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级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代码082504)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掌握环境污染生态修复、设计、规划与环境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获得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在设计、施工、运营等企事业单位、科研教学和管理部门从事本专业工作。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所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对本专业方向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高新技术发展及应用前景有所了解;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从事环境保护应用研究、科技开发与管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培养标准本专业为新开设的专业,暂定如下。
1.课程体系1.1课程设置(1)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和化学类课程,其中化学类课程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及实验。
(2)工程基础类课程包括工程制图、工程力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管理、土建基础等领域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施工的共性知识和共性技术等。
(3)专业基础类课程应包括生态学原理、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工程学、遥感原理与应用等知识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专业类课程应包括环境生态工程、生态监测与评价、生态规划与设计、恢复生态工程学等基础知识,以及生态修复技术及设备设施设计的基本原理及相关计算方法等。
I 1. 2实践环节(1)实验包括环境生态监测实验、生物实验与统计和环境生物学实验等。
(2)课程设计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生态规划与设计、恢复生态工程学等课程设计。
(3)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有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
(4)科研创新具有鼓励学生开展科研创新的机制,能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取得科技创新成果。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

( c o lo n i n n n r htcue U i ri f S a g a f rS i c n e h o o y S a g a 0 0 3 C i ) S h o f E vr me t a d A c i tr , nv st o h n h i o ce e a d T c n lg 。 h n h i 0 9 , h a o e e y n 2 n
p o r ms, s e s nt rg a a s s me me h d , d c to o I n va i e t l nt T g a u t d t d n s w h c ha e o i t o e i b o d n w l d e, t o s e u a i n f n o t v a e s. he r d a e s u e t , i h v s ld he r tc, r a k o e g
2 1 NO. 7 00 0 Ch n Edu aton nn ato Her l fa c i f 0r i n ad
科 教 创 新
在 当前 的就 业 形势 下 , 环境 工程 专 业本 科 教 学 体 系 改革 的实 践 ①
陶 红
( 海理工大学 环境与建筑 学院 上海 2 0 9 ) 上 0 0 3
Ke W o d : e c i g y t m Re o m ; v r nme t l y r s T a h n S s e f r En i o n a En i e r n Emp o me t i ua i n g n e i g; l y n S t t o
环境 工 程学 是 在 现 代 社会 经 济 和科 学 发 展 过程 中逐 步 形 成 的一 门 新 兴 的 综 合性 工程 技 术 学 科 , 应 用 自然 科 学 、 会科 学 它 社 原理和工程技术手 段协调环境与发展 , 运 用 工程 技 术 的 原理 和 方 法 , 理 环 境污 染 , 治 保 护 和 改 善 环 境 质 量 。 着 各 种 环 境 问 题 随 日益 突 出 和 影 响 范 围不 断 扩 大 , 学 科 的 该 内 涵 日益 丰 富 , 已成 为2 世纪 的 带 头 学 科 1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备注
317B0001 自然科学概论
指定
305B0001 经济学概论
选修
306B0001 管理学概论
3门
通识
应修小计
课程
人文素质类
选修 任意 科学素养类
选修 艺术审美类
3 门 创新创业类
2
32 32
2
32 32
2
32 32
6
96 96
2
32 32
2
32 32
2
32 32
2
32 32
C2
C
C
2
C
*
C
*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18BHK80 认识实习
1
1
√
C
*
318BHK81 专业见习
1
1
√
C
*
318BHK82 专业技能训练Ⅰ 1 (32) √
C
*
318BHK83 专业技能训练Ⅱ 1 (32) √
C
*
318BHK84 专业技能训练Ⅲ 0.5 (16) √
C
*
318BHK85 专业技能训练Ⅳ 0.5 (16) √
S
选 修 规 划 318BHK51 环境管理学
2 32 32
C
与评
价 方 318BHK52 环境评价案例研究
2 32 32
C
向 318BHK53 环境法学
2 32 32
C
318BHK54 水污染控制工程
2 32 32
S
环境
污 染 318BHK55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2018年度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chinacses

张文
胡志新,王慧雅,杨凤,龚然,丁克强
碳量子点修饰氮化碳可见光催化降解双氯芬酸的效能和机理研究
重庆大学
蒋威
赵亮,梁嘉良
微生物降解典型含氮有机恶臭气体的初步研究
广东工业大学
李世蔼
李桂英
我国典型污染和清洁大气环境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研究
武汉大学
邓晨娟
王祖武,蒋靖坤
污泥干化芦苇床中典型抗性基因的分布规律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孙俊芝
刘芳
饮用水除氟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试验研究
江苏科技大学
朱晖
王新刚
长三角淡水养殖池塘水体中抗生素残留特征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
徐玮
陈以芹
任文博
童华
松嫩盐碱化草地丛枝菌根真菌对羊草生长适应性及耐盐碱特性的影响
东北师范大学
牛少丹
杨玉荣
西安市邓家村排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
华南师范大学
陈晓锋
张刚
徐州市某热电公司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除尘脱硫脱硝工艺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
曾倩
田立江,王丽萍
云南某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及回用工程设计
南昌航空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许力文
常化振
SDS与亚临界水联合预处理对市政污泥水热液化制油的影响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佟瑶
杨天华
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氧化阴极过程与电子传递机理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李究
浙江大学
傅婷婷
史舟
城市污染河流水体垂向氮循环菌群及功能基因的分布特征研究
大连民族大学
洛桑竹玛
崔玉波,刘烨华
武汉市春冬季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浓度变化及健康风险评价
2018年度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名

孙俊芝
刘芳
饮用水除氟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试验研究
江苏科技大学
朱晖
王新刚
长三角淡水养殖池塘水体中抗生素残留特征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
徐玮
陈以芹
大连民族大学
洛桑竹玛
崔玉波,刘烨华
武汉市春冬季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浓度变化及健康风险评价
江汉大学
宋梦园
刘延湘
武汉市湖泊环境管理困境调查与创新分类管控对策研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闫晶晶
李飞
新型PM2.5管道式凝并器凝并特性的CFD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研究
盐城工学院
罗娜
金建祥,沈丹,宋妙辉
氧化石墨烯-氯化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抗菌机理及其应用研究
河海大学
雷梦婷
张文龙
磁性三嗪基共轭微孔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环境水样中硝基咪唑类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沈阳药科大学
刘停停
侯晓虹
碘氧铋半导体材料制备以及有机污水降解研究
扬州大学
魏蕊
侯建华
多地区污染性油泥中石油烃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初探
重庆大学
蒋克梅
叶姜瑜
改性芦苇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水中锑的吸附效果及机理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黑龙江科技大学
