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课件版
文言文常见句式课件

倒装句的语气与用法
语气
倒装句通常表达感叹、疑问、强调等语气。
用法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的使用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表 现力,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理解空间。
07
CHAPTER
其他特殊句式
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是一种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通常由一些固定 的词语和表达方式组成,用于表达特定的意思和情感。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固定句式 奚以:表示反问或疑问,相当于“何以”、“怎么”。
文言文常见句式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文言文句式概述 • 判断句 • 被动句 • 使动句 • 省略句 • 倒装句 • 其他特殊句式
01
CHAPTER
文言文句式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文言文句式是指古代汉语中常用 的表达方式,具有独特的语法特 点和修辞风格。
特点
文言文句式在表达思想感情、描 绘历史事件、刻画人物形象等方 面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艺 术魅力。
文言文句式在描绘历史事件方面具有生动 、形象的特点,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 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文言文句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具 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能够促进 人们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02
CHAPTER
判断句
定义与构成
判断句是一种文言文句式,用于表达 两个事物之间“是”与“不是”的关 系。
在判断句中,通常会使用一些特定的 词语或结构来表示判断,例如“……者 ,……也”、“……,……也”、“…… ,……者也”等。
常见判断句类型
01
02
03
例如
“刘备者,天下枭雄也。 ”(刘备是天下枭雄。)
又如
“诸葛亮,卧龙也。”( 诸葛亮是卧龙。)
文言文句式PPT课件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
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 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
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 乎(不是......吗)、得无......乎(难 道......吗)、何......为(为什么......呢)
如:“问今是何世?”
第6页/共24页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 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子,叫 被动句。翻译为“被”。 常见的几种形式: 1、用“……于……。”表示;
如: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
第7页/共24页
2、用“……见……”的形式表示;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用“见……于……”的形式表示;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受……于……”的形式表示; 如: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3、“中心语+之+定语+者”的形式; 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第17页/共24页
4、用量词作定语大多数放在中心 语的后面。如: A、吏二缚一人诣王。 B、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 人。 C、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D、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
第18页/共24页
C君子寡欲则不役 所劫
于物
C盖当蓼州周公之
D嬴闻如姬父A为人 被逮
A
所杀
D受制于人
第10页/共24页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 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是在 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 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 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 前面。宾语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第11页/共24页
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安、 何、谁等)作宾语,一般提前到 动词(或介词)前。 如:微斯人也,吾谁与归?
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ppt课件

这种结构中的“即”同样表示肯定判断。例如,“梁父即楚将项燕。”
判断句语义关系等同关系,即两者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
上相等或相同。例如,“曹操天下枭雄。”
02
类属关系
判断句中的主语和谓语还可以表示类属关系,即主语属于谓语所表示的
某一类别或范畴。例如,“夫战,勇气也。”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 子《劝学》),正常语序应为“青, 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固定结构语义理解
01
02
03
准确翻译
理解固定结构在句子中的 准确含义,如“所以”常 表原因或手段,“无乃” 表委婉语气等。
上下文联系
结合上下文理解固定结构 的语义,避免断章取义。
熟记常见固定结构
如“得无…乎”、“何 以…为”、“有以…”、 “无以…”等。
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通过 “于”、“为”、“见”、 “被”等词语表示被动关系。 作用在于强调动作行为对主语 的影响,使语言更加客观。
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 省略句子中的某些成分,如主 语、谓语、宾语等。作用在于 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突出重 点信息。
改变现代汉语常规句式的语序, 将谓语、宾语、定语等成分置 于主语之前或之后。作用在于 强调谓语或宾语等成分,增强 语言的感染力。
识别方法与技巧
01
熟悉文言文特殊句式的 类型和特点,掌握各类 句式的标志性词语和语 法结构。
02
03
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 解,注意分析句子成分 之间的关系和语义逻辑。
善于运用对比、归纳等 方法,总结文言文特殊 句式的规律和识别技巧。
04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阅 读和练习提高文言文特 殊句式的识别和运用能 力。
文言文固定句式 课件(共37张PPT)

