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文档:选修6_环境保护_第43讲_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_有答案
2018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选修6+1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通关题组】 1.(2017·泉州模拟)随着网购的不断普及,收发快递几 乎成为人们的日常事务,随之也产生了大量的快递包装 垃圾,以西安为例,当地每年因快递产生的废纸箱约有 1.5万吨至2万吨,其中被回收的仅占60%左右,而每年 300吨左右的塑料袋及胶带、20吨的气泡膜,则直接进
了垃圾场焚烧或填埋,由此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1)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
(2)环境保护法的制定和完善,与公众参与有十分密切
的联系。 (3)公众参与使环境保护决策更加科学。
【盲区扫描】
1.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不是独立存在的。
环境污染会导致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也会影响到环境污
染的发生及其后果。 2.政府并非只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 政府直接投资兴办诸如供水、供电等公用事业,同时又 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
准,其终极目标是生态、
意味着发展
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高消耗、 低投入、_______ 低污染 、高产 增长 高投入、______ 方式 低产出 出
传统发展观
高消费 消费 提倡_______ 模式 物质 文明 建立的是_____ 标准 文明,主要考虑
可持续发展观
适度消费 提出_________
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 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
人为原因更为重要,具体原因及危害表现如下:
3.特点: 特 点 表 现
危害的
不可预 见性
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
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环境污染对人体 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 才表现出来
特
点
表
现
过程的 不可逆 性
由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人类具有了大规 模干预环境的能力,使环境中经长期演化 形成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发生改变,
(完整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环境保护(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

选修6 环境保护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8月9日,英国石油公司表示,MC252油井现已不再向墨西哥湾泄漏石油,截至目前事故处理费用已达到61亿美元。
这场生态灾难已造成近30万只海鸟和无数鱼类死亡,有些珍稀动物甚至面临灭绝之虞.材料二世界石油污染水域图。
(1)墨西哥湾泄漏石油后,A、B两地首先受到污染的是________,对泄油区的社会经济会造成什么危害?(2)简述材料二图中所示石油污染严重的海域的分布规律及油污的来源.解析第(1)题,考虑洋流因素,A地首先受到污染,石油污染不仅降低海滨的生态环境,还会使海洋水产品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
第(2)题,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为石油污染区域,污染源来自沿海工业生产、海运航线上的船舶和海上石油开采。
答案(1)A 降低海滨环境的使用价值,破坏海岸的设施;石油污染还会使海洋水产品品质下降,造成经济损失。
(2)分布规律:石油污染区域集中于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油污的来源:沿海工业生产、海运航线上的船舶和海上石油开采。
2.读“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
(2)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
解析第(1)题,从降水量的多少分析湿地面积的变化。
第(2)题,湿地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号称“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答案(1)20世纪80年代湿地面积扩大,20世纪90年代湿地面积缩小。
20世纪80年代降水量增多;20世纪90年代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强。
(2)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旱涝灾害增多;水质下降。
对策: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退耕;严禁围垦。
3.绿色消费正在全球兴起,成为时尚。
“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都不造成污染。
2018高考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选修6第一讲环境与环境问题和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地 理
返回导航
选修六 环境保护
第一讲
人 教 版
环境与环境问题和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地 理
返回导航
1 2
考 点 突 破
课 堂 达 标
选修六 环境保护
地 理 人 教 版
考 点 突 破
返回导航
选修六 环境保护
考点一
知 识 梳 理
环境问题的表现、原因和特点
生态破坏 和全球环境变化 1 . 主要的环境问题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__________ 等。
人 教 版
地 理
个人: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环境行为 污染物 排放 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的________ 2.对象 政府: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 的对象 3.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返回导航
选修六 环境保护
立法 主要手段:______和行政干预 4.手段 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执行主体 手段
返回导航
选修六 环境保护
(2)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①许多环境问题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②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特点,如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人 教 版 地 理
③有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如酸雨区的扩
展、海洋污染等。
5.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1)重大的环境问题大多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人 教 版 地 理
普遍性 和共同性。 (2)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有________
(3)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全球的后果。 公平性 的原则,造成全球环境污染份额大的国家,应承担更大的责 (4)根据________ 任。
2018高考地理(湘教版)大一轮复习第四部分选考选修六环境保护

返回导航
第四部分 选修六 环境保护
[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虾池在陆上,附近有农田和村庄,引海水养虾, 海水渗漏会导致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含盐量增加,废水经地表排放还会造成污 染。
湘 教 版 地 理
[ 答案]
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
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
展的态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 完成2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湘 教 版
地 理
[ 解析] 快递外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要说明外包装产生大量的固体 废弃物污染,还要说明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会造成环境污染。解决此 类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措施应联系清洁生产的原理,从材料的选取,加工以及废 弃物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注意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题型
命题研究 热点探究:兰 州自来水污 染,多地雾霾 持续恶化与 “APEC 蓝”,新环保 法颁布,湘江 流域重金属污 染,江苏泰州 天价环境公益 诉讼案。
返回导航
湘 教 版
2015课标Ⅰ,44题, 环境污染形成的 10分 环境污染 原因、过程及危 2013课标Ⅰ,44题, 与 害;环境污染防 10分 防治 2013课标Ⅱ,44题, 治的主要措施 10分
地 理 湘 教 版
返回导航
第四部分 选修六 环境保护
(2)城市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
