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一章 第1节 人口数量的变化
2020-2021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课程标准: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了解不同国家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
4.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人口措施。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时间差异(1)总趋势:不断增长。
(2)差异性3.空间差异(1)特点: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2)表现:兴旺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1)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是由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基数共同决定的,即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
因此不能仅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来比拟人口自然增长数量。
(2)人口自然增长率可能是正值(表示人口总数增加),也可能是零(表示人口总数不变),甚至可能为负值(表示人口总数减少)。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1)构成指标:图中A出生率;B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征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1)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空间差异①以欧美为代表的兴旺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
②大多数开展中国家: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③我国:目前已根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④全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兴旺国家的人口死亡率不一定比开展中国家的低许多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仍属于“传统型〞模式,且人口的死亡率已经降到很低的水平。
相反一些兴旺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虽然已经属于“现代型〞模式,但是由于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大,在不同年龄段人口死亡率中老年人口的死亡率比拟高,往往使这些兴旺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反而比开展中国家的高。
(2)开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不一定属于“传统型〞模式当前,绝大多数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传统型〞模式,但有些开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转变为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如古巴。
《1.1人口的数量变化》课件二 新人教版必修2

资料数据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总计 1000 0.93
1000 0.81
甲 人口数 200 死亡率﹪ 0.5
乙 人口数 350 死亡率﹪ 0.8
550 0.6
600 0.7
250 2
50 2.2
(高或低)。
(1)在分组年龄中,甲组死亡率比乙组
(2)在总人口死亡率中,甲组死亡率比乙组
②现代形的出生率一般低于1.5%,自然增长率一般低于1%。
思考: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先是从什么下降开始的?为什么? 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而死亡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生产力的进步带来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2.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什么? 社会生产力 3.人口增长类型的(3)段后期,为什么人口死亡率出现 略有上升的趋势? (3)段后期处于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后阶 段,属于“现代型”,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世 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现老年型,即老年人口比重 大,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人口增长最多的大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人口增长最少的大洲:
大洋洲、欧洲、北美洲 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
非洲、拉丁美洲、亚洲 人口增长最慢的大洲:
欧洲、北美、大洋洲
活动: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特点及原因
人口增长在地区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 生产力水平 在地区上的差异造成的。
自然增 人口增 长水平 长特点 发 达 国 家 发 展 中 国 家 原因 今后变化趋 势 典型国 家
(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
(高或低)。
。
主要是因为甲人口的老年人比较多,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在分析人口再生产类型时,要分析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这涉及人口
年《金版学案》地理·必修2(人教版)课件: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标要求
分析不同人口 增长模式的主 要特点及地区 分布。
课标解读
知道: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 空间上的差异。 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并利用其指标差异对比分析世界不 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 应用:能够根据相关的人口资料或 图表,分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人口 增长状况、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 人口措施。
今后几十年人 采取了控制人
今后变化趋势 口数量将比较 口的措施,人
稳定,一些国 口增长速度将
家还会逐渐减 趋缓,但人口
少
数量还将增加
三、不同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国家 人口问题
影响
措施
发达 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 劳动力不足,国防兵源不 人口老龄化 足,社会负担加重等
鼓励生育, 接纳移民和 外籍劳工
13.26%
增长5.84% 下降6.29% 上升3.36% 上升2.93%
(1)目前我国人口增长呈现的态势是( ) A.少年儿童比例呈上升趋势 B.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 C.人口总量呈增长态势 D.人口呈零增长态势 (2)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 到 10%,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列关于我国老龄化 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 2010 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 B.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
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 方面:
(1)关注塔形特征。不同的塔形反映了不同的人口问 题:年轻型反映了人口增长快、少年儿童所占比重高的 问题;成年型反映了劳动力丰富、就业压力较大的问题; 老年型则反映出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一般以≥60 岁的 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 10%或≥65 岁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达 7%作为判断一国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2019高中地理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2019.5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认识和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
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的影响。
2.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4.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学会读图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做好充分预习,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2.在充分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数据资料进行练习计算,进一步明确人口的增长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关系。
3.通过分析文字、数据资料及景观图片,理解人类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学会分析多种素材背景下的人口问题,逐步提高调查研究、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地理问题深层次的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及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利用比较法及数据图表分析法,分析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不同国家的人口政策,并进行相应的读图思考练习,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转变原因及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人口的图片、数据、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课前自主阅读教材、分析思考相关的问题,同学间相互交流,共同探究整理相关问题的答案。
课前搜集有关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问题的图文资料。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分布

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区
北美东部人口稠密区
东亚人口稠密区
南亚人口稠密区
平原地区地形平 坦,交通便利, 易于开发,是人 类的主要聚居地
海拔/m
2000 1500 1000 500
1.2 2.3 4.4
11.6
200
24.0
56.5
0 10 20 30 40 50 60
世界不同海拔人口分布 人口比例/%
平原人口密集区 恒河平原
赫尔辛基是芬兰首都,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典例示范】 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该
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 C )
①气温较适宜 ③开发历史较长 A.①②③ C.①③④
②位于平原地带 ④经济相对发达 B.①②④ D.②③④
亚、非、拉(85%) 各国不平衡 人口超亿(13个)
气候 地形 水源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发展历史 政治、军事、文化
2.主要规律:
比较角度
主要分布地区
从纬度比较
近90%集中于_北__半球中低纬度
从海陆位置比较
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
海岸2__0_0_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从地形比较
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_5__0_0米
平原面积广、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展早,历史悠久
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具有怎样的规律?
