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摩阻力计算例题

合集下载

桩基负摩阻力计算

桩基负摩阻力计算

桩基负摩阻力计算桩基负摩阻力是指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桩基锚固深度以下的土层与桩基之间产生的负摩阻力。

它是桩基在受到荷载时所能产生的抗拔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确计算桩基负摩阻力对于保证桩基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桩基负摩阻力的计算是基于摩擦作用和有效应力理论的。

摩擦作用是指土体颗粒间由于相互接触而产生的抗拔力,它与土体密实程度、土壤类型、桩身形状等因素相关。

有效应力理论是指土体中由于土层破坏或变形而引起的有效应力改变,有效应力的变化会影响负摩阻力的大小。

在计算桩基负摩阻力时,需要确定以下几个关键因素:1.土壤特性:土壤的类型、孔隙比、含水量等会影响负摩阻力的大小。

通常可以通过现场土壤取样和实验室试验来获取土壤特性参数。

2.桩身形状:桩的形状、直径、长度等都会对负摩阻力的计算产生影响。

不同形状的桩会受到不同的桩土侧阻力分布。

3.荷载:荷载的大小和施加方式都会对负摩阻力的计算产生影响。

一般情况下,负摩阻力随着施加荷载的增大而增大。

计算桩基负摩阻力的常用方法包括摩擦桩法和剪切桩法。

摩擦桩法是指土体与桩体之间通过摩擦力传递荷载,桩基负摩阻力的大小与侧面土壤的负摩阻力成正比。

剪切桩法是指通过土壤与桩体之间的剪切破坏形成负摩阻力,桩基负摩阻力的大小与土壤的剪切强度参数相关。

计算桩基负摩阻力的步骤如下:1.确定桩的直径和长度,以及桩基的锚固深度。

2.根据现场土壤取样和实验室试验结果,确定土壤特性参数,如饱和黏聚力、内摩擦角、重度等。

3.根据桩身形状和荷载大小,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如摩擦桩法或剪切桩法。

4.进行负摩阻力的计算,根据土壤特性参数和桩身形状,采用相关公式或曲线来计算负摩阻力的大小。

5.验证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桩基负摩阻力的安全检查,确保其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桩基负摩阻力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建议在计算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取样和试验,尽可能考虑实际情况中的各种因素。

端承桩负摩阻力计算

端承桩负摩阻力计算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一、计算条件(5.4.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桩基,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
在计算基桩承载力时应计入桩侧负摩阻力:
1 桩穿越较厚松散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液化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时;
2 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面大面积堆载(包括填土)时;
3 由于降
低地下水
位,使桩
周土有效
应力增
大,并产
生显著压
缩沉降时。

二、计算
1.中性点
以上单桩
桩周i层
土负摩阻
力的标准

(5.4.4-
1)
土层土层重度γi 土层厚度h i <q si (正摩阻力标准
120150.1
152000
03000
04000
0500
00 注:土层重度γ(KN/m )
土层厚度h (m)2.基础下
拉荷载计

n
n si q ni
ξ
(5.4.4-
3)
其中:η-----
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l i-------中性点以上第i土层的厚度(m)u -----桩身周长(其中桩
直径 D=
=706.8584(KN)。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一、规范对桩侧负摩阻力计算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桩基,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在计算基桩承载力时应计入桩侧负摩阻力:1、桩穿越较厚松散填上、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上、液化丄层进入相对较硬上层时;2、桩周存在软弱上层,临近桩侧地而经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而大而积堆载(包括填土)时;3、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紧缩沉降时。

4、桩周上沉降可能引发桩侧负摩阻力时,应按照工程具体情形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的影响:当缺乏可参照的工程经验时,可按下列规定验算。

①对于摩擦型基桩,可取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N k < R a(7-9-1)②对于端承型基桩,除应知足上式要求外,尚应考虑负摩阻力引发基桩的下拉荷载,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N k+Q^<R a(7-9-2)③当上层不均匀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较敏感时,尚应将负摩阻力引发的下拉荷载计入附加荷载验算桩基沉降。

