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昆山市城市规划“十一五”规划

昆山市城市规划“十一五”规划引言昆山市作为江苏省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面积较小但人口密集。
为了适应快速增长的经济和人口需求,昆山市制定了城市规划“十一五”规划,旨在为未来五年的城市发展提供指导和方向。
本文将对昆山市城市规划“十一五”规划进行探讨和分析。
1. 规划背景昆山市作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经济发展区域,近年来经济迅猛增长,人口快速增加,城市发展面临着空间、环境和社会资源的压力。
为了协调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昆山市政府决定制定城市规划“十一五”规划。
2. 规划目标城市规划“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昆山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竞争力。
具体目标如下:•实现城市人口合理增长,控制人口密度。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供水、供电等公共服务。
•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绿化覆盖率和空气质量。
•发展优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
•优化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培育新兴产业。
3. 规划重点城市规划“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城市空间布局在城市空间布局方面,昆山市将重点发展城市中心区域和主城区,提升城市核心功能区的服务能力和品质。
同时,加强城市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建设快速通道和交通枢纽,优化城市交通网络。
3.2 生态环境保护昆山市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绿化覆盖率和空气质量。
规划中将划定绿化带,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昆山市将重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服务的能力和品质。
同时,规划中将建设先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
3.4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昆山市将加大力度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和技术创新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
4. 实施措施为了保证城市规划“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昆山市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和协调,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新一轮昆山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出炉!未来的昆山将变成这样

新一轮昆山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出炉!未来的昆山将变成这样《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论证会,以转型升级、存量更新为重点,描绘了昆山总规修编的**内容。
2017年10月31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昆山宾馆,主持召开了《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论证会。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组)就总规修编主要成果进行了汇报,以转型升级、存量更新为重点,描绘了昆山总规修编的**内容。
描绘昆山未来发展的新格局市域:三大片区延续09总规三大片区结构,包括城市集中建设区、西部阳澄湖旅游度假片区、南部水乡古镇片区,实施差别化空间调控措施。
中心城区:一主两副一特两新美好愿景实现的六大重要举措多规融合,划定三区三线确定多规融合的目标及思路,划定生态控制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形成合理的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布局。
对接沪苏,实现协调发展充分对接上海2040和苏州新时期发展动态,借力轨道交通S1线建设契机,借助沪苏创新创智资源、区域枢纽、贸易资源和消费市场,实现与沪苏之间的同城化交通优势再提升,推动环淀山湖、环阳澄湖等邻界地区的生态共保、资源共享、品牌共创,实现联合发展。
存量更新,推进转型升级对以工业用地为主的存量载体,开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等多因子综合评价,正视各区镇发展实际,将全市工业用地分为三类。
集中保留区块规划保留20片相对集中布局的工业用地,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集聚空间,重点发展既有主导产业和新兴支柱产业,推动现状工业提档升级。
明确腾退区块明确腾退农业集中区、旅游度假区、生态廊道、旅游通道沿线的零散低效工业用地。
择机更新区块择机更新与城镇生活空间交织的企业,按照规划确定的方向,实现功能转型,优先安排公共服务设施、绿地、交通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实现城市功能修补。
全域管控,保障民生建设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对所有常住人口的全覆盖。
形成“市级-区镇级-街道级-社区级”四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构建十分钟美好生活圈。
昆山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

