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11月摸底考试——历史历史

合集下载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历史上册考试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历史上册考试试题及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历史上册考试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理论。

其中,“法”指的是严明的法律制度,“术”指的是君主的统治策略和权术,“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和地位。

下列关于韩非子思想的理解,正确的是:A. 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威,忽视人民的力量B. 主张以法治国,同时重视道德教化C. 提倡兼爱非攻,追求社会和谐D. 宣扬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规律答案:A2.下列关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B. 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具体行政事务C.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成熟D. 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答案:B(注:尚书省下设六部,但六部并非直接隶属于尚书省长官,而是各自独立负责一定范围内的行政事务,尚书省长官统辖六部)3.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设立通判的目的是:A.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B. 监督地方知州,防止其专权C. 分割地方财政权D. 削弱地方军权答案:B4.明清时期,我国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

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朝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措施的是:A. 设立三省六部,分散相权B. 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C. 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D. 设立军机处,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答案:D5.近代中国,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各阶层纷纷寻求救国之路。

其中,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派,其根本目的是:A.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B. 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民族独立C. 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D. 宣传民主科学,反对封建礼教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4分)1.下列关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表述,正确的有A. 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B. 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C.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D. 陶片放逐法是为了保护所有公民的权利答案:A、B、C解析:梭伦改革通过废除债务奴隶制、建立四百人会议等措施,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克里斯提尼改革通过设立五百人会议、陶片放逐法等,进一步削弱了贵族的权力,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B项正确;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C项正确;陶片放逐法主要是为了防范威胁民主制度的政治野心家,并非保护所有公民的权利,D项错误。

河北省保定市2024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2024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答案

历史参考答案1-5:C A C B B6-10:A A D C C11-16:D B C B A D17.(12分)(1)辽或契丹建立的辽。

辽与北宋长期对峙;雄州、霸州、安肃位于宋辽边界附近;宋辽和议发生在宋真宗景德年间。

(6分)(2)变化:最初没有正式场所和管理机构、时开时闭,到设置管理机构和固定场所。

因素:边地稳定与当地人民的生活需要;维护双方友好关系(澶渊之盟的签订、宋辽停战议和);弥补双方物资不足。

(6分)18.(12分)答案参考论题1:近代以来科技发展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15世纪后,葡萄牙、西班牙凭借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先进武器,积极探索新航路并进行殖民扩张,划分势力范围。

19世纪,英国纺纱机、蒸汽机等先进生产技术在工业中得到运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增强,从而在世界范围建立殖民帝国。

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通讯、化学等领域得到发展,国力得到很大增强,提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要求,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积极采用内燃机等先进科学技术并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美国经济的崛起,对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十月革命后,苏联通过发展科技和对国民经济技术改造,短短几十年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投入巨大人力、财力在科技和军事技术领域,高科技在军事上得到运用,冲突不断加剧,世界逐渐形成两极格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以信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日本经济迅速起飞,对世界两极格局产生一定影响。

改革开放后,中国注重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积极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发展。

综上所述,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并对经济和军事发展起到助推作用,进而对国际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论题2:科技革命助推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发展演变二战后,美国和苏联投入巨大人力、财力在科技和军事技术领域,并将高科技应用于军事领域,随着两国冲突不断加剧,世界逐渐形成两极格局。

保定市2011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保定市2011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保定市2010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I卷选择题(4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B D B C A A B A B C A D题号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答案 B C C D A C B D C B A D第Ⅱ卷材料问答题(52分)25.(8 分)正面影响:提高粮食产量和国家赋税收入,缓解部分地区人口压力,加速江南地区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

(分)5 负面影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水旱灾害增加,农民受灾尤为严重。

(3分)26.(14分)(1)传统建筑工艺与外来佛教艺术相结合。

(2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频繁,民众生活日益贫苦,佛教成为贫穷百姓找到解脱的精神之路;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

(4 分)(2)以面南为尊,封闭性,天人合一。

(分)3(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道家、儒家思想及外来文化。

(5 分)27.(22分)(1)低估西方技术到主动学习;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内忧外患使统治者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

(4分)(2)得以实现部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发起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培养人才,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6分)未实现部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象日本一样强大,也没有使日本依附中国,明治维新后日本崛起,对中国发动的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

(4分)(3)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

(5 分)从成套设备的引进——偏向注意引进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3 分)28.(8 分)(1)趋势:两岸由武装冲突对抗至和平对话。

原因:大陆对台政策的重大改变——由主张武力解放逐渐转为以和平方式统一(4分)(2)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施;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两岸的共同利益需要和努力。

河北省保定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试卷与参考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试卷与参考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历史高三上学期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其建立者是商汤。