孔子说:“冉求,这恐怕是你的过错吧?
②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 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 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
2.得无......耶,得无……乎,(可译为“大 概......吧、恐怕......吧、该不是……吧?能...... 吗?(兼表反问)”等
我已无事可做,只等待死期罢了!
4. 一何 (可译为 何等、多么、为什么……那么……) 吏呼一何怒 !《石壕吏》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
5.亦……哉 (可译为 也……啊!)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而且在其墓门前竖立石碑,来表扬他们的所作所为。唉 ,这也真是隆重啊!
6.……何如哉?(可译为 该是怎样的呢?) ①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
• 4.……庶几……欤?(可译为……或许……吧?) • 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 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
五、表示选择
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不如……?)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 若无忧于其心。《送李愿归盘谷序》 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与其肉体享受安 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
2.虽然:(可译为“虽然如此,(但),即使如 此”。)
•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 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
• 虽然这样,我从今年以来,花白的头发将要变得 全白,松动的牙齿将要脱落。
九、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
• 1、得以:(可译为“能够”。)
•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 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
文言文句式PPT课件

①尝遗余核舟一。
一(只)核舟
②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
欲与亚父。
一双白璧、一双玉斗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四 中心词+ 数量词
第30页/共38页
总结:定语后置形式 一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二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三 、中心词+ 之+后置定语 四 、中心词+ 数量词
第31页/共38页
句式特点:用“为”“为……所……” 表示被动。
第12页/共38页
四、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王之弊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 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句式特点:没有语言标志,动词从意 念上表被动。
第13页/共38页
被动句主要形式:
一、用介词“于” 表被动。 二、用“见”“见……于……”表被动。 三、用“为”“为……所……”表被动。 四、用介词“被”表被动。 五、没有语言标志,动词从意念上表被动
第2页/共38页
一、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亚父者,范增也。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 非常也。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式特点:……者,……也
第3页/共38页
二、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用“是”作 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少见。)
3、项王项伯东向坐
以何 与谁 向东
结论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 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
第24页/共38页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 四、介词宾语,有时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句式)课件(共68张PPT).ppt

目 录熊
猫
壹 判断句 贰 叙述句 叁 否定句 肆 疑问句
01 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六种形式: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是 不用系词“是”的,而是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①“主 ,谓+也”, 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如:虢,虞之表也。《左传·宫之奇谏假道》② “ 主+者,谓+也”,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判断。 如: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③“主+者,谓”,主语后用语气词 “者”,谓语后面不用“也”字。如: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 传》④“主 ,谓”,者字、也字都不用,如:贾生,洛阳之少年。(苏轼 《贾谊论》)⑤“主+副+谓+(也)” 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 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⑥“主&,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寡人是 问”就是“寡人问是”
⑸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可以无条件前置,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现代汉语中,“夜以继日”结构同此。
三、表示行为数量的句法
①常规句式: 数词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而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如: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晋灵公不君》 现代汉语中的千变万化、百发百中、一劳永逸等也是这种用法 。
2、句中的也字:语气词“也”字有时用在单句或复句中表示 顿宕。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用在单句的主语之后。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 氏》用在一般主语之后。 ②用在时间副词或表示时间的词组之后。 如:当是时也,禹 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许行》;今也则亡。《 论语·雍也》 ③用在复句的第一个分句之后,这个分句往往是表示时表示时 间修饰的分句。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左传·烛之 武退秦师》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课件(共31张PPT)

