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1

合集下载

消毒管理制度[1]

消毒管理制度[1]

消毒管理制度一、概述消毒是指破坏或去除对人体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和有机物质的一种生物杀灭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展,人们对安全卫生越来越关注,对消毒把关也越来越严格。

因此,订立消毒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公共卫生、生命安全至关紧要。

二、基本原则消毒管理制度应遵从以下基本原则:1.规范化:消毒工作应依照肯定程序和标准进行,严格实施操作规程,确保消毒效果。

2.安全性:对消毒药剂要进行有效评估,确保不对人体造成损害,削减环境污染。

3.经济性:合理使用消毒药剂,削减挥霍。

4.环保性:削减废水、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三、责任人和职责1.消毒负责人:负责引导消毒事务的规划、协调、监管、评估和改进工作。

监督消毒操作程序的实施,确保消毒措施的有效性。

2.消毒操作员:负责实在执行消毒操作程序,操作前应经过专业培训,谙习消毒药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操作质量与效果。

四、消毒工具和设备1.消毒器械:依照不同的消毒对象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消毒器械进行消毒。

应对消毒器械进行定期检查、清洗、维护和保养。

2.消毒药剂:选择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消毒药剂,依据消毒对象合理选用。

应保证消毒药剂质量,存放在专门的地方。

五、消毒程序消毒程序应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对消毒器械进行检查、清洗、消毒药剂的浓度调配,消毒操作员进行身体检查。

2.运载:将待消毒物品从原位运至消毒设备。

3.放置:将待消毒物品正确放入消毒设备中。

4.处理:依照要求的消毒程序进行消毒。

5.排出:将已完成消毒的物品取出,并进行包装。

6.记录:全部消毒操作记录,包括消毒设备型号、消毒时间、消毒药剂种类和浓度、消毒员等信息。

六、消毒管理1.消毒设备和药剂:定期检查消毒设备和药剂的质量、有效期,适时更换。

2.消毒质量检测:不定期进行消毒效果检测,提高消毒操作质量与效果。

3.废弃物处置:严格做好废弃液体和固体的处置工作。

4.消毒区域清洁:消毒区域每日要保持清洁、干净,做好标牌和警示标志的设置。

七、培训和宣扬1.培训:对消毒操作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质量。

消毒操作规程

消毒操作规程

引言概述:消毒操作是一项重要的卫生措施,它能有效地防止疾病的传播。

在消毒操作规程(一)中,我们介绍了基本的消毒原理和方法。

本文将继续探讨消毒操作规程的内容,包括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消毒器具的选择和使用、消毒的时间和频率、以及消毒后的处理措施等五个大点。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消毒操作规程,从而做好卫生防护工作。

正文:一、选择合适的消毒剂1. 鉴别消毒剂的分类和特性:消毒剂可以分为物理性消毒剂和化学性消毒剂两大类。

物理性消毒剂主要通过物理因素(如高温、高压等)杀灭微生物;化学性消毒剂则通过化学性成分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和物质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具有重要意义。

2. 消毒剂的有效成分选择:不同的消毒剂在杀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时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在选择消毒剂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和目标微生物来确定。

例如,在医院环境中,要选择对细菌、病毒和真菌都有较好杀灭效果的消毒剂。

二、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器具1. 了解不同消毒器具的特点和优缺点:消毒器具有很多种类,包括消毒柜、高压消毒锅、紫外线消毒器等。

了解不同器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可以更好地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器具。

2. 整理和保养消毒器具:定期清洁和保养消毒器具,确保其正常工作和杀菌效果。

清洗消毒器具时要使用清洁剂和适当的方法,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掌握消毒的时间和频率1. 根据不同场所和物体的特点设置不同的消毒频率:不同的场所和物体对消毒的需求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公共场所和高风险区域需要更频繁的消毒,而个人物品和一般环境则可适量降低频率。

