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手摇发电机教案

合集下载

宁波博智教育小学科学实验课手摇发电机

宁波博智教育小学科学实验课手摇发电机

宁波博智教育小学科学实验课手摇发电机第一篇:宁波博智教育小学科学实验课手摇发电机实验课:手摇发电机宁波博智教育(海曙区银亿时代广场)为您提供帮助!一、探究验证过程:实验1快摇和慢摇、去掉齿轮观察灯泡的变化。

实验2正向、反向摇动观察小灯泡的变化。

实验3将导线与电流表连接,通过电路当中的单独的导线,在蹄形磁铁中左右上下运动,观察电流表的变化,认识电磁感应现象。

实验4 用起子、螺丝刀等拆开手摇发电机,与电磁感应现象进行比较,进一步认识手摇发电的原理及过程二、实验结果说明实验1齿轮转动的快慢影响电流的大小实验2发光二极管单项导电实验3证明电磁感应现象实验4 当摇动发电机时,发电机里的转子,在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产生电流,当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时,灯泡发光。

三、交流总结(1)拓展视野:发电机的形式很多,但其工作原理都基于电磁场的变化来产生电流。

因此,其构造的一般原则是:用适当的导磁和导电材料构成磁路和电路,以产生电磁功率,达到能量转换的目的。

由于一次能源形态的不同,可以制成不同的发电机。

(2)表达知识:发电机是由线圈作为转子,磁铁作为定子,形成稳定磁场。

手摇使线圈在磁场中连续转动切割磁场,发生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电流。

定子由机座.定子铁芯、线包绕组、以及固定这些部分的其他结构件组成。

线圈作为转子,磁铁作为定子,形成稳定磁场。

手摇使线圈在磁场中连续转动切割磁场,发生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电流。

宁波博智教育(海曙区银亿时代广场)为您提供帮助!第二篇:小学科学实验课设计小学科学实验课的设计东华小学王有文众所周知,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最基本的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尽管课堂教学设计问题是教学实践中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由于社会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教育教学有不同的要求,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在内容、形式,还是在手段上,也必将随之而改变,自然,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应与之相适应。

幼儿园科技探索:手摇发电机实验教案

幼儿园科技探索:手摇发电机实验教案

幼儿园科技探索:手摇发电机实验教案导读在幼儿园教育中,科技教育早已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在最近的实践中,手摇发电机实验正逐渐成为一种受欢迎的科技教育方式。

通过这一实验,幼儿不仅能够亲身体验科技的神奇之处,还能激发对科学技术的探索与兴趣。

本篇文章将就手摇发电机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教案进行深入探讨,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实验的科学原理及教学重点。

一、手摇发电机实验的背景介绍1. 手摇发电机是一种利用人力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通过手摇发电机,能够产生电能。

2. 手摇发电机实验是一种通过实践操作来引导幼儿认识物理知识、了解发电原理的教学活动。

3. 该教学实践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索科技的兴趣,促进幼儿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

二、手摇发电机实验的教学内容1. 实验目的:通过手动操作手摇发电机,让幼儿了解并亲身体验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原理,引发对科技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实验材料:手摇发电机、LED灯、导线、电池、灯泡等。

3. 实验步骤:步骤一:教师介绍手摇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用途。

步骤二:让幼儿自行操作手摇发电机,观察电能的生成过程。

步骤三:通过实验演示和互动讨论,引导幼儿深入理解发电原理。

步骤四:利用导线和电池等材料,让幼儿亲自动手组装发电电路,点亮LED灯、灯泡等装置。

三、手摇发电机实验的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了解科技知识:引导幼儿认识发电机的作用和用途,了解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基本原理。

2. 提升幼儿动手能力:通过手动操作发电机、组装电路等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技的兴趣:通过亲身体验科技实验,激发幼儿对科技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进其积极参与科技教育活动。

四、教学反思和总结通过手摇发电机实验教案的实施,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要注重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引导其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讨论,培养幼儿对科技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也要注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科技实验的乐趣。

