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皮肤免疫系统

合集下载

免疫系统在皮肤健康中的作用

免疫系统在皮肤健康中的作用

免疫系统在皮肤健康中的作用引言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保护身体免受病原体和其他外部有害物质侵害的作用。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对外界环境起着天然的屏障作用。

本文将探讨免疫系统在皮肤健康中的作用,以及皮肤免疫功能的维持和影响因素。

皮肤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皮肤免疫系统是指在皮肤中存在的一系列免疫细胞、分子和信号通路,其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适当反应。

皮肤免疫系统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1. 表皮中的免疫细胞皮肤的表皮层中存在着大量的特殊免疫细胞,包括角质形成细胞、黑色素细胞和专职的免疫细胞如Langerhans细胞等。

这些免疫细胞能够通过表皮的构造和细胞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识别和清除病原体,并调控免疫反应的发生。

2. 皮肤内免疫细胞除了表皮中的免疫细胞外,皮肤内还存在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等。

这些免疫细胞分布在真皮层和皮下组织中,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清除感染的病原体,并调节免疫反应的发生和持续。

3. 免疫相关分子在皮肤免疫系统中,还存在一些免疫相关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等。

这些分子可以识别和结合病原体,进而触发免疫反应,并参与调控免疫细胞的活动。

皮肤免疫系统的功能皮肤免疫系统在维护皮肤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感染作用皮肤是人体最外层的防御屏障,具有很强的抵抗感染的能力。

当病原体侵入皮肤时,皮肤中的免疫细胞、分子和信号通路会迅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并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来引导免疫细胞的活动,最终阻止感染的蔓延。

2. 免疫调节作用皮肤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充当着调节作用的关键角色。

它们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动和抗炎反应的发生,以维持皮肤的免疫平衡。

3. 自身免疫作用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细胞和分子,对抗自身免疫疾病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这是因为皮肤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异常的自身免疫细胞,减少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生。

皮肤免疫系统

皮肤免疫系统

(5)胸腺生成素: 表皮内T细胞分化成熟
( 6 )抑制因子:角质形成细胞释放,如前列腺素、尿 刊酸、IL-1拮抗分子
2.免疫球蛋白 皮肤表面分泌型 IgA 在皮肤局部免疫中通过阻抑 粘附、溶解、调理吞噬、中和等参与抗感染及抗过 敏作用。
3.补体 皮肤中的补体成分通过溶解细胞、免疫吸附、杀菌 和过敏毒素及促进介质释放等发挥非特异性和特异性 免疫作用。
5.肥大细胞 真皮乳头血管周围,有7000个/mm2
表面有IgE Fc受体,与I型变态反应关系密切
通过免疫和非免疫机制活化肥大细胞,使它产生和释 放多种生物活性介质,如血管活性物质、趋化因子、活 性酶和结构糖蛋白等 肥大细胞不仅参与I型变态反应,也参与迟发性超敏反 应。
6.巨噬细胞 位于真皮浅层,它参与免疫反应 处理、调节和递呈抗原 产生和分泌 IL-1 、 IFN 、各种酶、补体、花生四烯酸 及其它产物 巨噬细胞对外来微生物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反应, 炎症创伤修复中具有核心作用。
等 吞噬功能 最近,发现角质形成细胞分泌 IL-10 和 IL-12 ,在皮肤 免疫应答中起很大作用。 IL-12 促进 Th1 细胞发育成熟,而 IL-10通过干扰抗原呈递细胞抑制Th1发育,角质形成细胞通 过选择性分泌IL-10或IL-12使皮肤局部Th1或Th2细胞占优势, Th1与Th2的平衡失调,导致病理改变如遗传过敏性皮炎 (Th2 占优势)或银屑病(Th1占优势)。
4.神经肽
皮肤神经末稍受外界有害刺激后释放感觉神经肽,在 损伤局部产生风团和红斑反应
神经肽包括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CGRP可使中性 粒细胞聚集 P物质(SP),SP有趋化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作用,并 粘附于内皮细胞,参与免疫反应
神经激酶A等

