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的度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行业 i 的直接碳排放量 Ci 除以增加值 xi, 就 得 到 该 行 业 的 直 接碳排放强度矩阵,具体为:
(5) 行 业 j 的 直 接 碳 排 放 强 度 矩 阵 Ci 乘 以 其 完 全 消 耗 系 数 矩 阵 bij,就 得 到 该 行 业 的 完 全 碳 排 放 强 度 矩 阵 ,具 体 为 :
大。 张晓平(2009)的计算表明,2000-2006 年中国每年出口商品隐 含 碳 排 放 占 全 国 总 排 放 的 比 重 基 本 在 30%-35% 。 Yan 和 Yang (2010) 认为 ,1997-2007 年中国每 年 碳 排 放 的 10.03%-26.54%是
在生产出口商品的过程中产生的。 为了分析影响出口贸易隐含碳
改革与开放 2012 年 3 月刊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宋莹莹 (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 淄博 255012)
摘要:本文在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对 2006-2009 年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 行结构分解分析, 将其分为强度效应、 结构效应、 规模效应。 结果表明: 强度效应贡献率为 112.33%, 结构效应贡献率为 4.14%,规模效应贡献率为-16.47%。 中国各行业碳排放强度的下降是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原因,高碳行业的出口比重下降有利 于减少碳排放。 中国应降低行业碳排放强度,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的生产与分配使用情况的投入产出模型: (1)
其 中 ,x 为 各 行 业 总 产 品 向 量 ,y 为 最 终 产 品 向 量 ,
为直接消耗系数或技术系数矩阵,表示
行业 j 生产单位产品直接消耗行业的产品数量。
假设
,则有:
(2)
其 中 ,I 为 单 位 矩 阵 ,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测算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测算分析

环渤海经济瞭望 │ 2020.2182理论探讨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测算分析王静雅◆ 摘要:本文利用WIOD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我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并利用结构分解法对影响出口隐含碳四类效应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我国出口隐含碳持续增长且产业集中度较高;在效应方面,出口规模和直接排放系数的变化分别是导致隐含碳增长和抑制其增长的主要因素,中间生产技术和出口结构虽也有所改善,但规模效应超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导致出口碳排放的增长,因此,在进一步发展中提高生产技术、优化贸易结构仍是节能减排的关键。

关键词:对外贸易;隐含碳;投入产出法;结构分解法一、前言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作为一个碳排放总量和增量都较大的国家,中国的碳减排压力也日益增大。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就是碳排放的大幅增长。

许多学者都对中国出口隐含碳进行过测算,投入产出法是近年来计算隐含碳最常用的方法。

陈娟等(2015)采用MRIO 模型测算了中国与欧盟贸易隐含碳,发现中国对欧贸易隐含碳跨期增幅明显,能源结构、出口规模与出口隐含碳呈正相关,生产技术与之呈负相关。

张友国(2010)估算了中国的贸易含碳量,认为中国已经成为碳的净输出国,并指出贸易规模是导致贸易隐含碳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

已有的大部分研究表明,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速度较快,且其在中国碳排放总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出口隐含碳增长的原因,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本文将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利用结构分解法分析中国出口隐含碳排放增长的四个驱动因素,以期为我国制定减少隐含碳排放对策提供依据。

二、研究模型及数据说明(一)贸易含碳量的测度模型。

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中,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记为A d ,列昂惕夫逆矩阵B=(1-A d )-1,最终需求Y 分为国内使用Y d 和出口需求Y ex ,此时总产出X 可以表示为: (1)引入各行业碳排放强度系数矩阵记为E,为满足最终使用而产生的碳排放为:  (2)Q 为生产部门碳排放总量,因此,国外消费的隐含碳,即出口隐含碳就可表示为: (3)令F 为出口规模,S 为出口结构矩阵,则有,此时式(3)可进一步展开为: (4)(二)出口隐含碳变化的结构分解。