昆山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一、前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国内市场的逐渐扩大,服务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的重要力量。
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昆山市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具备了发展服务业的良好条件。
为了推动昆山市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全市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制定一份全面规划昆山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二、总体目标1.到2025年,昆山市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65%以上。
2.到2030年,昆山市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70%以上。
3.优化服务业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4.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发展高地。
三、发展思路1.加强政府引导:政府将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进入服务业领域。
2.培育优势产业:昆山市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打造高端服务业示范区。
3.强化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服务业模式的转型升级,培育新兴服务业。
4.打造人才高地:加大培养和引进服务业人才的力度,搭建人才培养平台,提高服务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际上先进的服务业发达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促进昆山市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
四、发展重点1.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加大对城市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品质,构建便利、高效、创新的城市服务体系。
2.加强旅游服务业发展:利用昆山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服务业,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游客和旅游投资。
3.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强互联网、物流、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的融合。
4.优化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
5.增强教育和医疗服务:加大对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投入,提高教育和医疗资源的质量和均衡性,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五、政策措施1.减免企业税费:对于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降低其创业成本。
昆山阳澄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

昆山阳澄湖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摘要目前,旅游产品正从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和专项旅游相结合的趋势发展。
度假旅游正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旅游产品。
一些书籍甚至预测至2010年我国的度假旅游收入将达到7200亿元人民币,占当年旅游总收入的51%。
基于这样的发展态势,昆山阳澄湖旅游度假区展开了新的规划。
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客观地评述了目前度假区建设与发展的现状,并对一些与度假区发展关系密切、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如度假区的发展战略、总体功能布局、重大项目策划、基础配套设施、市场营销等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昆山阳澄湖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For Yangchenghu Tourist Resort,Kunshan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velling products is from visit to vistit and holiday which is combined with special travel. Spending holidays and travelling is becoming the travelling products with the fastest developing speed. Some books even predict that the tourist earnings for holidays of our country will reach 720 billion yuan until 2010, accounting for 51% of the total income of tourist of that year. Because of such developing state, the tourist holiday resort of Yangcheng Lake in Kunshan has launched a new planning.