即练即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举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特
迁尚书屯田员外郎,以母老固辞,复为通判莱州。州民霍亮为仇 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时宋绶出知应天府, 杜衍在荆南,劝言:“绶有辞学,衍清直,不宜处外。”又言: “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迁延不赴陈州,觊望相位;弟惟济任定州 总管,自请就迁留后;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请趣 惟演上道,罢惟济兵权,追则除命。”又论刘从德遗奏恩滥,贬 太常博士、监潍州税。改祠部员外郎、知莱州。
即练即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
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 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 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 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青人,对韩信说:“你虽然长 得高高大大,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
板块四
宾语前置句
明确概念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 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前边, 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类型加例句
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如:何、 谁、孰、胡、奚、曷、安、恶(wū)等。 例: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格式:(主)+宾【谁、奚、胡、曷、安、恶、焉】+动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第二:整个句子必须是疑问句。 2.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可能宾语前置。常见的否定词有不、 弗、毋、无、勿、莫、微、未、非、匪等 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文言文句式》 课件 (共61张)

• 我们所说的倒装句指古代汉语 句子成分顺序相对于现代汉语句子 成分顺序来说的。掌握现代汉语句 子成分划分方法及句子成分顺序, 可以借此推导出倒装句的四种类型: 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 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 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
1. 主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 2. 谓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3. 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 4. 定语:用在主语、宾语前面,起限定作用 5. 状语:用在谓语前面,起修饰作用 6. 补语:用在谓语后面,起补充作用
动词+以+宾语(名/代)
翻译:以+宾语+动词
1、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 2、长于臣:《鸿门宴》 3、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4、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 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6、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①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
三、用副词辅助完成判断。
(一)、用副词“乃”表示肯定判断。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 ②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
(二)、用副词“则”表示肯定判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②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孙丑下》
句式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 作“操”“在”“为”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了。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 胡、曷、恶、安、焉、奚” 等。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者、也、是、乃、为、非、则、皆)1。
······者,······也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2.······者例:天下者,高祖天下。
3. ······也例: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4. ······者也例: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5.(无“者”“也”标志)例:刘备,天下枭雄。
6. 乃例:(侯)嬴乃夷门抱关者。
7.是例: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8. 为例:民为贵,君为轻。
9. 非例:白马非马10.则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1.皆例:四海之内皆兄弟二、宾语前置(之、焉、何、安、谁、以、不、莫、未、弗、相、见、唯、是)(一)借助“之”、“焉”前置:1.2.3.(二)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4.大王来何操?5.而今安在哉?6.吾谁欺?欺乎天?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三)介词宾语前置8.何以解忧?9.余是以记之。
10.一言以蔽之。
11.项伯东向坐。
(四)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12.13.不17.自(五)“唯···是···”式宾语前置(六)“见”“相”活用作宾语前置21.请见谅。
22.会不相从许。
三、被动句(见、于、受、为、被)1.徒见欺。
(见)2.而君幸于赵王(于)3.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见······于······)4.吾不能举全吴之地···而受制于人(受······于······)5.为天下笑者,何也?(为)6.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7.如姬父为人所杀(为······所······)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9.一日阻风(意念被动)10.有美人如姬,常幸而从之(意念被动)四、定语后置(之、者)1.蚓无爪牙之利。
2.处江湖之远。
3.国人之读兹编者。
4.楚人有涉江河者。
5.求人可使报秦者。
6.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
7.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具有隐逸气质的花)8. 尝贻余核舟一。
(一个核舟)9.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特例)五、状语后置(于、乎、以、如)作状语的一般只能是副词、形容词和介宾短语。
