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一师一优省优《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三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三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线上测试命题人:审题人:一、语言与实践(共3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舷窗(xián)模样(mó)俯瞰(kàn)毛骨悚然(sǒng)B.踉跄(qiàng)孱头(càn)酝酿(niàng)忧心忡忡(zhōng)C.星宿(xiù)修葺(qì)竹篾(miè)盘虬卧龙(qiú)D.可汗(hán)伛偻(yǔ)攥着(zuàn)一曝十寒(bào)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反腐倡廉的理念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

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描摹和勾勒了近五年的前行车辙,彰显了国家实力。

C.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离不开巧妙绝伦的工匠精神。

D.感恩是人类心灵之花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芳香,是人性中真善美的华章。

下列是关于“诗歌节奏”的一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另一种是随着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变化而出现的节奏。

②节奏是诗歌的生命,把握好节奏会使诗歌更加具有韵律美。

③总之,节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具有独特性。

④在现代诗歌朗读中,节奏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感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⑤一般而言,诗歌节奏分为两种,一种是诗歌本身固有的节奏。

⑥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和特点,朗诵出来的节奏也会不尽相同。

A.②④⑤①⑥③ B.②⑤①④⑥③ C.④②⑤①⑥③ D.⑤④①②⑥③对下面修辞方法的判断或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赋予了树们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百花竞相开放,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富有情趣,也体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B.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理解:这句话兼用“比喻”和“拟人”,将春天比作“小姑娘”。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两校期末联考七年级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两校期末联考七年级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5.请在下面的虚空格中、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6 分)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
②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③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描写山村秀丽风光,写景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④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

”两句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
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摘编自“光明网”,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适当的体育运动,如摸高、跳绳、跳皮筋等,对青少年的骨骼生长有着促 进作用。 B.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关注进一步加强,学校也加大了对体育的关注。 C.高中生的运动量不如小学生和初中生,无法保证每天一小时的运动量。 D.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需要在教学和考试这两个层面同时下功夫。 8.结合材料内容,完成材料信息记录表。(3 分)
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 母亲走的那天,这个贫困的诗人找人借了 300 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母亲的 那个包,装了家里的 50 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了一群小鸡。经过了几天 几夜的火车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母亲一直把装着鸡蛋的布包搂 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①二十多年前的 3 月 26 日,春天的气息已经荡漾在这座北方城市的柳梢, 暖暖的春意拥着含苞的花蕾。这天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 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轧过他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 25 岁生日。
②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③一个年轻的生命就在这春意浓浓的季节里消逝了。春天本是生机勃发的 美好季节,海子却走了,走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 ④然而这个叫做查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那天 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种传统的方式,为在北 京的儿子默默祝福。 ⑤在那个雨水淅沥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查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回了 母亲居住的乡村,就在房门前 300 多米的松树林边,垒起了一座土坟。 ⑥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 母亲的灵魂。在二十多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为他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 ⑦海生 15 岁便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整个县城轰动了,母亲 挨家挨户发放她深夜蒸好的白糕。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位诗人。第

[中学联盟]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中学联盟]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第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教学设计故事1:据说,三国时期,周瑜妒孔明之才能,欲除之,故与鲁肃设宴请诸葛亮。

席间,瑜曰:我与你以对联设赌,对得上——饮酒,对不上——砍头!敢否? 孔明笑答:请出题。

瑜曰:有水便是溪,无水便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赛过虎,落毛凤凰不如鸡.亮答:有木便是棋,无木便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瑜大惊,又自恃妻子美貌,欲羞辱亮妻长得丑。

便曰: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亮笑答:有木便是桥,无木便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双娇。

瑜大怒,欲反目。

暗令伏兵团团围住,孔明毫不惊慌,稳如泰山。

鲁肃忙劝曰:有木便是槽,无木便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鲁肃以诗指点,周瑜恍然大悟,遂喝退刀斧手,与孔明共议破曹妙计,干出了后来流传千古的火烧赤壁的大事业。

言罢,哈哈大笑,一场干戈暂告平息。

有时候,智者在指点江山中就化解了一场战争。

2、《唐伯虎点秋香》精彩片段1、对穿肠: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唐伯虎: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由且环节三:趣谈对联3三心两意一等下流(上联一到十,下联十到一,上联话音未落,下联就应声而出,可谓机智至极点,但其实这个是病句,很明显,字数不对!)2、●对穿肠: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唐伯虎: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賞)将“赏”字拆为尚、目、八(繁体),把秋香嵌进去了,十分应景。