皮肤选择题(带答案)

皮肤选择题(带答案)

蓝色为翻书+百度+自己判断的答案,准确率应该还是蛮高的,但不敢保证100%粉红色为超纲部分…红色的,是实在不会做了。

1. 新生儿体表面积约为成人体表面积的A. 1/3 B. 1/5C. 1/6D. 1/7E. 1/102. 麦克尔细胞主要感受:A. 痛觉B. 触觉C. 冷觉D. 热觉E. 压觉3. 既可是原发损害,也可是继发损害的是A. 斑疹B. 脓疱C. 溃疡D. 结节E. 囊肿4. 以下结构哪种是不属于基底膜的:A. 胞膜层B. 透明板C. 致密层D. 基底板E. 网板5. 皮肤内的含糖量约为血糖的:A. 1/3B. 2/3C. 3/4D. 1/5E. 2/516. 下列哪种不是Ramsey-Hun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A. 面瘫B. 眼炎C. 耳痛D. 膝状神经节受累E. 外耳道疱疹17. 下述哪个部位不是念珠菌性间擦疹的发病部位:A. 腹股沟B. 臀沟C. 腋窝D. 乳房下E. 掌跖18.可出现痛疼的皮肤病是A.生殖器疱疹B.水痘C.马拉色菌毛囊炎D.寻常型脓疱疮E. 硬下疳19. 黄癣是由下列哪种病原菌引起的?A. 犬小孢子菌B. 堇色毛癣菌C. 许兰氏毛癣菌D. 红色毛癣菌E. 断发毛癣菌20.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致病机制可能是:A. Ⅰ型变态反应B. Ⅱ型变态反应C. Ⅲ型变态反应D. Ⅳ型变态反应E. Ⅴ型变态反应21. 以下哪一类型的药疹最严重?A. 固定性药疹B. 麻疹样药疹C. 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D. 痤疮样药疹E. 湿疹型药疹22. 下列哪项不是固定性药疹的特点?A.数目1个,偶见少数几个B.类圆形或椭圆形C.红斑呈紫红色、水肿性,中央可发生水疱或大疱D.好发于腋下、乳房下、腹股沟等皱褶部E. 红斑消退后遗留灰黑色色素沉着,经久不退23.患者女性,40岁,双上眼睑红斑水肿,胸部有皮肤异色症改变,肩部肌肉容易疲劳,并疼痛。

以下诊断中何者最可能A.统性红斑狼疮B.系统性硬皮病C.皮肌炎D.成人性硬肿病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24.A. 丘疹25.A.E.26.A.B.C.D.E.27.A. 面部29.A.D.30.A.D.E.31.A.32.A. 指缝33.A. 片状银白色鳞屑的红丘疹、红斑块B. 丘疹、水疱、脓疱、脱屑C. 糠状鳞屑的潮红斑D. 苔藓样斑块E. 围堤状隆起性红斑34. 银屑病的头皮皮损使头发:A. 稀疏、脱落B. 成束状,不脱落,片状银白色脱屑C. 油腻,脱落,大量糠状脱屑D. 不脱落,大量糠状脱屑E. 稀疏,脱落,参差不齐35. 痤疮发生时最早出现的皮损是:A. 粉刺B. 丘疱疹C. 脓疱D. 结节E. 囊肿36. 下列哪个不是天疱疮的临床类型:A. 寻常型B. 疱疹型C. 增殖型D. 红斑型E. 大疱型37. 大疱性类天疱疮的靶抗原位于:A. 桥粒B. 半桥粒C. 透明板D. 致密板E. 锚斑38. 某白癜风患儿,右上眼睑、右上唇、右上肢见边界清楚的脱色斑,皮损不超过身体中线。