2. 注意消毒时间的控制:消毒时间过短可能无法完全杀灭微生物,而消毒时间过长则可能造成物体受损或消耗过大。

因此,需要根据消毒剂的特性和具体情况来控制消毒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四、消毒后的处理措施1. 清理残留物和废弃物:在消毒完成后,及时清理消毒剂的残留物和废弃物,以防止交叉感染。

一二三四级消毒

一二三四级消毒

一二三四级消毒
一二三四级消毒:
1、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现传染源情况下,对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场所和人体进行消毒措施。

如公共场所消毒,运输工具消毒,饮水及餐具消毒,饭前便后洗手均属之。

2、低水平消毒: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类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己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中水平消毒: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

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己定碘等)、醇类和氯己定碘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4、高水平消毒: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消毒的流程

消毒的流程

消毒的流程消毒是指采取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除一切有害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致病微生物和变性微生物、真菌)的行为。

消毒的过程可以分为预处理、清洗、消毒、后处理等几个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几个步骤。

首先是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将待消毒物表面的粘附物去除,为后续的清洗和消毒做好准备。

预处理包括摇摆、刮哄、清洁等操作。

摇摆是指对待消毒物进行人工摇晃,用力拍打表面,将附着在物体表面的微生物震落,使其离开物体表面。

刮哄是指用刷子或其他工具将待消毒物表面附着的较为坚固的微生物刮去。

清洁是指通过水、洗涤剂等清洗物体,将物体表面的微生物去除。

预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只有将待消毒物表面的粘附物去除干净,才能让后续的清洗和消毒更加有效。

然后是清洗。

清洗是指使用水和洗涤剂将待消毒物表面的污垢和残留物去除。

清洗的目的是为了去除待消毒物表面的大部分有机物质,减少后续消毒的阻碍。

清洗的方式有手工清洗和机器清洗两种。

手工清洗通常用刷子、布或海绵等工具进行,而机器清洗则使用清洗机等设备,自动完成清洗过程。

清洗的时长和水温可以根据物体的性质和污染程度进行调整。

清洗完毕后,要通过清水冲洗待消毒物,将洗涤剂和残留物冲洗干净,确保待消毒物表面干净无污染。

接下来是消毒。

消毒是指采用各种方法,将待消毒物表面和内部的有害微生物杀灭或去除。

消毒的方法有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

物理消毒包括高温消毒、辐射消毒和过滤消毒等,而化学消毒常用的方法有氯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和过氧化物消毒剂等。

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要根据待消毒物的性质、污染程度以及消毒的目的来进行选择。

消毒时要注意控制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确保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效果。

最后是后处理。

后处理是指消毒结束后对待消毒物进行处理,以确保待消毒物无菌状态。

后处理的方式有晾晒、烘烤、贮存等。

晾晒是指将消毒物自然风干,确保物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干净。

烘烤是指利用热源将消毒物进行加热,加快水分的蒸发,以达到干燥的目的。

消毒技术规范版(1)-2022年学习资料

消毒技术规范版(1)-2022年学习资料

3空癸湖金黑整流算理鑫训班-传播途径不明时,应按照多种途径,确定消毒的范-围和物品;按病原体所属微生物类别 抵抗力最强-的微生物,确定消毒的剂量(可按杀芽孢的剂量确-定;医务人员做好职业防护。-4、环境与物体表面的 洁消毒: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欢迎参加全国物流管理师资培训班-5、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1进入人体无菌 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2接触完整皮肤、 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欢迎参加全国物流管理师资培训班-二、清洗与清洁-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 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洁消毒,用于清洁物体表面的布-巾每次使用后应清洁消毒250mg/L含氯消-毒剂 泡30分钟,干燥备用。
十、2%的碱迎鑫加全国物流管理师资培训班-1、消毒时间:20-45min;灭菌时间:10小时。-2、消毒、 菌物品应以无菌方式用无菌用水反复-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擦干后使用。-3、戊二醛对人有毒性,应在通风良好的 境中使-用。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应注意个人防护。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清水连续冲洗干净,必要时就医。不应-用 物表擦拭或喷雾消毒、空气消毒、手和皮肤黏膜-消毒。
五、穿刺肤消毒物流管理师资培训班-1、碘伏局部察式2遍,作用时间遵照产品使-用说明。-2、碘酊涂擦穿刺部位 肤表面2遍以上,作-用1-3min,待稍干后用75%酒精脱碘。-3、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2遍,作用时间3 min。-4、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部位等消毒方法重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 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应-≥5cmX5cm.