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the paper objectively comments o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t holiday resorts at present ,analyzes main problems and the causes of them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thods in management of tourist holiday resorts.Key words Tourist Resort;the Development Planning;Yangchenghu目录设计说明书1 规划修编的背景和重点 (1)1.1修编的背景 (1)1.2本次修编的重点 (1)2总则 (1)2.1规划依据 (1)2.2规划原则 (2)2.3规划期限 (3)2.4规划范围 (3)3概况 (3)3.1区域背景 (3)3.1.1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发展圈 (3)3.1.2整体协调的苏州旅游发展格局 (4)3.1.3各具特色的昆山旅游资源 (4)3.2自然地理环境 (4)3.2.1地理位置 (4)3.2.2地形地貌 (4)3.2.3气象气候 (5)3.3社会经济背景 (5)3.4历史文化 (5)4旅游资源评价 (5)4.1旅游资源类型 (5)4.2旅游资源分布 (6)4.3旅游资源评价 (6)4.3.1旅游资源分类评价 (6)4.3.2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9)5旅游客源市场特征 (10)5.1国内旅游基本特征 (10)5.2本地市场基本特征 (10)5.2.1巴城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特征 (10)5.2.2苏州市及周边居民出游特征 (10)5.3周边市场分析 (11)5.4远程市场特征分析 (11)5.5区域网络客流 (11)5.6旅客市场现状 (12)6旅游度假产业空间的SWOT分析 (12)6.1自身优势 (12)6.1.2便捷的交通和优越的区位 (12)6.1.3大闸蟹的知名效应 (13)6.2自身劣势 (13)6.2.1旅游产品单一,旅游业的整体效益较低 (13)6.2.2产品开发有待完善 (13)6.3外部机遇 (14)6.3.1有效的政策支持和生态环境建设 (14)6.3.2国内旅游市场需求的扩张 (14)6.3.3社会大背景下的机遇 (15)6.4外部挑战 (15)6.4.1区域发展不平衡,旅游市场尚未形成联动互动 (15)6.4.2竞争对手多,替代产品多 (15)7旅游区发展战略 (15)7.1旅游发展定位 (15)7.1.1旅游区发展方向 (15)7.1.2旅游总体形象定位 (16)7.1.3目标客源市场定位 (16)7.2旅游区发展目标 (16)7.2.1总体目标 (16)7.2.2分期目标 (16)7.2.3规划指标 (17)8旅游度假区功能布局规划 (18)8.1生态保护区 (18)8.1.1景区范围 (18)8.1.2开发定位 (18)8.1.3概念规划 (18)8.2文化疗养区 (19)8.2.1景区范围 (19)8.2.2开发定位 (19)8.2.3概念规划 (19)8.3滨水康体休闲区 (20)8.3.1景区范围 (20)8.3.2开发定位 (20)8.3.3概念规划 (20)8.4娱乐中心区 (20)8.4.1景区范围 (20)8.4.2开发定位 (20)8.4.3概念规划 (21)8.5.1景区范围 (21)8.5.2开发定位 (21)8.5.3概念规划 (21)8.6农林体验区 (21)8.6.1景区范围 (21)8.6.2开发定位 (21)8.6.3概念规划 (21)8.7蟹道——专题特色区 (22)8.7.1景区范围 (22)8.7.2开发定位 (22)8.7.3概念规划 (22)9旅游线路规划和重大项目策划 (22)9.1旅游线路规划 (22)9.2旅游项目策划 (23)9.2.1旅游项目策划原则 (23)9.2.2重大项目策划——农林新体验 (23)10旅游度假市场营销策略 (24)10.1目标市场定位 (24)10.2形象定位 (24)10.3价格策略 (25)10.3.1价位适中,符合大众需求 (25)10.3.2采用灵活的价格机制 (25)10.3.3利用价格杠杆 (25)10.4旅游营销的公关和广告策划 (25)10.4.1公关和广告活动的目标 (25)10.4.1公关和广告活动的运用 (25)10.5销售渠道 (26)11旅游度假区配套设施规划 (26)11.1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26)11.2道路交通规划 (26)11.2.1对外交通规划 (26)11.2.2度假区内部道路规划 (27)11.3绿化系统规划 (27)11.4河(湖)网规划 (27)11.5给水规划 (27)11.6排水规划 (27)11.7供电规划 (28)11.8邮电通讯规划 (28)11.10环境保护规划 (28)11.11防灾规划 (28)11.12旅游度假安全规划 (29)12水资源保护规划 (29)12.1水域功能分类 (29)12.2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30)12.3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防护 (30)设计图件(1)区位关系分析图(2)用地规划图(3)功能分区规划图(4)道路系统规划图(5)绿地系统规划图(6)景观意向图(7)景观空间分析图(8)旅游线路规划图(9)水系规划图(10)水资源保护规划图(11)给排水规划图致谢 (31)参考文献 (31)附录一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32)附录二现状分析图件(1)用地现状图(集体)(2)功能分区现状图(集体)(3)道路系统现状图(集体)(4)绿化系统现状图(集体)(5)景观分析现状图(集体)(6)水系分析现状图(集体)(7)环境评价现状图(集体)(8)给水现状图(集体)(9)排水现状图(集体)附录三英文翻译Translating a Regional Vision into Action(英文原文) (42)将地域性展望融入实践(译文) (48)设计说明书1规划修编的背景和重点1.1 修编的背景昆山阳澄湖旅游度假区是省级旅游度假区,自1991年发展以来在长三角众多旅游区中异军突起,其中以大闸蟹的特色品牌打造最为成功,2005年接待游客量1,100,000以上。
昆山市周庄镇总体规划

《周庄古镇区保护规划》(1997)
• 规划背景:
1997年,周庄古镇旅游业已经开始发展,并带动了许多相关产业的 发展。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想法以及古镇的发展要求促使古 镇寻求规划援助,研究新出现的问题,并将周庄的发展定位于世界水平。