实验二:神经系统、皮肤、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本护

实验二:神经系统、皮肤、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本护

髓质
髓窦 髓索
(五)甲状腺的切片观察
被膜
甲状腺低倍观
甲状腺 滤泡
甲状腺高倍观
滤泡 上皮细胞
胶质
滤泡 旁细胞
甲状腺观察重点
甲状腺滤泡:滤泡上皮细胞、胶质 滤泡旁细胞
三、作业
绘制淋巴结低倍观(100×) 标注:被膜、被膜下淋巴窦、小梁周窦
淋巴小结、副皮质区 髓索、髓窦
下次课内容 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
被膜 皮质 髓质
被膜
淋巴结门 髓质 皮质
皮质淋巴窦 浅层皮质(B 细胞区) 副皮质区(T 细胞区)
皮质低倍观
淋巴小结高倍观
小结帽 明区 暗区
高倍观(高内皮微静脉)
被膜下窦 小梁周窦
低倍观(皮质淋巴窦)
高倍观(皮质淋巴窦)
髓质高倍观
小梁 髓索 髓窦
淋巴结的观察重点
皮质
浅层皮质: 淋巴小结 副皮质区 皮质淋巴窦
(三)手指皮的切片观察
角质层 乳头层 真皮网织层
环层小体
典型表皮: (厚皮)
角质层
上 透明层

角 化
颗粒层
过 程棘 层
基底层
手指皮高倍观 示表皮分层
高倍观(触觉小体)
高倍观(环层小体)
高倍观(汗腺)
手指皮观察重点
• 表皮的分层 • 触觉小体、环层小体、汗腺
(四)淋巴结的切片观察
淋巴结门
小脑的观察重点
• 小脑皮质的结构 • 蒲肯野细胞的形态特点
(二)坐骨神经的切片观察
神经束膜 神经内膜
神经外膜 坐骨神经横断面低倍观(坐骨来自神经轴突

断 面
髓鞘

HE
施万细胞

皮肤对人体免疫防线的重要作用

皮肤对人体免疫防线的重要作用

皮肤对人体免疫防线的重要作用作者:任晓红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年第20期摘; 要:皮肤覆盖在人体最外层,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器官。

同时皮肤也是人体免疫屏障的第一道防线。

研究表明,皮肤并不是一个被动的免疫器官,它具有主动的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及免疫自稳功能,为皮肤免疫系统。

本文主要讲述皮肤对于人体免疫防线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皮肤; 人体免疫; 免疫防线; 作用一、皮肤的组成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

皮肤总重量占体重的5%到15%,总面积为1.5到2㎡,厚度因人或部位而不同,为0.5mm到4mm。

即同一个人全身各部位的皮肤厚度不相同。

它将机体的内部环境与外部有害环境分隔开来。

皮肤最外面的一层是表皮,它具有保护作用,没有血管,但有神经末梢。

表皮由外向内可分为五层。

1.角质层:它有死亡的角化细胞所组成,过厚会影响肤色和吸收及堵塞毛孔,过薄会造成干燥和敏感;2.透明层:由扁平无核的透明死细胞所组成,只位于手掌和脚掌,可抗静电及抗摩擦;3.颗粒层:由接近死亡正在蜕变成角化细胞的细胞所组成,内含晶样角素,可折射紫外线。

晶样角素只存在弱酸及保湿的环境;4.有棘层:由多角细胞所组成,内含感觉神经末梢可感受外界刺激,是表皮最厚的一层,参与创伤的修复;5.基底层:由基底细胞和黑色素细胞所组成。

在皮肤的上层中有许多树突状细胞,这些细胞可以称为动物机体的“哨兵”或“看门犬”,树突状细胞层时刻地监视着入侵病原体的抗原,它属于先天性免疫系统。

研究表明,皮肤并不是一个被动的免疫器官,它是具有主动性的,当有侵害行为发生它将会自动防御、进行监视及主动调整免疫功能,为皮肤免疫系统。

与皮肤共生的微生物数量以万亿计,皮肤中T淋巴细胞数量是人体循环系统中T细胞总量的2倍,皮肤相关疾病有1000种以上,而皮肤中细胞成分与体液成分的互作机制十分复杂。