消毒管理办法(1)

消毒管理办法(1)

消毒管理办法1. 介绍消毒管理是保证公共场所、医疗机构、食品加工企业等场所的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消毒方法和管理办法,以帮助各个场所做好消毒工作,提高卫生安全水平。

2. 消毒方法2.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利用物理手段,通过一定的温度、压力或辐射等作用,以杀灭病菌、细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

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 - 高温消毒:使用高温蒸汽或高温煮沸等方式,将物体加热到一定温度,达到杀菌的效果。

-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照射,破坏微生物的核酸结构,达到杀菌的效果。

-过滤消毒:通过滤网等过滤材料,将水或空气中的微生物过滤掉,达到消毒的效果。

2.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利用化学物质的性质,通过接触或混合作用,达到杀灭病菌、细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效果。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 -消毒液消毒:使用含有消毒剂的溶液、涂剂或喷雾,将其喷洒或涂抹在物体表面,达到杀菌的效果。

-气态消毒:将含有消毒剂的气体充满室内空间,通过气态消毒剂的蒸发和扩散,达到杀菌的效果。

-化学灭菌:使用高浓度的消毒剂或氧化剂,将物体浸泡在其中,在一定时间内杀死微生物。

2.3 生物方法生物方法是利用生物体自身的特性或其他生物体对微生物的抵抗能力,通过协同作用,达到杀灭病菌、细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效果。

常用的生物方法包括: -植物消毒法:利用特定的植物或植物提取物具有抗菌及杀灭微生物的特性,将其应用于消毒过程中。

-过氧化氢消毒:利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杀死微生物。

3. 消毒管理办法3.1 制定消毒计划根据场所的特点和需要,制定适宜的消毒计划。

明确消毒的频率、时间和方法等,确保每次消毒的效果。

3.2 选择适宜的消毒剂根据不同的场所和需要,选择适宜的消毒剂。

注意消毒剂的有效成分、浓度和合适的使用方法,确保消毒剂的有效杀菌作用。

3.3 规范操作流程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包括正确的消毒剂配制、使用量和使用方法等。

消毒规章制度1(拖鞋)

消毒规章制度1(拖鞋)

客房部消毒规章制度
一、执行“一客一换”,每日消毒制。

二、消毒液及方法
1、使用84消毒液,比例为1:200浸泡法。

2、进行高温消毒。

三、消毒程序
一洗涤二清刷三消毒四保洁
四、消毒要求
1 专人消毒:要求员工定位定岗。

2 消毒物品:拖鞋
要求:1 把所换拖鞋清洗干净,浸泡于84消毒液内
2浸泡后的拖鞋清洗干净,并用抹布擦干,保证无水迹、无毛发、无异味
拖鞋消毒程序
客房内用过的拖鞋每客一换,由消毒员在消毒间内进行统一的清洗、消毒。

消毒必须按照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的程序,严格执行。

一、洗:
1 收回的脏拖鞋先放入有专用洗涤液的水桶里浸泡;
2 在洗涤过程中,操作员应戴胶手套和口罩;
二、清:
1 洗好的拖鞋放入清水池中;
2 再用专用的清洗桶对每个拖鞋进行清洗;
三、消毒:
用84消毒液将拖鞋进行浸泡
四、保洁
1消毒好后的拖鞋擦干后,放入工作间保洁柜内存放;
2应随时注意消毒池、消毒工具和消毒间的清洁卫生以及消毒员的健康情况。

五、注意事项
1、消毒工具如有污损,应立即更换。

2、除消毒员外,其它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消毒间;
4、洗涤过程中应配戴胶手套和口罩。

常用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消毒方法首先,最常见的消毒方法之一就是使用酒精消毒。