B. 周朝实行分封制,诸侯国在封地内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C. 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但未能持久。

D. 汉朝时期,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影响深远。

2、关于唐朝“贞观之治”的评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唐太宗实行均田制,使农民生活得到改善。

B. 唐太宗废除科举制度,选拔官员采用世袭制。

C. 唐太宗任用贤能,实行宽政,国家政治稳定。

D. 唐太宗大力推崇佛教,佛教在唐朝达到鼎盛。

3、以下哪个朝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4、以下哪项不属于“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A、颁布“推恩令”B、设立“刺史”C、实行科举制度D、派遣张骞出使西域5、在以下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辛亥革命后的护法运动D.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6、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 于1954年9月20日通过C.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D. 首次规定了“一国两制”的原则7、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希罗多德D. 赫拉克利特8、下列哪项事件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A. 英国内战B. 光荣革命C. 《权利法案》的颁布D. 工业革命9、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D. 魏晋南北朝时期11、【题目】隋朝时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 开国皇帝杨坚统一北方B.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C. 隋文帝制定《隋律》D. 隋朝实行科举制13、题干: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错误的是:A.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11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

河北省保定市高三11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

2014年高三摸底考
试历史试题参考答

25.(10分)
古代中国长期存在相对稳定的
宰相制度;宰相职责总领行政,
参与决策,有属官,且对皇权
有一定的制约性。

(4分)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为解决由此带来的沉重政务负担,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的权力来自皇帝个人的信任,其职责以侍从咨询为主,无属官,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

(6分)
26.(14分)
(1)市场交易有固定的地点、时间;设有监督商贩货物等出入城门、解决贸易争端等专职官员。

(4分)
(2)变化: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即坊市合一)和时间上的限制,出现夜市和早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6分)
(3)城市商业的繁荣就为农产品开辟了销售市场,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容易形成奢侈之风(2分,答北宋非常重视丧葬礼仪、形成厚葬风俗1分)
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或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壮大)(2分)
(答出以上两点得4分)。

2022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一模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2届河北保定市高三年级一模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2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把公社的土地由定期分配变为了公社农民的永久占有,税收制度也由"同养公田"的劳役地租变为了"履亩而税"的实物地租。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生产技术的进步B.租佃关系的出现C.小农经济的形成D.贵族秩序的瓦解2.汉武帝时,刺史"以六条(一条针对豪强,五条针对两千石高官)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

汉昭帝时,青州刺史焦不疑收捕意欲谋反的齐孝王刘泽。

汉成帝时,"广汉群盗起",益州刺史孙宝"亲入山谷,谕告群盗……皆得悔过自出,遣归田里"。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 刺史逐渐丧失监察职能B.君主集权统治得到加强C.地方行政制度发生变化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加剧3.《唐搪言》记载;828年,唐文宗任命崔郾为知贡举,主持进士科考试。

太学博士吴武陵持杜牧《阿房宫赋》向其荐曰;"请侍郎与(杜牧)状头。

"圆曰∶"已有人。

"……武陵曰∶"不尔,即请比赋。

"郾应声曰∶"敬依所教。

"这表明当时A.官员选拔存在举荐现象B.官员考核制度形同虚设C.文人学士受到社会推崇D.科场徇私舞弊现象普遍4.南宋画家李唐绘制了《村医图》,如图1所示。

画面中,医生在众人帮助下用艾草熏灼的方法为患者医治创伤。

河北省2022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联考试题pdf

河北省2022高三历史上学期11月联考试题pdf

河北省高三年级上学期11月联考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l.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红山文化的陶器主要有泥质红陶和夹砂灰陶两大类。

泥质红陶的器形主要为较精致的钵碗盆类,其纹饰与仰韶文化类似;夹砂灰陶多为大口、深腹、平底、外表粗糙、吸热效率较高的翩类。

这些发现可用千研究红山文化A.食物的加工技术C.长途商贸的范围B.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D.阶级分化的发展程度2.《汉官仪》记载,东汉时期百官在每年年尾会获得一笔"腊赐"(类似“年终奖”),其中大将军、三公能得到钱20万(一说30万)、牛肉200斤、梗米200斛,几乎相当千他们一年的官俸。

这一做法易导致A.阶级矛盾走向激化B.高官贵胄贪腐成风C.社会等级秩序崩溃D.世家大族势力膨胀3.武则天自天授三年(692年)起赐新任命的都督、刺史(地方军政长官)以绣袍,上绣山形,周围绣有“德政惟明,职令思平。

清慎忠勤,荣进躬亲”等文字;两年后,赠袍行为推广到所有新任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其袍文仍各有训诫"。