皮肤作为生物中最大的器官,在不同动物当中所占有的体重比差别非常之大,总面积在所有器官中所占比例是非常大的,皮肤厚度在不同生物当中也有着天壤之别,是因人或身体部分所决定的。

皮肤病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皮肤病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皮肤病考试题含参考答案1、患者,男,19岁,从事美容美发工作2周后双手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瘙痒明显。

该患者目前应该首选的处理措施为A、脱离现在的工作环境B、外用糖皮质激素C、外用洗剂D、口服抗组胺药E、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答案:A2、表皮细胞在组织学上属于A、单层柱状上皮B、单层鳞状上皮C、复层鳞状上皮D、复层柱状上皮E、鳞状、柱状复合上皮答案:C3、以下关于真皮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网状层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穿行B、乳头层可再分为真皮乳头和乳头下层C、真皮由浅至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D、乳头层为凸向表皮底部的乳头状隆起,内无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E、网状层也可分为真皮中部和真皮下部,但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界限答案:D4、以下关于单纯疱疹诊断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学检查见到多核巨细胞有助于诊断B、PCR检测HSV-DNA是诊断的金标准C、病毒培养鉴定有辅助诊断价值D、HSV-IgG型抗体检测有辅助诊断价值E、以上都不对答案:A5、银屑病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Kobner现象B、薄膜现象C、Auspitz征D、蜡滴现象E、多形性红斑答案:E6、患者,男,40岁,全身皮疹反复发作5年,伴瘙痒。

诊断寻常型银屑病。

该患者最不可能出现的阳性体征是A、薄膜现象B、皮肤划痕症C、Auspitz征D、Kobner现象E、蜡滴现象答案:B7、单纯疱疹的传播途径,不包括下列哪项A、性接触B、消化道C、呼吸道D、接吻等直接接触E、皮肤黏膜的破损面侵入答案:B8、皮肤中对光线吸收功能最强的成分是A、角质形成细胞B、麦克尔细胞C、朗格汉斯细胞D、成纤维细胞E、黑素细胞答案:E9、以下哪种细胞类型属于角质形成细胞A、黑素细胞B、朗格汉斯细胞C、棘层细胞D、未定类细胞E、麦克尔细胞答案:C10、多见于青春期,常有白头或黑头粉刺,分布广泛,不伴面部红斑,最可能的诊断为A、酒渣鼻B、湿疹C、寻常痤疮D、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E、脂溢性皮炎答案:C11、哺乳期患者,右乳晕区红斑、丘疹、丘疱疹伴糜烂、渗液2周。

皮肤对人体免疫防线的重要作用

皮肤对人体免疫防线的重要作用

皮肤对人体免疫防线的重要作用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全身,具有重要的免疫防线作用。

它作为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界面,不仅起到隔离和保护内部组织免受外界伤害的作用,同时还能够通过免疫功能阻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维护身体的健康。

皮肤具有物理屏障的作用。

皮肤表面有一层角质层,由多层角质细胞组成,形成一道坚实的屏障,可以有效防止微生物、化学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入。

皮肤的表面还含有丰富的皮脂和汗液,具有较低的酸碱度,能够形成一种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环境,进一步阻止病原体的侵入。

皮肤具有感染的早期警戒作用。

皮肤对外界的刺激和伤害会产生痛、痒、红、肿、热等症状,这些症状是皮肤感染的早期警戒信号。

当皮肤受到伤害后,局部的血管会扩张,增加血液流量,使免疫细胞迅速聚集于伤口,释放一系列免疫分子,发挥防御作用。

这些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它们能够识别和杀灭入侵的病原体,防止感染的发生。

皮肤还具有局部免疫应答的能力。

在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分布着大量的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

当皮肤受到感染或刺激时,这些免疫细胞会迅速被激活,产生免疫调节因子和抗菌物质,形成局部的免疫应答。

皮肤还能够生成一种叫做抗菌肽的物质,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能够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

皮肤还参与到身体的整体免疫应答中。

当皮肤受到感染时,免疫细胞会释放一些信号分子,通过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传播到整个机体,引起全身性免疫应答的发生。

