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_3波过程

合集下载

高电压技术 线路上的波过程共38页文档

高电压技术 线路上的波过程共38页文档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吉林大学《高电压技术》期末考试学习资料(五)

吉林大学《高电压技术》期末考试学习资料(五)

吉大《高电压技术》(五)
第五章 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1.波将以速度v 传播。

波速与导线周围媒质的性质有关,而与导线半径、对地高度、铅包半径等几何尺寸无关。

架空线路的波速8310/v m s =⨯,为光速;电缆线路的波速81.510/v m s =⨯,为光速一半。

0
0v L C =± 2.波阻抗Z (定义)表示电压波与电流波的比值,大小取决于导线单位长度的电感和电容。

架空线路的波阻抗约300~500Ω,电缆线路的波阻抗约10~100Ω。

00
L Z C =
3. 波阻抗与电阻的物理含义比较:
波阻抗:表示电压波与电流波的比值,大小取决于导线单位长度的电感和电容,与长度无关;表征导线周围介质获得或存储电磁能的大小,并不消耗;波阻抗具有正负号,表示不同方向的流动波。

电阻:表示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大小与导线长度和导线材质有关;吸收并转变为热能消耗掉;没有正负号。

4.前行波和反行波:
5.行波在均匀无损单根导线上传播的基本规律的物理意义是:
导线上任一点的电压或电流等于通过该点的前行波与反行波之和;前行波电压与电流之比等于+Z ;反行波电压与电流之比等于‐Z 。

6.折射系数和反射系数: 其中:电压波折射系数:21
22z z z α=÷;电压波反射系数:1212
z z z z β+=÷。

1αβ+= 7.彼德逊法则:
集中参数的等值电路:将入射波看成内阻为1z ,电压为入射波两倍12f u 电源,与波阻抗2z 相连,则2z 两端的压降即为折射电压1f u —彼得逊等值电路。

使用条件:。

高电压技术_3波过程

高电压技术_3波过程


一、波的折、反射规律 波的折、 若具有不同波阻抗的两条线路相连接,如图7-2-1 所 示,连接点为A。现将线路z1合闸于直流电源U 0 ,合闸后沿 线路 z1有一与电源电压相同的前行波电压 u1q自电源向结点A 传播,到达结点A遇到波阻抗 z 2 的线路,根据前节所述,在 结点A前后都必须保持单位长度导线的电场能与磁场能相等 的规律,由于线路z1与 z 2 的单位长度电感与对地电容都不相 同,因此当u1q 到达A点时要发生电压、电流的变化。也就是 说,在结点A处要发生行波的折射与反射,反射电压为 u1 f , 折射电压波为 u 2 q 。 2q
R 1 1
Z1
2u1 i2
R
u2
彼得逊规则的等值电路 这样一来,当行波投射到接有分布参数线路和集中 参数元件的节点上时,如果只需要求取节点上的投射波 和反射波,那么波过程的分析可以简化成集中参数电路 的暂态计算。
行波通过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自学) §5-3 行波通过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自学) 在电力系统中常常会遇到线路和电感与电容的各种方式 的连接。在线路上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是常见的方式,电感 、电容的存在将使线路上的行波的波形和幅值发生变化,下 面分析其影响。 一、无限长直角波通过串联电感
u1q
L
z1 z1
z2
L
u1 f
L
au1q
u2 q
z1
z2
z2
2u1q
(a )
i2 q
βu1q
(b)
图7 - 3 - 1 行波通过串联电感
(a )线路示意及等值电路; )折射波与反射波 (b
图7-3-1为一无限长直角波 u1q 投射到具有串联电感L的线 路上的情况,L前后两线路的波阻抗分别为z1 及 z 2 ,当z 2中的 反行波尚未到达两线连接点时,其等值电路如图7-3-1(a) 所示,由此可得

高电压技术总结

高电压技术总结

高电压技术总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是XX最新发布的《高电压技术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XX。

篇一:高电压技术总结第一章1.极化: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其束缚电荷相应于电场方向产生弹性位移现象和偶极子的取向现象。

类型: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极化、夹层极化。

2.吸收现象:原因分界面上积聚起一批多余的空间电荷,这就是夹层极化引起的吸收电荷。

电荷积聚过程所形成的电流称为吸收电流。

3.介质损耗:定义: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中总有一定的能量损耗,包括由电导引起的损耗和某些有损极化(例如偶极子、夹层极化)引起的损耗。

