检查。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对于计算练习可分层设计,确保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有效练习并保证课堂总结的完整性。
(3) 在 10 的组成和分解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一个 10 的组成和分解表格,通过填写表格的方式,让学生更系统地理解和记忆 10 的组成规律。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 10 的物体个数,会读、写 10。
(2) 理解 10 的组成和分解,掌握 1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 与其他数的大小。
(3) 熟练掌握 10 的加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 在教学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在练习中出错较多,可能是讲解时实例不够丰富。
(2) 在课堂时间分配上不够合理,计算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完成较慢,导致课堂总结时间紧张。
(3) 在 10 的组成和分解教学中,虽然学生通过操作小棒理解了一些组合方式,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还缺乏系统性的理解,没有完全掌握所有的组合规律。
(b) 解释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中的和在减法中是被减数,加法中的加数是减法中的减数和差。
(c) 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练习,如 3 + 7 = 10,让学生写出 10 - 3 = 7,10 - 7 = 3。
(设计意图:理解互逆关系,加深对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4) 10 加减法的计算练习
(a)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如 10 - 2、3 + 7 等,让学生快速口算。
(c)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0 的组成规律,如按顺序从 1 开始分,每次一个数增加,另一个数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