酒精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以迅速杀死细菌和病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酒精棉球或酒精喷雾对手机、钥匙、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

此外,酒精还可以用于消毒伤口,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

其次,漂白水也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

漂白水含有氯,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和病毒。

我们可以将漂白水稀释后,用于清洁厨房、卫生间等地方,以及对衣物进行消毒。

但需要注意的是,漂白水的使用要谨慎,避免与其他清洁剂混用,以免产生有害气体。

另外,紫外线消毒也备受关注。

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以快速杀灭空气中和物体表面的细菌和病毒。

我们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灯对房间、办公桌、床上用品等进行消毒。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紫外线消毒时要避免直接暴露于紫外线下,以免对皮肤造成伤害。

此外,热水消毒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消毒方法。

热水可以快速杀灭细菌和病毒,我们可以使用热水对餐具、奶瓶、玩具等进行消毒。

在疫情期间,热水洗手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消毒措施,可以有效地清洁双手,预防病毒传播。

最后,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常用消毒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也值得我们关注。

比如,使用含醇类成分的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使用石碱类清洁剂对地面进行消毒等等。

在选择消毒方法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做到科学、有效地进行消毒。

总的来说,消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有效地保护我们的健康。

在当前疫情下,做好消毒工作更是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本文介绍的常用消毒方法,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做好消毒工作,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让我们共同努力,迎接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4-17 14
氯氨的消毒也是依靠HOCl,只有HOCl 消耗得差不多时,反应才会向左移动。继续 产生消毒所需的HOCl。因此,采用氯氨消 毒需要较长的接触时间。 在三种氯氨中,二氯氨消毒效果最好。 但有嗅味。三氯氨消毒作用极差,且有恶嗅 味。 水中所含的氯以氯胺存在时,称为化合 性余氯。 HOCl和OCl-都有氧化能力,称为自 由氯。自由性余氯比化合性余氯要高的多。
2013-4-17
13
(二)当水中有氨存在时,会发生如下反应: 当水中含有氨氮成分或向水中投加氨时,起主要消毒 作用的依然是HOCl。氯加入水中产生如下反应: Cl2+H2O HOCl+HCl NH3 + HOCl NH2Cl + H2O NH2Cl + HOCl NHCl2 + H2O NHCl2 + HOCl NCl3 + H2O 反应后,HOCl、一氯胺、二氯胺、三氯胺的含量与其含量 比例取决于氯、氨的相对浓度、pH值和温度。 PH>9, 一氯氨占优势 PH=7时, 一氯氨和二氯氨同时存在 PH<6.5时,二氯氨 PH<4.5 三氯氨
第18章 消毒(Disinfection )
18.1 氯消毒 18.2 其他消毒法
2013-4-17
1
水传疾病病原体
病原体 细菌 伤寒沙门氏菌 副伤寒沙门氏菌 其他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霍乱弧菌 肠病原埃希氏大肠菌 小结肠炎耶尔森氏菌 空肠弯曲杆菌 嗜肺军团菌及有关细菌 结核分支杆菌 其他(非典型)分支杆菌 机会致病菌 2013-4-17 主要疾病 主要贮主及来源
12
氯消毒原理
主要通过HOCl起作用。 HOCl 为很小的中性分 子,能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并通过细菌 的细胞壁穿透到细菌内部。当HOCl 分子到达细 菌内部时,能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 使细菌死亡。OCl-虽亦为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 氯,但带有负电,难于接近带负电的细菌表面, 杀菌能力比HOCl差得多。 生产实践表明,pH值越低则消毒作用越强, 证明HOCl是消毒的主要因素。
2013-4-17 23
3.加氯间:可以和氯库合建,是安置加氯设备 的操作间。 加氯间的位臵:位于主导风向下风向,与经常 有人值班的车间保持20—30m以上距离,并尽 量靠近加氯点。 安全措施:采用机械通风,换气量8-12次/h 与任何工作间隔开 加氯间门朝外开,并单独开门 加氯间内设事故坑,坑内有石灰水 加氯间外备有防毒面具、抢修设备 和医用材料、门口有紧急喷水软管。
HOCl H OCl
2013-4-17
K1
H OCl