该规划吸收国外成熟的历史城镇的保护规划思路和方法,结合周庄特 色进行,荣获建设部1999年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
《周庄古镇区保护规划》(1997)
• 规划特色
– 对古镇的现状提出新的评价体系。 研究周庄古镇的社会与人文等问题。
– 周庄古镇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结 构,形态脉络。 – 对沿河沿街等重点地段进行整治。 – 专题研究市政设施配套,尤其是污 水的处理问题。
• 规划影响
1997年周庄和其他五个江南古镇列 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03年周 庄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在1990年代前半期,周庄曾再次编制总体规划,不过由于对周庄城镇 性质认识不足、用地规模较小、对周庄的城镇大环境的保护有所忽视,迫 切需要对其进行修编。
《周庄镇总体规划(1999)》
• 规划内容
在促进古镇保护的进程方面:
1. 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研究。 2. 分流过于集中的旅游与就业人口。 3. 用地与建筑高度作出控制。 4. 道路交通压力。 5. 大环境质量。 6. 提高古镇居民的居住生活与环境质量。
• 规划背景
面对周庄旅游发展所引起的一些 负面效果,通过规划手段加以引导。
• 规划内容
划定了单个文物点、古镇区、古 镇区外围建设的控制范围。
古镇区的用地结构整合为居住生 活区、旅游服务区、文化展示区和景 观休闲区四类功能区。
对现状用地性质,主要是沿街沿 河重点地段的用地性质进行调整
精编【旅游行业】苏州市旅游业发展规划

【旅游行业】苏州市旅游业发展规划苏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草案)苏州市旅游局二○○六年二月苏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草案)第一章“十五”期间苏州市旅游业基本情况第一节主要成就第二节存在问题第二章“十一五”期间苏州旅游业的发展环境第一节政策环境第二节市场环境第三节产业环境第四节重大机遇第五节制约因素第三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发展目标第三节发展战略第四章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第一节政府引导第二节投资促进第三节智力支持第四节区域合作第五章旅游市场第一节旅游市场发展目标第二节营销任务与对象第三节旅游营销策略第六章空间布局与产品建设第一节空间布局第二节产品建设第七章旅游产业第一节完善产业体系,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竞争力第二节提高产业关联性,促进产业要素集聚第三节提升旅游企业综合竞争力第八章优质旅游第一节优质旅游目的地建设第二节旅游服务质量旅游标准化建设第九章旅游发展政策保障第一章“十五”期间苏州市旅游业基本情况“十五”期间,苏州市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旅游生产力全面增长,旅游产业规模、产出水平和产业地位不断提高,在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苏州市的重要产业之一。
第一节主要成就一、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十五”目标全面提前完成“十五”期间,苏州市旅游业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抓住发展机遇,克服“非典”以及国内消费需求不旺等困难,实现了旅游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到2005年底,各项主要指标均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确立的目标,在全国旅游城市中,入境旅游人数居第七位、旅游创汇居第七位、国内旅游人数居第六位、国内旅游收入居第六位,旅游总收入居第六位。
在江苏省,各项指标均位居全省第一。
旅游业对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2001年到200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由171.49亿元增长到432.11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4.95%。
2005年全市实现旅游增加值194.45亿元,占GDP4.83%,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5.48%,已成为苏州市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昆山规划文案短句

昆山规划文案短句
目录:
一、昆山规划的重要性
二、昆山规划的历史背景
三、昆山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四、昆山规划的主要内容
五、昆山规划的推进与落地
六、昆山规划的影响与成效
七、昆山规划的未来展望
一、昆山规划的重要性
昆山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石,为昆山市提供了稳定而有序的发展方向,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昆山规划的历史背景
通过梳理昆山市的规划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昆山规划的渊源和发
展脉络,为深入理解昆山规划的意义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昆山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昆山规划的目标在于实现城市的整体建设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并且在规划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需求原则。
四、昆山规划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昆山规划的各个方面,如城市布局、
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以及相关政策措施。
五、昆山规划的推进与落地