才子风流呀!上联:口十心思,思乡思友思父母:下联: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相传是清乾隆和纪晓岚的酬唱之作,构思拆字十分巧妙。

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整日陪伴乾隆皇帝,天长日久,他思家心切,但又不敢向乾隆说出,所以整日闷闷不乐。

乾隆看出纪晓岚的心思,就出上联让他对下联。

上联写“思”,表明皇帝已看出了纪的心思;纪下联写“谢”,纪晓岚抓住机会,使乾隆恩准了他探家的心愿。

2023益阳市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2023益阳市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2023益阳市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闲居初夏午睡起杨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写了哪两个时间?哪两个空间?(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潼关》,回答问题。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1)诗歌描绘了北方怎样的景象?(2)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分别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边题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________。

诗中的“轮台”在这里代指________。

(2)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6.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唐)李益寒山①吹笛唤春归,迁客②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释]①寒山:地名,在今正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泅流域的战略要地,屡为战场。

②迁客:指遭贬斥放逐之人。

作者此刻被贬滴,也属“迁客”之列。

(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2)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夜闻笛声,但笛声所引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城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城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城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

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

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______(liè)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______(sè)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

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1. 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1)冷______(liè)(2)干______(sè)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1)漾______ (2)畦______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造访”拜访的意思,多用于书面。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含贬义。

B.“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雨莅临人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有趣。

C.雪花、降临、干净三个词语在文中的词性各不相同。

D.这几天正值台风“莎莉嘉”肆虐期间,早上我出门时忘了带伞,大雨淅淅沥沥,将我淋了个透湿。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和有效控制,使老百姓的生活逐渐恢复了正常。

B.各学校纷纷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C.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

D.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3.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实际上都需要有自己的翅膀。

湖南省益阳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湖南省益阳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湖南省益阳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 狡黠(xiá)暮霭(ǎi)咬文嚼字(jué)铢两悉称(zhū)B . 诘难(jié)赋予(yǔ)豁然贯通(huò)卷有益(juàn)C . 要诀(jué)契合(qì)信手拈来(niān)无可比拟(nǐ)D . 真挚(zhì)譬如(pì)心旷神怡(yí)瞬息万变(shùn)2. (2分)(2020·南充模拟)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修葺抉择轻歌曼舞振聋发聩B . 狡黠狼籍杞人忧天暗然失色C . 市侩煨亵海市蜃楼好高鹜远D . 狭溢斑斓妇嬬皆知郑重其事3. (2分)(2013·扬州)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质量监管人员的火眼金睛,总能让刻意伪装的假冒产品一下子现出原形。

B . 《林肯》《中国合伙人》等国内外优秀影片陆续上映,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C . 日本某些政客,就侵略历史推陈出新大做文章,严重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

D . 拜仁队击败多特蒙德队夺得欧冠冠军,消息立刻被拜仁球迷传的满城风雨。

4. (2分)(2018·潍坊)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己亥杂诗》中的“己亥”是用天干地支纪年,《观潮》中“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B . 《陈涉世家》中“足下事皆成”的“足下”和《惠子相梁》中“子知之乎”的“子”,都是古人称呼对方的敬辞。

C . 《公输》体现了道家反对战争的主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体现了孟子反对暴政、主张仁政的思想。

D . “世外桃源”“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典故,表现了陶渊明远离社会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第二中学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三)炼字3复习课件

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第二中学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三)炼字3复习课件
,jié泼ti辣ě),的晨起一,临语往风梦一破往微惆之的是怅,。(斩通白如钉川居湓白易截水)居铁断相易(z闻h的。ǎn新d乐īn府g 诗。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diāndǎo),惟梦闲人不梦君。
两诗都写梦,但写法截然相反。白诗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 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rùmèng)写凄苦心境。白诗用入梦(rùmèng)写 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曾入梦(rùmèng)写心境,是事所 罕有,写人之至情。
“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 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 风恨雨,实际(shíjì)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 惋惜之情。
第八页,共11页。
(六)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
,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 (píngbái)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 穷。
清新 平淡 质朴 绚 丽
明快
含蓄
第三页,共11页。
简洁
(一)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yīxíng)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第四页,共11页。
第一页,共11页。
鉴 赏
诗歌语言(yǔyán)的锤炼答题
(shīgē)
1、方表法态 :
2、释字,释句意(描绘画面)
3、手法、内容(紧扣要说的词)
4、情感(主旨)(重复题目(tímù)中的关键 词)
或分层次(用标志词)表述包含3、4点
内容