HOCl
10
表1 不同温度下次氯酸离解平衡常数
温度 ( ℃)
K1×10-8 (mol/L)
0 2.0
5 2.3
10 2.6

15 3.0

20 3.3
25 3.7
[ H ][OCl ] K1 [ HOCl]
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细菌总数不 超过100个/mL,大肠杆菌群不超过3个/L。 游离余氯,在与水接触30分钟后应不低于 0.3mg/L,集中式给水除出厂水应符合上述 要求外,管网末梢水应不低于0.05 mg/L。 二、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国家卫生部)细菌总 数不超过100 CFU/mL,总大肠菌群每100 mL水样中不得检出,粪大肠菌群每100 mL 水样中不得检出。游离余氯,在与水接触30 分钟后应不低于0.3mg/L,管网末梢水应不 低于0.05mg/L(适用于加氯消毒)。
我国要求:出厂水自由性余氯≮0.3mg/L; 出厂水化合性余氯≮0.3~1.0mg/L 管网末梢自由性余氯≮0.05mg/L
2013-4-17
16
加氯量与余氯量的关系
a:余氯量
①无耗氯物质
余氯(mg/
b:需氯量
L)
加氯量=余氯量 ②有耗氯物质,但 无氨氮化合物 需氯量满足后,随 着加氯量的增加, 余氯量增加。
5
2 2 1 5 61 75 146
10
3800 6 9 1186 13086 18590 36682
3147
肝炎病毒
2013-4-17
68
2262
1971-1985年美国给水系统水传疾病暴发统计
水传疾病 次数 病例数 水传疾病 次数 病例数
胃肠炎
(未定性) 贾第虫病
251
92
61478
24365
主要贮主及来源 土壤及水 人类粪便 人类及动物粪便 人类粪便 人类及动物粪便 土壤及水 天然水体 天然水体 天然水体 天然水体
4
1946-1980年美国水传疾病暴发统计
致病因素 细菌类 弯曲杆菌 巴斯德氏菌 钩端螺旋体 大肠埃希氏菌 志贺氏菌 沙门氏菌 小 计 病毒类 微小似病毒 次数 病例 致病因素 小儿麻痹病毒 小 计 寄生虫类 内变形虫 贾第虫 小 计 化学物类 无机物 有机物 小 计 未定性 总 计 次数 1 79 6 42 48 29 21 49 350 672 病例 16 5425 79 19734 19713 891 275 3616 84939 150475
2013-4-17
1
b2
a1
2
a2
0 M 加氯量(mg/L)
图18-2 加氯量与余氯关系
17
2013-4-17
③当水中有机物主要是氨氮化合物时 第一区:OA段,投加的氯都被水中有机物消耗掉了, 余氯量为零。 第二区:AH段,氯与氨反应,有化合性余氯存在(主 要是NH2Cl),故有一定消毒效果。 第三区:HB段,继续产生化合性余氯,并且随着加氯 量增加,发生下列反应: 2NH2Cl+HOCl→N2↑+3HCl+H2O 余氯量反而减少,最后到达B点。 第四区:水中已没有消耗氯的物质,出现自由性余氯。 此段效果最好。
伤寒 副伤寒 沙门氏菌 细菌性痢疾 霍乱 胃肠炎 胃肠炎 胃肠炎 军团病 结核病 肺病 多种
人类粪便 人类粪便 人类及动物粪便 人类粪便 人类粪便 人类粪便 人类及动物粪便 人类及动物(?)粪便 富热水体 人类呼吸道渗出物 土壤及水 天然水体 2
水传疾病病原体
病原体 肠病毒 主要疾病 主要贮主及来源
18
1
2
3
4
余氯(mg/
L)
b4 C b3 b2 H a4 b1 a2 0 A a3 B 化合余氯 加氯量(mg/L) 自由余氯
2013-4-17
图18-3 折点加氯
19
3. 折点氯化 折点氯化——加氯量超过折点B点所需氯量。(可降 低色度,去除臭味,降低有机物含量,提高混凝效 果。) 生产实践经验表明 原水游离氨<0.3mg/l:加氯量控制在折点后 原水游离氨>0.5mg/l:加氯量控制在峰点前 原水游离氨0.3—0.5mg/l之间,难掌握。 缺乏实验资料的情况下 地面水→混凝→沉淀→过滤,或清洁地下水, 1.0—1.5mg/l 地面水→混凝→沉淀 1.5—2.5mg/l
2013-4-17
9
18.1 氯消毒
特点:杀菌能力强,又持续杀菌能力,应用广泛,技术 成熟,消毒系统和运行费用低廉。 18.1.1 氯消毒原理 (一)原水中不含氨氮 氯易溶于水(20℃和98 kPa时,溶解度为7160 mg/L)。当氯溶解在清水中时,下列两个反应几乎 同时发生:
Cl2 H 2O HOCl HCl
2013-4-17
15
18.1.2 加氯量 加氯量=需氯量+余氯量
需氯量:指用于灭活水中微生物、氧化有机物和 还原性物质等所消耗的部分。 余氯:为了抑制水中残余病原微生物的再度繁殖, 管网中尚需维持少量剩余氯。包括自由性余氯 和化合性余氯。
自由性余氯:Cl2、HOCl、OCl化合性余氯: NH2Cl、NHCl2、NCl3
2013-4-17
25
(2)用酸与亚氯酸钠反应制取
3. 作用机理
ClO2既是消毒剂又是氧化能力很强的氧化 剂, 对细菌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吸附和穿透能力, 能有效地破坏细菌内含巯(qiu,-SH)基的酶; 消毒能力比氯强。 4. 特点:
2013-4-17 26