推进和落实昆山规划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和有效监督,也需要
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本节将着重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六、昆山规划的影响与成效
昆山规划的实施对城市和居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节将从
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角度评估规划的成效。
七、昆山规划的未来展望
昆山规划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调整,本节将对未来昆山规划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进行展望,并向读者提供思考和建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写作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总体思路和创新理念解析

城市集聚度不高,外来打工人员收入水平偏低,同时相当数量的外来人E1分散居住在各镇,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心城区服务功能的发展。
昆山位于上海.苏州两个特大城市之间.相距仅半小时车程.这两个城市完善的公共服务功能吸引并满足了昆山市民的部分消费需求,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昆山自身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导致昆山的公共服务设施在数量.质量.水平等方面均与大城市有明显差距。
1.2.5交通处于支撑需求的状态,引导发展弱昆山公路.铁路.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共存。
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明显的主体地位,总体上通达性较好.但均质化的公路网加剧了城乡空间的曼延发展;铁路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又刺激了公路的发展.促进了汽车的使用;内河航道初具规模.但航道等级偏低.部分航道穿越中心城区.对交通和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相互分离,缺乏枢纽体系支撑客流集散换乘和货流集疏运,导致交通流转换不畅、运行效率不高.同时分散的交通流难以培育枢纽来引导用地的集约化开发。
总体而言,交通处于支撑需求的状态,引导发展的功能尚未充分体现。
1.2.4土地,水、能源被动适应发展,资源代价高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昆山的资源利用现状不容乐观。
除去需保护的基本农田.河湖水面和已建用地。
按2000—2008年建设用地年均增加的速度,可供建设用地仅够维持5—6年的发展。
水资源总量虽大,但主要为过境水量,本地水资源量较小,且受流域水环境污染及本地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偏低,属于水质型缺水城市。
能源利用方面,2008年万元GDP能耗为0646吨标准煤.接近中等发达国家06吨标准煤的水平,但与苏州工业园区或英、美等国家0.3~0.4吨标准煤水平相比,仍有降耗空间i化学原料等5个行业的能耗占全市总能耗的55.21%,而产值仅占全市的116%,单位产值能耗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总体而言,土地.水.能源处于被动适应城市发展的状态,资源代价较高。
2总体规划编制基本思路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山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文本序言为了进一步促进昆山市经济的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外向型经济与旅游经济并进,实现经贸带动旅游,旅游促进经贸深层次发展的战略,全面提升城市档次,强化中国东部优秀旅游城市形象,中共昆山市委、市政府把握良机,与时俱进,提出了将旅游业培育成为第三产业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
在此背景条件下,中国旅游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受昆山市旅游局委托,对《昆山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1997—2010年)进行修编。
本次规划修编的主题是:树立中国东部著名旅游城市形象,培育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全面建设中国一流县级旅游强市。
旅游规划地形象概念为:“水乡古韵、灵动昆山”。
本规划期限:至2020年,共分3个阶段近期:2003—2005年(全面调整)中期:2006—2010年(完善提升)远期:2011—2020年(可持续发展)规划领导小组:由昆山市委、市政府、市旅游局及全市各相关部门领导组成。
规划编制小组:由中国旅游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和昆山市旅游局联合组成,并聘请清华大学、建设部城建院、中央美院专家为规划编制顾问。
一、规划原则与依据(一)规划原则1、承前启后、开拓创新注重实际,展望未来,凭借新的规划理念,绘制昆山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宏伟蓝图。
2、市场导向以旅游客源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为依托。
3、可操作性优先注重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特别突出可操作性。
4、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在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建设,以旅游开发建设促进环境与生态保护,二者互相促进。
注重昆山市旅游业发展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致力于三者的协调统一。