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隐含碳排放量较大 , 在碳 排放总量中 占比较高 , 且存在 行
业 和国别流 向集 中度 , 并 利 用结构 分解方 法得 到 出 口总 量增长 的主要 因素。 三、 中国 出口贸易 中隐含碳排放 的测算与分析 ( 一 )中国 出 口 贸易 中各 部 门 C O 排 放 量 的测 算
方 法
[ 关键 词]投 入产 出;出口隐含碳 ; S D A; L MD I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中图分类号 ]F " / 5 2 . 6 2
引 言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2 0 9 5 — 3 2 8 3 ( 2 0 1 3 ) 0 3 — 0 0 2 1 — 0 4
分解法研究 中国的对 外贸 易隐含 碳排放 , 认 为 贸易规模
的扩大是推高碳排放量的主要 因素 。 国内学者主要是从贸易对我 国隐含碳排 放的影 响方


近年来 , 中国经济取得 了高速发展 , 但 我国隐含碳 排
放量却 位居世界第一 , 使 中国面 临着严 峻的 国际压力 , 甚
至出现中 国“ 威胁气 候安全 ” 的论调 。为此 , 中国政府 做
得到技术效应能够减 少 出 口内含 碳排 放 , 是减排 的 主要
究, 对于重新界定我 国的碳排 放责任 、 争夺 国际气候 谈判
话语权有着重要 的意义 。
二、 文 献 综 述
因素。杜 云 书、 张 为付 ( 2 0 1 2 ) 比较 了 1 9 9 7年 、 2 0 0 2年 、 2 0 0 5年和 2 0 0 7年的出 口隐含碳排放数据 , 认 为我国出 口
X=( , 一 A) y
d e x 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 考察 中 1 3贸易 中隐 含碳排 放 的驱动 因素 , 发现贸 易规 模扩 大是驱 动 中 1 3 贸易 中隐含 碳排放增 长 的主要 因素 。Y a h和 Y a n g ( 2 0 1 0 ) 运用 S D A

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的因素分解及环境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的因素分解及环境效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的因素分解及环境效应研究的
开题报告
摘要: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引起广泛关注。

碳排放已成为最主要的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之一。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减少碳排放,中国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然而,目前对中国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研究还不足。

本研究旨在分解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碳的因素,并探讨其环境效应。

本研究将主要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分析:结构分解法和IO分析法。

结构分解法将隐含碳排放分解为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能源结构和货物贸易四个因素,IO分析法则侧重于对国际贸易过程中的隐含碳排放进行衡量和分析。

本研究将以中国与美国的贸易作为研究对象,对两国的隐含碳排放因素分解和环境效应进行比较分析。

预计本研究的结论将有助于促进中国国际贸易的低碳化发展,并提供政策建议和参考。

此外,通过对国际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研究,可以为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数据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隐含碳排放、产业结构、技术水平、能源结构、国际贸易。

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其对外贸易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影响。

隐含碳作为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球碳排放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研究展开,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隐含碳是指伴随国际贸易而产生的碳排放。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隐含碳逐渐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的。

计算隐含碳的方法主要包括生命周期法、投入产出法等。

生命周期法基于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生命周期来计算碳排放,而投入产出法则利用各国部门的碳排放强度和贸易数据来计算隐含碳。

尽管这些方法在计算隐含碳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仍然存在数据不完整、准确性不足等问题。

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首先需要获取各部门碳排放强度数据、投入产出表等基础数据。

利用这些数据,采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出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碳。

同时,结合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分析隐含碳的排放趋势和主要来源。

还可以通过建立碳足迹模型,定量分析各行业贸易隐含碳的排放量,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对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进行了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隐含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且主要来源于能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行业。

其中,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等行业的隐含碳排放量较高。

针对这些重点行业,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隐含碳的排放。

例如,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手段,以实现隐含碳减排的目标。

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的隐含碳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通过研究隐含碳的排放量和主要来源,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减排政策;另一方面,对于提高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然而,当前研究中仍存在数据不完整、准确性不足等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工作。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大国,其碳排放强度和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备受。

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其对外贸易规模和结构对碳排放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贸易国家之一。

然而,出口贸易也带来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因此,测算中国出口贸易的隐含碳以及探究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量化测算中国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为政策制定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采用三种方法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的测算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1. 输入产出分析法
输入产出分析法是一种经济学方法,可用于评估特定经济部门的经济效应和碳排放量。