比如:他非常迅速地从操场上跑进教室。
在这个句子中“非常”是副词,“迅速”是形容词,“从操场上”是介宾短语。
“非常迅速地从操场上”处在主语“他”和谓语“跑”之间,是作状语来修饰“跑”这个谓语的。
状语后置又称之为“介宾短语后置”。
依据构成介宾短语的介词的不同,又有以下几种:一、“于XX”结构的状语后置。
(最为常见)例如:1、是故败吴于囿。
(《勾践灭吴》)(“于囿”作状语后置)2、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于蓝”作状语后置)3、佚之狐言于郑伯(《烛之武退秦师》)(“于郑伯”作状后置)4、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于徐公”作状后置)二、“乎XX”结构的状语后置。
例如:1、异乎三子者之撰。
(《侍坐》)(“乎三子者之撰”作状后置)2、浴乎沂,风乎舞雩。
(同上)(“乎沂”“乎舞雩”作状后置)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乎吾前”“乎吾”都是状语后置)4、相与枕藉乎舟中。
(《赤壁赋》)(“乎舟中“状语后置)三、“以XX”结构的状语后置。
例如:1、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以组”作状语后置了)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臾之地。
(《触龙说赵太后》)(“以膏臾之地”作状语后置了)四、“如XX”结构的状语后置。
例如: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赤壁赋》)2、给贡职如郡县。
(《荆轲现刺秦王》)3、必哭泣埋葬之如其子。
(《勾践灭吴》)【生下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头猪;生三胞胎,公家给配备一名乳母;生双胞胎,公家发给吃的。
嫡长子死了,减免三年的赋税;支子死了,减免三个月的赋税:埋葬的时候还一定要哭泣,就像自己的亲儿子一样。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状语后置都是介宾短语,如:“必哭泣埋葬之如其子。
”(《勾践灭吴》)。
这句话中的“如其子”作状语后置了,但他并不是一个介宾短语,而只是一个“像…一样”的一般状语结构。
反过来,也并不是所有的放在句末的介宾短语都是后置状语,如:“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刻舟求剑》。
这个句子中的“于水”是作补语的。
这样看来,人们把状语后置称为介宾短语后置,是不严密的。
再请看下边例句:1、王好战,请以战喻。
(《寡人之于国也》)2、斧斤以时入山林。
(《寡人之于国也》)3、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说》)5、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这就是说,状语后置不过是文言中习惯的表达方式,并不是所有的介宾短语作状语都要后置的。
另外,状语后置同时省略了介词,翻译时要补出。
例如:1、读书轩中。
(《项脊轩志》)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3、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烛之武退秦师》)六.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3.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应该啊,百姓认为我很吝啬。
七.成分省略1.主语省略(1)承前省A.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以(之)啮人,(人)无御之者。
(承前省主语)B.蹇叔之子与师,(蹇叔)哭而送之。
(《淆之战》)(2)蒙后省A.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七月》)(3)自述省例:(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例:“(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谓语省略A.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B.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C.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步)三四里。
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修饰语的省略)B.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
(中心词的省略)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A.(赵括)尝与其父言兵事,(赵)奢不能难(之)。
B.屠惧,投(之)以骨。
(《狼》)C.便要(渔人)还家。
D.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F.郑穆公使(人)视客馆。
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A.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B.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C.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
D.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E.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
(《邹忌讽齐王讷谏》)6.省略量词A.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辩斗.B.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7. 分句省略A 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B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 八.固定句式(一)疑问1.如(之)何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怎么能)2.若(之)何3.奈(之)何例: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怎么用死来吓唬他们)4.何(奚)······为例:何哭为?(二)比较1.······孰与···例:君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吾孰与城北徐公美?2.······何如······例: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3.······孰(何)若······(三)反问1.不亦······乎?例:不亦谬(乐、君子)乎?2.何以······为?例:吾有车而不敢借,何以车为?(要车干什么?)3.何······之有?例:何罪(厌、陋)之有?4.何有(有什么······)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5.无乃······与?例:无乃尔是过与?(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6.得非······与?例:得非诸侯之强盛(难道不是强盛的诸侯)7.其······耶?8.岂······哉(乎、耶)?例:岂若吾乡邻之死有甚是蛇者乎?9.独······哉?例:独畏廉将军哉?10.顾······哉?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1.何······也?12.安······哉?(四)感叹1.何其(怎么那么,为什么这么)例:何其不实也!/ 虽有君命,何其速也!2.一何(这么,多么)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3.唯(惟)······耳!例:唯(惟)待死期耳(谭嗣同)4.······何如哉?例:病何如哉?(病该是怎样呢?)5.直······耳!(五)假设1.若(其)······例:若其不胜,为罪已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