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的安全护理

合集下载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应对策略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医疗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诊治与护理上均需保证医疗的安全性,尤其是精神科。

精神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其护理方面所包含的安全隐患以及风险与其他科室相比要多一些,因此精神科的医护人员工作难度及强度也要大一些。

精神科的住院患者通常会受到自身病情,住院环境以及药物等影响,会做出不可预知的风险事件,为患者自身及其家庭以及医院等公共场所带来不可定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精神科护理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而后对其的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关于精神科疾病精神科的疾病包含多种类型,比如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等,其中精神分裂症的患病概率在逐年上升,其与生活以及社会等均有较大的关系。

了解精神疾病的发作原理以及治疗方式,可从中发觉隐藏的风险事件。

精神分裂症是严重的精神类病症,是一类不明根源的精神类型病症,是指患者的思想、情感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并且与其他精神类疾病相比之下较为复杂。

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很长时间坚持服药。

经过调查统计可得,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通过医院的整体化治疗之后,一般需要进行长期的吃药过程,通常情况需维持至少两年的时间,也有终身服药的情况出现。

因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如果终止吃药,其症状复发的概率极大,所以服药是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虽然有部分患者在进行及时治疗之后,可以完全恢复正常,进行正常的工作以及生活,但是依旧有患者的症状残留,需要长期的治疗,并且病情加重,使得精神出现残缺的情况。

对于精神分裂症治疗比较困难的情况可总结出以下的原因:一方面是此种疾病的发作原因不明确,无法进行对症治疗;另一方面是患者对于患有此种疾病的认知不足,往往不会进行主动就医,并且部分患者的家属不支持就医,使得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治疗。

所以除了对患者进行最基本的药物治疗以外,还需进行其他方式的辅助治疗。

对于此种疾病患者可使用如下的治疗方案:第一,心理治疗。

精神病人护理与管理制度

精神病人护理与管理制度

精神病人护理与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确保医院精神病患者的合理护理与管理,维护医院秩序及患者权益,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法》《精神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适用于医院的各级精神病院区。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自有、合作机构及联合承办医疗服务的精神病院区。

第三条定义1.精神病患者:指被诊断为精神障碍的患者,住院接受治疗的人员。

2.精神病院区:指特地用于收治精神病患者的特定区域,包含病房、诊疗区、活动区等。

第二章精神病患者护理管理第四条诊断与评估1.委派专业医师进行精神病患者的诊断与评估工作,确保诊断准确性。

2.在诊断与评估过程中,应注意包含症状、疾病类型、既往病史等因素,为患者订立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供应参考。

第五条订立护理计划1.依据精神病患者的具体情形和治疗需要,订立相应的护理计划。

2.护理计划应包含但不限于药物治疗、心理辅导、病愈磨练等内容,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第六条护理人员要求1.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相应的资格认证。

2.护理人员应具备耐性、细心、擅长沟通的特质,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为患者供应温暖和关怀。

第七条 24小时监护1.在精神病院区内,应设立24小时监控系统,监测患者的活动情况。

2.针对有可能自残、自尽倾向的患者,需加强监护,保障患者的安全。

第八条患者隐私保护1.护理人员应严格保护精神病患者的隐私,不得泄露患者的病情和治疗信息。

2.患者敏感信息的记录和共享应进行匿名化处理,确保患者隐私权利。

第九条病愈治疗1.为了促进患者的病愈和社会适应本领的提高,医院将供应病愈治疗项目,如职业培训、社会交往训练等。

2.病愈治疗项目将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量身定制,医护人员要乐观搭配和跟进病愈治疗进展。

第三章精神病患者行为管理第十条院规院纪1.精神病院区应订立院规院纪,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进行必需的宣传教育工作。

2.患者及其家属应遵守院规院纪的相关要求。

精神科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精神科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精神科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1.做好护士护理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不得擅自与患者接触;
2.制定抢救处理措施,应预防与消除病危患者的危险;
3.在诊疗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监督管理,以确保无意外事件的发生;
4.设立护士站,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以防止病危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
5.精神科护士定期组织并培训护理安全知识;
6.在整个医院都安装安保设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实行安全管理;
7.严禁精神病患者把医院当做家,他们必须定期就诊,如有任何抑郁
等情况要及时提出;
8.严格控制药物使用,在长期服药的病人中,应定期监测药物疗效及
不良反应;
9.护士配合精神病医生的家长督导,尊重患者的个人自由和隐私,合
理安排护理工作;
10.加强护士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护理技能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强
化安全护理能力和素质。

精神科的基础护理

精神科的基础护理

精神科的基础护理精神科的基础护理主要包括患者的安全护理、个人卫生日常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护理等。