分布不均衡。(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中低纬度的 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 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
课本第六页活动题
1.芬兰人口分布特点: 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南部及沿海地区,北部人口稀少。
2019-2020学年度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①现代型 ②传统型 ③原始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堂探究
突破重难·探寻技巧
要点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要点导学 1.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 量增长的特点不同,其影响因素多种多样,最根本的因素是生产力水平。 (1)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
农业革命之前(采 猎文明时期)
【解题思路】 第(1)题,当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但自然增长率仍为正值,与③相符。第(2)题,④类国家的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答案】 (1)C (2)A
精彩点拨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1)从时空分布规律判断 ①根据所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时间)。 一般地,农业社会及其以前属于原始型,工业化初期属于传统型,后工业化 时期属于现代型。 ②根据国家类型判断(空间)。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于“高—低—高”的传统型;个别发展中国家如中国、 古巴等已经属于“三低”的现代型;发达国家则全部属于现代型。 (2)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 ①定性描述:原始型是“高—高—低”型,传统型是“高—低—高”型;现 代型是“低—低—低”型。
答案:(1)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地区、大洋洲。 (2)亚洲。27.55亿人口。 (3)非洲。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上的独立、经济上的发展及医疗卫 生事业的进步,使非洲人口死亡率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快。
【类图判读】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比较 项目
扩张型(年轻型)
静止型(成年型)
收缩型(老年型)
自主梳理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决定因素:由 出生率 和 死亡率 共同决定。 【思维启迪1】 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 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2.世界人口的增长 (1)时间分布 ①总趋势: 不断增长 ,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 快速 时期。 ②根本原因:生产工具和 社会生产方式 等方面的进步。 (2)地区差异 ①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不仅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而且在地区上 也是 不平衡 的。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分布

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的分布1.基本特点: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丕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则人口稀少。
2.主要规律1-从全球来看,世界人□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V )【判断】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区I 欧洲西部I ■■底国、法国、褪国.荷兰等国 I 北吳乐部I -廡国东逐和加寧丸东用那东亚H 我国东部'帮鲜半岛和H 亦中南沛零地鹵亚H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2.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地区的人口多聚居在城市。
(V)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因素影响气候①严寒的高纬度地带,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人口稀少。
②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地形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水源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人口较为密集2.人文因素(1)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人口主要分布在农业发达地区:工业社会人口向城镇聚集。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3)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
(4)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判断】1.热带雨林地区,人口稠密区不在平原,而在高原和山区。
(V)2.工业社会人口向城镇聚集。
(V)3.东亚和南亚人口稠密是因为经济发达。
(X)探究重点提升素养探究点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探究导引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
下面为世界人口分布统计图。
二I開点I I'U SO405060-人口出例(%}图Ilit界不同海拔人l丨甘布地区的趋向性。
答案低平中、低沿海O 核心归纳1.人口分布特点 (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极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N就严60° 40° 2{严呼20° 40°n.]10.46.110-20汕4054)占世界人口叱例(储)口呃海岸U (K ?F 米范M 内陆地面枳打洲总面积的比侧■距海岸2(KJ 千米世帼刈人口片洲息人H 的比M 图3世界齐大洲距離岸出町千米范|讯内陆地山i 积*人口舟各洲总面积“恿人口的比例1. 分析图1,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
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2.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3.掌握不同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决定因素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世界人口的增长(1)数量变化的总趋势:不断增长。
(2)时间差异(3)空间差异①特点:地区上是不平衡的。
②表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思考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时,人口数量最多。
这种说法对吗?答案不对,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相对最多(如图中A点);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变为0时,该地人口数量相对最少(如图中B点)。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1)构成(如上图):a 出生率;b 死亡率;斜线部分为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点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1)过程: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
(2)表现(3)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相关的人口政策。
思考 为什么我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每年净增人口仍很多?答案 年净增人口=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
虽然我国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故每年净增人口仍很多。
探究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及人口问题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统计,2018年元旦,全世界人口总数达74亿4 444万3 881人。
读图,思考以下问题。
1.根据图1,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三个阶段。
答案第一阶段:农业革命之前;第二阶段:农业革命期间;第三阶段:工业革命之后。
2.每个阶段人口增长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答案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缓慢。
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低。