组成:电导、有、无损极化。

影响因素:漏电、电压频率、温度、材料。

第二章1.气隙中带电质点的产生的方式:①气体分子本身发生游离②处于气体中的金属阴极表面发生游离。

消失方式:①与两电极的电量中和②扩散③复合2.击穿理论:①汤逊理论(电子的碰撞游离和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造成的表面游离所引起。

适用范围:低气压、短气隙。

)②流注理论[适用范围:高气压、短气隙。

流注通道:正负离子(浓度相等)、良导体、弱电场]。

3.电场:均匀、不均匀。

4.极性效应:对于电极形状不对称的不均匀电场气隙,极性不同时,间隙的气晕电压和击穿电压各不同。

极性效应是不对称的不均匀电场所具有的特性之一。

5.冲击电压标准波形击穿电压:指间隙上出现的最高电压。

放电时间的组成为:tb=t1+ts+tf。

6.提高气体间隙击穿场强的方法:①改善电场分布,使其尽可能均匀②改变气体的状态和种类。

7.沿面放电:定义:在大气中用绝缘子支撑或悬挂带电体,当绝缘子两级电压超过一定值时,绝缘子与空气交界面出现放电现象。

形式:干、湿、污闪。

污闪:沿着污染表面发展的闪络。

XX污闪过程:污闪层受潮→电导增大→泄漏电流增大→发热→形成干区→干区电阻大分压高场强高→放电形成→干区扩大→击穿。

污闪事故的对策:①调整爬距②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扫③涂料④半导体釉绝缘子⑤新型合成绝缘子。

华北电力大学内部高电压技术课件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二)

华北电力大学内部高电压技术课件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二)
线路中的波过程(二) 线路中的波过程(
1
§7-3 波通过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
波通过串联电感
2u1q = i2 q ( z1 + z 2 ) + L
t − 2u1q 1 − e T i2 q = z1 + z 2
di2 q dt

t t − − 2 z2 u2 q = i2 q z 2 = u1q 1 − e T = αu1q 1 − e T z1 + z 2 2 z2 L 时间常数: T = 电压折射系数: α = z1 + z 2 z1 + z 2
9
β 1 > 0, β 2 > 0,α 1 < 1,α 2 > 1
β 1 < 0, β 2 < 0,α 1 > 1,α 2 <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β 1 < 0, β 2 > 0,α 1 > 1,α 2 > 1
β 1 > 0, β 2 < 0,α 1 < 1,α 2 < 1
10
§7-6 冲击电晕引起波的衰减和变形
2
t − z 2 − z1 2 z1 u1 f = u1q + u1q e T z1 + z 2 z1 + z 2
du2 q dt
=
2u1q ⋅ z 2 L
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 初始瞬间相当于开路 直角波通过电感后改变为 指数波,降低了行波陡度
e

t T
du2 q du2 q dt = dt max
k = ki k 0
电晕校正系数 k i = 1 . 1 ~ 1 . 5

高电压技术14 线路的波过程

高电压技术14 线路的波过程

高电压技术14 线路的波过程线路的波过程是指在电力系统中,电压、电流等信号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过程。

电力系统中,电力信号是通过线路传输的,而线路的传输会让电信号发生波动过程,这就是线路的波过程。

线路的波过程有哪些类型?线路的波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类型:正弦波、脉冲波和方波。

正弦波是一种最常见的信号类型,它是一种定期变化的信号。

在电力系统中,正弦波通常是交流电压或电流。

正弦波有两个主要参数:振幅和频率。

振幅表示电压或电流的最大值,而频率表示每秒钟正弦波的周期数。

脉冲波是一种短暂的信号,通常用于电力系统中的开关和保护装置。

脉冲波的波形类似于一个方波,但脉冲波的持续时间很短,通常只有数微秒或毫秒。

方波是一种矩形波形,它的电平在一个固定的时间窗口内保持恒定值。

在电力系统中,方波一般用于控制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装置。

线路的波过程对电力系统有多种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1. 电信号的传输衰减和时延:在线路传输过程中,电信号会受到传输衰减和时延的影响。

传输衰减是指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而时延是指电信号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传输时间。

2. 电信号的畸变:在线路传输过程中,电信号会发生畸变,尤其是在高频信号的情况下。

这种畸变会导致信号失真,从而影响系统的性能。

3. 电信号的干扰:在电力系统中,线路传输过程中会存在其他电功能的影响,例如电磁干扰和电磁泄漏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电信号的传输过程,从而导致系统出现错误。