5、大环境、大旅游、大产业、大昆山依照《苏州市旅游总体规划》的总体思路与定位,充分考虑昆山实际,与周边县市市场共享、客源互流、产品互配、资源共用、共同繁荣。
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六大要素综合配套。
与《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与江苏省、苏州市及上海市旅游规划相衔接,同时充分考虑到相关乡镇区旅游业发展取向。
(二)规划依据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管理条例。
文件与规划依据翔实可靠。
二、旅游业发展条件分析(一)有利条件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大改善了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
2、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和2006年杭州世界人文休闲促进大会是潜力巨大的机会市场。
3、地处长江三角洲,客源市场潜力巨大;外资企业云集,特定市场得天独厚。
4、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体系完善,可进入性良好。
5、经济实力雄厚政策环境宽松竞争优势突出。
6、全市“二河、二湖、三镇、四园、五场”各具特色,三大旅游资源相互衬托,旅游资源丰富,可加工性强。
(二)影响因素1、国际旅游竞争中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入世后将面临着起点不同的竞争。
2、国内竞争与周边古镇产品存在日趋激烈的竞争。
3、破坏性建设部分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粗放,商业化现象严重,资源与环境遭到破坏。
4、宏观区位的过道效应便捷的交通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使游客在昆山市的停留时间过短。
5、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对阳澄湖大闸蟹及其他水产品的需求导致网箱养殖范围过大,湖水污染严重;滨湖度假设施污水的排放加重了水体污染。
6、景区(点)互流、互动效应弱古镇周庄的龙头拉动作用不足,旅游辐射能力欠缺。
昆山与周边地区缺乏积极合作。
7、旅游用地空间狭小,房地产占用空间过大双洋湖、阳澄湖、淀山湖沿湖景观带用地失控,房地产开发过度,破坏了环湖景观,影响了旅游开发建设,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缺乏后劲。
三、旅游业发展目标、阶段与指标(一)旅游总体发展目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得益彰,相互协调与统一。
到2020年,把昆山市建成中国一流县级旅游强市,旅游业发展成为全市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二)发展阶段1、近期(2003-2005年):旅游业重点调整与加速发展阶段重点抓好水乡古镇旅游区、阳澄湖旅游度假区和城市中心旅游区3大旅游功能区的开发建设,抓好重点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推出具有昆山市特色的旅游精品,初步形成若干旅游接待基地,树立具有特色的整体旅游形象。
在巩固、提升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积极推出度假休闲、城市旅游、修学旅游、商务会展等旅游产品。
对水乡古镇旅游区进行必要调整,并促使其加快发展。
在扩充、完善周庄古镇旅游的同时,重点开发锦溪、千灯两座古镇,构成古镇观光板块。
阳澄湖旅游度假区应以“蟹文化”为开发建设主题,增建体现“蟹文化”的景观建筑,开发“赏蟹、钓蟹、抓蟹、品蟹、聊蟹、玩蟹、购蟹”等活动项目,推出乡村度假、美食休闲、会议休闲等旅游产品。
构成度假休闲板块。
城市中心旅游区应以城区旅游资源为依托,构筑“水城”水系,重点开发水乡都市风貌展示、水上娱乐、餐饮购物等活动项目。
增强本区的旅游辐射功能。
构成城市旅游板块。
大力开发国内旅游客源市场,重点开发本市及周边区域(如上海老年及学生市场)旅游客源市场,同时积极开发出境旅游客源市场;加快开发入境旅游客源市场,重点开发港澳台、东亚、东南亚旅游客源市场;初步形成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3大旅游客源市场格局。
建立起全市旅游业的决策协调机制和行业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建设旅游强市的组织机构和法规体系。
2、中期(2006-2010年):旅游业完善与提高发展阶段应进一步完善近期重点开发的3大旅游板块。
重点开发张浦生态农业旅游区、淀山湖旅游度假区、花桥汽车文化旅游区等3大旅游功能区,全市主要旅游资源基本得到开发。
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构建旅游业发展的主体框架,推出系列化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完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历史文化、健身疗养、教育修学、生态环保等旅游产品,形成主导旅游产品,突出特色旅游精品,形成产业规模。
张浦生态农业旅游区应以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为主题,继续完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和丹桂园,推出农业观光旅游、农业修学等旅游产品。
淀山湖旅游度假区应以现代体育健身、度假休闲为主题,开发时尚型水上旅游活动项目。
花桥汽车工业旅游区应与上海市紧密合作,以汽车经济为背景,以汽车文化为主题,开发现代汽车观赏、展示、驾乘等活动项目,突出其参与性、体验性。
3、远期(2011-2020年):旅游业成熟发达与可持续发展阶段规划远期是昆山市旅游业走向成熟与发达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全面充实、完善昆山市的城市旅游功能,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提供完善和配套的接待服务设施。