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两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两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管理区两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填空题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生有涯,活得有无价值,不在时间长短,而在于是否做了有意义的事。

袁隆平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杂交水稻上;邓稼先为中国的两弹一星jū gōng( )尽瘁;莫言几十年笔耕不辍终于摘取诺贝尔文学奖桂冠。

他们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无比充实;他们的时间换来了硕果累累..( ),青史留名。

二、选择题2.下列加着重号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B.全校涌现出四个先进班级,一百多个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C.马云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公众人物。

D.即使没有外援,八一队仍然能打出如此妇孺皆知....的比赛,仍然能跟实力强大的北京队僵持到最后。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国家电影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影片《满江红》的票房大约为44亿元,是春节档的票房冠军。

B.宋代石桥陈塘桥是钱塘村一处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已成为人们到钱塘村旅游的“网红”打卡点。

C.广大青少年是否崇德向善,不仅关乎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远,更关乎整个社会是否风清气正。

D.志愿者们用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把幸福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给自己一点时间,背上行囊,走走停停。

踏访古村落,____________;梦游江南,____________;游走大漠,____________;探访名山,____________……所有的一切,需要我们在路上!①聆听佛语梵音,晨钟暮鼓①坐在老宅门前,世事变迁①眺望黄沙漫漫,长河落日①感受杏花春雨,渔歌互答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三、名句名篇默写5.小豫参加了“深耕爱国主义”经典朗诵会,下面是她以古诗文为素材准备的部分发言稿,请你帮她把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把握诗歌的意蕴,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 初步了解作者和创作特点,理解诗句的含义。

3. 赏析语言,体会所创造的意境,理解作者含蓄深沉的情感。

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精妙的语言,感受独特的意境,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简介作者李商隐
投影出示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师: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诗:
同学们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我对你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说我为不能和你相聚而痛苦,如同红烛燃烧尽头,蜡泪才会流干。

板书:思
这两句诗是用春蚕、蜡炬比喻思念的感情之深之重,成为名句。

他的作者就是李商隐。

介绍作者: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李商隐一生陷于党派之争,被人排挤,浪迹天涯,所以羁旅之思、怀乡之情是他诗歌中的重要题材之一。

2. 介绍课题、背景出示诗歌《夜雨寄北》
我们来读一读诗歌。

第一遍, 注意读清楚字音。

第二遍,要求:读清楚节奏。

慢一点,诗的味道通过吟诵才能出来。

第三遍:老师读。

第四遍:学生读。

(配乐)要求:读得有美感。

介绍诗歌背景:《夜雨寄北》是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二、了解诗意,整体感知。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请一位同学说一说。

难点: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三、品味语言,感受意境。

教师:读诗,需要慢慢品味。

诗歌中细腻的感情、丰富的意蕴都
是隐藏在文字深处的。

这首诗是诗人给对方的回信。

那么,面对来信,对方是怎么问,李商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1. 对信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主问题:一方是()地问,一方是()地答?学生活动:思考揣摩,自由发言。

总结:例一方是急切地问,一方是小心地答。

一方是热烈地问,一方是无奈地答。

一方是满怀憧憬地问,一方是深感迷惘地答。

一方是满怀思念地问,一方是饱受痛苦地答。

点拨:换字法读诗
未有期——如“恐无期”、“尚无期”、“暂无期”等,均显得直露,过份肯定了不能归这个事实,这样的否定性回答令人失望,对盼归亲人可能造成一种感情上的打击。

唯有“未有期”,把“无期”说成还没有期,把“不归”说成将归,则是极尽婉转而蕴含曲折。

投影出示:义山之诗,妙于纤细。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两个“期”字重复使用——诗行的情感负载与音韵变化配合得天衣无缝。