杨文玉
宋志伟,钟子楠
餐厨垃圾干湿分流厌氧消化处理主体工程
同济大学
黄菁华
吕凡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工程设计
北京林业大学
向悦
孙德智
东北某制药厂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北京交通大学
成璐瑶
周岩梅,曾萍
福建圣农发展有限公司屠宰废水工程设计
福州大学
王日亮
熊万永
广州市某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设计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专业代码: 081001)一、学制与学位1、学制学制四年2、学位学生按要求修满学分完成学业后, 毕业时授予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和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 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 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的能力, 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 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1)德育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奉献精神,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遵纪守法。
(2)业务培养要求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各种基础化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接受外语、计算机技术及工程制图、工程设计、环境监测和分析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具有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及给排水工程等领域的科研、设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①掌握基础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制图等基础知识, 掌握水、气、固废等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 具备解决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包括污染控制工程的科研、设计、规划等方面的初步能力。
②具备制定和实施环境监测方案、环境监测和分析污染物的方法及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及规划的初步能力。
③具备环境法规、环境政策和环境标准的基础知识、了解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④掌握一门外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能应用计算机进行文字、数据和信息的处理。
常州大学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常州大学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1.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87.45%。
2.本科生中赴国外攻读学位人数、赴国外交流人数、有3个月以上境外学习经历学生占本科生总人数的比例本科生中赴国外就读学位人数86人(含合作办学,参加校内项目),赴国外交流人数371人(含合作办学),3个月以上境外学习经历人数135人(含合作办学)占本科学生总人数0.9%。
3.本科外国留学生中的学历生数、非学历生数、本科外国留学生占全部本科生总人数的比例本科留学生总数为568人,占全校本科生人数的3.6%。
其中,学历生人数为484人,占全校本科生人数的3.1%;非学生人数为84人,占全校本科生人数的0.5%。
4.教师数量及结构(全校及分专业)截至2017年底,学校有专任教师1130人。
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教师214人,副高级职称教师35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18%。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 93.45%,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58人,占49.38%。
师资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45岁以下教师76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79%。
分专业教师数量及结构见下表。
各专业专任教师结构及生师比5.外籍教师数、具有一年以上(累计)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专任教师数:外籍教师数、具有一年以上(累计)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专任教师数243名,占比23.29%。
6.专业设置情况(全校本科专业总数、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以及当年新增专业、停招专业名单)全校本科专业总数:学校现有70个本科专业。
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2018年,学校本科招生专业总数为57个。
当年新增专业、停招专业:2018年,新增表演、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当年未招生)。
停招轻化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通信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工业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英语共计11个专业7.生师比(全校及分专业):全校生师比16.8838分专业生师比见表《各专业专任教师结构及生师比》。
对环境工程培养方案的意见

对环境工程培养方案的意见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具有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全面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二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三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基础课程设置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应当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同时还应包括环境科学基础、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程。
此外,还应开设专门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培训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和研究能力。
专业课程设置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应当包括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保护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当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毕业设计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师资队伍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应当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应该优化师资结构,引进优秀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同时也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此外,还应该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际工程项目,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科研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级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国家、区域或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系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具备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能力, 不断适应行业科学与技术进步,能够承担环境工程项目和环境保护管理并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政府部门、环保公司、工矿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的环境管理、设计研发、生产运营等工作,成长为扎根地方尤其是民族地区从事环境保护的骨干人才。
就业领域:主要分布在地方尤其是民族地区的环保、市政、化工、冶金、科研院所和政府管理等领域。
职业特征:能够从事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的建设与运营、设计与咨询、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及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职业定位:能够在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的建设与运营岗位成为项目经理或工程技术负责人;在工程设计与咨询岗位成为技术骨干;在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及规划与管理等岗位成为骨干技术或管理人才。
