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人团圆班会
关于庆中秋节主题班会5篇

关于庆中秋节主题班会5篇主题班会自始至终渗透着极强的教育性,那么我们更应该去认真思考清楚选题和内容。
你知道如何准备一个主题班会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庆中秋节主题班会,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庆中秋节主题班会篇1一、活动目的: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近中秋,感受中秋佳节的思乡之情和祝福团圆的美好情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二、活动主题:中秋佳节话团圆三、活动时间:20__月9月四、活动内容1.“中秋月圆知多少”班队会让学生收集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美食等知识、图片等,通过十分钟队会,在交流、讨论、展示中走近中秋文化。
2.赏月品月话月饼中秋月圆夜,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品月饼,三代人从品种、味道、价格、包装等方面话一话、比一比各自童年的月饼。
3.小小歌谣传情意,佳节感恩送祝福(一二年级)(1)利用音乐课学唱歌谣《爷爷为我打月饼》,激发学生怀念红军爷爷的情感,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知道老人曾为我们祖国,为我们大家,为自己的家里做了很多事,吃了很多的苦。
(2)用自己喜欢的制作形式和材料,自制一张精美的爱心卡,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语,送给自己最亲近的人,传达感恩祝福之情。
4.追根溯源画中秋(三年级)收集中秋由来的传说,让学生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懂得感恩的思想。
利用美术课,通过绘画方式表现中秋趣事。
5.情满中秋,同享中秋明月,手抄报展示(四、五年级)要求:主题突出,内容不拘,A4纸张;每班上交10幅作品。
学校将选取好的作品展评,班级并也可用来布置教室。
关于庆中秋节主题班会篇2一、活动目的: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为契机,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近中秋,感受中秋佳节的思乡之情和祝福团圆的美好情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设计(2020)《月圆人更圆 举世合家欢》

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设计(2020)月圆人更圆举世合家欢一、本次班会召开的背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二、班会目标: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三、班会主题:《月圆人更圆举世合家欢》四、课前准备事项: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灯谜、图画、月饼五、教学过程: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
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环节一:中秋节的由来(1)老师: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亮。
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4)、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
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
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1)老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
“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
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中秋月圆主题班会教案的策划与组织

中秋月圆主题班会教案的策划与组织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便是中秋节,这一天是人们团圆、欢聚、叙旧的好时机。
中秋节便是一次展现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好机会。
在一年一度的这个特殊时刻,中国各个地方的学校都会举办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来迎接这个传统佳节。
本文将会讨论一次中秋月圆主题班会教案的策划与组织。
一、教案设计思路1.教案主题:中秋月圆2.班会时间:9月中旬3.班会形式:线上班会4.班会内容:唱歌、朗诵、讲故事、手工制作、分享二、教案组织与实施1.组织人员此次中秋月圆主题班会的策划和组织需要一位班主任来负责,其他教师配合,共同参与。
同时,家长和学生也将参与班会,共同享受这个传统节日带来的快乐。
2.教学准备为了做好本次班会教案的策划与组织工作,需要提前制定教学计划,制定班会内容及具体流程,确保计划有条不紊、主题突出、有效实施。
并且需要备齐所有的教学材料,准备好所有设备,包括网络连通、软件环境、音响、摄像等,确保无故障。
3.教学实施中秋月圆主题班会的实施将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本次班会计划主要分为五个环节:(1)欢迎致辞环节:班主任为首的教师将为全班同学致欢迎词,介绍活动流程和注意事项。
(2)交流分享环节: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中秋月饼及其它与中秋节有关的经历,以增加学生们的情感体验与分享能力。
(3)精品朗诵环节:班级成员通过表演课本上的诗歌或其他中秋相关的经典作品,展现自己的良好素质、表达能力、语言能力等。
(4)手工制作环节:学生按照班级分组,在实际制作中秋月饼的过程中,了解中秋月饼的历史渊源和制作过程。
(5)小结、展示环节:全班同学一起欣赏朗诵和手工制作的成果,并进行总结性发言,分享班会的感受与体验。
唱一首有关中秋的歌曲,让班会在欢乐的氛围中结束。
三、教案效果评价教案设计和实施非常成功。
本次班会使全班学生在网络交互中欢度中秋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花好月圆人团圆》中秋节主题班会(ppt设计方案)

秋高秋爽秋日恰逢中秋,花好月园今宵再度良辰。 留意月下丝丝白云,许是我问候万千。 倍相思,祝你如意有佳。
花好
规则: (1)学生提前查找“中秋节 ”相关的资料。 (2)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编制3个题目。 (3)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提问。 (3)哪个小组的题目优质有趣,积一分。
月圆
规则:
叁肆
(1)以小组为单位,以“月”为关键字,
背诵诗句。
(2)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坚
持到最后的一组获胜,积一分。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
人团圆
规则: (1)以中秋节为主题,才艺展示。 (2)唱歌、舞蹈、书法等,形式不限。 (3)掌声最多者所在组,积一分。
人团圆 “没有爸妈在,不算过中秋”
今年15岁的陈俊成,放假第一天就打电话给爸妈,说要带着两个弟弟到南宁一起过中秋 节。
陈俊成的家在北流市,爸爸妈妈几年来一直都在外面的建筑工地做泥水活。为了多挣 钱,平时他们回去的次数也不多,几个小孩都留在老家给老人带。 陈俊成妈妈说,因 为工期比较紧,今年没能回老家过中秋节。但是,孩子放假后,能到南宁来一家人一起 过中秋,她也很高兴。
月圆人团圆,中秋共传情!——中秋主题班会课件