注:木条中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只计中性点以下部份侧阻值及端阻值。

二' 计算方式桩侧负摩阻力及苴引发的下拉荷载,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按下列规定计算:1、中性点以上单桩桩周第i层上负摩阻力标准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必喇6 (7-9-3)当填上、自重湿陷性黄上湿陷、欠固结土层产生固结和地下水降低时:cr; = a r ri本地而散布大面积荷载时:6 =(7-9-4)其中,兀=S + 如X ( 7-9-5)m=\ /(7-9-3)〜(7-9-5)式中:必一一第i层土桩侧负摩阻力标准值:当按式(7-9-3)计算值大于正摩阻力标准值时,取正摩阻力标准值进行设计;比一由上自重引发的桩周第i层上平均竖向有效应力:桩群外围桩自地而算起,桩群内部桩自承台底算起:a;―桩周第i层土平均竖向有效应力;——别离为第HI•算土层和苴上第加土层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Az^Az,,, ------ 第f层土、第用层土的厚度:p ——地面均布荷载:乩——桩周第i 层丄负摩阻力系数,可按表7・9"取值:②填上按其组成取表中同类上的较大值:2、 考虑群桩效应的基桩下拉荷载可按下式计算:r=lI 為4丿式中,n ——中性点以上土层数;I.中性点以上第i 土层的厚度;——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处,Sv ——別离为纵横向桩的中心距;q ;——中性点以上桩周土层厚度加权平均负摩阻力标准值:——中性点以上桩周上层厚度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

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一、 规范对桩侧负摩阻力计算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桩基,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在计算基桩承 载力时应计入桩侧负摩阻力:1、 桩穿越较厚松散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液化土层进入相对较硬土层时;2、 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荷载,或地面大面积堆载(包括 填土)时;3、 由于降低地下水位,使桩周土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压缩沉降时。

4、 桩周土沉降可能引起桩侧负摩阻力时,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考虑负摩阻力对桩基承载力 和沉降的影响;当缺乏可参照的工程经验时,可按下列规定验算。

① 对于摩擦型基桩,可取桩身计算中性点以上侧阻力为零,并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N k 乞 R a( 7-9-1)② 对于端承型基桩,除应满足上式要求外,尚应考虑负摩阻力引起基桩的下拉荷载,并 可按下式验算基桩承载力:N k Q g <Ra( 7-9-2)③ 当土层不均匀或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较敏感时,尚应将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计入 附加荷载验算桩基沉降。

注:本条中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只计中性点以下部分侧阻值及端阻值。

二、 计算方法桩侧负摩阻力及其引起的下拉荷载,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按下列规定计算: 1、中性点以上单桩桩周第 i 层土负摩阻力标准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q ?i = ni ;「i( 7-9-3)当填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欠固结土层产生固结和地下水降低时:i 71ri -mm i 厶i m =2(7-9-3 )〜(7-9-5)式中:q ?i ――第i 层土桩侧负摩阻力标准值;当按式(7-9-3)计算值大于正摩阻力标准值时,取正摩阻力标准值进行设计;-ri ――由土自重引起的桩周第i 层土平均竖向有效应力;桩群外围桩自地面算起,桩群内部桩自承台底算起;当地面分布大面积荷载时:;★二p • c ri(7-9-4) 其中, (7-9-5)Ci ■――桩周第i层土平均竖向有效应力;i, m――分别为第i计算土层和其上第 m土层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Zi ---- 第 i 层土、第 m层土的厚度;p――地面均布荷载;桩周第i层土负摩阻力系数,可按表 7-9-1取值;表7-9-1 负摩阻力系数匕土类5土类5饱和软土0.15 〜0.25 砂土0.35 〜0.50粘性土、粉土0.25 〜0.40 自重湿陷性黄土0.20 〜0.35②填土按其组成取表中同类土的较大值;2、考虑群桩效应的基桩下拉荷载可按下式计算:nQ f 二n 八側(7-9-6)(7-9-7)式中,n ――中性点以上土层数;l i――中性点以上第i土层的厚度;n ――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S ax, S ay ――分别为纵横向桩的中心距;q S?――中性点以上桩周土层厚度加权平均负摩阻力标准值;m――中性点以上桩周土层厚度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桩基础负摩阻计算表格V2.0