①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
理方法比较如下: 处理方法
湘 教 版
优势
缺点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环境保护课件(选修6)

三、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1.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_自__然__环__境___。 (2)人类可以_改__造__环境,环境又_反__作__用__于人类。 2.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文明类型 对自然 的态度
环境问题
人类行为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后工业文明
依赖自然敬畏 自然
(1)环境问题概念 指由于_人__类__活__动__或自__然__原__因___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 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环境问题分类 ①_原__生__环境问题。 ②_次__生__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氯烃等物质
害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 (1)植被破坏: ①危害:不仅损坏了区域自然景观,而且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 后果,如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 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 ②典型地区:_热__带__雨__林__地区。 (2)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_资__源__的过 度开发、_环__境__污__染__和外来物种入侵,造成包括动、植物和微 生物在内的所有生物物种不断消失。 (3)水土流失的危害:损失土壤中的有机质和__养__分__;破坏了土 壤结构。
1.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 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结合表格,回答问题。
甲
乙
丙
丁
粤
☆☆
☆☆
☆☆☆☆
川 ☆☆☆
☆
☆☆☆
新
☆
☆☆ ☆☆☆☆
晋 ☆☆☆☆ ☆☆☆
☆
☆
2018年高考一轮人教版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高三一轮总复习
(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 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 体、大气沉降物等。 (3)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②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 ③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④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高三一轮总复习●考向 来自 水污染及保护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 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
高三一轮总复习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高三一轮总复习
高三一轮总复习
考 点 一
考 点 二
选修 6
环境保护
课 时 提 能 练
考 点 三
高三一轮总复习
本讲复习脉络:
考向1 水污染及保护 考点一 考向2 大气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染与防治 — 考向3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治理 考纲:资源问题与资源 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 考向1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考点二 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 资源问题及利用保护 — 考向2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管 理的内容与手段 考向1 生物多样性保护 考点三 生态环境保护 — 考向2 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 考向3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堆肥法
通过微生物发酵, 可将病原菌杀 无法处理不可降解垃圾,露天堆 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 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 消 灭各种病原菌体 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 耗资巨大, 焚烧后所剩 10%的灰 烬是难以处理的部分;大气污染 严重
焚烧法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文档:选修6环境保护第43讲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有答案

第43讲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和特点1.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
2.环境问题的成因: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以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具体原因及危害表现如下:3.环境问题的特点(2015·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对比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特点可以看出,三者变化存在如下因果关系:人口增加——开垦湿地——湿地减少、耕地增加。
保护湿地的主要措施包括退耕还湿、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规建设和宣传教育等。
答案:(1)特点:湿地面积减少。
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
(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2017·北京重点中学联考)读我国某城市水资源利用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解析:从表中可知,该城市供水水源主要有地下水、地表水、再生水和调入水,其中主要为地下水。
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
答案: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调入水。
(过量开采地下水)易引起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破坏生态环境。
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1.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目的、对象、执行主体及手段(2)①许多环境问题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②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特点,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③有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如酸雨区的扩展、海洋污染等。
(3)中国参与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主要方式2.公众参与(1)民间环保组织的优势及作用(2)个人环境道德修养(2017·贵阳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2018年高三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2018年高三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Chapter 1: Environ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1.1 n and n of Environment1) n: Refers to the surrounding things that are relative and related to a central object.2) n of Environment (based on human impact):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Artificial Environment.3) nship een humans and the environment: Mutual influence and n.1.2 Environmental Problems1) ns: Resource shortage。
environmental n。
ecological 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 Causes:Natural Causes]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natural causes mainly refer to natural disasters inherent in nature。
such as volcanic ns。
earthquakes。
landslides。
mudslides。
typhoons。
tsunamis。
cold waves。
droughts。