武则天此举旨在A.强化监察制度B.巩固专制统治C.重塑政治秩序D.打击李唐宗室4.宋代的大型煤矿主要分布在今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其产品被大量运往都城供居民采暖;文献记载当时的煤炭开采不再局限千地表,而逐渐深入地下,形成了一套复杂的设备和工作流程,这在当时的世界上绝无仅有。

据此可推知,宋代采煤业的发展A.带来了工业能源革命C.助推了城市生活发展B.催生了新型雇佣关系D.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5.明朝末年,陈洪绶为接济生活困顿的朋友,将历时4个月创作的40幅水浒人物画相赠;收购此画的收藏家将其刻制成版印刷,以作为传统纸牌游戏叶子戏的筹码,即《水浒叶子》(图1、图2为其中“燕青“和“李逵"的形象)。

届高三11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001]

届高三11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001]

届高三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分,共分).《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

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

”材料反映了().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

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

”这场革命().调动了地方行政部门的积极性.能避免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创造了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隐含着使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有个叫赵宣的人,葬亲后不久就关闭墓道,在墓道中守丧年,博得“乡邑称”的美名,“州郡数礼请之”,他推托。

太守亲自登门求见,才知其有五个孩子,都是在守墓期间生的,太守大怒,以“诳时惑众,诬污鬼神”将其治罪。

这个事件主要反映.汉朝选官依据儒家思想.汉朝选官注重孝行与廉德.汉朝注重对官员的监督.汉朝察举制存在消极影响.史籍中有关明朝皇帝不上朝的记载甚多,如明武宗朱厚照长年不问朝事;明世宗二十余年不上朝;明神宗自万历二十年之后,溺志货财,厌恶言官,晏处深宫,不再上朝……如此众多的皇帝不上朝,明朝的历史却延续了年,王朝局面基本稳定。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行政的运行机制日益完善.宋明理学发展到新阶段.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保定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为选择题,共48分,第II卷为材料问答题,共52分。

第I卷本卷为选择题,共24小题。

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鲁武公九年,鲁武公带着大儿子姬括、小儿子姬戏到镐京去朝拜周宜王。

周宣王很喜欢小儿子姬戏,就要鲁武公立姬戏为嗣君,做鲁武公的接班人。

结果鲁武公按周宣王命令立姬戏为嗣君,即鲁懿公。

材料反映出A.当时宗法制已很难得到实行B.姬括会成为当时鲁国的小宗C.周宣王在诸侯王中的威信将会更高D.统治者个人好恶是西周时期立嗣君的主要标准2.有文献记载:九品中正制之设“盖以论官吏优劣,非为士族高卑”,“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尤有乡论余风”。

这表明九品中正制A.以官吏实绩对官吏进行优劣评定B.曾经被世族门阀所控制C.遭到了当时很多人的反对D.一度以德才为主要依据,不注重家世门第3.若名思想家李泽厚说: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衡,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索,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

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范仲舒和朱熹的思想都A.使儒学和皇权更加充满宗教色彩B.得到了当朝统治者推崇C.提出了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的主张D.进一步稳固了儒学的统治地位4.《宋史·食货志》载,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7年)“界率赠造(交子),以给陕西沿边籴买及募兵之用,少者数十万缗,多者或至数百万缗,而成都乏用,用请印造,故每岁书放亦无定数。

”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北宋时交子已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B.交子使用范围主要局限于我国西部C.交子已丧失信用和流通功能D.北宋政府缺乏有效管控货币发行量的体制5.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那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

作者认为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D.行省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6.A.政府对民间商业控制越来越紧B.政府专卖制度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商业的发展C.政府对工商业由官营向管理转变D.政府专卖范围呈扩大趋势7.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

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

……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

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D.促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8.上述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共同点是A.都与政府的政策和“实业救国”思潮有关B.轻工业、重工业均得到较大发展C.企业规模呈现不断扩大趋势D.都为以后革命转型奠定了基础9.《海上竹枝词》有这样的说法:“学界开通到女流,金丝眼镜自由头,皮鞋黑袜天然足,笑彼金莲最可羞。

但是服饰改易运动多集中在知识界和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在守旧和落后的农村,普通民众对学界的服饰革新多抱抵拒、排斥的态度,缠足思想也仍然禁锢着众多的女性。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近代文明的传播发展不平衡B.普通民众不接受新生事物C.上海、广州等地最为开放D.近代我国人民对西方文明的接受停留在生活层面10.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

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

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

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C.引人的国家来滋相对单一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11.中共领导人张闻天说:张学良这次行动是开始揭破民族妥协派(指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主流派)的行动,向着全国性的抗日方向发展。