桩基础负摩阻计算表格V2.0

桩基础负摩阻计算表格V2.0
桩基础负摩阻⼒计算
桩直径D0.5m
桩⾯积A0.196m2
桩周长u 1.571m
地⾯超载p 5.00kpa
地下⽔标⾼-1.80m
注:中性点深度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表5.4.4-2确定。

本表格考虑地⾯超载和地下⽔共同作⽤下的负摩阻⼒。

负摩阻⼒系数ζn
对于⾮挤⼟桩,取表中较⼩值
2、填⼟按其组成取表中同类⼟的较⼤值
中性点深度ln
中性点深度ln应按桩周⼟层沉降与桩沉降相等的条件计算确定,也可参照表5.4.4-2 确定。

注: 1 、ln 、l0 ——分别为⾃桩顶算起的中性点深度和桩周软弱⼟层下限深度;
2、桩穿过⾃重湿陷性黄⼟层时,ln 可按表列值增⼤10%(持⼒层为基岩除外);
3 、当桩周⼟层固结与桩基固结沉降同时完成时,取ln= 0 ;
4 、当桩周⼟层计算沉降量⼩于20mm 时,ln应按表列值乘以0.4~0.8 折减。

负摩阻力计算实例

负摩阻力计算实例

负摩阻力计算实例本建筑场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等级为Ⅱ级(中等),依椐JGJ94-2008规范第5.4.2条规定,在计算基桩承载力时应计入桩侧负摩阻力。

首先,根据场地地质情况(以3#井处的地层为例)确定压缩4.2 桩基4.2.1 桩基类型及桩端持力层的选择依据勘察结果分析, 本建筑场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为120.5-151.6mm)湿陷等级为Ⅱ级(中等),湿陷性土层为②、③、④、⑤层,湿陷土层厚度为10-15m,湿陷最大深度17m(3#井)。

可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第⑦层黄土状粉土属中密-密实状态,具低-中压缩性,不具湿陷性,平均层厚4.0m,可做为桩端持力层。

4.2.2 桩基参数的确定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中的有关规定,结合地区经验,饱和状态下的桩侧阻力特征值qsia(或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桩端阻力特征值qpa(或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建议采用下列估算值:土层编号土层名称土的状态桩侧阻力特征值qsia(kPa) 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kPa) 桩端阻力特征值qpa(kPa)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kPa)②黄土状粉土稍密 11 23③黄土状粉土稍密 12 24④黄土状粉土稍密 12 24⑤黄土状粉土稍密 13 26⑥黄土状粉土中密 18 36⑦黄土状粉土中密 18 36 500 1000⑧黄土状粉土中密 20 40 600 12004.2.3 单桩承载力的估算依据JGJ94-2008规范,参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8.5.5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估算:Ra=qpaAp+up∑qsiaLi式中: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qpa 、qsia——桩端端阻力、桩侧阻力特征值;Ap——桩底端横截面面积= πd2(圆桩);up——桩身周边长度=πd;Li——第i层岩土的厚度;以3#孔处的地层为例,桩身直径取600mm,以第⑦层黄土状粉土做为桩端持力层,桩入土深度24.0m(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应不小于1.5d)。

基桩负摩阻力的计算过程及工程应用探讨

基桩负摩阻力的计算过程及工程应用探讨

94-2008)5.4.4 条 第 1 款 规 定,
=
=70+0.5×
=70+0.5×(18-10)×8=102Kpa ;
=
=70+
+0.5×
×8+0.5×(20-10)×7=169Kpa ;
=70+(18-10)
由规范式 (5.4.4-1) 可知:
;故取