皮肤还参与到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能够诱导和调节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产生特异性抗体,对抗感染。

皮肤具有重要的免疫防线作用,不仅能够通过物理屏障隔离和保护内部组织,还能够通过早期警戒、局部免疫应答和全身性免疫应答等方式,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维持身体的健康。

保护好皮肤的健康对于维护整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至关重要。

《皮肤性病 学》教学大纲

《皮肤性病 学》教学大纲

皮肤性病学前言皮肤性病学是研究发生于皮肤上的各种疾病及其相关病的学科,是临床学科的一个分科,与内科有密切联系。

治疗上除内服药尚有各种外用疗法。

皮肤性病学课程包括总论、皮肤病和性病。

通过总论对皮肤结构、功能、症状、诊断、常用实验诊断技术、皮肤病内外用药等学习,使学生掌握皮肤性病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通过各论学习使学生掌握皮肤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原则和处理方法。

在整个教学中,紧紧围绕为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的宗旨,强调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理论联系实际;以启发式教学,结合皮肤临床表现直观性强的特点,应用多媒体,通过二十多学时的课程,为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的医学人才打好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预防医学本科五年制学生,总学时26学时,大课18学时,见习8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篇总论第二,三章皮肤的结构、功能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皮肤和附件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2、熟悉皮肤的各种生理功能。

3、熟悉影响皮肤功能的各种因素。

二、计划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一)皮肤结构1、概述皮肤组成及其附属器、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等,皮肤的厚度、面积、外观、纹理形成及意义。

2、表皮二类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1)角质形成细胞a.来源、基底层——角质层各层的细胞形态、演变与功能b.桥粒、半桥粒、张力微丝、角质小体、被膜颗粒的作用c.角质蛋白形成、性质、功能及表皮更替时间。

