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以文会友
以文会友

以文会友,以心相倾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从古至今,以文会友就是一种高雅、文明的交际方式,这也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儒教文化的优良传统。
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你路过我,我路过你,然后各自修行、各自向前,友情亦如此,有多少曾经形影不离、无话不谈的好友,已默默地存在于通讯录中有的甚至连彼此的联系方式都没有。
也许不是不想联系,而是人生残酷,时空变幻,你我再无交集,彼此心中都想着,与其相见,不如怀念,与其攀缘不如随缘。
在我看来这是何其愚昧的想法,无论友情还是爱情都需要长时间的经营与维护,然而只要一条简短的短信:“你最近好吗?”,这已足够让彼此感动,能让彼此间感受到对方的关心,知道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无论我们是否还能形影不离、无论我们能否无话不谈,但在彼此心中都有你的存在。
风雨人生,总有一个秘密等你开启,总有一缕光影为你舞动,总有一缕阳光为你灿烂,总有一颗星星为你闪亮,总有一处鲜花为你盛开。
阡陌红尘,总有一座城堡等你建造,总有一条道路等你陈铺,总有一段画布等你描绘,总有一位知己等你相邀,只要我们以文会友,以心相倾,用文字——这世间最美丽而最简单的工具传达人生最重要的友情,结交新朋友。
以文会友的形式大概有两种:一是组织大型文化活动,群贤毕至聚会一堂。
东晋时,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名流及亲朋共42人聚会于兰亭,行修禊之礼,饮酒赋诗。
后来王羲之把每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康熙年间,时任扬州府推官的王渔洋与一些诗人名士于扬州虹桥行修禊之礼,首写《冶春词》二十首,诸人和之,一时称为文坛盛事,此即为著名的“虹桥修禊”。
现在的作家采风、作品研讨等活动,也可归于此类。
二是小范围的文朋诗友的私下交流。
唐朝的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虽然个人的秉性和作品的风格不同,一个浪漫纵情,一个抑郁顿挫,但两人一见如故,漫游梁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成就了一段文坛的千古佳话,被后人誉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史载韩愈和张籍也是一对很要好的文友,他们每每相会,便一起品评世风、探讨学问,“出则连辔驰,寝则对榻床,披穷古今书,事事相酌量”,两个人的学识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共同进步。
以文会友——精选推荐

例子 评比会上,各地的朋友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交流,以文会友。
谜语 见信如见故人
成语正音 会,不能读作“kuài”。 成语辩形 友,不能写作“有”。
产生年代 古代
常用程度 常用
请确保付费时的浏览器及电脑和复制文章时所用的浏览器是一样的
以文会友
以文会友
拼音 yǐ wén huì yǒu
简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ywhy
近义词
反义词
感情色彩 中性词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解释 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成语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颜渊》:“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
五年级传统文化上1-14课古文大意

1..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译文:孟子说:“不倚仗年龄大,不倚仗地位高,不倚仗兄弟的势力去交朋友。
交朋友,交的是品德,不能够有什么倚仗。
”2.“学者不可不择友。
道义相砥,道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
学主忠信,友先直谅。
圣人之戒严哉。
”译文:道义互相砥砺,有过失互相规劝,这样的朋友为“畏友”;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危急关头,都能生死相依,这样的朋友可称“密友”;而以甜言蜜语来迎合人,以吃喝玩乐论交情的朋友是“昵友”;遇到利益相互争夺,遇灾祸就相互倾轧的人是“贼友”。
3.伯牙绝弦失子期,更无知音之辈;管宁割席拒华歆,谓非同志之人。
分金多与,鲍叔独知管仲之贫;绨袍垂爱,须贾深怜范叔之窘。
要知主宾联以情,须尽东南之美;朋友合以义,当展切偲之诚。
译文:俞伯牙弄断琴弦不再弹琴,是因为钟子期死了,这个世上再也没有能听懂他琴音的人了;管宁割断席子拒绝和华歆同坐一席读书,是因为他们不是志同道合的人。
经商分利时宁肯让管仲多拿一份,因为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很贫穷;把绨袍送给范雎,是须贾对他的困窘深表怜悯。
要知道主人和宾客要靠感情来联络,那么双方都应该是东南一方的名人;朋友之间的交往要合乎道义,双方都要表现自己的诚意。
8·君子慎交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
君子必慎交游焉译文:人在少年时代,品性还没有形成、固定,和别人玩耍,受到别人的熏陶,说话、喜笑、举动,虽然无意学习别人,但是潜移默化,自然而然的就像别人了;更何况那些要明确学习的技能呢?因此和好人一块居住,就像进入培育芝兰的房子,时间长了自己也芳香了;和坏人一块居住,就像进入屠宰鲍鱼的店铺,时间长了自己也臭了。
论语里边说朋友的诗句