幼儿园小科学家——手摇发电教案:科学思维培养路径探讨

幼儿园小科学家——手摇发电教案:科学思维培养路径探讨

幼儿园小科学家——手摇发电教案:科学思维培养路径探讨幼儿园小科学家——手摇发电教案:科学思维培养路径探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注重科学教育的普及和重要性。

科学思维的培养从小开始,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而手摇发电教案作为一种新颖有趣的科学教育方式,正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手摇发电教案在幼儿园科学思维培养路径上的作用。

1. 引言手摇发电教案是指通过手动操纵发电机来产生电能的教学活动。

这不仅可以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还能够引导他们从实践中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

2. 拓展科学视野通过手摇发电教案,幼儿可以在动手的过程中了解发电原理,拓展了他们的科学视野。

他们可以亲身体验到转动发电机时的电流产生,从而对电能转换有更直观的认识。

3. 培养动手能力手摇发电教案要求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这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他们需要通过手摇发电机来转动,从而产生电能。

这种动手操作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手部协调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意识。

4.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手摇发电教案可以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解决。

这种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5.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手摇发电教案中,可能需要多人合作共同完成发电任务。

这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他们需要一起协作,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手摇发电任务,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团队合作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6. 结论手摇发电教案作为一种新颖有趣的科学教育方式,对幼儿园科学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拓展科学视野、培养动手能力、激发科学探究精神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从小树立科学观念,培养科学思维,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手摇发电教案,我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幼儿科学思维方面的作用,同时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幼儿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从而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科学知识。

科学小实验——手摇发电机ppt课件

科学小实验——手摇发电机ppt课件
大家好
• 梁永成 • 认真听讲,积极提问,踊跃回答问
题。 • 不要大声喧哗,起哄,交头接耳 • 上课积极的同学,老师会相应的加
分奖励哦
1
科学小实验——手摇发电 机
2
课程导入
• 为什么灯会亮、风扇会转动呢? • 因为有电流通过 • 那么电是怎么来的呢? • 通过发电机产生
3
手摇发电机原理
*刚刚我们已经了解过到电 是通过发电机产生的,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发电机能产生电呢?方法
5
6
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的产电 方式
7
下面我们开始组装发电机
8
总结
① 手摇发电机工作原理:将动能转化为 电能
② 其他的发电方式:风力发电、水力发 电、核能发电
③ 自然界中的产电方式:打雷、生物产 电
9
谢谢
10

手摇发电物理实验报告

手摇发电物理实验报告

手摇发电物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手摇发电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手摇发电的原理以及与转动速度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理解发电原理和能量转换过程。

实验器材1. 手摇发电机装置2. 电流表3. 实验导线4. 数字万用表实验原理手摇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当手摇发电机转动时,磁场经过线圈会感应出电流,从而产生电能。

转动速度越快,感应到的电流就越大。

实验步骤1. 将手摇发电机装置连接到电流表和数字万用表上,保证电路连接正确。

2. 握住手摇发电机的把手,迅速旋转手摇发电机,使其转动起来。

3. 观察电流表和数字万用表上的数据变化,记录下转动速度和相应的电流强度,多次实验以取得准确的平均值。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经过多次实验得到以下数据:转动速度(转/分钟)电流强度(A)-50 0.1100 0.2150 0.3200 0.4250 0.5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手摇发电机的转动速度增加,所感应到的电流强度也随之增加。

这是由于转动速度越快,感应到的磁场变化速率越大,从而感应出的电流也越大。

实验讨论手摇发电机是一种简单、便携式的发电装置,可以利用它在户外无电区域或紧急情况下提供电能。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手摇发电的原理,并验证了转动速度与电流强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控制转动速度来调节输出的电流,以满足特定的电能需求。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手摇发电物理实验,我们了解到了电磁感应原理和手摇发电的基本原理。

实验结果验证了转动速度与电流强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通过控制转动速度,我们可以改变发电机的电流输出。