职业能力: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系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承担环境工程项目和环境规划管理并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具备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能力,并不断适应行业科学与技术进步。
二、毕业要求
根据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工程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堂教案、讲座、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各种竞赛、实践、辅导、座谈等教
案环节,使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力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工程知识:具有利用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及环境工程专业知识来解决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设计、运行和管理等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1。
1能将数学、工程数学的基本知识运用到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之中;
1。
2 理解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的原理及在识别环境污染问题基本应用;
1。
3 能够将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化工原理等环境工程基础知识应用环境污染治理单元的设计;
1。
4 能将水、气、固及物理性污染控制等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用于环境污染防治工艺的设计、系统的控制和改进中。
2)问题分析:能够利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环境工程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以及文献资料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2。
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专业知识,识别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2。
2能通过数学、自然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得概念、原理、方法,分析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的关键环节和参数,并给予表述;
2。
3 能够运用环境工程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结合文献分析环境污染防治过程的影响因素及采用相关技术,并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应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及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开发、设计满足环境防治要求得污染治理工艺流程与处理单元,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3。
1 能够根据环境污染得特征和防治要求提出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得解决方案;
3。
2 熟悉与掌握环境污染防治相关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规,并能在其
现实约束条件下,通过技术经济评价对设计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
3。
3 能够进行污染治理工艺系统及处理单元得设计,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因素,且体现创新意识,进而优化设计方案。
4)研究:能够基于环境工程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开展实验研究,预测、分析环境污染防治技术和工程中的问题,为解决环境污染防治实践中的复杂工程问题提供合理有效的结论。
4。
1掌握现代分析方法,能够识别复杂工程问题中的各种制约条件,分析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4。
2能够基于环境工程专业理论,根据环境污染对象特征,选择合适的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
4。
3 能正确采集、整理研究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处理,获取合理有效的结论。
5)现代工具的使用:能够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得环境工程领域相关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和工具,熟练使用现代分析检测仪器,具备预测、模拟及优化环境污染防治实践中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5。
1能够基于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技术背景,选择、使用和开发恰当的计算机语言程序、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现代工具;
5。
2能够使用现代分析检测仪器,预测、模拟和评价复杂环境工程问题,明确各种方法的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基于环境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同时,分析和评价设计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其承担的责任;
6。
1 具有环境工程实习和实践经历,有较强的工程和社会意识;
6。
2 熟悉环境工程领域相关的技术规范、法律法规和民族区域政策,能客观评价环境污染防治过程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能理解环境污染防治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
1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熟悉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7。
2能针对实际的环境污染防治工程项目中的生产、运行和维护相关环节中正确理解并评价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环境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
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精神,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8。
2 理解工程伦理的核心理念,熟悉环保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实践的多学科背景团队中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一定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及在工作中对不同角色的适应能力。
9。
1 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合作中承担自己的角色,听取不同意见,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能够综合团队成员的建议,并进行合理决策;
9。
2 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能力,能同其他成员进行有效交流,并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
10)沟通:具备良好的文字及语言表达能力、辩论能力、倾听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并
能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
1 具备良好的文字及语言表达能力、辩论能力、倾听能力;
10。
2 能够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
3能够运用外语了解环境工程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国际发展动态,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能够理解和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用于环境污染防治工程设计、运营及管理中。
11。
1理解和掌握环境工程实践活动中涉及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
2能够将工程管理的原理和经济决策的方法用于环境污染防治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及管理中。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自我提高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
1 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
2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拓展知识、提高能力的途径,具备为适应发展而自我提高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环境工程
四、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教案进程计划表
完成学业最低课内学分(含课程体系与集中性实践教案环节)要求:180 院(系):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
个人整理精品文档,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