论语里边说朋友的诗句
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5、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9、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0、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呼?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14、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宗圣”曾子格言赏析——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宗圣”曾子格言赏析——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曾子,名参,字子舆。
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今山东嘉祥县人)。
是孔门后期的弟子,小孔子46岁。
曾子在儒学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一般认为他上承孔子,下启子思、孟子,是“思孟学派”的鼻祖。
曾子的天资一般,孔子说过“参也鲁”这样的话(《论语·先进十一》),在孔子所提到的自己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的优秀弟子中也未提到他。
(见《论语·先进十一》)不过曾子学习勤奋,悟性很高。
曾悟出孔子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的“道”指的是“忠、恕”,后世认为孔门弟子中只有他深得孔子学说宗旨,遂尊他为“宗圣”。
在孔子的弟子中成“圣”的,只有他和颜回。
南宋大儒朱熹甚至说:“三千之徒,盖莫不闻其说,而曾氏之传读得其宗。
”在孔子的弟子里,曾子以“孝”闻名。
孔子以为曾子“能通孝道,故授之业。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子对于儒家的“孝道”有过很多阐述,据说“五经”之一的《孝经》为他所做。
此外《大戴礼记》中的《曾子本孝》《曾子大孝》《曾子立孝》也都记载着他对孝道的论述。
他的孝不仅表现在口头上,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双亲的供养也无微不至,流传下很多佳话。
除了论孝的文章之外,曾子的作品还有《四书》之一的《大学》,以及《大戴礼记》中的《曾子》十篇。
在孔门弟子里,只有曾子的著作流传到今天。
《论语》里收录了他的十三条语录。
在《论语》中,称曾参为“曾子”,孔门弟子里称“子”的,在《论语》里只有曾参和有若。
可见《论语》成书过程与这两人的弟子有着密切关系。
曾子的这些著作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大学》中的“三纲八目”,成为后世儒生进修的法则,而他在《论语》中的语录也几乎条条经典,几千年来广为传颂,至今仍流传不衰。
这里我们列出几条,从这些语录中去寻觅这位古代先哲的思想光辉。
曾子格言赏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第一》)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守信?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曾子的反省精神历来为世人所称道,《曾子赞》中有这样几句:“一贯之旨,三省之功。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引申义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引申义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是一句成语,最初出自《庄子·大宗师》。
这句话的原始意义是强调通过文学才情结交朋友,通过友谊来培养仁德。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
1. **以文会友:** 强调通过共同的文学兴趣或文学才情来结交朋友。
这可能包括共同欣赏文学作品、对文学艺术的共鸣,或者通过文字交流来增进友谊。
2. **以友辅仁:** 表示通过友谊的力量来培养仁德。
在古代儒家文化中,仁德是高尚的品德和道德,通过与良好的朋友相处,互相影响,共同提升道德境界。
这句成语的引申义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 **人际关系:** 倡导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共鸣的价值观来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共同的文学爱好或其他共鸣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信任彼此。
- **教育:** 提倡通过知识的交流和学习,培养友谊。
朋友之间可以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和成长氛围。
- **道德修养:** 主张通过与正直、善良的朋友相处,相互影响,共同提升道德修养。
友情的力量有助于个体的道德进步。
总体而言,这句成语传达了一种倡导人们通过共同的文学兴趣建立友谊,并通过友谊的影响共同提升道德品质的理念。
《论语》中考必备名句88句及译文

《论语》中考必备名句88句及译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译】真象腐朽的木头一样无法再雕琢,象粪墙一样不能再粉刷了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聪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孔子说:“(对任何事业)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实行它为快乐的人。
”1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倦怠,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11.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译】道德高尚的人居住,(这屋子)有什么简陋的呢?12.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不要只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
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孔子说:“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14、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孔子说:“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君子小人的十大名言

君子和小人的十大名言
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睦相处,而小人只知道和人为伍,而不会真正与他人和谐相处。
孟子说过,“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通过与他人交流来结交朋友,并通过这些朋友来帮助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
孔子也说过,“君子不器。
”这是说君子不是一个刻板的人,他们不会因为别人的观点或文化背景与其不同而排斥他们。
孟子说过,“君子有三乐,取乎身,观乎俗,察乎人情。
”君子喜欢做到自己的身体健康、身心愉悦,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并根据人情世故来处理自己的关系。
《论语》中有一句名言:“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的行为应该成为别人的榜样,而不是教人做坏事。
孟子说过,“小人以善小人为善,以善君子为恶;君子以善君子为善,以善小人为恶。
”小人喜欢与同样不道德的
人为伍,而君子则喜欢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
《论语》中的名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胸开阔,不会背地里耿耿于怀,而小人总是生活在狭窄的空间里。
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懂得道德和正义的重要性,而小人则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论语》中的名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君子不会干预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而小人则经常越权干涉他人的事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子语录
1、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培养仁德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丽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
以实现仁德友爱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斗终生,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