其中特别重要的是 1 安全护理由于精神病患者幻觉、妄想的存在,没有自知力所以常常出现异常的行为表现,比如自杀、伤人、毁物、外走,因此安全护理特别重要2 精神病患者意志缺乏,对生活无要求,懒散,不料理个人卫生,所以日常生活护理也是我们主要基础护理工作之一。

一、安全护理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支配,可出现自杀、冲动伤人、毁物等破坏性行为;无自知力,否认有病拒绝住院与治疗;工作人员的疏忽与处事不冷静都可导致意外情况的发生。

这种危急意外情况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特别是新入院一周内,因此我们护士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随时警惕不安全因素,谨防意外。

(一)掌握病情,有针对性防范护士要熟悉病史,了解患者的精神症状、发病经过、诊断、治疗、护理要点,对有自伤、自杀、冲动伤人、出走企图或行为的患者随时关注其动态,严重者必须安置于重病室内护士24小时重点监护,一旦有意外征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

(二)与患者建立信赖关系,及时发现危险征兆要尊重、关心、同情、理解患者,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良好的护患关系会使患者主动倾诉内心活动,流露出自杀或有冲动伤人的征兆时,可及时制止,避免意外发生。

(三)严格执行护理常规与工作制度护士要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和工作制度,如给药治疗护理、测体温护理约束带护理、外出活动护理等等,稍有疏忽就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四)加强巡查严防意外凡是患者活动的场所,护士都要经常巡视,10~15分钟一次,重点患者不离视线。

上约束带的患者特别注意观察保护,观察患者的皮肤血运情况,防止被其他患者伤害。

病房工作人员比较少的情况下,护士要特别加强巡视,病房的每一处角落都应仔细察看,特别是厕所、走廊尽头、暗角,极易发生意外。

(五)加强安全管理1 保证环境安全病房设施要安全,门窗有损坏及时修理。

病区、办公室、治疗室等场所应随时上锁。

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

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

精神科护理安全一.精神科护理安全的重要性精神病人,特别是重性精神病人由于受症状的支配,其思维.情感.意志.行为常处于幻觉.妄想之中,加之服用抗精神药物,有明显的药物副作用及镇静作用,导致某些行为不能自控.不计后果或因患者感觉迟钝,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

护理安全事件不仅给患者.家属造成痛苦还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次序和给工作人员的自信心带来危机。

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制约医院综合效益的效益的重要环节之一。

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于:1.安全管理可以消除各种隐患和风险,最大程度的预防和避免意外发生2.安全管理通过规范医疗行为,减少不安全行为因素,达到避免发生病人和医护人员受伤的事故,从而避免和减少病人.家属和医院的经济损失,避免医患纠纷发生。

3.安全管理通过对各种不安全状态的控制,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和品质。

安全管理通过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培训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具备意外事件的应急能力,降低意外事件的严重后果。

二.精神科护理风险因素(一)精神科常见护理安全事件1.精神病人冲动暴力行为是指病人病人针对他人或物品的暴力行为,包括冲动伤人.毁物.辱骂威胁等。

精神病人产生暴力行为的原因有很多了,可能与患者的个性.成长过程.心理社会因素.周围环境.疾病本身等有关。

2.精神病人自杀.自伤行为包括非致命的自我伤害行为如有意识的用烟头烫伤自己,用小刀划伤自己等使自己受到伤害.疼痛.痛苦的事件;有意识的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的自杀行为,如服安眠药或毒药,吞服电池,戒子或玻璃,割腕,绝食等自杀行为,有的患者还可能采取一些更激烈的自杀方法:如跳楼,触电,撞墙,咬舌,自焚等自杀行为。

3.精神病人出走行为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未经医生批准,私自离开医院的行为。

4.其他意外事件如病人跌倒受伤,病人进食时出现噎食等。

(二)精神科护理安全常见护理因素1.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精神病人受精神症状影响,如严重抑郁.被害幻想.幻觉.应激事件导致了许多不可预见的及突然的风险事件发生。

精神病护理工作计划范文

精神病护理工作计划范文

精神病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精神病护理工作对于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精神病护理工作,提升护理质量,本工作计划将从患者评估与管理、药物治疗与监督、心理支持与疏导、生活技能训练、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理、康复评估与跟进、家属沟通与协作以及质量监控与改进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

一、患者评估与管理首先,我们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情、心理状况、社会功能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针对性的护理。

同时,建立患者档案,记录病情变化、护理过程及效果,为后续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药物治疗与监督药物治疗是精神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我们将严格遵医嘱为患者提供药物,确保药物剂量准确、及时。

在给药过程中,我们将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此外,我们还会定期监测患者的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患者的安全。

三、心理支持与疏导精神病患者往往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

我们将通过心理支持与疏导,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我们将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促进患者康复。

四、生活技能训练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我们将对患者进行生活技能训练。

包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社交技能、职业技能等。

通过训练,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为患者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五、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理精神病患者可能存在自伤、伤人等风险。