(三)发展指标1、近期(2003-2005年):到2005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为550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12%,国内旅游收入为6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5%;接待入境游客为52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18%,旅游外汇收入为4500万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0%;旅游总收入达到6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0%,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0.5%。
旅游业成为全市第三产业和国民经济中起先导作用的重要产业。
2、中期(2006-2010年):到2010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为880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10%,国内旅游收入为12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5%;接待入境游客为85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10%,旅游外汇收入为7950万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3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5%,相当于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0%。
旅游业初步成为全市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
3、远期(2011-2020年):到2020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为1430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5%,国内旅游收入为41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3%,接待入境游客为185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8%,旅游外汇收入为2.7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3%;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4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3%,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0%。
旅游业真正成为全市第三产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和整体素质较高的产业。
四、旅游资源分析(一)旅游资源质量分析将昆山市旅游资源分为3个等级:一级:经过开发后成为旅游产品主体组件,可以满足入境客源市场的旅游需求;二级:经过开发后成为旅游产品主体组件,可以满足国内客源市场,特别是中、远程客源市场的旅游需求:三级:经过开发后成为旅游产品主体组件,主要满足本地及近程客源市场的旅游需求。
(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分析(三)旅游资源总体评价1、旅游资源丰富,类型比较齐全自然旅游资源以江河湖荡为主,以林木花卉、水生动物为辅,而且大多保存完好,是开发观光度假、生态旅游、美食餐饮、保健康复的良好基础。
人文旅游资源以古镇、古村、古民居、古街道等乡土建筑与民俗街区为主,以历史名人、古遗址、地方戏曲、宗教场所、名优特产、康体场所等为辅,另外,昆山市的城市现代化风貌、商贸购物、休闲游乐设施及场所,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生产企业,昆山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和大闸蟹等水产养殖场所等也颇具特色,是体验和研究中国悠久的地方文化与文化传承,开展文化旅游、民俗旅游、宗教旅游、修学旅游和产业观光旅游的载体。
2、部分旅游资源品位较高,开发利用价值较大在自然旅游资源中,最为突出的是阳澄湖、淀山湖、大闸蟹等;在人文旅游资源中,最为突出的是周庄镇、锦溪镇和千灯镇等,经过科学的规划开发,可以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旅游精品。
3、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集中,有些镇的旅游资源组合配套较好昆山市一半以上的乡镇都有数量不等的旅游资源,以西部或西南部分布较为集中,并且形成几个旅游资源相对密集、组配较好的集合区,尤以周庄镇、玉山镇、锦溪镇旅游资源实体最多,相应形成旅游资源特别密集区,这3个镇所拥有的旅游资源实体占全市旅游资源实体总数的一半以上。
4、与周边地区相比,旅游资源有自身特色,但不具备长期垄断性昆山市旅游资源的特色在于,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融为有机的整体,水乡古镇不仅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遗产,而且成为过去与现在、现在与未来连接的物质与精神的纽带。
水乡古镇是昆山市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是江南水乡古镇的浓缩和精华。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作为昆山市水乡古镇代表的周庄镇以“中国第一水乡”而享誉中外,但在其周边分布有其它水乡古镇,比较著名的有同里、甪直、乌镇、光福、木渎、西塘、盛泽、朱家角等。
这些水乡古镇给普通游客的感觉印象大致相同,具有某种程度的同质性。
从发展角度看,以周庄为代表的水乡古镇资源并不具备长期的垄断性优势。
五、旅游客源市场定位(一)近期定位(2003—2005年)1、总体市场定位以国内客源市场为主体,以海外入境客源市场为补充,以出境客源市场为延伸,逐步形成三大客源市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
2、国内市场定位以昆山市本地、上海、江苏省内周边城市及地区为一级基础市场;以华东其它省市及华南、华北地区为二级主导市场;以中南、东北、西北等国内其它地区为三级辅助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