由规范式 (5.4.4-3),取
(单桩基础),
五、基桩负摩阻力参考算例 某端承桩,采用泥浆护壁灌注桩,桩径 1000mm, 桩 长 16m, 桩 周 土 性 参 数 如 图 3 所 示, 已 知 黏 土 ξn=0.25,粉土 ξn=0.30,当地面大面积堆在为 70Kpa 时, 试算由于负摩阻力产生的下拉荷载为多少。 首先应确定计算中性点所在的位置,取 ln/l0=1.0, ln=1.0l0=1.0×(8+7)=15m。 其 次 确 定 :由《 建 筑 桩 基 技 术 规 范 》(JGJ
192
技术应用
图2 桩基负摩阻力示意图
图3 桩周土层参数示意图
四、减小桩基负摩阻力的措施 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储备是极其重要的。在实际工程 设计以及现场基础施工中,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小或 消除桩侧负摩阻力产生的不利影响。根据已知的工程经验, 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种消除负摩阻力的典型方法 : (1)夯实法 :在工程桩施工之前,应先对新近的填 土进行地基处理,采用预压夯实,从而降低土的压缩性, 待实测土的沉降基本达到稳定,再进行后续桩基础的施工。 但是此种方法需要的时间周期比较长。 (2)地基处理法 :通过一系列的地基处理方式,对 产生负摩阻力的桩侧土层进行加固处理,消减其产生的负 摩阻力,从而提高桩基的承载力。主要的方式有深层搅拌 桩、强夯、挤密土桩等办法,降低浅层地基土压缩性,较 小其沉降量,从达到减少负摩阻力的效果。 (3)缩小桩径法 :在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缩小桩的直径,从而减小每根桩所承受的负摩阻力。 (4)桩身处理法 :通过对桩身进行技术处理,如使 用套管桩,或者桩与套管之间涂满润滑油 ;从而降低桩土 之间的摩擦,使得桩侧负摩阻力变小,这种处理工艺操作 起来比较简单,而且效果比较显著,安全可靠,在目前的 应用也是最广泛的。

单桩承载力验算(计负摩阻力)

单桩承载力验算(计负摩阻力)

单桩承载力验算一、土层分布情况二、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桩端持力层为全风化花岗岩,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性点深度比l n /l 0=0.75,桩周软弱土层下限深度l 0=28.84m ,则自桩顶算起的中性点深度l n =21.63m 。

根据规范可知,该处承载力特征值只计中性点以下侧阻值及端阻值。

kN l q u A q Q i sik p pk 3976)613021.712(1141600uk =⨯+⨯⨯⨯+⨯⨯=+=∑ππkN Q K R uk a 19883894211=⨯== 三、单桩负摩阻力第一层路堤填土和杂填土自重引起的桩周平均竖向有效应力: 地下水以上部分:Pa k 93.6594.6192111=⨯⨯=σ; 地下水以下部分:Pa k 06.1396.1)1019(2194.61912=⨯-⨯+⨯=σ; 则kPa 20512111=+=σσσ;第二层淤泥自重引起的桩周平均竖向有效应力:kPa 26.182)54.863.21()105.15(216.1)1019(94.6192=-⨯-⨯+⨯-+⨯=σ; ;,故取kPa q kPa kPa q n s n n s 24245.612053.01111=>=⨯==σξ ;,故取kPa q kPa kPa q n s n n s 121245.3626.1822.01222=>=⨯==σξ 对于单桩基础,不考虑群桩效应则1n =η;基桩下拉荷载:kN l q u Q n i i n si n ng1137))54.863.21(1254.824(10.11=-⨯+⨯⨯⨯⨯==∑=πη 四、单桩分担面积上的荷载kN N 720)2520(44k =+⨯⨯=五、验算N R N Q N a n k 1988k 185********g k =<=+=+故单桩承载力满足要求。

按照摩擦性桩验算: kN l q u A q Q i sik p pk 2752)313021.712(1141600uk =⨯+⨯⨯⨯+⨯⨯=+=∑ππkN Q K R uk a 137********=⨯== kN N 720)2520(44k =+⨯⨯= a R N <k故单桩承载力满足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