② ③ ④ ⑤ ⑥
不会与水中有机物作用生成三卤甲烷; 消毒能力比氯强,故在相同条件下,投加量比Cl2少; ClO2余量能在管网中保持很长时间,即衰减速度比 Cl2慢; 由于ClO2不水解,故消毒效果受水的pH值影响极小。 作为氧化剂,能去除或降低水的色、嗅及铁、锰、酚 等物质。 ClO2本身和副产物ClO2-对人体血红细胞有损害。有 报道认为还对人的神经系统及生殖系统有损害。
2013-4-17 20
18.1.3 加氯点
1.滤后氯化 在滤池出水口、清水池进口处、滤池至清水池管道上。 适用:原水水质较好,处理后水中有机物、细菌大部分 被去除,加氯量很少,满足余氯要求。 2.滤前氯化或预氯化 在投加混凝剂的同时投加氯(助凝剂)。 有以下作用: 氧化有机物,高色度水,提高混凝效果 FeSO4,加Cl2,氧化成三价Fe,促进凝聚作用 防止构筑物内孳生青苔,延长氯胺消毒的接触时间,使 加氯量维持在AH段,节省加氯量。 3.中途补充加氯 管网长时,管网末梢余氯难于保证时,需要中途加氯,还 可防止水厂出水余氯过高。
肠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甲型病毒 柯萨奇乙型病毒 埃可病毒 其他肠病毒walk及有关肠胃病毒
2013-4-17
脊髓灰质炎 无菌性脑膜炎 无菌性脑膜炎 无菌性脑膜炎 大脑炎 轻上呼吸道及胃肠病 胃肠炎 上呼吸道及胃肠病 传染性肝炎 胃肠炎
2013-4-17 21
18.1.4
加氯设备、加氯间和氯库
1.加氯机:作用是安全准确地将来自氯瓶中的氯输 送到加氯点。有手动加氯机和自动加氯机。 加氯机的台数:至少两台,分别由两根加氯管线通 至加氯点,互为备用。 加氯机的台数按最大加氯量计算,每台加氯机的设 计加氯量为25%—75%投加范围,但备用不少于1台。 加氯管:氯气管一般为紫铜管、无缝钢管和塑料管 液氯管——塑料管、ABS、UPV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