总之,线路的波过程对电力系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系统设计和运行中需要考虑波形的形状、频率、振幅等因素,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高电压技术》在线作业

《高电压技术》在线作业

大工12秋《高电压技术》在线作业11. 在电场作用下,由电介质组成的绝缘间隙丧失绝缘性能,形成导电通道的过程称为()。

A. 击穿B. 放电C. 闪络D. 电晕正确答案: A 满分:5 分得分:52. 下列方法不可以提高气体介质强度的是()。

A. 改进电极形状B. 利用空间电荷改善电场分布C. 采用低气压D. 采用高真空正确答案: C 满分:5 分得分:53. 一个电子沿电场方向行进单位长度后平均发生的碰撞电离次数称为()。

A. α系数B. β系数C. γ系数D. μ系数正确答案: A 满分:5 分得分:54. 下面对流注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电离强度很大B. 传播速度很慢C. 导电性能良好D. 流注形成后,放电就可以由自身产生的空间光电离维持正确答案: B 满分:5 分得分:55. 当电场不均匀系数为()时,此电场为极不均匀电场。

A. f=2B. f<2C. f>2D. f>4正确答案: D 满分:5 分得分:56. 汤逊理论的适用范围是()。

A. 低气压长间隙B. 高气压短间隙C. 高气压长间隙D. 低气压短间隙正确答案: D 满分:5 分得分:57. 当分子的动能大于气体分子的电离能时,就可能引起()。

A. 碰撞电离B. 光电离C. 热电离D. 表面电离正确答案: C 满分:5 分得分:58. 在大气条件及间隙距离相同的情况下,通常电场越均匀,击穿电压越()。

A. 低B. 高C. 不变D. 不确定正确答案: B 满分:5 分得分:59. 下列措施中,可以防止导线电晕现象的是()。

A. 减小线间距离B. 减小导线半径C. 增大线间距离D. 增大导线电阻率正确答案: C 满分:5 分得分:510. 下列电场形式不属于对称电场的是()。

A. 板-板B. 球-球C. 棒-棒D. 棒-板正确答案: D 满分:5 分得分:5大工12秋《高电压技术》在线作业1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100单选题判断题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高电压技术第六章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高电压技术第六章 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 实际输电线路往往采用三相交流或双极 直流输电,均属多导线系统。为了清晰
地揭示线路波过程的物理本质和基本规
律,先从理想的均匀无损单导线入手, 是比较合适的。
一、线路方程及解
设单位长度线路的电感 和电容均为恒值,分别 为L0和C0;忽略线路的 能量损耗,得均匀无损 单导线等值电路如右图
均匀无损单导线的方程组为:
但是中间线段的存在及其波阻抗Z0的大小决定着uB的波 形、特别是它的波前,现分别讨论如下:
(1)如果Z0<Z1和Z2(例如在两条架空线之间插接一段 电缆),则 1和 2 均为正值,因而各次折射波都是正
的,总的电压uB 逐次叠加而增大,如图6-23(a)所
示。若Z0<<Z1和Z2,表示中间线段的电感较小、对地 电容较大(电缆就是这种情况),就可以忽略电感而 用一只并联电容来代替中间线段,从而使波前陡度下 降了。
i q v uC0
1 u L0C0 Z
设有n根平行导线系统如图6-24所示。它们单位长度上 的电荷分别为q1,q2,…qn;各线的对地电压u1, u2,.un可用静电场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表示如下
式中kk 为导线k的自电位系数,kn 为导线k与导线n之间的互电位系 数,它们的值可按下列二式求得