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较多,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农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能生产出充足而稳定的食物,人口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之后:人口数量更多,人口增长速度又有明显加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1节人口数量的变化
主备人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
:复习课课时安排:1课时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1.能进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能根据相关人口统计资料说明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
区差异。
2.根据图形、表格及相关资料,能区分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分析其特点。
3.能分析各大洲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统计资料,归纳不同的人口发展模式的地区差异。
【基础强化案】
【课前预习】
1.认真阅读教材必修2第一章P1-P7的内容,对重要内容进行批注。
问题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说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
问题2.阅读P1图1.2,描述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并分析原因。
问题3.说出目前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分析原因。
问题4.归纳世界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1)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型、型和型
原始型人口增长的基本特征:。
传统型人口增长的基本特征:。
现代型人口增长的基本特征:。
(2)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从古至今,人口增长经历了由型,到型,再到型的过程。
(3)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与发展、观念和相关的政策等密切相关。
(4)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还属于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还处于由型向型的过度阶段。
我国已实现了型。
问题5.归纳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的最主要因素:
(1)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因素有发展水平、人们的观念和相关的政策密切相关。
(2)在发达国家,经济水平,社会养老机制,妇女接受文化教育水平,一般情况下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为型;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济水平比较,依靠家庭养老,社会养老机制,妇女接受文化教育水平,出生率,人口增长模式一般为型。
【知识拓展】
问题6.阅读P3《活动》,通过计算,对比10年前后的新增人口数,从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明白了什么道理?
问题7.阅读P6《案例1》,完成P7《活动》。
(1)说出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
(2)结合芬兰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实际,你认为哪个因素起主导作用?各因素之间又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问题8.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特点的差异,说出各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带来什么影响?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课堂探究】
【例1】图1.2中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读
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右图反映四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说出其中人口自
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填序号),并提出该国应采取的政策。
(2)判断图中人口出现负增长的国家,说出其所在的大洲,推
断该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答案】(1)③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图1.2
(2)①欧洲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缺乏,社会福利保障负担过重。
【例2】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1.3)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1.4),回答(1)-(2)题。
(1)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A .总量呈下降态势
B .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 .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 .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2)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 .1990年以前
B .1990-2000年之间
C .2000-2004年之间
D .2004年以后
【例3】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A. 2003年
B. 2008年
C. 2010年
D. 2012年 (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A .基本稳定 B. 逐年增加 C. 先增后减 D. 整体趋减 (3)“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期影响可能是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例4】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7-8题。
7.c 方案与a 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8.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A.a 方案较合理
B.b 方案较合理
C.c 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图1.3
图
1.4
【例5】(2013年广东卷)表1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
A.2009
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2000-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巩固演练】
1.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人口发展的特点,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A.各国控制人口的政策
B.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C.人口死亡率的高低
D.自然灾害和战争
读图1.6回答2—4题:
2.下列国家和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第三阶段的 A .美国、加拿大 B .澳大利亚、韩国 C .巴布亚新几内亚、埃及 D .中国、朝鲜
3.图中第一和第四阶段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均较低,根本原因在于 A .第一阶段的低自然增长率是由低出生率引起的 B .第四阶段的低自然增长率是由高出生率引起的 C .第一阶段的低自然增长率是由高死亡率引起的
D .第四阶段的低自然增长率是由低死亡率引起的
4.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
A .第一阶段
B .第二阶段
C .第三阶段
D .第四阶段 5.图1.7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判断A 、B 两个国家中,哪个属于发达国家。
说出A 、B 两类国家所属的人口再生产类型。
(2)从平均年龄来看,A 、B 哪个国家平均年龄较大?评价上述两种人口年龄构成对所在国家发展的影响。
(5)提出两国分别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答案】(1)发达 发展中 (2)现代型 传统型 (3)大 小
(4) 都不好 A 类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资源不足;兵源不足;社会负担重。
B 类国家人口增长太快,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失业人口太多等。
(5)适当鼓励生育,适当接纳移民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图1.6 图1.7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