我们将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患者及他人的安全。

同时,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

六、康复评估与跟进康复评估是了解患者康复状况的重要手段。

我们将定期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变化。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护理。

同时,我们将跟进患者的康复进程,记录患者的进步与问题,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七、家属沟通与协作家属在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将积极与家属沟通,了解家属的需求与期望,为家属提供心理支持。

精神病患者的日常护理

精神病患者的日常护理

精神病患者的日常护理精神病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得到适当的护理和关怀。

精神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包括提供安全的环境、提供适当的饮食和营养、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交互动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精神病患者的日常护理方法。

一、提供安全的环境精神病患者常常存在自伤或他伤的风险,因此提供安全的环境对于他们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提供安全环境的方法:1. 定期巡视:护理人员应定期巡视患者的居住环境,确保没有危险物品或物品被患者滥用。

2. 防止自伤:对于有自伤倾向的患者,可以采取措施如移除锋利物品、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等,以减少自伤的可能性。

3. 防止他伤:对于有他伤倾向的患者,可以采取措施如监控患者的行为、限制患者与他人的接触等,以减少他伤的可能性。

4. 提供安全设施:在患者的居住环境中安装安全设施,如防护网、安全门锁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二、提供适当的饮食和营养精神病患者的饮食和营养对于他们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提供适当饮食和营养的方法:1. 提供均衡的饮食:为患者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满足他们的营养需求。

2. 饮食监管:对于有饮食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监管他们的饮食,确保他们摄入足够的营养。

3. 饮食规律:建立规律的饮食时间和饮食习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4. 饮食辅助:对于进食困难的患者,可以提供饮食辅助,如流质食物、饮食补充剂等,以确保他们的营养摄入。

三、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交互动精神病患者常常存在心理问题,他们需要得到适当的心理支持和社交互动。

以下是一些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交互动的方法:1. 建立信任关系: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2. 提供情感支持:倾听患者的心声,提供情感支持,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压力。

3. 提供心理治疗:为患者提供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等,以帮助他们改善心理健康。

4. 促进社交互动:组织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如团体讨论、户外活动等,以促进他们与他人的互动。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关键信息项:1、护理目标2、护理人员资质与培训3、患者评估频率4、护理环境要求5、药物管理方式6、心理支持措施7、日常活动安排8、紧急情况处理流程9、家属沟通与协作机制1、护理目标11 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避免自伤、伤人及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

111 稳定患者的病情,减轻症状,促进精神康复。

112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其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护理人员资质与培训21 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精神病学基础知识、护理技巧、沟通技巧等。

211 护理人员需定期参加培训,了解最新的护理理念和方法,掌握应急处理能力。

212 培训内容应包括精神病症状的识别、药物副作用的观察与处理、心理疏导方法等。

3、患者评估频率31 新入院患者在入院后的24 小时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精神症状、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

311 在住院期间,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病情评估,记录症状变化、治疗反应等。

312 出院前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适合出院及出院后的护理建议。

4、护理环境要求41 病房应保持安静、整洁、舒适,温度、湿度适宜。

411 提供安全的设施,如防护窗、扶手等,防止患者发生意外。

412 合理安排患者的居住空间,避免过度拥挤和干扰。

5、药物管理方式51 严格按照医嘱给予患者药物,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11 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包括疗效和副作用,及时向医生报告。

512 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对于不配合的患者,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药物治疗的进行。

6、心理支持措施61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给予情感支持。

611 采用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应对疾病。

612 鼓励患者参加心理康复活动,如小组治疗、艺术治疗等。

7、日常活动安排71 为患者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711 组织患者参加适当的文体活动、康复训练,如手工制作、体育锻炼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病患者的安全护理
作者:孙慧芳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14期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精神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50例,分析所有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措施,并总结实施效果。

结果实施安全护理措施后,发生摔伤的患者有2例,比例为4%,发生伤人事件的患者有2例,比例为4%,发生噎食的患者有1例,比例为2%,此次研究患者中均未出现自杀、压疮和感染。

结论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配合有效的安全护理措施,可以使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对其病情康复也可起到促进作用,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人;住院期间;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14..02
就老年精神病患者而言,其自身具有特殊性,加之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抵抗力逐渐降低,会提升意外事件发生率,如:伤人或跌倒等。

因此,对于该类患者而言,实施有效的安全护理具有重要意义[1]。

为此,此研究选择我院近一年(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50例,对其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安全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50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29例、21例,经核实后最大年龄为84岁,最小年龄为60岁,中位年龄统计后为(72.49士8.73)岁。

1.2 不安全因素分析
①噎食。

多数老年精神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受到药物作用的影响会致使咽喉肌功能出现异常,对患者咽反射进行抑制的同时会引发患者产生饥饿感,之后会因不知饥饱抢食引发噎食。