“期”字既可是日期,也有期盼之意。

一般而言,绝句忌重复用字。

但李商隐大胆重复用字,不仅没有损害诗意,而且音韵上有回环往复之美。

这样的特点也出现在他的其他诗作中,如:投影出示: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莫遣佳期更后期——《一片》不是花迷客自迷——《饮席戏赠同舍》日日春光斗日光——《日日》
板书:问——回环往复
教师:问中有牵挂,答中有体贴。

这就是细微之处情感的温度。

2. 对雨
教师:思念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关山阻隔,万里之遥,此刻,我们的诗人在哪?学生:巴山
教师:巴山是什么样的地方?在地图上,它只是一个点。

在古代,它是偏远荒凉的地方。

《楚辞》里说: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巴蜀一带多山,又是盆地,自古以来,交通不便,荒僻崎岖。

官员常常被贬谪在此,所以刘禹锡有诗句说“巴山楚水凄凉地”。

在巴山这个凄凉之地,诗人独自坐在窗前,读着来信,想着归期。

可是归期遥遥无期。

窗外,一声一声,一声一声,是雨,落在了秋天的池塘里,落在了满池的枯荷上。

于是,诗人写下了这样的
句子:
巴山夜雨涨秋池主问题:揣摩情感,想象画面。

例1:暮霭沉沉心沉沉,巴山重重意重重……例2:我坐在窗前……学生活动:课堂集体写作,交流发言。

点评:巴山高峻,又地处江边,本是阴晦多雨的地方,又逢秋夜,雨下得无休无止。

这夜雨上笼罩着巴山,下则涨满了秋池,简直弥漫了整个天地——孤独如雨,茫茫无边。

寂寞如池,涨满心田。

“涨秋池”精炼得当,给人的感觉是沥沥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吗?是也不是。

雨水下多了,池水是要涨的;思念多了,相思也会堆积的,不也正如秋池之水吗?“涨”字里不仅有时间的流逝,还有情感的波澜:有等待的漫长,有思念的痛苦,有失眠夜晚的怅惘……
板书:等——融情于景
教师:巴山夜雨的晚上,多少思念无人可说,多少孤独诉说不尽,多少凄凉独自品尝,这就是等待的滋味。

朗读指导:情在抑扬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3. 对烛
教师:这种思念的情感,有朝一日能相互倾诉,该是多么美好!诗人想到了一幅温馨的图画,剪烛西窗。

烛光摇曳,照亮了往昔多少落寞孤独的日子;烛光摇曳,照亮了多少甜蜜欢乐的笑
投影出示:
剪烛西窗:意为思念远方的妻子,渴望相聚,秉烛长谈离别之情。

也指亲友相聚畅谈。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话题一:
如果没有“何当”这个词,就……话题二:
有了“却话”这个词,就……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后回答
点拨:前面一个“何当”,是拉开距离的想象;后面一个“却话”,是一个大拐弯,合二为一,把空间时间上的大幅度跳跃轻松地连接起来。

都是平常词语,天衣无缝,构成一种曲折而又婉转的情思,也就是“未有期”的失落和“涨秋池”的怅惘都转化为会心的喜悦。

以时间空间的转换,表现情感的转折。

总结:
话题一:如果没有“何当”这个词,就……
不能告诉我们“共剪西窗烛”这只是作者美好的想象;不能表现出作者对未来重逢深切的期盼之情;不能反衬出作者今日独对巴山夜雨的凄凉之感……话题二:有了“却话”这个词,就……在时间空间的变化中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
有了“巴山夜雨”诗歌意境上的反复之美……投影出示: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现实之景实写)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想象之景虚写)巴山夜雨: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点拨:两处“巴山夜雨”既是最凝炼的景语,又是最深切的情语;既写景,又抒情。

诗人把自我人生经历与情感体验都集中在这四个字上。

板书:盼——虚写反衬
学生朗读这两句诗朗读指导:情在转折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背诵诗歌,情境再现。

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 朗读现代译诗,感受情境。

教师总结:巴山夜雨,淅淅沥沥地下在那个思念的晚上,秋天的池塘,积满了无言的寂寞与怅惘;巴山夜雨,缠缠绵绵地下在了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我们读这首诗,我们都会记起,那个被思念浸润的秋夜,以及人生中无数次的离别和重逢。

附板书:
问——回环往复
思等——融情于景
盼——虚写反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