玄宗游月
玄宗游月是一则关于中秋的民间故事,讲述了唐玄宗漫游月宫的 故事,在《明皇杂录》、《龙城录》等书中都有记载。相传唐玄宗 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明皇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 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聆听到月中天乐。日后明 皇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 的“霓棠羽衣曲”。
中秋赏月的习俗盛行于唐代, 至宋代,赏月之风更盛,并有 “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 玩月”之景,而明清宫廷和民间 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全国 各地至今遗存相当多的“拜月 坛”、“拜月亭”、“望月楼” 等古迹。该时期,中国多地则形 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 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 风俗。时至今日,中秋赏月之风 也没有绝迹。
月圆人团圆,中秋共传情
——中秋节主题班会
中秋节快乐
又是一年中秋节。千家万户团团 圆圆,与亲朋好友相聚,温馨又 富有人情味儿。 在中国,它是广受欢迎的传统节 日,历史悠久。比如,过去在唐 代的长安一带,中秋赏月的风俗 十分流行,许多文人的名篇中都 有咏月的佳句。 不过,抛开吃月饼、赏月赏菊花 等耳熟能详的习俗,有关中秋节 的一些“知识点”颇为冷门。它 有很多“昵称”,在宋代,也是 庆祝团圆、尽情欢乐的“不眠之 夜”。
中秋节对于中国人具有深远寓意
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它更是一个文化的象征。 在中秋节期间,无论人们身在何方,都会尽量回家与家人团聚。 这种家庭团聚的精神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它提醒我们 珍惜家庭和亲情,尽我们所能去关心和爱护家人。
此外,中秋节也是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的时刻。在这个节日 里,人们会参加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赏月、品尝月饼、猜灯 谜等。这些活动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人们 更加了解和珍惜自己的文化根源。
2024年中秋节初中主题班会(精选12篇)

2024年中秋节初中主题班会(精选12篇)中秋节初中主题班会 1一、班会主题:“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经典诵读活动二、活动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以及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民间传说。
2、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国民间庆贺丰收和团圆的节日。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使学生懂得各种形状的月亮的名称。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活动建议: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在内容的设置上由浅入深。
主要从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通过尝一尝月饼,画一画学生心中的中秋节等动手操作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民俗节庆课的兴趣。
2、建议让学生可以回家做适当的准备,通过询问父母等查询方式,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3、在课后拓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将自己对中秋节感兴趣的内容和习俗的了解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让学生画一画心中的`中秋节,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挑选后布置在教室的展示板进行展示。
四、活动内容:(一)活动准备1、歌曲:《但愿人长久》。
2、学生事先收集有关中秋节的信息。
3、学生进行才艺准备。
4、学生带好月饼。
(二)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主持人“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1、首先以歌曲《爷爷为我打月亮》引出班会主题;2、师生谈话引入八月十五中秋节;3、学生交流今年中秋节的活动安排。
(三)话说中秋1、听故事《中秋节的来历》甲:你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请听故事《中秋节的来历》(同学说中秋节的来历)乙:噢,原来中秋节是这样来的,真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2、听故事《嫦娥奔月》甲:中秋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
乙: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同学来介绍一下,请听故事《嫦娥奔月》(同学说嫦娥奔月的故事)甲:嫦娥真是个善良的仙女,为了百姓,情愿自己受难。
乙:中秋吃月饼也是为了纪念朱元璋月饼起义,希望嫦娥一家团圆的民间传说。
《月圆人团圆,共话中秋情》主题班会课件

中秋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代,中国就有了秋夕祭月的活动 ,后来逐渐成为了全民共度的节日。
中秋节传统习俗
赏月
中秋之夜,人们会仰望明月,欣 赏月色,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
人之情。
燃灯
中秋之夜,人们会点燃灯笼或蜡 烛,祈求平安和幸福。
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 品,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01
通过举办中秋节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中秋节 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 同感和自豪感。
02
引导学生学习中秋节中蕴含的感恩、团圆等精 神,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03
鼓励学生参与中秋节传统习俗的体验活动,如 制作月饼、提灯笼等,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和热爱。
03 《中秋月》
苏轼的另一首中秋佳作,以月之明亮映照人心, 表达了对家国天下的深情厚意。
现代中秋诗歌朗诵
《中秋的月》
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作品,以月之圆缺象征人生之聚散,表达了对中秋 团圆的渴望和珍视。
《月之故乡》
彭邦桢所作,通过望月思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
《中秋夜》
现代诗人郑愁予的作品,以月之清冷映照人生之孤独,表达了对中秋 团圆的期盼和感慨。
赏桂花、饮桂花酒
中秋时节,桂花盛开,人们会赏 桂花、饮桂花酒,享受秋天的美
好。
中秋节文化内涵
和谐文化
中秋节强调和谐、和睦,倡导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04 03
祈福文化
中秋节也是一个祈福的节日,人们会通过 各种方式祈求平安、健康、幸福和美好的 未来。
02
团圆文化 01
中秋节是团圆和感恩的节日,人们在这一 天会尽可能地回家与家人团聚,表达亲情
中秋节主题班会月圆人聚共享中秋团圆之喜