这个实验对于我们深入理解能量转换和发电原理具有重要意义,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心得体会通过亲自进行手摇发电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能量转换的奇妙过程。

能源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而手摇发电则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可以在没有电力供应的情况下为生活提供便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能源资源,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能源,为环境保护尽一份力。

实验:手摇发电机

实验:手摇发电机
三、“摇摇发电”的实验原理
“摇摇发电”的实验原理是:当摇动发电机的摇杆时带 动齿轮转动,使发电机里的转子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的运 动时发生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使发光二极管亮起来。
一、你能把这个小发电机改装成一盏漂亮的灯 吗?
二、你见过生活中的便携式手摇发电装置吗?
手摇发电机
气球摩擦后会?
起电
为可
什 么
以 发 电


手摇部分:
摇杆、四个齿轮
马达部分:
马线
顺时针摇动发电机 二极管发亮
逆时针摇动发电机 二极管不亮
二极管有单向导电性
电磁现象是一种物理上的现 象其电时,周机候电象其电时磁,周机候当围的,现围 的 ,当齿大电 产 线 线轮,象产 线 线电流生圈圈转二是生 圈 圈流流磁在会速极一磁 在 会流快管经场磁连种场 磁 连经时较电的场续物的 场 续电,亮慢快路现中切摇摇理现 中 切路电。二发发极时象转割上象 转 割时流电电管机机加的。动磁,的, 。 动 磁光现发的力在在发的力较暗 线从线从而而产产生生了了电电流流,,二这极管种种的光现现较亮 象叫象叫做做电电磁磁感感应应现现象象。
摇摇发电
实验原理是:当摇动发电机的 摇杆时带动齿轮转动,使发电机 里的转子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 的运动时发生电磁感应现象,产 生的电流使发光二极管亮起来。
今天你学会了吗?
一、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二、电磁感应现象
电磁现象是一种物理上的现象,当电流流经电路时,在其周 围产生磁场的现象。发电机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的时候, 线圈会连续切割磁力线从而产生了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 磁感应现象。

幼儿园趣味科学实验:手摇发电机教学案例

幼儿园趣味科学实验:手摇发电机教学案例

幼儿园趣味科学实验:手摇发电机教学案例在幼儿园的科学教学中,通过趣味实验引导幼儿探索和了解科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手摇发电机实验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教学案例,能够生动地展示发电原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亲自动手制作一个小型发电机,并通过手摇的方式产生电流,从而点亮灯泡或推动小风车等,带着孩子们一起探索科学的奥妙。

1. 实验步骤我们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磁铁、铜线、铁芯、铜片、轴承等。

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步骤一:将铜线绕在铁芯上,制作出线圈。

步骤二:在轴承上安装好铁芯和铜线的组件。

步骤三:将磁铁安装在轴承旁边。

步骤四:用另一根铜线连接线圈和灯泡,组成一个小电路。

步骤五:孩子们轮流手摇实验装置,观察灯泡是否会发光。

2. 实验原理通过手摇发电机的实验,幼儿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发电的原理。

当他们手摇时,磁铁在轴承旁转动,引起轴承上的铁芯与磁铁之间的磁场变化,从而在线圈中感应出电流。

这个电流会通过铜线传输到灯泡中,使其发光。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明白,只要有磁场变化就能够产生电流,这就是发电的基本原理。

3. 教学目标通过手摇发电机实验,教师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

并且,通过这个实验,让幼儿初步了解发电原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的延伸在进行手摇发电机实验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更多的延伸实验。

通过改变磁铁的数量或排列方式,观察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者尝试使用不同长度的铜线,检验它们对发电效果的影响等。

通过这些延伸实验,幼儿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发电原理,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5. 我的观点和理解手摇发电机实验作为一项趣味科学实验,能够帮助幼儿从小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亲身动手制作和操作,幼儿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发电原理,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这种趣味科学实验有助于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体验,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2019-2020年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电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电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湘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课电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身边的电器,了解电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观察、体验手摇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的过程,初步渗透“能量可以转换”。