本文将使用这种方法,以测算中国出口贸易的隐含碳。

2. 追踪分析法
追踪分析法是针对某一企业或组织,按照其生产和贸易链条,追踪其二氧化碳排放量。

本文将使用这种方法,以追踪某些关键出口贸易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测算隐含碳。

3. 物质流分析法
从物质的角度入手,测算出口贸易中各物质的流动和相应的碳排放量。

这种方法有利于揭示非排放交易和传统经济模型预测之外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使用这种方法,以测算各种物质的流动和相应的碳排放量。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对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认识,探究其影响因素,并为政策制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一方面,本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信心和有效的量化工具,以评估出口贸易的环境成本,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另一方面,这项研究还可以增强企业和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促进包括碳排放在内的全球资源管理的重视和实践。

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产业部门隐含碳研究

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产业部门隐含碳研究

业产 品的工业 生产 过程 的直接碳 排放 系数 ;结合 上两 式得到
f — ・ , 就 是 工 业 生 产 过 程 隐 含 碳 的完 全 碳 排 放 系 z ( 这
数, 乘以各行业的 口额就可以得到各个行业 的工业生产过程
隐含 碳 出 口量 。最 后 将 能 源 消 费 的碳 排 放 量 和工 业 生 产过 程 的
宏观 管 理
我 国 出 口贸 易 中 的产 业 部 门 隐 含 碳 研 究
杨 洋
摘 要 : 文通 过投 入 产 出模 型考 察 了 20 本 0 2年 和 2 0 0 7年 中 国 采 用 传 统 的投 人 产 出法 来计 算 各 行 业 基 于 能 源消 费 而 产生 的隐 含碳 排放 ; 二 部 分是 计 算 基 于 工 业 生 产 过 程 而 引发 的 各 个 行 第 业 隐 含碳 排 放 。把 两 部分 加 起 来 即 为该 部 门 的综 合 隐含 碳 排 放 量 。计算 基 于能 源 消 费 的 隐 含 碳 排 放 , 先 要 算 出各 部 门 的 完 首 全 碳 排放 系数 , 中 包 括 直 接 碳 排 放 系 数 和 间 接 碳 排 放 系数 。 其 所 谓 直接 碳 排 放 就 是 指 在产 品生 产 过 程 中 因为 直 接 消耗 化 石 能 源 而 导致 的碳 排 放 , 接 碳 排 放 则 是 产 品 在 生 产 过 程 中 因 为 中 间
易 隐含 碳 排放 的净 出 口国 。
碳排放量相加 即为各部门的综合隐含碳排放 , 同以上计算 , 先算
第 ~・ 分 是 部 …
本 含的算法要为部 二对隐谈测方主分两分… 出合排系,为jE 文于 … …. … 、 竺 , … 、 综碳放数 示cc埘 一・ . … 表 eq =' a 呻( 言

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国际经贸】中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张 婧(河南省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周口466000)[摘 要]利用环境投入产出研究方法测算我国出口各部门的碳排放强度和出口隐含碳排放量。

利用SDA与LMDI分解法相结合的方法将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分解为四个影响因素,分别分析直接排放系数效应、中间生产技术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

提出要优化出口贸易产业结构,避免出口资源类产品,限制高能耗产品出口,维持大宗贸易产品出口,支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通过建立合理的碳排放机制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关键词]投入产出;出口隐含碳;SDA;LMDI[中图分类号]F752 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3-0021-04 作者简介:张婧(1986-),女,汉族,河南省驻马店市人,周口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隐含碳排放、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引言近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但我国隐含碳排放量却位居世界第一,使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压力,甚至出现中国“威胁气候安全”的论调。

为此,中国政府做出积极应对,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

而中国CO2排放量的急剧增加不仅是由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引起的,有很大一部分是源于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出口了大量能源密集型产品,这部分出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能源并排放大量CO2,这部分排放本应由消费国承担,却通过贸易转移到中国,推高了中国碳排放量。

目前我国面临的碳减排压力越来越大,对我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进行测算和研究,对于重新界定我国的碳排放责任、争夺国际气候谈判话语权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国外学术界主要集中于对双边、多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定量研究上。