对妥协派应尽量争取与分化孤立,我们不采取与南京对立方针,不组织与南京对立方式。

发动群众威逼南京,尽量争取南京政府正统。

这表明张闻天A.实际主张逼蒋抗日B.主张抗日反蒋C.揭示了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D.没能认清当时中国国内形势12.下图是某个历史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示意图节选(深色部分为建交国,法国1964年与中国建交)。

从中可以看出A.欧共体奉行相对独立的外文政策B.新中国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已得到恢复C.中美关系的缓和对中法关系影响很大D.法国与新中国关系正常化走在西方大国前列13.亚里士多德说:“不容许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寡头的,容许所有公民共享的制度是民主的。

”下列为确保实现“所有公民共享”古雅典民主而采取的举措是A.“四百人会议”B.“陶片放逐法”C.十将军委员会D.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14.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图1为15世纪中期《圣母、圣婴和天使》,图2为1500年《朝拜圣婴》。

从中可以看出A.人物表情严肃,画面死气沉沉B.以歌颂神为主要目的C.虽有宗教色彩,但充满人文气息D.民众已摆脱禁欲主义束缚15.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由此可以得出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和社会根源B.新航路开辟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动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6.自亨利七世(1485-1509年在位)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

……从这一点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

材料中“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的现象A.直接源于新航路开辟B.实现了土地的集中经营C.英国由此逐渐实现工业化D.满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17. 1845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中说:“富裕市民的‘占有阶级’,即‘资产阶级’,和依赖工资的工人的‘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斗争和战争。

和平解决问题已经为时过迟。

材料中恩格斯A.强调走城市斗争道路B.主张暴力斗争的必然性C.未认识到建立工农联盟的意义D.未看到工业革命后阶级关系的变化18.A. 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生产最已稳居世界首位B.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和美国相比长期落后C.科技极大影响了大国的经济发展速度D.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19.近代欧美国家在承接了古代希脂、罗马的公民民主与法制历史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两大政体即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共和制。

其基本原则是A.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平等、天赋人权C.民主、人民拥有普选权D.分权制衡20.戈尔巴乔夫在《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他是改革的先驭者。

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

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

”戈尔巴乔夫评价的是A.列宁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罗斯福21. 1990年5月5日开始,民主德国、联邦德国以及苏美英法四国的代表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条约规定:四个占领国放弃占领德国的权利和责任,解散与此规定相关的一切机构。

这一现象A.标志着东欧剧变的开始B.是美苏争霸结束的表现C.说明德国再次正式实现统一D.改变了欧洲政治版图22.下列关于20世纪中期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多极化为总体发展趋势B.东方从属于西方再度出现C.两极格局阻碍社会主义运动发展D.美国一度成为世界霸主23. 2014年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达成广泛共识,取得重要积极成果。

双方支持对世界银行投票权结构进行定期审议,美方承诺尽快完成对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执行董事会改革方案的国内审批。

这表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A.为解决二战后世界贸易争端而设立B.是布雷倾森林体系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C.长期被欧美垄断的局面将有所改观D.有助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24.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45.8%,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亿,人均一天看手机的次数是53次,高端用户人均每天看153次,平均每6分钟看一次手机。

腾讯CEO马化腾说:“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

这揭示了A.互联网基本取代了传统的人际关系网B.互联网对人们的价位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C.互联网满足了人们的个性需求D.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较强第II卷本卷为材料问答题,共52分。

25. (10分)历史漫画落含着丰富的信息,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对图4中两人对话内容进行阐释。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礼·地官》曰:“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凡市入,则胥执鞭度守门,市之群吏,平肆、展成、莫贾,上旌于思次(屋楼)以令市。

市师莅焉,而听大治大讼,胥师贾师莅于介次,而听小治小讼。

”材料二《东京梦华录》卷三《州桥夜市》记载说:“自州桥南去……直至龙津桥须脑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

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进行营业”。

“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无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材料三宋哲宗时的殿中侍御史孙升就说:“货殖百物,产于山泽田野,售之于城郭,而而流通之以钱。

……城郭乡村之民交相生养,城郭财有余则百货有所售,乡村力有余则百货无所乏。

……城郭之人,日夜经营不息,流通财货,以售百物,以养乡村。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4哲宗元祐二年正月辛巳“俗重凶事,其奉浮图,会宾客,以尽力丰侈为孝,否则深自愧恨,为乡里羞……来者无限极,往往至数百千人。

至有亲亡,秘不举哭,必破产办具而后敢发丧者。

有力者乘其急时,贱买其田宅,而贫者立券举债,终身困不能偿。

”—《欧阳文忠公文集·卷35》(1)据材料一指出其所反映的商业特点。

(4分)(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与以前相比,指出宋代的城市商业有何重大发展性变化。

(6分)(3)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三中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对杜会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