一、折射系数和反射系数
入射波 u1',i1'
折射波
u
' 2
,i2'
反射波 u1" ,i1"
A点的折、反射电压如下
u
' 2
2Z2 Z1 Z 2
u1'
u1'
u1"
Z 2 Z1 Z1 Z 2
u1'
u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µ0 2h L0 = ln 2π r
C0 =
2πε 0 ln
2h r
• 将L0和C0带入前行波的传播速度公式中求得:
v=
1
µ0 ε 0
= 3 ×108
u q 与 iq 、u f 与i
f
之间的联系经推导得: ;
L0 其中 z = ,z具有阻抗的性质,其单位应为欧姆,通 C0
常称z为波阻抗,其值取决于单位长度线路的电感L0 和对地 电 C0容,波阻抗z与线路长度无关,即z并无单位长度的含 义。 L0 将 L0 和 C0 带入 z = 中,便可得到单导线架空线的 C0 波阻抗z如下式
2
从式(7-3-7)可得的 u 2 q 陡度为
du 2 q
2 = u1q e dt z1c
−t T
当t=0时,陡度最大,即
du 2 q dt
du 2 q 2u1q = |t =0 = dt z1c max
这表明,最大陡度取决于电容c和 z1,而与 z 2 无关。从 上述可知,为了降低入侵波的陡度可以使用串联电感或并联 电容的措施。对于波阻抗很大的设备,要想用串联电感来降 低入侵波陡度一般是有困难的,通常用并联电容的办法.
1
u1q
βu1q
z1
c
z2
au1q
u2q
z1
z1
u2q
c
1q
i1
i2 q
(b)
(a (a )
图7 - 3 - 2
行波通过并联电容
(a )线路示意及等值电路; )折射波与反射波 (b
图7-3-2为一无限长直角波 u1q 投射到并联电容c的线 路上的情况,若 z 2 中的反行波尚未到达两线连接点,则等 值电路如图7-3-2(a)所示。
du 2 q dt
du 2 q dt
=
2u1q ⋅ z 2 L
e
−t T
当t=0时,陡度最大,即
du 2 q 2u1q z 2 = |t =0 = dt L max
上式表明,最大陡度与 z1 无关,而仅 z 2由和L所决定,L 越大,则陡度降低越多。
二、无限长直角波通过并联电容
三、集中参数等值电路(彼得逊法则)
• 前面从波沿分布参数线路传播的角度,讨论了行 波在均匀性遭到破坏的节点上的折、发射问题, 但在实际中一个节点往往接有多条分布参数长线 和若干集中元件。为了简化计算最好能利用一个 统一的集中等值电路来解决行波的折、反射问题。 R u =2 u • 公式: Z + R ,将上式作为集中参数处理, 则可画成如下图所示的简单电路,这里电源电动 势为两倍的入射电压,Z1作为负载电阻,用这种 等值电路来计算一次波过程的方法称为彼得逊法 则。
2u1q = i2 q ( z1 + z 2 ) + L
di2 q dt
上式 i 2 q中为线路 z 2 中的前行电流波,解之得
i2 q =
2u1q z1 + z 2
(1 − e )
−t T
沿线路 z 2 的折射电压波u 2 q为
u 2q
式中 T =
2z2 = i2 q z 2 = u1q (1 − e T ) = αu1q (1 − e T ) z1 + z 2
第五章 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5-1 无损耗单导线线路中的波过程 为了清晰地揭示线路波过程的物理本质和基本规律,从 理想的均匀无损导线入手来探讨行波的线路传播过程。 一、单导线线路的等值电路 ∂u u+ dx r0 dx L0 dx u ∂x
i
C0 dx
g 0 dx
∂i i+ dx ∂x
图7 - 1 - 1 单导线线路的等值电路
z 2 − z1 = βu z1 + z 2
z 2 − z1 = u1q z1 + z 2
2 z1 ⋅ i1q = z1 + z 2
z1 − z 2 = i1q z1 + z 2
称为电压反射系数,
z1 − z 2 = β i 称为电流反射系数。 z1 + z 2
折射系数的值永远是正的,这说明折射电压波总是和入射 电压波同极性的。
§5-2 行波的折射与反射