etc.Man-made Causes]1.The n een the limited nature of resources and the unlimited human demand (fundamental reason).2.The n een short-term economic benefits and long-term environmental benefits.3.The n een local interests and overall interests.4.The n een individual r and public interests.3) Key n: To control the growth of the world n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stabilize the world n at a moderate level in a short d of time.4)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 Problems:1.Unpredictability of harm.2.Irreversibility of process.3.Global scale of magnitude.1.3 Environmental Views1) n:Human environmental views (also known as natural views or human-earth nship theories) refer to the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nship een humans and the environment formed by humans in their long-term coexistence and struggle with the environment.2) Two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Views:nal Environmental Views]Human-earth nship: The basic viewpoint of human-earth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3讲 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和特点
1.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及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
2.环境问题的成因: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以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具体原因及危害表现如下:
3.环境问题的特点
(2015·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对比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特点可以看出,三者变化存在如下因果关系:人口增加——开垦湿地——湿地减少、耕地增加。
保护湿地的主要措施包括退耕还湿、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规建设和宣传教育等。
答案:(1)特点:湿地面积减少。
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
(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2017·北京重点中学联考)读我国某城市水资源利用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解析:从表中可知,该城市供水水源主要有地下水、地表水、再生水和调入水,其中主要为地下水。
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
答案: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调入水。
(过量开采地下水)易引起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破坏生态环境。
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1.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目的、对象、执行主体及手段
目的
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 对象
个人
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环境行为 企业 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政府
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
被管理的对象 执行主体
国家和政府
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是管理的主要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
(2)
①许多环境问题是多个国家共同影响的结果。
②有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特点,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③有些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如酸雨区的扩展、海洋污染等。
(3)中国参与环境管理国际合作的主要方式
2.公众参与
(1)民间环保组织的优势及作用
(2)个人环境道德修养
(2017·贵阳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二战后,因电力紧缺,美国大兴水坝建设,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了高峰,大部分为私人修建,水坝的设计使用寿命平均为50年。
目前,一些水坝维护成本远远高于水坝带来的利益,美国正在拆除部分老化水坝。
下表为美国部分垮塌水坝造成的灾难。
时间垮塌水坝遇难人数
1976年6月5日爱德华州泰顿水坝11人
1928年3月12日加利福尼亚州圣弗朗西斯水坝450人
1889年5月31日宾夕法尼亚州南福克水坝 2 209人
解析:环境管理主要有法律、行政、技术、经济和宣传教育等手段。
拆除部分水坝既有恢复原有生态环境的目的,也有旧坝维护成本高、危险系数大等原因。
答案: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
原因:恢复河流原有生态系统;老化水坝容易垮塌,危及下游地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坝维护成本高等。
1.(2017·皖南八校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水温、光照强度等都会对藻类的水华生物生长繁殖产生影响。
安徽省巢湖市饮用水源地周边在7、8月份易出现明显蓝藻集聚,这引发了公众对于饮用水安全的担忧。
分析7、8月份巢湖“水华”现象严重的原因。
解析:7、8月份,巢湖受伏旱天气影响,高温少雨。
正值盛夏时期,用水量增加,导致湖水补给量减少。
期间流入该湖的污染水体所占比重大,水体富营养化加重。
7、8月份气温高、光照强,水华生物生长繁殖速度快。
答案:受伏旱影响,7、8月份高温少雨,盛夏用水量增加,导致湖水补给量减少;流入该湖的污染水体所占比重大,水体富营养化加重;7、8月份气温高、光照强,水华生物生长繁殖速度快。
2.(2017·河北衡水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据长江水产研究所确认,2013年葛洲坝附近唯一的自然产卵场中的中华鲟没有繁殖产卵。
葛洲坝建成后的几年里,中华鲟野生种群的数量从70年代的1万余尾减少到目前的57尾。
下图为中华鲟产卵区分布变化示意图。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鲟数量锐减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解析:中华鲟数量锐减的原因分自然和人为原因,由材料和图中文字描述得出主要是人为原因:葛洲坝工程建设时破坏了中华鲟的产卵区等生存环境;长江中下游水体污染严重导致幼鱼大量死亡;渔民过度捕捞。
从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由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建大坝等水利工程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严禁捕杀;做好保护中华鲟的宣传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原因:葛洲坝工程建设时破坏了中华鲟的产卵区等生存环境;长江中下游水体污染严重导致幼鱼大量死亡;渔民过度捕捞。
对策:建大坝等水利工程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严禁捕杀;做好保护中华鲟的宣传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
3.(2017·湖南四县联考)读我国某地区地面沉降平均速率(毫米/年)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示地区地面沉降幅度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其主要原因。
(2)沿海地区地面沉降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解析:第(1)问,从图中等值线数值分布可看出沉降幅度分布特点,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过量开采,土地支撑能力减弱。
第(2)问,沿海地区地面沉降会造成海水入侵、海岸线后退、土壤盐碱化等问题。
答案:(1)特点:地面沉降地区分布不均,存在多个中心;城镇沉降平均速率最快。
原因:城镇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
(2)沿海地区海水倒灌,地下水水质恶化;海岸线后退,土壤盐碱化。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上世纪60年代,为了控制泛滥的水生植物和藻类。
美国从中国引进了鲤鱼、草鱼、胖头鱼等。
近年,这些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的“亚洲鲤鱼”成了当地的水霸王,例如伊利诺伊河,常常可以看到数以百计的大银鲤鱼(重量超过10千克)“集体”跃出水面的壮观场面。
为了防止“亚洲鲤鱼”侵入五大湖,美国甚至有计划花费180亿美元修巨型“拦鱼”坝。
美国人不吃“亚洲鲤鱼”,捕获的鱼常常扔入垃圾桶。
分析“亚洲鲤鱼”在美国成为环境灾害的原因。
答案:“亚洲鲤鱼”作为外来物种,缺乏天敌;当地人不喜食用,“亚洲鲤鱼”可以安心生活;当地环境
保护好,水质好,水草等食物多,有利于“亚洲鲤鱼”的大规模繁殖;美国水利工程发达,各大水系彼此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