中秋节主题班会月圆人聚共享中秋团圆之喜中秋节主题班会:月圆人聚共享中秋团圆之喜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气之一。
随着现代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和快节奏生活的频繁出现,与亲人的团圆变得越来越难得。
为了让在校学生感受到中秋节的美好和传统,我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以“月圆人聚,共享中秋团圆之喜”为主题。
班会正式开始时,校长首先致辞。
他提到了中秋节这一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强调了中秋节对家庭团圆的意义,并祝愿同学们在家人身边共度中秋,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接着,由全班同学共同策划的精彩节目陆续上演。
第一环节是舞蹈表演。
学校舞蹈社团的同学们为大家带来了一支动感的中秋舞蹈,舞姿优美,节奏明快,将中秋佳节的欢乐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
舞蹈中融入了许多经典的中秋元素,如明月、桂花、兔子等,极大地增加了表演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紧接着是朗诵环节。
同学们选取了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诗词进行朗诵,这些诗词描绘了中秋的美好景象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同学们在台上或缓或急地朗诵着,传达出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团圆的向往。
他们的表演充满激情,让人产生共鸣。
接下来是中秋传统活动体验环节。
同学们按照传统习俗,分组进行了月饼制作、灯谜猜解等活动。
大家带来了自己亲手制作的月饼,分享给其他同学品尝,仿佛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灯谜猜解环节更是引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大家纷纷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最后,班会进入了高潮环节,即“中秋抒情的你我”。
同学们自发组织了一个小团队,通过音乐、舞蹈、朗诵等形式,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有人演唱了经典的中秋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有人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歌,有人带来了自己独特的舞蹈表演。
每一次的表演都牵动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让大家在欢笑和泪水中更加珍惜家人的陪伴。
这场中秋节主题班会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增强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中秋节的浓厚氛围和家庭团聚的温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八月十五又称什么节? A.月饼节 B.团圆节 C.故乡节 D.诗人节 (答案:A.月饼节)
4、在那个朝代中中秋节才开始成为固定节日? A.唐 B.宋 C.元 D.明 (答案:A.唐)
刻木事亲
•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 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 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 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 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 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 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6.5班主办
中秋节
• 中秋节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为每年 的农历八月十五日,约在公历的9月至10月初,是一年秋 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 季的第二个月,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 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秋夕、八月节、八月半、 月夕、月节。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秋节的习俗
• • • • • • • 拜月 赏月 观潮 燃灯 吃月饼 猜谜语 玩花灯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 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 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 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 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 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花灯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 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 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 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 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 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 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 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 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卖身葬父
• •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 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 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 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 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 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 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互动环节——
游戏人数:
分为四组,每组两人回答问题
游戏规则:
题目为月亮诗歌我最行,参与 选手根据主持人所提示的诗句,回 答下一句诗句。
以上回合均为本队回答正确得1分, 回答错误或未作回答对方队伍得1分。最 终得分最多的为获胜队伍。
舞蹈: 水调歌头
画脑袋
参与人数: 每组选两人参加
游戏规则:
在黑板上画一个人脑袋、眼睛、 嘴巴,但不画鼻子 。用布条把参与 者的眼睛蒙着,由主持人领上讲台, 在不完整的地方画上鼻子,如果画的 鼻子在正确位置则算成功。下一组同 学参与时可以让画眼睛、嘴巴等其他 部位。以此类推。
中秋节的传说
• • • •
•
•
• •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 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 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 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 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 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 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 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 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 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 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 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 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 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 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 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飘 荡 在 九 天 之 上
晶 莹 美 丽 的 月 亮
明 净 弥 的 漫 月 月 亮 饼 醉 人 的 清 香
托 起 人 们 宁 静 的 心 境
银 色 的 月 光
诗 歌 朗 诵
中 秋 的 月 亮
——
我想对你说
总有一些爱,想表达却停在心中 总有一些话,想诉说却止于脑海 很多话,我想对你说。
同学们将想对父母、老师或者朋友说的话写在 纸条上由班干部收集起来。然后让同学们随机抽取 纸条,将纸条上想说的话读出来。
互动环节——
游戏规则:
知识问答
在主持人问完问题后,最先举手的人回答问题。
1、中秋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谁能说出是哪三大节日?
涌泉跃鲤
•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 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 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 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 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 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 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 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 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 不必远走江边了。
好吃的月饼。。。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 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 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 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 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 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 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 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 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 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