Shui和Harriss(2006)利用投入产出法,发现1997—2003年中国约有10%的隐含碳排放是由于其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产生的,中国相对美国的贸易商品中隐含碳排放存在顺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 ] 内外学者 对我 国对 外贸易中隐含碳 的度量及影 响 因素进行 了深入探 讨并取得 了诸 多成 果 , 究表 明 , 国 研 不管是整
体对外 贸易还是 双边贸易角度 , 国基本上都是碳排放的净 出口方 , 我 出口贸易是我 国碳排放 量迅速上升 的重要 因素 , 但能 源 消费结构等 因素的影响也 不可忽视 ; 中国应在全球气候 变化 中承担相应的责任 , 采取有效措施 , 力减少经济增 长过 程 中碳 努 排 放量。 同时 , 学界应从拓展研究视 角、 更新研 究方法等方面进 一步深化 与拓展现有研 究。
d i1 .9 9 ji n 17 o:0 3 6 /.s .64—17 2 1.2 0 2 s X.0 20 .0 1
中 国对 外 贸易 中 隐含碳 的度 量及 影 响 因素 研 究
朱晴柳 , 张 倩, 张云子
( 湖南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 , 湖南 长沙 4 0 8 ) 10 2
[ 摘
第1卷 第2 7 期
湖南 工业 大学 学报 ( 社会 科学 版 )
VJ7 o 01 N. . 2

2 1 4月 J 0 2年 OURNA L OF HUNAN UNI VERS TY I OF TECHNOLOGY OCI L S ENCE S A CI EDI ON A r 02 TI p.2 1
a o tn w e e c t o st e p n a l s wi e u rntsu is d p e r s a h meh d o d e e swela d n c re t d e . r
f r Em bo e r o i o di d Ca b n n Chi a ̄ Fo eg Tr d n r i n a e
Z U Qn l , HA G Qa , H N u z H ig u Z N i Z A G Y ni i n ( co l f cnmi n rd , n nU iesy hn sa 4 0 8 , hn ) Sh o o o o c adTa e Hu a nvr t,C a gh , 10 2 C ia E s i
Ab t a t sr c :Do si a d i tr a in ls h l r a e r s a c e h r u h y o h a u e n n n l e cn me t n n e t a c oa s h v e e r h d t o o g l n t e me s rme t a d if n i g c n o u f co sf r mb d e a b n i u o n r S o e g a e w t n c i v me t.Re e r h ss o a h n s a tr o e o id c r o o rc u t n y’ r in t d i ma y a h e e n s f r h s ac e h w t t i a i h C a n te p re fc r o mis n r g r l s f a i g t e fr in ta e a oe o o s e i g t e b lt r l r e x o tro a b n e s i e ad e so k n o eg r d s awh l rc n i r h i e a — o t h d n a o f
ef ci e me s r st e u e t e c r o mis n i h r c s f c n mi r w h t h u d r t e p n i i t f t a u e r d c h a b n e s i t e p o e so o o c g o t o s o l e sr s o s l y i e v o o n e i b i n c p n t h lb lci t h n e o i gwi t e go a l h mae c a g .At h a i ,i i s g e td t r a e h e e r h p rp ci e a d e s me t t me t s u g s b o d n t e r s ac e s e t n e o v
[ 关键词 ] 对外贸易; 碳排放 ; 隐含碳 ; 隐含碳 的度 量 ; 驱动 因素 [ 中图分类号 ] 26 F 0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 ]6 4—17 2 1 )2— 0 7— 6 17 1 X(0 2 0 0 0 0
Re e r h o he M e s r m e t a n u n i c o s s a c n t a u e n nd I f e cng Fa t r l
e g r d a ial .Ex o r d sa mp ra tfco h tr s li g i h o rn fo o n r sc r o mi— in ta e b sc ly p r ta e i n i o t n a trt a e u tn n t e s a i g o urc u ty’ a b n e s t so i a t r uc st e e e g o s mpt n sr cu e s u d n tb v ro ke swe1 in whl f co s s h a h n r y c n u e i tu tr ho l o e o el o d a l.Chi a s o l a e o n h u d t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