(2)树枝状细胞a.黑素细胞形态分布、黑素小体作用。

b.郎格汉斯细胞形态、分布于免疫关系。

c.Merkel细胞形态、分布、作用。

3、基底膜带的组成与作用4、真皮分层、组成(纤维、基底、细胞)、性质与作用5、皮下组织的结构与作用6、皮肤附属器(1)毛发的结构、生长周期与内分泌关系。

(2)皮脂腺的形态分布,皮脂形成、排泄及与内分泌关系。

(3)大、小汗腺的形态、分布、功能及神经支配。

(4)甲的结构、生长速度。

7、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神经分布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肥大细胞
真皮乳头层血管周围
参与速发型超敏反应
7. 成纤维细胞
位于真皮基质内 合成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 分泌细胞因子: 分泌细胞因子:维持皮肤免疫系统稳定性 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生长
二、免疫分子
1. 细胞因子 2. 免疫球蛋白 3. 补体 4. 粘附分子 5. 神经肽
1. 细胞因子
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 小分子蛋白物质的统称。 小分子蛋白物质的统称。
4.EGF的应用 4.EGF的应用
细胞因子
(1)白细胞介素 IL (2)干扰素 IFN (3)肿瘤坏死因子 TNF (4)集落刺激因子 CSF (5)生长因子 GF (6)趋化因子
(5)生长因子 )
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 神经生长因子(NGF) ★ 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hpDGF)
1. 角质形成细胞
基底层 棘层 颗粒层 透明层 角质层
1. 角质形成细胞
机制 产生细胞因子 产生细胞因子 (1)IL-10:抑制 细胞发育( ) :抑制Th1细胞发育(特应性皮炎) 细胞发育 特应性皮炎) 细胞发育( (2)IL-12:促进 ) :促进Th1细胞发育(银屑病) 细胞发育 银屑病) 对细胞因子产生应答
免疫保护
免疫损伤
皮肤免疫系统 system) SIS (skin immune system)
细胞免疫(由皮肤内免疫细胞组成) 体液免疫(由免疫分子和部分有机物质 组成)
一、细 胞 成 分
1. 角质形成细胞 2. 郎格汉斯细胞(LC) 3. 淋巴细胞 4. 内皮细胞 5. 巨噬细胞 6. 肥大细胞 7. 真皮成纤维细胞
2. 郎格汉斯细胞
处理、 处理、提呈抗原 分泌细胞因子(IL-1) 分泌细胞因子( ) 对细胞因子产生应答
郎格汉斯细胞
美容应用
皮肤美白 皮肤老化 皮肤癌
郎格汉斯细胞
紫外线照射可使郎格汉斯细胞离开局部 皮肤(几天时间),局部皮肤处于无免 疫识别的状态,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 导致皮肤癌。 长期暴露于阳光下和肤色、发色浅的人 容易导致皮肤癌。
3.自血疗法 3.自血疗法
自血疗法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调节的治疗方法,就是 将自己的血液注入自己体内,增强血液内抗体,提高 自身免疫力。 目前,自血疗法主要与中医的穴位注射疗法相结合, 治疗痤疮、荨麻疹、银屑病及肥胖等疾病。 自血疗法必须按照医疗规范,无菌操作,且要求掌握 注射时机,因此,必须要医院进行此项治疗。 体质虚弱的人群、本身有传染性疾病的人群以及大面 积皮肤损伤的人群或皮肤疾病在穴 疫
是指机体对感染的抵抗能力, 是指机体对感染的抵抗能力,而不患疫 病或传染病。 病或传染病。 所谓“感染” 所谓“感染”,包括从外界环境中入侵 的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 的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还包括内环 境中基因突变产生的肿瘤细胞。 境中基因突变产生的肿瘤细胞。
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免疫(固有性) 特异性免疫(适应性)
三、免疫应用
干细胞疗法 自血疗法
成纤维细胞疗 法
生长因子的应 用
2.成纤维细胞疗法 2.成纤维细胞疗法
采用自体皮肤组织,分离出能产生自体胶原蛋白的成 纤维前体细胞,再回注到受术者的皱纹、凹陷性疤痕 部位,修复真皮层。 培植成纤维细胞,并保留表皮生长因子(EGF)、成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AB)、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血管内皮 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多种生长因子,进入人体后, 促进提高植入细胞的存活率,加速其胶原蛋白的分泌, 快速修复细胞,延缓衰老。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
刺激表皮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增生 促进细胞自然的伤口复原机制 促进血液循环 促进血管新生 促进胶原新生
三、免疫应用
干细胞疗法 自血疗法
成纤维细胞疗 法
生长因子的应 用
1.干细胞疗法 1.干细胞疗法
干细胞是一种能够分化成其他细胞的细胞, 通过注射有望用干细胞来修复那些被疾病 和创伤所破坏的细胞和组织。 近年来,干细胞注射美容方法在国内美容 院中非常风行,主要用于美白、除皱等美 容项目中。 但是目前干细胞研究主要限于血液病方面, 还没有应用于美容中。 卫生部尚未批准任何干细胞美容产品的生 产,也没有批准进口此类商品。
4. 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机体中唯一直接与血液接 触的细胞。 触的细胞。 作用: 作用: 维持血液内正常物质交换 生物合成作用 分泌功能 参与炎症、 参与炎症、修复和免疫过程

5. 巨噬细胞
来源: 来源: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位置:真皮浅层 位置: 功能: 功能: 吞噬作用 抗原提呈 分泌功能
郎格汉斯细胞
阳光中的紫外线可直接损伤郎格汉斯细 胞,破坏皮肤免疫系统,造成DNA的损 伤,引起皮肤发红,发痒,色素沉着。 紫外线中UVA、UVB均可破坏皮肤免疫 系统。 SPF、PA、IPF(免疫防护系数)
3. 淋巴细胞
T细胞 细胞 (1)表皮中的树突状 细胞可识别受伤 )表皮中的树突状T细胞可识别受伤 的角质形成细胞 (2)真皮中的 细胞有抗原提呈和调节 )真皮中的T细胞有抗原提呈和调节 免疫应答的作用 皮肤中没有发现B细胞 皮肤中没有发现 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