3、了解电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

【教学准备】手摇发电机;课件(各种发电方式和电的传输过程)。

学生课前调查:家用电器调查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发现,电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特别紧密。

下面我们来做一项统计。

二、新授㈠、家中的电器的调查统计1.以小组为单位,统计本小组成员家用电器。

本组成员人数:家用电器总数:2.汇报交流:期望学生能够感知:电可以用于做饭、打浆、照明、取暖、制冷、娱乐、通讯、医疗等,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密切联系。

㈡、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1.电器与手工工作对比。

(参见课本77)2.如果这会儿停了电……。

二、电从哪里来1.提出问题:电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如此之紧密,人们生活中许许多多地方都需要用到电,那么电从哪儿来呢?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电池、发电厂等)㈠、手摇发电机1.发电厂的电是怎样产生的呢?我这里就有一台手摇发电机,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2.简介手摇发电机的基本结构。

3.由课前调查完成得做好的小组推荐同学上来演示。

4.小结:当我们摇动手柄,手臂上的力通过皮带传送给机器转化成为电能。

㈡、阅读材料1.生活中可没有这样的大力士整体摇着巨大的发电机给我们发电,那么生活中,我们从哪里获得“力”来转化为电呢?课件出示:a.各种发电厂(水力、火力、风力、核能等)2.发电厂的电是怎样到我们家里啦的呢?先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课件:电从发电厂到家庭的输送过程。

(电来之不易,随手关灯、节约资源。

)三、布置作用:电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可是~~(阅读课文79页指南车信箱资料)清政府的禁令合理吗?这样的禁令现在大家看来都觉得不可思议,邵友谦为什么要下这样的禁令?你若是他的僚幕,该怎样来说服他?选择自己的角色,课后收集资料,下节课我们就来召开辩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手摇发电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手摇发电机的结构分析,了解磁生电的原理。

2、能力目标
锻炼学生利用简单的电子元件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

3、思维目标
通过以上两点提升学生的分析、推理、假设、验证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手摇发电机为什么可以发电。

2、教学难点:了解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三、教学设计:
通过演示手摇发电机引出学生兴趣→分析手摇发电机的结构→改变手摇发电机的内部结构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制作手摇发电机掌握手摇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假设、验证式教学
五、教学准备: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前课:
(1)什么是光的全反射?
(2)光导纤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课程兴趣点:手摇发电机为什么可以发电?
3、引导质疑:
第一步出示手摇发电机,让学生观察发光二极管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发光二极管可以发光。

第二步让学生分析手摇发电机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齿轮及发电机的结构及其作用。

4、探究验证过程:
演示实验1
1、实验器材手摇发电机套件
2、实验目的验证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3、实验记录
演示实验2
1、实验器材
手摇发电机套件
2、实验目的 探究齿轮的转动速度对电流有何影响
3、实验记录
演示实验3
1、实验器材 蹄形磁铁、电流表、导线、直导线
2、实验目的 证明电磁感应现象
3、实验记录
5、总结回顾
当摇动发电机时,发电机里的转子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产生电流,从而使
发光二极管亮起来。

6、拓展表达:
(1)拓展视野:
发电机的形式很多,但其工作原理都基于电磁场的变化来产生电流。

因此,其构造的一般原则是:用适当的导磁和导电材料构成磁路和电路,以产生电磁功率,达到能量转换的目的。

由于一次能源形态的不同,可以制成不同的发电机。

(2)表达知识:
发电机是由线圈作为转子,磁铁作为定子,形成稳定磁场。

手摇使线圈在磁场中连续转动切割磁场,发生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电流。

定子由机座、定子铁芯、线包绕组、以及固定这些部分的其他结构件组成。

线圈作为转子,磁铁作为定子,形成稳定磁场。

手摇使线圈在磁场中连续转动切割磁场,发生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电流。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电磁感应现象,同学们试一试我们制作的手摇发电机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九、教师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