②老年精神病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特殊性会发生行为异常或妄想症,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患者出现以下不良事件,如:伤人、毁物等。

③若患者伴有抑郁症,其自杀倾向较比其他精神病患者更高。

④大多老年精神病患者会出现以下症状,如:迟钝,加之多数老年患者自身的骨质疏松,服药后会发生步态不稳和肢体不协调等现象,从而提升摔伤率和骨折发生率[2]。

⑤就精神衰退的老年患者而言,受到疾病的影响会长期卧床,加之较差的自主意识,不能有效感知和
控制疼痛、大小便,特别容易长时间处于同一个姿势,这样不仅会引发局部血运不良,同时会引发营养不良,降低皮肤抵抗力,从而损伤皮肤完整性。

1.3 安全护理措施[3]
结合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实际情况,将有效的安全护理措施提出,主要包括:心理指导、环境干预、防范自杀、伤人等,之后统计患者护理后的不安因素和心理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中的各项数据结果输入软件SPSS 19.0进行证实,计数资料的表现形式以(%)为基准,组间予以卡方检验,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
2 结果
实施安全护理措施后,发生摔伤的患者有2例,比例为4%,发生伤人事件的患者有2例,比例为4%,发生噎食的患者有1例,比例为2%,此次研究患者中均未出现自杀、压疮和感染。

3 讨论
从此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有效的安全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如:摔伤、伤人和自杀等,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由此可见,安全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得以保证,使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几率显著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住院期间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实施安全护理措施需事先将患者的安全护理意识进一步增强,评估工作和预见性护理工作需做好,同时需对精神病患者的安全保障严密关注。

另外,护士长需做好患者的入院宣教工作,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强化,使其深刻了解到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从而确保每个护理人员在安全管理中完全参与[4]。

在此期间,护理人员还需做好家属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使其对防范知识充分掌握。

若发现患者存在不安全危险因素,护理人员需立即与家属交谈,使其配合度提升,从而使患者的安全得以保证。

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实施安全护理措施需对以下几点严密关注,如:①预防噎食。

患者在进餐期间需告知其细嚼慢咽,若患者暴饮暴食需单独看护,剩菜剩饭患者不得私自带走。

②预防伤人和毁物。

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认真检查病区,妥善保管具有攻击性的物品,如:剪刀、玻璃器具和钥匙等,必要时给予患者保护性束缚。

③预防跌倒。

病区的地面需保持在干燥状态,不得让患者穿拖鞋行走。

走廊需配备以下物品,如:扶手和椅子等。

④预防自杀。

若患者伴有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护理人员需给予更多的心理指导,对其日常举动严密监测。

告知家属需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不得让其独处。

同时嘱咐家属,若服药期间发生任何异常需立即上报。

⑤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加强。

患者进入医院后,护理人员需事先将医院的具体情
况详细介绍,之后告知家属患者的实际病情和需要注意的事宜,获取同意后让家属签字。

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将护理评估和安全评估工作做好,交接班时候需将病情详细交代。

护士长需将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进行有效防范,这样可以使风险发生率显著降低[5]。

⑥心理指导。

通常情况下,多数老年精神病患者进入医院后会由于环境的陌生产生孤独和恐惧的心理,与此同时会担心家人抛弃。

因此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交谈,解决患者的疑难问题,将和谐的护患关系构建,这样不仅可以使其不良情绪得以消除,同时可以使不安和恐惧感得以减轻。

另外,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需求尽量满足。

⑦生活护理需加强。

就老年精神病患者而言,其自身具有较差的自理能力,甚至多数患者丧失了自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发生大小便失禁和无法洗漱的状况。

因此,护理人员需将该类患者当做重点,严密观察患者的实际状况。

日常生活中需加强个人卫生,确保大小通畅,若患者伴有大小便失禁,需将被子和衣服及时更换。

⑧环境护理需加强。

为老年精神病患者提供整洁、干净和舒适的病房,地面要确保干燥,避免患者发生摔伤。

另外,房间内不得放置刀具和玻璃制品[6]。

若患者属于精神躁动类型,需将其与其他患者合理划分,避免发生伤人事件。

综上总结,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配合有效的安全护理措施,可以使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对其病情康复也可起到促进作用,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参考文献
[1] 程敏.老年精神病人住院期间安全护理措施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20):3069-3070.
[2] 郭智.老年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的安全护理对策[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9):277-278.
[3] 李金萍.老年精神病患者住院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8):279-280.
[4] 兰师萍,喻青媛.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原因与护理[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1):207-207.
[5] 黄霞,郑婵燕,苏敏芝,等.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个性化护理的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7,7(6):120-122.
[6] Griebling,T.L.Re: Do the effects of testosterone on muscle strength, physical function,body composi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persist six months after treatment in intermediate-frail and frail elderly men?[J].The Journal of Urology,2012,187(2):622-622.
本文编辑:王雨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