在实际的线路上,常常会遇到线路均匀性遭受破坏的 情况。均匀性开始遭受破坏的点可成为节点,当行波投射 到节点时,必然会出现电压、电流、能量重新调整分配的 过程,即在节点处发生行波的折射和反射的现象。 在介绍线路波过程的基本概念时,通常采用最简单的 无限长直角波。因为在工频交流电流的情况下,只要线路 不太长,行波从始端传播到终端所需的时间还不到1ms, 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电源电压变化不大,因而也可以看作 与直角电源相似。此外任何其他波形都可以用一定数量的 单元无限长直角波叠加而得。
在线路z2 中的折射电压 u 2 q 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增长如图7 u -3-19(b)所示,当时,t=0;2 q = 0 当t→∞时 u 2 q → au1q ,这说明无限长直角波通过电感后改变为一指数波头的行波 ,串联电感起了降低来波上升速率的作用。 从式(7-3-2)中可得出折射波 u 2 q 的陡度为
−t
u 上式表明,当t=0时,1 f = −u1q ,这是由于电容上的电压 不能突变,初始瞬间全部电场能量转变为磁场能量,相当于 短路的缘故,随后则根据时间常数按指数规律变化,如图7 7 u -3-2(b)所示。当 t → ∞ 时,1 f → β u1q 。 在线路 z 2 中的折射电压随时间按指数规律增长。如图7 u u -3-2(b)所示,当t=0时,2q = 0 ;当t → ∞ , 2q → au1q z 这表明并联电容的作用和串联电感一样,可以使入侵波的波 头变平缓。
1 iq = ⋅ u q z
1 if = − uf z
;
1 µ 0 2h 2h 2h z= ln = 60 ln = 138 log 2π ε 0 r r r
一般地,对单导线架空线而言,z=500左右,计及电晕 影响时取400左右。由于分裂导线和电缆的 L0 较小和C0 较大 ,故分裂导线架空线路和电缆的波阻抗都较小,电缆的波阻 抗约为十几欧姆至几十欧姆不等。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无损单导线线路波过 无损单导线线路波过 程的基本规律由下面四个方程决定 程的基本规律 u = uq + u f i = iq + i f u q = z ⋅ iq u f = −z ⋅ i f 它们的含义可以概括如下:导线上任何一点的电压或电 流,等于通过该点的前行波与反行波之和,前行波电压与电 流之比+z,反行波电压与电流之比为-z。由这四个基本方程 出发,加上边界条件和起始条件就可以解决各种问题了。

一、波的折、反射规律 波的折、 若具有不同波阻抗的两条线路相连接,如图7-2-1 所 示,连接点为A。现将线路z1合闸于直流电源U 0 ,合闸后沿 线路 z1有一与电源电压相同的前行波电压 u1q自电源向结点A 传播,到达结点A遇到波阻抗 z 2 的线路,根据前节所述,在 结点A前后都必须保持单位长度导线的电场能与磁场能相等 的规律,由于线路z1与 z 2 的单位长度电感与对地电容都不相 同,因此当u1q 到达A点时要发生电压、电流的变化。也就是 说,在结点A处要发生行波的折射与反射,反射电压为 u1 f , 折射电压波为 u 2 q 。 2q
u
z1
u1 f
A
z2
图7 - 2 - 1 行波在结点A的折射与反射
此时在线路z1,总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
u1 = u1q + u1 f u1q = z1 ⋅ i1q 其中 i1 = i1q + i1 f u1 f = − z1 ⋅ i1 f
在线路 z 2 ,因上 z 2 的反行电压波 u 2 f
式中
u 表示线路上任一点的电压;
i
表示线路上任一点的电流;
iq 表示前行电流波;
i f 表示反行电流波;
u q 表示前行电压波;
u f 表示反行电压波;
v= 1 L0 C 0
三、波速和波阻 • 前面已经得出,前行波上的传播速度在均匀无损导线
v=
1 L0C0
• 由电磁场理论可知,架空单导线的L0和C0,可由下式求得 :
u1q
L
z1 z1
z2
L
u1 f
L
au1q
u2 q
z1
z2
z2
2u1q
(a )
i2 q
βu1q
(b)
图7 - 3 - 1 行波通过串联电感
(a )线路示意及等值电路; )折射波与反射波 (b
图7-3-1为一无限长直角波 u1q 投射到具有串联电感L的线 路上的情况,L前后两线路的波阻抗分别为z1 及 z 2 ,当z 2中的 反行波尚未到达两线连接点时,其等值电路如图7-3-1(a) 所示,由此可得
由此可得
2u1q = i1 z1 + i 2 q z 2
i1 = i2 q + c
从上二式解得
du 2 q dt
2u1q z1 + z 2
= i2 q + c ⋅ z 2
−t T
di2 q dt
i2 q = 2q
u 2q
(1 − e )
−t −t
2z2 = i2 q z 2 = u1q (1 − e T ) = au1q (1 − e T ) z1 + z 2
= 0 ,故
u 2 = u 2q i2 = i2 q
由边界条件
u1 = u 2 i1 = i2
因此可得
u2q
2z2 = u1q z1 + z 2
i2 q
i1 f
u1 f
2z2 令 z + z = au 称为电压折射系数; 1 2 2 z1 = ai 称为电流折射系数; z1 + z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